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

出征,为了爱与生命

新桃已换旧符,团圆的酒杯即将举起,父母爱人孩子的笑脸就在眼前——或许,就是在那一刻,在一只脚已经踏进“年”的门槛将要落下时,集结的号角响起。

武汉、湖北、中国仿佛按下暂停键,山河静止。而在这极度的静谧中,那抹白色,以光的速度,行向无声的战场、灾难的中心,动魄惊魂。

多少声音响起,那是比钢铁的强度更高的语言。

“同事们在前线勇往直前,我怎么能当逃兵?马上飞回武汉,恨不得插上翅膀回去支援。”

多少叮嘱留下,那是比柔肠百转更为缠绵的牵念。

“妈妈要去医院打‘怪兽’了,你在外婆家里乖乖的,等妈妈回来以后就过来接你。”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他们,是身经百战、白发苍苍,用毕生所学回报家国的院士;他们,是人到中年、事业家庭两肩挑,成熟稳健,但也难免有时身心俱疲的骨干;他们,是笑起来尚显羞涩,却在这一刻无尽勇敢的孩子。

一连串数字在不断刷新:截至1月29日,全国6097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截至2月23日,这个数字是41600。2月2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派出的精锐医疗力量已达4.2万人。

披上白色的战袍,集结,列队,出发,向前!

前方,是病魔的狞笑,是一座城和无数生命的苦痛,是生死搏斗的凶险,肩上,是“医者”两字沉甸甸的使命,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天职,是“甘冒风险、大爱无疆”的牺牲和荣光。

那些天,有雪飘然而至。在那一片笼罩天地的洁白中,人们,仿佛看到天使从天而降的身影,神圣无瑕。

(本报记者 付小悦)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海报设计:李娜 段思雨


向前,为了使命和嘱托

面对疫情,他们说:“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面对危难,他们说:“不惜一切,全力以赴!”

面对恐惧,他们说:“不畏惧,不退缩!”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除夕团圆夜,驰援武汉的军令下达,请战书纷至沓来——“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听令而行驰援武汉”“我坚决要求上前线”……一张张带着鲜红指印的请战书里,人民子弟兵支援湖北话语铿锵。

“向前,向前,向前……”前赴后继开赴武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旋律就是信仰和使命的召唤。

这是一群不辱使命的“最美逆行者”,人民群众是他们最大的牵挂。危难时刻,他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不计酬劳,无论生死”的承诺。

军机呼啸,他们不舍昼夜而来。人民有难,军人当先。面对来势汹汹的疫魔,与人民血脉相连的人民军队来了!

落地,出舱,集合,整装。人民军队风雨兼程、急如星火的脚步,在荆楚大地上敲击出一个个振奋人心的音符。

他们出发时,每个人都带上了家人爱的叮咛;他们抵达后,每个人都将爱倾注给了患者。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病房,就是他们的战场;无畏,始终是他们的本色。无论任务多么艰巨、情况多么复杂,他们总能用忠诚、无畏和担当创造奇迹、写就辉煌。

战斗还在继续。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充盈着人民子弟兵对人民最深沉的爱,必将取得胜利。

致敬!所有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的人民子弟兵。

(本报记者 章文)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海报设计:周艺珣 段思雨


战场很小 战场很大

这是完全不同的一条战线。他们的战场很小,在生物细胞里,在化学分子里。他们的战场很大,攸关万千家庭,攸关九州大地。

他们来自不同的研究所、高校、企业,最终共同走向实验室。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他们是从各地集结的科技工作者,为我们对抗病魔锻造最锋利的“武器”。

他们在《请战书》里写上“愿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随时听候调遣,义无反顾”;他们在实验室里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没有回家、没有年夜饭”的春节;他们“病鹤依床”仍然“思展翅”,老骥伏枥仍然“想追风”。

即使相隔再远,他们也能听见病床上的声音。即使相隔再近,他们也能感受病毒带来的疏远。他们拿起科技,打破这一切。

把病毒无限放大,弄清楚“冠”上的每一个细节,他们要把它紧紧盯住,牢牢截住,给它戴上“锁链”。

在基因重组、蛋白表达里,他们要寻找抗体和免疫反应,让病毒无法入侵人们的身体。

钻进数以万计的化学分子,他们要找出对这个新病毒最有效的那一个,将那些正遭受病毒折磨的人解救出来。

…… ……

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他们把论文写在疫情第一线,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战胜疫情之中。

他们铸造强大的盾,打磨尖锐的矛,为我们打赢这场阻击战提供信心。他们就像此刻到来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

(本报记者 陈海波)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海报设计:李娜 段思雨

天下之水 俱通长江

武汉自我“隔离”。但人们却从来没有如此深切地感受到,天下之水通长江。

全中国的支援,每天从不同的省份向长江集结。是50吨牛肉,是100吨苹果,是600吨蔬菜,是3000吨大米,是22万毫升血浆。

全中国的物资,每天从无数的地方向武汉疾驰。是华东大地,是华北平原,是天山之畔,是南海之滨,是潼关与山海关。

全中国的白衣勇士,不断从齐鲁、燕赵、江浙奔向荆楚。是90后的朱海秀,是60后的张定宇,是40后的李兰娟,是30后的钟南山。

中国如此之大。

但所有的物资都能以惊人的速度抵达长江之畔,在高速上飞奔、在铁轨上输送、在手与手之间传递、在昼与夜之间辗转。这个景象,也许比任何观点都解释得更清楚,为什么经历过战争、饥荒、洪涝、地震,这个国家仍然如此之大。

中国的历史如此之长。

但史册间遗漏的名字肯定比留下的要多得多,就比如今天驻守这座长江之城的无名英雄。汶川地震的获救者,成为了武汉抗疫的志愿者;方舱医院的治愈者,成为了医用血浆的捐献者;当年小汤山的建设者,今天是火神山的培土者;十七年前非典的抗击者,十七年后携着“若有战,召必回”的承诺再赴江城。这个景象,也许比任何语言都表达得更清楚,为什么这个国家历史如此之长,但却从未中断过;为什么这个国家“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

以眼神致意,在心中击掌,亿万人无声地传递一盏信念的灯火:

天下之水通向长江。武汉,此刻就是中国。

(本报记者 刘文嘉)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海报设计:周艺珣 段思雨


集,结

集,结

集,结

集,结



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03月0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