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應急管理部門推動設施改造 “救命氧”有保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武漢市應急管理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國家、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在全力做好應急保障、安全防控等工作的同時,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協調推進醫療機構供氧設施升級改造,有效緩解“用氧荒”,確保“救命氧”不斷供。

提前預警,醫用氧安全生產保供應

在新冠肺炎救治過程中,病人對吸氧量的需求非常高,危重症病人更是一刻也離不開氧氣。疫情暴發以來,武漢各大醫院醫用氧使用峰值是平時的7至10倍,個別醫院甚至達20倍。

早在疫情防控之初,隨著定點單位醫用氧氣需求量激增,武漢市應急管理局敏銳意識到,防疫期間保障醫用氧氣安全充足供應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極其重要。

該局隨即向本市醫用氧氣的在生產企業逐一發出安全預警,明確提出“三保、三不”要求,即:保數量、不斷檔,保品質、不降標,保安全、不出事。對所有醫用氧氣的在生產企業每日進行線上安全調度,督促指導企業做好安全生產和供應保障。同時,主動對接和服務春節期間停工停產的醫用氧氣企業安全復工復產,一手抓安全生產,一手抓供應保障,確保“兩不誤”。

主動作為,推進供氧設施升級改造

2月7日,在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七場新聞發佈會上,武漢市肺科醫院院長彭鵬在回答央視記者提問時表示,除了人員緊張、防護用品緊張以外,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氧氣的供應。醫院的氧氣應用量已經達到日常用量峰值十倍以上,氧氣供應已經無法再繼續增加。

在獲悉這一消息後,武漢市應急管理局第一時間主動聯繫市衛健委,分析用氧緊缺原因,發現用氧緊缺的主要原因在於定點醫院原供氧系統設計能力難以滿足不斷增加的危重症患者救治需要。

該局立即協調武鋼集團等專業改造力量與需求單位對接,打通用氧設施改造溝通通道,指導專業改造力量實施武漢市肺科醫院等定點醫院的用氧設施改造,以滿足危重症患者增多後不斷增長的用氧需求。

隨著危重症患者收治量和定點醫院數量不斷增加,醫用氧氣設施改造需求進一步擴大,原有改造力量難以滿足實際需要,2月14日下午4時,收到市領導批示後,該局當即安排各相關處室分頭摸排在漢現有專業改造力量。

醫療機構供氧設施改造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強,涉及工種多、行業多的工程,需要專業設計人員、現場技術人員、管道工、電焊工等專業人員,改造過程還涉及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對工程的安全和質量要求很高。正常情況下,醫院投用時已根據需要完成了配套供氧設施的建設工作,一般不需要進行改造,因此,專門從事這項改造工程的專業隊伍很少。再加上春節期間很多專業施工人員返鄉過節,受交通管制影響,難以及時返漢,短時間要跨行業、跨單位召集人員組建隊伍,難度不小。

考慮到改造工作專業性強、時間緊、任務重,從保工期、保質量、保安全的角度,該局確定了依託信譽好、實力強的大型國有企業力量實施改造的工作思路。局長廖明輝第一時間與武鋼集團董事長周忠明溝通協調,當晚10時許,就敲定了由武鋼集團整合相關專業隊伍,集中力量突擊實施改造的工作路徑,並連夜召集衛健、經信、武鋼集團等部門和單位進行了線上會商。

接到任務後不到6個小時的時間,就完成了在漢專業改造力量分佈情況的摸排,協調組建了2支涵蓋不同工種技術人員的專業改造隊伍,協調大特氣體、華爾文氣體等多支社會專業隊伍作為補充,成立了改造工作專班,明確了各方職責,形成了工作機制,應對不斷增加的改造需求。

密切關注,強化升級改造跟蹤服務

3月4日上午,武鋼中冶工業服務技術公司氣體事業部經理時文玉和同事一起前往武漢市三醫院巡查頭天剛剛完成的中央供氧系統,各項數據表明,該系統運行正常。

武漢市第九醫院供氧系統改造工程2月14日進場,16日完成,前後僅用了48小時,沒有政府的高效調控和企業的全力支持,是難以完成的。

在醫用供氧設施改造過程中,武漢市應急管理局協調經信、衛健等部門,統籌武鋼集團等各專業改造力量,為醫療機構制定“一院一策”實施改造方案。建立了溝通順暢、配合良好的協同機制,實行線上線下會商協調聯動,一天一調度,該局和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深入漢陽醫院、天佑醫院等醫院,調研改造需求和現狀,及時協調解決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困難,商討改造方案,推進改造進程。

2月25日,為解決天佑醫院ICU局部氧壓不足的問題,各相關部門和施工單位凌晨1點多還在線上研究解決方案。

2月26日,在得知改造隊伍因疫情管控無法辦理車輛通行證時,武漢市應急管理局危化安監處工作人員連夜協調,派專人前往沙湖車管所為企業辦理通行證並送至企業手中。

截至目前,武漢2家醫院(火神山、雷神山)完成供氧系統新建,17家醫院21個院區完成了供氧系統的升級改造,改造過程實現“零事故”,有效緩解了全市醫療機構“用氧荒”,有力保障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命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