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的上等“奢侈品”,獨領全國銅藝數百年,如今“白菜價”


翻開中國古代工藝名冊,會發現銅工藝品佔據的比重極多且製作精美。當時的銅工藝水平的確是無人能及,一枝獨秀。在中國工藝美術界,雲南“烏銅走銀”曾與北京景泰藍齊名,並稱“天下銅藝雙絕”。

烏銅走銀,是雲南特有的中國傳統銅製工藝品,始創於雲南石屏。

而它的製作工藝可以說極其講究了,它以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然後將純銀熔化後走入花紋圖案中,冷卻後打磨光滑處理,時間久了底銅自然變為烏黑,透出銀紋圖案,呈現出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別緻,故稱“烏銅走銀”。

他的製作工序繁多,一件小工藝品經過設計、冶煉、敲打、鏨刻、走銀、氧化變黑, 需要 7 個月,大件的則需要 2-3 年。

正是因為烏銅走銀原材料獨特、耗時長、一道道極其繁複的純手工工序,就需要工藝人精雕細琢和極大的恆心、毅力,同時匠人須掌握冶煉合金、雕刻造型、書法繪畫、微雕等技藝。其製作工序有七道。

煉製烏銅合金:用優質的銅和一定比例的純銀,摻合其他十餘種貴金屬熔鍊成烏銅合金。

鍛制烏銅片:將合金以鍛打、碾壓等方法做成不同厚度的烏銅片。

烏銅片上鏨刻圖案:設計、剪材下料,在烏銅片上描繪出所需要的圖案紋樣或文字,線條應流暢,再用鏨子刻出各種花紋圖案。

刻的深度根據烏銅片的厚度而定。

走銀:用純銀銀屑填充到圖案處,以“走”滿為度。經高溫處理,銀屑與烏銅就自然熔為一體,此工序為整個烏銅走銀,技藝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

成型:將走好銀的烏銅片,進行打磨、組裝、焊接成型,或將製作好的烏銅片焊接組裝,在已設計製作好的金屬器物相關部位上,使其成為一件完整的器物。

拋光打磨:手工打磨,將初成型的器物進行清理拋光處理。讓其顯出銀白色線紋。

捂黑處理:用手掌捂起,待手出汗後,邊捂邊揉搓。通過長時間的手汗液與烏銅產生反應使烏銅器面發生氧化,生成一層自然的氧化保護膜,烏銅坯就呈烏黑髮亮狀態。

烏銅走銀,以其繁雜的純手工工序,造就細膩入微的純美藝術品。

清末民初是烏銅走銀髮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如果有一件烏銅走銀工藝品在手,可以說是一件倍兒有面子的事情了!而且這三百年前是奢侈品,三百年後更是奢侈品!值得給他配得上一句“獨領風騷數百年”。

過去,烏銅走銀大多數為一些文房四寶、香案供具等用具,價格十分昂貴,可達數十萬升至更高。

發展至今品類已十分豐富,主要有茶具、首飾等,加入新潮的設計元素後,頗受年輕人的喜愛,價格也比較親民,幾百塊就能入手。

而這一創新和改良主要得益於烏銅走銀製作技藝第六代唯一傳承人、烏銅走銀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金永才。

他打破傳統的傳承觀念,首創雲南第一家烏銅走銀傳習館、烏銅走銀工藝館,面向社會收徒傳藝,同時注重年輕人的喜好,考慮個性化需求,充分地把非遺產品和市場結合,加入年輕鮮活的元素,讓非遺“活起來”,獲得廣大消費群體的青睞和收藏。

在烏銅走銀工藝的傳承發展史上,他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