我75歲了,很懼怕死亡,怎麼辦?

青沙白鳥


您好!爺爺或是奶奶!我奶奶今年八十了,爺爺七十二歲去世的,爺爺跟奶奶是同歲,以前爺爺在的時候,奶奶從未說過懼怕死亡這樣的話,自從爺爺走了以後奶奶就經常說我天天這樣活著還不如死了算了,我已經出嫁,因為疫情奶奶的八十大壽我也沒能回去,每次遠在外地的我跟她打電話,她三句兩句都離不開死,這個字她怕,我們也怕,或許是我承受不起,每當她說這種話一開始我是勸,後來我都當做沒聽到,可憐奶奶本來有四個孩子,現在只剩我爸一個,我爸的身體還不好,爺爺奶奶操了一輩子的心,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我覺得您可能是缺乏家人的關心與陪伴吧?我奶奶是這個原因,我們雖然關心她,但是常年不能陪在她身邊,爸媽因為工作也在外地,只能是逢年過節的回去看看,這兩年奶奶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爸媽又給奶奶請了個保姆,但是保姆又不能替代我們給她想要的關懷與溫暖,我帶著兩個孩子回去照顧她又不現實,其實有時真的好矛盾,沒結婚前我還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回老家下了班三天兩頭回去看看她,現在我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每次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是會看看藍天,看看綠草,看看正在努力綻放的花朵,看她們是那麼脆弱,又是那麼堅強,那麼有生命力,她們讓我覺得我還活著,新鮮的活著,祝您健康快樂!





桐桐鈞鈞麻麻


75歲了,很懼怕死亡怎麼辦?

廢話不是嗎?活到85了也沒有人願意死啊?好死不如賴活著嗎?能活到90週歲,農村老人國家給的社保還多出一倍的養老錢嗎?一個月可能將近400塊錢呢,吃個藥差不多就夠了。有大病上醫院,兒女掏錢治病,老人們有兒女伺候著,一年一年的生活著有滋有味的,攤上社會好,兒女孝順的,那個老人都知道吃點有營養的食物,身體能硬朗一些。

話說回來了?如果身體有病了?整天遭罪,哼哼呀呀的,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兒女時間長了,看不到好臉子,那活著也是在煎熬,無論多大年齡,都希望能趕緊結束生命,偏偏還死不了。於是乎還得苟延殘喘的活一天是一天。

災難來了你害怕死亡也沒用,這次武漢瘟疫,家裡人攤上還不知道被感染,一家人都得了傳染病,不計其數,有的人得到及時治療,有恢復正常的,有人還是去世了?你說活著的人該多痛苦啊?醫護人員治病救人也被傳染,那個李文亮醫生,救了別人,自己缺感染了,父母被搶救過來了,老婆孩子多虧給送到安全地方,老婆還懷二胎,他心裡有多不捨得離開家人呢?還是走了。

許多醫生護士被傳染,犧牲了自己,救活了別人,他們的精神永遠是活著的。

一個人能健康的活到75歲,孫子應該都20歲左右,有什麼好怕的,能自食其力肯定不會害怕,身體不好的有病了,得了不治之症,活著更遭罪,錢花了了,命也救不回來,面對現實吧。

後人也能輕鬆一點,過過自己的日子,要有尊嚴的活著,才是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一個人一生乾乾淨淨的活著,是給兒女留臉,走了也被別人稱讚德!




萬順如意


75歲怕死很正常,如果是25歲就懼怕死亡就有些過早了。

其實人之所以怕死,要我說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現在的生活太美好了。正是因為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精彩,才會怕失去他。如果生在生無可戀的時代,恐怕也沒有這麼怕死了吧!

據不完全統計,您問誰統計的?好吧,是我統計的。大部分人從四十歲開始就懼怕死亡。因為這就是人生的必然性。四十歲,正好處在見識豐富的年齡段。說白了就是經歷過了家裡老人的死亡了,就開始想象自己死亡的時候的樣子。

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說,四十歲的時候也應該是不疑惑任何事的時候。也就是看過了生死,對自己的人生不再抱有太大的幻想,不再幻想自己能夠長壽,能夠健康的活到一百歲。慢慢的接受了事實,原來人是很難活到一百歲以上的。

那麼到了75歲,就更加的明白這個道理了,人終歸一死。

很多人從四十歲開始就已經感受到很多身體的衰老,身體機能的老化是越來越明顯。比如胳膊腿兒開始出現毛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慢性病。什麼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炎,都漸漸的和自己成為“終生伴侶。”

年輕時很多動作都是手到擒來,可歲數大了以後就變得異常的艱難。比如跑步開始跑不動。上樓都開始費勁。就連吃飯都開始吃不了什麼太好的東西了。這些變化自己都隨時能夠感受得到。

再加上到了七十多歲的年齡以後,身邊的朋友,老夥伴相繼的去世,就更加重了自己的恐懼感。尤其是親生經歷朋友的死亡的老人,看著朋友從生龍活虎的一個老夥計,變成了沒有血色,沒有意識。肯定是不容易接受的事實。

對於老人的這些顧慮,其實只需要想到一點,就會好一點。就是死亡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不管是富貴的還是貧窮的,都要走到這一個終點。

這樣想是不是就好多了,也就是說,我們走向另一個世界的路上,有很多大富翁的陪伴。並不是我們一個人,這麼孤獨。

其實面對死亡,我們戰戰兢兢一直到死也是一輩子。可我們要是快快樂樂的,沒有負擔的過完餘生,是不是更好呢?

如果把我們每天害怕死亡的時間用到享受最後的時光上面,可能會多出很多的時光,也多出很多的歡樂。這就叫做人生的加法。如果我們放大了害怕,這一生最後的時光就是在恐懼中度過的。就會失去很多東西,這就是人生的減法。

大家好,我是北京城市專家@北京範兒。有關北京相關的問題您都可以向我提問。


北京範兒


我現在不到四十,但是我想法比起年輕時早有改變,年輕時想到死亡,感覺很恐怖,想想這個世上從此沒有我了,好恐懼。隨著年齡增加,經歷了太多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見到了很多生死離別,有時候想想,人到這個世界是真的來享福還是來受苦的?想想自己七八十歲時,父母,兄弟姐妹,年長的親戚,好朋友,愛人,好同學們,也許都陸陸續續離開這個世界,自己留在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思呢?讓我感覺到死亡真的不可怕,當老了時,走了就走了,不想留戀這個世界。人的出生不是自己決定的,稀裡糊塗的來到這個地球,幾十年的時間足夠看到這個人世間東西了,做一個匆匆看世界的過客,也沒什麼不好,畢竟每個人都是過客,和你肩並肩的過客一起去到另外一個世界,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TED30056308


人活到七十五歲了,已經算高壽人了,從古至今七十歲都已經稱為古稀之年了,死亡是人生的必然也是歸宿,縱然是帝王將相無窮富貴誰能逃過死亡一劫,面對死亡,要坦然面對,不要害怕,坦然面對還能延年益壽,如果你天天都被死亡所籠罩和恐懼折磨著自己,只會縮短自己的生命,據說好多疾病本來不會那麼快摧殘讓人死亡,但是一旦精神上壓力太大,往往會被疾病嚇死,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越是無所畏懼,有視死如歸的精神,越是能長壽!


書海行周


隨著時間流逝,年齡增長,許多人都要面對死亡,這是人生的客觀規律。怕,有什麼用啊?與其在恐懼中生活,不如坦然面對快樂過好每一天。

這事兒,是這麼個理。話,說起來也容易。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真正的面臨死亡時,誰都不願意早逝,而願意健康長壽,多活幾年。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我自己也願意無病無憂多活幾年啊!

比如,有一個完美家庭的父母,不捨得放手天倫之樂。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還心有牽掛。有的雖已年愈古稀,尚有耄耋父母需要照顧⋯⋯。尤其是當下,我們這代人經過生活的千折百轉,終於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想多活幾年,順理成章的,也是完全有條件實現的。

可是,實現長壽的願望的首要條件是要心情舒暢,要有好的心態。如果你活在恐懼、擔憂,甚至是惶惶不安之中,不但不能健康長壽,反而會適得其反。久而久之,許多莫名其妙的老年病就會出現在你身上,不但影響你的晚年生活質量,更會改變你的命運!所以說,命運是自己不可控的,同時又是可以把握的。

你已經75歲了,應該也是飽經世事,閱人無數。看到了許多走在了你前面,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的吧?正所謂"黃泉路上無老少"。也看到了許多叱吒風雲的偉人、英雄名人一樣違背不了自然法則,也必然會離開他們不願意放手的一切!⋯⋯你還怕什麼?!與其抗爭無力,不如正確面對!祝你開開心心安度晚年,順其自然過好每一天!也許,前面等待你的,是八十、九十、百歲!


張學平3


你都七十五了還怕死,說明你目前生活的很愜意很幸福,捨不得丟下目前你所擁有的一切。如果生活讓你感到生不如死,你也就會視死如歸了。話說回來,如果你確實怕死的要命的話我勸你每天都要這樣去想一下:你所有早已去世的親人朋友,所有逝去的深愛你的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都在那邊生活著,總盼著與你團聚,連住的地方都給你打掃好了。你去了,他們大家會為你舉報盛大的歡迎儀式,就如同咱們這裡給孩子辦滿月一樣。死亡,對於那邊來講,就是一個“新生命”而誕生。真這樣想的話,會不會感到死亡,其實是一件令人非常開心,非常令人期待的事呢!


wubaosheng


  • 能有緣回答這個問題,感謝上蒼,唸佛是安頓心靈的好方法,就看你信不信,只要肯念,好處自然而知,長年累月日復一日的念,當成三餐之需,當成空氣之作用而念,必能解你怕死之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七個字,簡單易行!

天地萬物99


怕有什麼用,該來的總會來,只是遲與早的事。





信241706606


懼怕死亡是人的本能,但這個終點站我們誰都會到達。

那麼,我們懼怕死亡,到底在害怕什麼呢?是擔心死後的去向,還是害怕即將死去時的疼痛,亦或是其他?

如果我們能搞清楚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那麼在生前有所準備的話,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緩解自己對死亡的恐懼。

1.

對死亡的恐懼,有人是害怕死亡之前的痛苦。

我們常聽人說,“我不怕死,但死時不讓我遭罪就行”,這種說法其實就是害怕死之前的痛苦。這種想法在我們癌症病人身上更是常見。因為我們不僅離死亡近,而且見到的死亡也很多。

特別是看到那些瀕臨死亡的人,他們當時的難受和痛苦,都是我們自己擔心和害怕的。像白血病患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大多數是因為感染或內出血。感染最害怕的是肺部感染,因為肺部感染嚴重到最後,人無法呼吸,那得多難過;內出血除了不能進食外,身體會極其虛弱,餓的感覺也很難受。可想而知,這樣的痛苦是很多人都懼怕的,所以,死亡之所以讓我們害怕,就是因為很多人在害怕死亡前的疼痛。

其實,最大程度地緩解病人在瀕臨死亡時的痛苦,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做好臨終。

2.

對死亡的恐懼,有人是害怕死後的報應。

這種說法和自己的信仰有關。有人信基督耶穌,那就會有天堂和地獄的說法。就像有的癌症病人在生病後信仰耶穌,為的是給自己找個精神寄託,但是他們擔心自己死後會下地獄。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之所以得癌症,之所以會死亡,是因為自己信的不夠虔誠,並因此受到懲罰,那就會下地獄,這也是一種報應的說法和想法。

還有些病人相信菩薩,為的也是給自己增加信心和力量,希望菩薩保佑自己度過這個難關,但是他們擔心自己死後投胎轉世,害怕自己轉世後成為畜生,這也是因為信仰而產生的害怕死後報應的想法。

3.

對死亡的恐懼,有人害怕死後的虛無。

這種對虛無的擔心,是害怕死後自己不存在了。像我們死後就是剩下一把灰,有人把它埋葬,有的將它撒入大海,但不管怎樣,最後都是消失殆盡。正是這樣的虛無,或不存在,給我們帶來恐懼。因為我們不想就這樣消失,變得虛無。

其實,化解這種恐懼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名人。像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待死亡就是覺得人死後,一切都結束了。生前我們不存在,死後我們依然不存在。

如果我們真正能領會到這種虛無的狀態,我們反倒能夠從容面對死亡。

4.

對死亡的恐懼,有人是在害怕失去。

這種失去,讓我們害怕的同時,更讓我們傷感。因為死後,我們這一生所建構的“我們”的關係統統瓦解了。

失去,讓我們痛苦,因為生前的美好都將不復存在。我們將與美味絕緣,再也品嚐不到人間美食;我們將與大自然割裂,再也無法感受大自然的饋贈;我們將與家人分開,再也無法一起生活;我們將失去未來,再也無法感受到美好的未來……。

正是這樣的失去,讓我們對死亡如此地恐懼。在更多時候,這種失去是很多人害怕死亡的主要原因。

對於癌症病人來說,這種失去中的恐懼,還有一層懼怕,那就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因為癌症治療的複雜性,以及長期性,很多問題都是在“走一步看一步”中解決的,這就意味著我們都無法知道後續情況如何,哪怕是醫生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這種不確定性給我們病人帶來的恐懼不亞於對死亡的恐懼,因為不確定性的背後,就是死亡恐懼。

5.

其實,人生就像一場旅行,當旅行到達了終點,那就意味著我們的人生也告一段落。

對死亡的恐懼,無論是害怕死亡時的疼痛,還是害怕死亡後的報應、虛無,以及失去,我們都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我們個體的有限性,即死亡的必然性。

當我們正視這個問題後,我們就會化解對死亡的恐懼,且知道如何活著才是更好的。就像《最好的告別》這本書中說的,“我們最終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活到終點”。

可見,與其我們害怕死亡,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活得更好。當然,這樣的想法需要時間去改變,而且接受死亡更是需要一個過程。

歐文亞隆在《直視驕陽》中說,“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