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清朝是中國封建王朝裡最完美的一個朝代?

河苦


中國封建社會體制是君主集權制,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是這種集權制也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簡言之,隨著封建帝制的不斷深化,君主集權制也隨之加強。

君主高度集權伊始被認為在明朝,從明太祖老朱皇帝,罷黜宰相開始,君權或說皇權再不分立之人。但實際上,明朝皇權集權也停留表面,並沒有真正深入到體制根本。其實,中國歷史上真正實現君權高度集中的王朝僅有大清王朝,也就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

圖1 清朝省制 圖

為何大清王朝會實現高度君主集權呢?筆者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 1. 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

眾所周知,大清王朝是滿族建立的王朝,而在大清王朝政權建立之時,地處“白山黑水”的滿族人社會制度還是部落化奴隸制度,較之中原文明,確實落後。造成這種落後,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大明王朝實施針對關外少數民族的排外製度,導致關在各民族發展與中原脫節。正是這種奴隸制度地影響,隨著愛新覺羅家族的壯大,在征服了眾多滿族人部落之後,愛新覺羅家族尤其是愛新覺羅家族的領導人,就成了整個滿族人的“主人”,這個觀念一直延續到大清王朝滅亡。

在清朝,滿大臣在皇帝面前可以稱“奴才”,漢大臣要稱“臣”而不能用“奴才”自稱。讀者朋友可能會說,“奴才”是侮辱之詞,誰還稀罕這個自稱?依照正常漢語標準“奴才”確實不是好詞,但是,在清朝滿大臣稱“奴才”那是皇帝“自家人”之意思,“臣”就意味著你是來服務人員,並非自家人,這個事兒乾隆皇帝就曾特地下發諭旨說明,熟遠熟近顯而易見。

再舉個例子,咸豐時期,太平天國大兵壓境,因為國家軍隊廢弛,戰鬥力低到驚人,咸豐皇帝對待滿洲旗人文臣武將,那真是氣急敗壞,批覆這些人的奏摺,經常性地破口大罵,而且動不動就以殺頭抄家威脅,但是咸豐皇帝對待自己更加反感的曾國藩什麼態度呢?無論皇帝對曾國藩多不滿意,最多也就是譏諷加命令,從未有過謾罵和更加過之之語。這並不是皇帝給曾國藩面子,而是“自家孩子管打管罵,親戚家孩子不能動手”之道理罷了。所以縱觀大清歷史,主流還是重滿抑漢。

基於這種傳統的主僕觀念,大清王朝統治者很容易達到集權於一身之目的。

圖2 剿滅粵匪圖

  • 2. 前車之鑑

大清王朝問鼎中原之後,統治階級對中國曆朝歷代得失成敗,做了大量的總結工作,作為借鑑,正所謂“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尤其是對大明王朝之興衰歷程,做了大量研究,大明王朝就是清朝統治者的“第一面鏡子”。這“第一面鏡子”給清朝統治者們敲響第一聲警鐘就是皇帝庸碌而致使皇權旁落,而皇權旁落的直接惡果就是朋黨之爭。可以說,大明王朝就是在這無休止的朋黨爭鬥內耗中,自己“玩”死了自己。所以,為了避免如此慘痛的惡果發生在自己身上,清朝統治者們要將權力牢牢抓在手裡,絕不留給身邊的大臣奴才們太大的“發揮”空間。

正是這種時時刻刻存在的危機感,驅使著清朝統治者一步步加強自己的皇權。道理很簡單,錢還是揣在自己的兜裡最保險!

圖3 明朝官場上的地域朋黨鬥爭

  • 3. 雄才大略的君主

中國封建社會政體制度有一個明顯的共性,那就是人治大於法治,而且這一共性特點愈演愈烈。我們讀史品評一段時期吏政治理得失之時,多說的也是統治者之能力如何,而政體制度之優劣往往次之。這並非是大家沒有意識到政體制度之重要性,而是在皇權至高無上的封建帝之下,制度這個東西對皇權的約束力實在是太低了,好壞與否自然與其相關性就小得多了。這是中、西方封建歷史最為大相徑庭之處。

既然中國封建社會的政體制度是附屬皇權,是隨著皇帝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那麼決定其執政時期得失成敗就與其個人能力就是強相關了。因而,能否真正做到大權獨攬自然也和皇帝個人能力息息相關。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自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之後,在前幾任能力出眾且勤於政事的皇帝治理之下,確實也是做到了集權。但是隨著後世子孫皇帝們的能力下降和對待工作懈怠之態度,又致使皇權旁落。這一旁落不要緊,要緊的是由於相權缺失,使得旁落的這部分皇權,無法落到某個人或職能部門領導人手中,導致在爭奪這部分權力之時,出現了互相傾軋的黨錮之爭,這也就是前文提及的前車之鑑。所以問鼎中原之後的大清王朝統治者們就要拼命地加強皇權。

圖4 清朝官制表

大清王朝的統治者們是這麼想的,更是這麼做的。確實,縱觀我國封建社會各朝各代,帝王們整體能夠如此勤政的朝代,大清王朝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不到如此,大清王朝還“幸運地”做到接連三代,即康、雍、乾三位皆是雄才大略之君,而且歷時一個多世紀之久(從康熙十四年到乾隆四十年)。在相對清明與有效的治理之下,大清王朝將中國封建統治時期的國民生產總值各項指標推向頂峰,更將中國領土之版圖擴充為最大,更奠定了今日我國之領土版圖。有的朋友會有質疑,唐朝時期版圖是超越大清的,但是唐朝時期很多地方僅是名義歸屬,中央政府並沒有對邊塞地區做到有效控制。但是大清王朝不一樣,中央政府確實做到對每寸領土之管控,這絕對是前朝所未有之功績。

在這些驕人政績背後,在三位君主更是完成了,前所未有的皇權集權制。康熙皇帝親政之後,一步步擺脫先祖們遺留下來的親王議政制度,更是通過“南書房”這一個講學機構,將內閣擬票於朝堂之上,變為帝王私下授意而為之。雍正皇帝上臺之後,更是開創軍機處,相當於直接將內閣變為自己的私人秘書,我說啥你幹啥就完了,擬票這個冠冕堂皇的過程都免了。乾隆皇帝更是直接在朝堂之上宣佈:我朝帝王歷來就是乾綱獨斷!將集權統治之霸氣側漏無疑。乾隆皇帝更是通過對宗室、外戚、朋黨、官宦甚至是普通人民權力之徹底打擊限制以及思想鉗制等手段,真正做到了集各路大權於一身。可以說,封建帝王真正做到從上位伊始到龍馭上賓,權力沒有絲毫放鬆之人僅有乾隆皇帝一人。

圖5 乾隆皇帝(1736-1796在位)

因此,皇帝集權程度之高低,還是帝王個人能力水平絕對是主導作用。正因如此,大清王朝的皇權集權制度也是不可能穩定持久的。

大清王朝通過幾代強勢領導人之統治,確實將皇權集權程度推向高峰,也確實很有效地避免了重蹈大明王朝之覆轍。大清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抑制外界分權勢力最好的一個王朝,這是集權皇權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更是深遠,要怎麼說大清王朝最後還是沒能徹底擺脫皇權被移花接木之慘劇。咸豐皇帝之後,兩位“載”字輩皇帝都被慈禧太后老佛爺玩弄於股掌之間,這就是這負面影響惡果之一。而這負面之作用,又何止皇權被竊?

制度上的嚴重缺陷,最終決定了大清王朝必將抵擋不住歷史之滾滾洪流。大清王朝近300載基業,被定格於公元1912年,中國終於結束了長達2000餘年的封建社會統治,這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進程,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


歷史大學堂


清朝的確是最完美的一個朝代。如果沒有八國聯軍,沒有辛亥革命,那麼清朝就會一直流傳下來。子子孫孫皆是八旗子弟。然後呢,到現在為止,中國可能就是一個世界超級大國,直接和美國較量,對沒錯,輸了也就是賠點錢而已。而美國得蘋果手機一旦流入中國,很多認會認為那是個怪物。這樣也就沒有美國很好的經濟了。所以中國認也不知道世界一外是什麼樣,現在估計美國會像看原始人一樣看中國。噢對了,中國人每天還會練習騎馬射箭來抵抗外敵。每年和外國對戰會四上幾千萬人,這樣也不會出現男女比例失衡的局面。什麼房產經濟啊都不存在,因為直接歸清政府管轄。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也沒事,只要貴族階級有足夠的鴉片吸食就夠了,什麼衣食住行這些完全不存在的,只要有鴉片,在他們眼裡就是盛世,在悟空眼裡也是盛世!在然後,什麼外太空啥的更不用了。皇帝還是照樣求神拜佛,看見太陽月亮還會祭拜。對了清東陵也會完好無損的保存到現在,不會有孫殿英,和郭沫若等德高望重的考古學家因為不會保護文物而損壞的,這樣多好。


孑一書生


滿者蠻也,野蠻愚昧落後。蠻族對文明社會的入侵,是人類的大災害歷史的大倒退。原本藏在西伯利亞原始森林裡的野豬,被東進的俄羅斯給打跑,流竄到東北來禍害華夏,所以野豬尾巴畏俄如虎,把老家割給了俄。

滿者蠻也,野蠻愚昧落後。蠻族對文明社會的入侵,是人類的大災害歷史的大倒退。原本藏在西伯利亞原始森林裡的野豬,被東進的俄羅斯給打跑,流竄到東北來禍害華夏,所以野豬尾巴畏俄如虎,把老家割給了俄

滿者蠻也,野蠻愚昧落後。蠻族對文明社會的入侵,是人類的大災害歷史的大倒退。原本藏在西伯利亞原始森林裡的野豬,被東進的俄羅斯給打跑,流竄到東北來禍害華夏,所以野豬尾巴畏俄如虎,把老家割給了俄


寶龍長山


康熙勉強稱得上。

其他人絕對稱不上,甚至成就也比不上蒙古成吉思汗。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清朝只有康熙一個,尼布楚擊敗過彼得大帝。

葉卡捷琳娜大帝,沙俄發展為歐洲最強,對應同期乾隆,毫無作為;

亞歷山大一世,擊敗拿破崙,對應同期嘉慶,毫無作為;

亞歷山大二世,沙俄農奴制已經走向邊緣,依然和中國簽了《璦琿條約》,對應同期同治,毫無作為。

反而慈禧辛酉政變上臺,加上太平天國,對應同期日本明治,明治維新。1895甲午送經驗,馬關送錢,三十年後,1931九一八,1937南京大屠殺,死了三十萬,一個勤勤懇懇培養日本的慈禧太后。


附註:

1、沙俄彼得大帝,1672-1725年;對應康熙,1661-1722年。

此時彼得改革已經將沙俄從一個落後的農奴制國家,迅速變為歐洲工業強國,開始崛起,此時已經打到我國黑龍江省,並與康熙簽訂《尼布楚條約》(1689);

2、葉卡捷琳娜大帝,1729-1796年;對應乾隆,1735-1795年。

使沙俄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3、亞歷山大一世,1801-1825年;對應嘉慶,1796-1820年。

擊敗法國拿破崙,1769-1821年。

4、亞歷山大二世,1855-1881年;對應同治,1861-1875年。

此時沙俄的農奴制已經走向崩潰邊緣(列寧,1870-1924年),依然雄才大略,儘量顧及各方利益的情況下進行改革,並與中國簽訂《璦琿條約》;

同治太平天國1851-1864年。

同期,對應日本明治(1852年—1912年,對應同治和光緒)。

5、亞歷山大二世終究無法力挽狂瀾,農奴被壓迫過於深重。

一戰後,十月革命(1917)羅曼諾夫王朝滅亡。大清朝1912年滅亡,袁世凱中華帝國1916年滅亡。


用戶67724358697


懲前毖後,以史為鑑,完善統治,以絕後患,大清從立國至退位,在這方面確實做得不錯。縱觀歷史上諸朝諸代,唯有大清比較有效地避免了以往諸朝出現的危亂。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秦,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推行郡縣制,自認完善之極,可傳千世萬世,卻不知惜民力安百姓,嚴法重刑以待下,也忘記了宦官也能專權上位,最終在趙高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的統治下,飢疲之民暴起,以疾風暴雨般迅速推翻暴秦統治,大秦僅傳二世而亡。大漢建立,懲秦之失,與民修養生息,削諸侯,驅匈奴,開西域,“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四夷賓服,餘威遠震,生活在大漢的子民被榮幸地稱為漢族,那是何等的強盛?然而卻沒有處理好對外戚和宦官的管理,東西強漢最終毀於外戚和宦官之手。三國、兩晉的短暫統治和南北朝的大分裂,渾亂天下,外族、權臣,輪番登場,都是曹魏、司馬家族造的孽,權臣輪流坐莊,當然也有外戚宦官之禍。隋朝統一天下,卻依然犯秦朝之失,不知惜民力安百姓,致狼煙四起,走向覆滅。唐朝建立後,懲前朝之失,深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寬徭薄賦,與民修息,削相權,置三省六部,加固中央集權,不期宦豎攬權,朝中朋黨相爭,地方藩鎮割據,終導致豬上樹,大唐亡。五代十國時期,朝代相替,依然如走馬燈一般,瞬息滅亡的主因,依然是強臣弱主,權臣奪權。北宋建立後,宋太祖苦於藩鎮割據、武將奪權的弊病,苦思銘想,終出化解之策,來了個“杯酒釋兵權”,削去武將大權,重用文官,來了個重文抑武,積痾消除,卻沒料武力不張,兵軟國弱,成了歷史上的弱宋,終其南北宋三百多年,都受制於外敵的侵辱,最後也為外部強敵蒙元所滅。蒙古人建大元,疆廣域大,卻只重武輕文,不恤民力,搞人種等級,奢侈淫樂,終不足百年而亡。大明開國,明太祖懲蒙元和以前諸朝之失,開田惠民,廢相權分六部,集國家大權於一身。只知嚴監百官,設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卻不知嚴束宦豎,禁絕朋黨,致後世皇帝多信宦官,屢屢出現宦官專權,東林黨與宦黨相爭,朝政腐敗,終招致天下大亂,饑民四起,滿清順勢代大明取得了天下。滿清建立以後,明制清繼,基本上沿襲了大明制度,同時又注重吸取以往歷朝歷代統治得失,開疆拓土,還田安民,各代皇帝自省自勵,限外戚,制宦官,出現了長達百年的“康乾盛世”。從滿清入關,到滿清皇室退出北京皇宮,滿清一朝沒有宦官之禍,外戚專權很少,農民起義也沒能推翻滿清統治,沒有權臣作亂,皇權旁落不多,也未被外敵滅國,可以說是有效避免了以往歷朝歷代滅亡的教訓。但是,滿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直接導致了中國近代的科技落後,再加官場腐敗,百姓貧苦,造成了滿清的積貧積弱,最終在西方列強尖船利炮的進攻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東亞病夫由此形成,讓國民受盡了西方列強的凌辱。

從夏商到元明,人類文明發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國前列的中華民族,至滿清陷落西方世界,文化沒了自信,製造沒了自信,崇洋媚外成了近代大多數國人的弊病。因此,作為朝代的統治者,不但要能以史為鑑,懲前毖後,更要有高瞻遠矚的目光,有引領未來的能力,正確把握朝代走向,以確保朝代的久盛不衰。


sunjin72976689


文字獄、閉關鎖國,即使是康熙,也把土地讓予俄國,極權皇權,奴才文化,這些都是標籤,這些後人永遠銘記,對於滿清,在我心目中,是最不好的,在中國歷史,最弱是清朝和宋朝,宋朝從不殺文人,但清朝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就人頭落地,這話本來不是說他的,但自己硬把屎盤往自己頭上扣!


河北李秀傑


中國歷史最野蠻最殘暴最黑暗的時代———滿清!全國各族人民的災難!人類文明翻不過去的黑暗的一頁!


lovdy1


一根豬鞭子遺世千古,使中華民族幾百年受盡屈辱!清朝是中國封建王朝裡最醜陋的朝代!沒有之一!


用戶2287273715711


野蠻人都覺得滿清美好無比。


6045376456媚眼如雪


滿清,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上唯一一個落後的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