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馬家軍,還是先打胡宗南?毛主席的部署確實高明

陝中戰役勝利結束時,不僅周士第率領的第18兵團趕到了西安,而且還帶來了第1軍第3師、第3軍第8師,以及第7軍歸還第一野戰軍建制。楊得志、李志民率領的第19兵團也在兼程趕來。

6月17日,經中央軍委同意,第一野戰軍成立第1、第2兵團。第1兵團由王震任司令員兼政委,轄第1、第2、第7軍;第2兵團由許光達任司令員、王世泰任政委,轄第3、第4、第6軍。第一野戰軍共轄4個兵團,12個軍,加上西北軍區的部隊,總兵力已達41萬餘人,徹底改變了西北我軍長期以寡敵眾的局面。

第1、2兵團所轄各軍,此時從剛成立時1個縱隊不到萬人的規模,發展到第1、2、3軍各3.5萬人,第4、6軍各近3萬餘人,第7軍1.6萬人(該軍21師留山西,入陝的僅有1.1萬人)。武器裝備也大為改善,各軍有炮兵團,各師有山炮連(後擴編為營),各團有迫擊炮連,裝備重迫擊炮6門。營有機炮連,裝備重機槍6挺,60迫擊炮6門。第18、第19兵團在太原戰役中繳獲頗豐,員額也非常充實。

先打馬家軍,還是先打胡宗南?毛主席的部署確實高明

雖然第一野戰軍各部士氣高昂,指戰員們求戰求勝心切,但要在西北複雜地形下,以相對優勢的兵力,同時殲滅部署分散的胡宗南和馬家軍力有不逮,只能各個擊破。

究竟是“先胡後馬,鉗馬打胡”?還是“先馬後胡,鉗胡打馬”呢?彭德懷就此反覆權衡,制訂了兩套預案,並與遠在北京的毛主席反覆溝通交流。

6月27日,毛主席回電彭德懷,對進軍西北和川北作了部署:

彭德懷同志:

二十六日電悉。

(一)如青寧兩敵只做小撤退,位於乾(縣)、永(壽)、郴(縣)常寧、南坊、通潤地區,而不是向彬(縣)、長(武)平涼作大撤退,則先打兩馬,後打胡(宗南)王(治岐)的計劃是正確的。但打兩馬比打胡(宗南)王(治岐)費力,必須充分準備,從精神動員到作戰技術都要力求準備充分,並要準備付出數萬人的犧牲,以期全殲兩馬或殲其主力,則可基本解決西北問題。

因此,7月8日開始作戰,對於剛到數天的19兵團來說是否早了一點,值得考慮,似不如推遲若干天,使19兵團充分恢復行軍疲勞,並使各部準備更好些,請酌定。

(二)如兩馬向彬、長、涇、涼作大的撤退,距離胡(宗南)王(治岐)較遠,19兵團只須擔負鉗制兩馬任務(仍要小心),則開始作戰是可以的。

先打馬家軍,還是先打胡宗南?毛主席的部署確實高明

(三)廣州偽政府正在做遷移重慶的準備,大批工作人員已去重慶。我林(彪)羅(榮桓)7個軍(其餘6個軍位於豫鄂湘贛四省任守備)可於八九兩月到達湘粵桂邊區,十一月或十二月可能佔領廣州、桂林等處。偽政府遷渝時間,當在九、十月間。我劉(伯承)鄧(小平)9個軍,可於九月由現地出動,十二月前後到達並佔領重慶、貴陽等處,以期殲滅偽府,開闢長江上游。為使偽府放心遷往重慶而不遷往臺灣(現有一派主張遷臺,但不佔優勢),即使鬍匪不致早日入川起見,你們暫時似不宜去佔漢中,讓漢中留在鬍匪手中幾個月有利。

(四)你們在執行當前戰役,佔領寶(雞)、鳳(翔)、(平)涼後,看青寧胡(宗南)王(治岐)四敵主要是青寧兩敵被殲程度如何,再作新的部署。如兩馬主力被殲,進一步解決蘭州、青海、寧夏及甘肅西部已無重大困難,則可以按照二中全會時商定的計劃,早日分兵為兩支。

第一支西進,擔負解決甘寧青新四省(我們希望本年年底能解決甘青寧三省並直達甘涼肅三州,取得油源。明年春季或夏季佔領新疆,取得更大油源,這是極端重要的任務,這一支兵力的數量以能擔負解決上述任務為原則。

第二支南進,以佔領成都解決川北為目的,出動時間要和劉(伯承)鄧(小平)佔領黔、渝相互配合,不可太早,寧可稍微緩一點,以期聚殲鬍匪,不使逃入雲南。現在白崇禧正在部署以桂系兵力退據云南,若再加胡宗南部,則我們解決雲南勢必要使用大量兵力,而使用大量兵力到雲南去,例如五六個軍,對我們不利。我們現在預計以林(彪)羅(榮桓)部由廣西,劉(伯承)鄧(小平)一部由貴州合擊昆明,總數希望不超過三個軍。

(五)如果青寧胡王四敵的主力特別是青寧主力不能在涇、涼、寶、鳳及其以東地區被我殲滅,則你們暫時不能做大的分兵。那時,為了免除西進路上的側翼威脅,可以考慮以主力先給鬍匪以打擊,然後西進打兩馬。待兩馬主力殲滅後再分兵。

(六)請根據上述意圖部署,此電請給賀龍同志一閱,並徵求他的意見。

先打馬家軍,還是先打胡宗南?毛主席的部署確實高明

由此可見,毛主席的戰役設想,是站在全國一盤棋的高度來統籌,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位。接到電報以後,彭德懷又對西北戰役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認為把馬家軍殲滅在陝西比讓逃回老窩再打有利,但是馬家軍尚未遭到沉重打擊,戰鬥力還較強,打馬比打胡費力。況且馬家軍此時已遠撤永壽、彬縣、崔木鎮地區,並準備繼續撤退平涼,部署分散不易聚殲。

反觀胡宗南部在扶眉地區兵力集中,我軍包圍該地區,其秦嶺以南沒有戰役預備隊可以北援。胡、馬之間空隙較大,胡宗南部主力態勢孤立,加之其距我軍主力較近,便於我迂迴其側後。另外,馬家軍在咸陽受挫時,胡宗南曾見死不救。因此當我軍圍殲胡宗南部,馬家軍出援的可能性很低。再有就是,胡宗南部有3個軍在渭河北、1個軍在渭河南,渭河沿岸沒有大軍渡河設備。我軍發起攻擊的時候,南北敵無法相互支援。權衡利弊,彭德懷覺得應先向胡宗南部開刀,把其主力殲滅於武功、寶雞、周至、眉縣地區,但是暫時不打漢中,以免過早威脅四川,影響西南戰局。

先打馬家軍,還是先打胡宗南?毛主席的部署確實高明

彭德懷最後定下了“先胡後馬,鉗馬打胡,兩翼佯動,左右包抄”的作戰方針:以主力從胡宗南與馬家軍間的空隙滲入,迂迴到側後,截斷其逃向寶雞的退路,配合正面進攻部隊,一舉將其圍殲。與此同時,在渭河以南,以一部主力直插眉縣,截斷渭河以北胡宗南部主力一旦向西突圍不成,轉而向南渡過渭河竄進秦嶺山區的路徑。為達成戰役突然性,彭德懷決心派出足夠兵力向馬家軍示形,保障主攻部隊側後安全,並派出部分兵力對秦嶺一帶的胡宗南部發起佯攻,以干擾胡宗南的判斷。

在部隊的使用上,最為重要的南北迂迴穿插任務,顯然只能交給長期在陝西作戰,熟悉地形、民情的第1、第2兵團。從就近用兵,不作大的調整角度考慮,在渭河以北實施主要迂迴的重任,交給了許光達指揮的第2兵團。王震的第1兵團從渭河南岸實施突擊。考慮到渭河以南只有敵1個軍的兵力,況且這一帶多稻田藕塘,兵力太多也難展開,加之該兵團的第7軍實際上從成立起就一直在山西作戰,對陝西的情況並不熟。

因此,第7軍被轉隸第18兵團指揮,負責沿隴海鐵路、蘭西公路正面實施突擊。鑑於第18兵團的第61軍剛打完咸陽阻擊戰,同時還擔負著咸陽、西安的城防任務,因此該軍不參加第18兵團的正面突擊,僅抽出部分兵力向咸陽以南的秦嶺之敵實施佯攻。至於楊得志的第19兵團,尚在進陝途中,兵困馬乏。該兵團到齊後擔負向馬家軍警戒任務比較適宜。

隨後彭德懷指揮第一野戰軍發起扶眉戰役,果然如毛主席和彭德懷設想的一樣,胡宗南不堪一擊,被打得丟盔棄甲。而馬家軍遭到聞名天下的“皮旅”頑強阻擊後,震懾於第一野戰軍的威力,果然對胡宗南見死不救,反而撤回扼守陝甘寧三省咽喉的平涼地區觀望,而等待他們的也將是覆滅的命運。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