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三打“鳳凰城”


徐向前三打“鳳凰城”

1947年6月30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在魯西南地區強渡黃河,揭開了我軍戰略反攻的帷幕。此時,患嚴重肋膜炎病3年的徐向前,向中央軍委多次請戰後獲准,被任命為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擔負起指揮晉冀魯豫軍區內線部隊執行內線殲敵與配合外線出擊的重任。

運城,古時又稱鳳凰城,是歷史上屯兵之地,在解放戰爭時期是國民黨軍進攻解放區戰場的重要軍事補給基地。運城守敵1萬餘人,保安司令謝克儉憑藉城周圍堅固的支撐點之交叉火力網和城內炮兵火力,佈設三道防線,堅守城垣。

10月8日,第一次圍攻運城戰鬥打響,至11月中旬我軍全部拔除城東城北兩面護城據點。胡宗南派出一路解救被困之敵。運城前線指揮部立即決定,放棄對運城的總攻,實行打援。在杜馬垣地區,激戰4天4夜,擊退了來援之敵。由於裝備與地形的原因,未能全殲援敵,一打運城失利。

徐向前聽取攻打運城的彙報後,制定再次攻運的作戰方案。此時,胡宗南擬調8個旅增援運城,徐向前令太嶽三分區47團打擊胡宗南援運之敵。12月24日拂曉,運城攻城部隊發起的第二次總攻又失利了。

而南援之敵已開始搶渡黃河,如兩日內攻不下運城,敵援兵一到,攻打運城必將出現艱苦的惡戰,可能功虧一簣。徐向前聽完參謀彙報後,當即下達“堅持最後5分鐘”的死命令。在徐向前電令的影響下,運城前線指戰員群情激奮,又重新投入了最後攻克運城的準備工作中。

12月27日17時30分,第三次總攻開始了,在一陣炮轟之後,突擊隊順著北城炸開的缺口,魚貫而入與敵人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血戰,28日運城攻克。敵渡河增援的部隊被我47團擊退。

運城一役,我軍殲敵13000餘人,繳獲各種軍用物資不計其數,有力地配合了劉鄧、陳粟、陳賡三路大軍對平漢、隴海兩路的破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