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水底冒煙的迷人景觀


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水底冒煙的迷人景觀

壺口瀑布西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南距陝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

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水底冒煙的迷人景觀


伴隨瀑布出現一系列奇特的景緻,主要有8大奇觀,稱之為:水底冒煙、旱地行船,霓虹戲水、山飛海立,晴空灑雨、旱天驚雷、冰峰倒掛、十里龍槽。

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水底冒煙的迷人景觀


水底冒煙黃河入“壺口”處,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霧,騰空而起,蒸雲接天,似從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十數里外可望。

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水底冒煙的迷人景觀


旱地行船壺口瀑布落差甚大,加之瀑布下的深槽狹長幽深,水流湍急,給水上船隻通行帶來很大困難。從壺口上游順水下行船隻,不得不先在壺口上邊龍王辿處停靠,將貨物全部御下船來,換用人擔,畜馱的方法沿著河岸運到下游碼頭。同時,靠人力將空船拉出水面,船下鋪設園形木槓,託著空船在河岸上滾動前進,到壺口下游水流較緩處,再將船放入水中,裝上貨物,繼續下行,在岸上人力拖船很費力氣,常常需上百人拼命拉縴。儘管有一些園形木槓,鋪在船下滾動,但石質河岸上仍被船底的鐵釘擦劃得條痕累累。在當時的條件下,“旱地行船”可能是水上運輸越過壺口瀑布的最佳選擇,它與壺口瀑布上下比較平緩的石質河岸相適應。由於公路、鐵路的迅速延伸,以及壺口附近黃河大橋的修建,過壺口的水上航運已阻斷多年。旱地行船現僅可看到昔日行船留下的痕跡。

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水底冒煙的迷人景觀


霓虹戲水壺口瀑布反覆衝擊所形成的水霧,升騰空中,使陽光發生折射而形成彩虹。彩虹有時呈弧形從天際插入水中,似長龍吸水;有時呈通直的綵帶橫在水面,象彩橋飛架,有時在濃煙騰霧中出現花團錦簇,五光十色,飄忽不定,撲朔迷離,為天下奇觀。

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水底冒煙的迷人景觀


十里龍槽壺口至孟門約5千米,在這段400多米寬的箱形峽谷的底部,黃河水流下切,形成一條30—50米寬,10—20米的深槽。由於傳說它為龍身穿鑿,長度約為10華里,故取名“十里龍槽”也稱“十里龍壕”。是壺口瀑布溯源上移,瀑下深潭隨之連續延伸所形成的。此深槽嵌在原谷底基岩河床中,槽旁原河床底部的大部分,成為非洪水期的河岸,這種河岸比較寬、平,全由堅硬的砂岩構成,近水處,幾乎沒有一點砂石,平坦的可以在上面行車,“旱地行船”正是利用了這種地質地貌條件。

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水底冒煙的迷人景觀

孟門山距壺口瀑布下游五千米處,“十里龍槽”下方,在黃河谷底的河床中,有兩塊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兩個河心島,這就是古代被稱為“九河之蹬”的孟門山。大孟門島長約300米,寬約50米,高出水面約10米。其南面石崖上,有清、雍正初年,金明郡守徐洹瀛題刻的“臥鎮狂流”4個大字,匾幅長2.5米,寬1米,是對此處山水奇景的真實寫照。小孟門島在大孟門島上游10多米處,僅五、六十米長,這兩個河心島全由呈水平狀產出的塊狀灰綠色砂岩組成,岩石堅硬,抗風化性能較強。

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水底冒煙的迷人景觀


黃河冰橋隆冬季節,壺口一帶黃河水面封凍,有的地段冰層較厚,形成聯接兩岸的天然橋樑,稱黃河冰橋。自河面形成穩定的冰蓋起,至冰蓋破裂開始流水之日止,為封凍期。封凍期,始於12月10—12月20日,止於翌年2月20—25日,一般50—70天。封凍期,十里龍槽被冰雪覆蓋,其上的冰層“小雪流凌,大雪合橋”。數九寒天,冰層可高出兩岸,不僅景象壯觀,而且形成冰橋。當河槽初封時,人們看到狐狸等野生動物的足跡,就知道下面冰層較厚,可以通行。

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水底冒煙的迷人景觀


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水底冒煙的迷人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