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生 之 殤


過年窩在家裡刷手機,我媽在旁邊看一檔家庭調理類的節目。大概是半輩子效力於社區工作,即使作為一名已經光榮退休的六旬老人,她依然對這類節目興趣非凡。

原 生 之 殤

我偶爾撇上幾眼,大概也瞭解到了倒底在調理什麼。是一對母女幾十年的情感隔閡,現在母親嫌女兒對自己過於冷漠,看見別人一家其樂融融,以至於心裡不平衡覺得自己養了個白眼狼,實在是心有不忿意難平。這情景有點熟悉,我一下子想起了小A。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小A就像絢麗多彩的琉璃,對一群人都有著致命吸引力,我也沒能倖免。那會兒上數學補習班,她就坐我旁邊,彼時我還是個中二少年,活在自己的小宇宙裡,對於她那些美好品質確實沒什麼感覺,但我還是不久就和別人一樣喜歡上她了,原因就倆:她好看,她作業好抄。大概在學生時代,誰都不會討厭一個長得漂亮還會大方把作業給你抄的學霸。

原 生 之 殤


反正後來陰差陽錯的就和小A成為好朋友了,而我也終於從自己的中二小宇宙裡,看到那個女孩的發光發熱和……反差萌吧。譬如小A寫得一手好書法,比賽永遠拿一等獎,會跳舞會畫畫,只是還沒到藝術家水準,還好玩有趣。可是也會看到她蹲在路邊和同學吃麻辣燙,會聽到她唱歌因為太難聽叫她閉嘴,會聽到她滿嘴跑火車沒個正形而給她翻白眼。

不過我沒和小A在一個高中讀書,聽說她高中成績沒以前那麼好了。女生學習理科沒有男生那麼得心應手,況且高中人數更多,競爭壓力更大,我也沒覺得什麼驚訝的。但是直到高考完,小A考了個末流211,她決定復讀開始,我才真正瞭解到她。

原 生 之 殤





985、211是大家高中的奮鬥目標,即使是末流211也挺好的了,但是小A因為沒法讀的建築設計選擇了復讀。在我們那個時候復讀是常態,甚至有“高三打基礎,高四985”這種說法,總之就是,小A最後選擇了復讀。

復讀要交學費,要生活費,還要買資料書,各種各樣都要花錢,但是她媽不給她錢。

特別簡單的故事,在沒生她弟弟之前,她媽大概就是也愛過她幾年。一個一般家庭,生了二胎,自然把經濟和生活重心都放在了更小的孩子身上,於是另一個七歲的女孩子自然而然的被忽略,在別的女孩子都在當公主的時候她要照顧弟弟,要考好試給弟弟樹立榜樣,幾乎整個人的成長都是在為了另外一個人。因為兩個孩子,自然經濟上也沒有那麼寬裕,不讓她復讀一是覺得丟臉,二是覺得在花錢。在她媽根深蒂固的觀念裡,要復讀的都是失敗者,她媽不允許自己成為街坊鄰居的討論對象,不給錢小A自然復讀不了。

儘管如此,小A最終還是去復讀了。錢是我們一群朋友給她湊的,而我剛好家裡比較富裕,每個月從自己的生活費裡轉一部分給她當生活費。她最後考上了清華建築院,她也遠遠的離開了原生家庭這道圍欄。

原 生 之 殤


後來的故事就是美女學霸的肆意人生了。





事實上,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小A一樣遠離原生家庭,能夠衝破原生家庭的阻礙。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斷的被家庭和社會環境改造著,而沒法堅持自己,忘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們因為自己的無能,而不斷的麻痺自己。相信天底下的父母都是為了自己好,相信父母做的都是好的。即使是如小A優秀,也曾經因為沒錢失去了第二年考上清華的機會,但她現在依然克服了那些,過著燦爛明亮的人生,家庭的那些種種,並沒有讓她變得不好。原生家庭的傷害可能會伴隨一生,也有可能在我們足夠強大後被拋於腦後。

原 生 之 殤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生於幸福,成長於幸福,也願我們就算路遇不順,最終也仍能擁抱美好人生,擁抱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