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勝治勝謀勝丨曹操在兗州直接將呂布三振出局

兗州是曹操早期主要的根據地,而曹操手下一些重要的文臣武將,諸如於禁、李典、典韋、程昱、滿寵等也都來自於兗州,兗州對於身處亂世的曹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興平元年至興平二年(194年-195年),明面上是曹操同呂布為爭奪兗州而爆發了一場戰役,實際上也是曹操同兗州地方士族、豪紳之間的一場博弈。在這場生死博弈中,呂布各個方面皆落於曹操下風,直至最後兵敗慘淡收場,而這場戰役也直接決定了兩人各自今後的命運。

人勝治勝謀勝丨曹操在兗州直接將呂布三振出局

▲兗州之戰對於曹操和呂布都至關重要

曹操的人勝

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

事情的起因還是要說到曹操在同兗州本土士族豪紳的鬥爭中,帶有殺雞儆猴意味的將陳留名士邊讓殺害,這使得兗州的士大夫們都惶惶不可終日,其中也包括頗有智謀的東郡東武陽人陳宮。

於是趁曹操帶兵外出再度征討徐州的陶謙之時,陳宮便勸說當時的陳留太守張邈,迎呂布進城“共牧兗州”。張邈被陳宮說動,背叛了少年任俠、朋友多年的曹操,打算將呂布迎為兗州牧。

一時間兗州的絕大部分郡縣就跟事前商量好了一樣集體倒戈投誠呂布,曹操又將部隊主力帶走了,只剩鄄城、範縣、東阿縣三城還在曹軍的掌控中。

而開局明明佔大優的呂布,從這時候開始,就逐漸體現出和曹操在團隊成員的凝聚力、戰鬥力之間的差距了。

人勝治勝謀勝丨曹操在兗州直接將呂布三振出局

▲呂布的幷州軍在戰鬥力上也是強於曹操的

首先從所謂外援方面來看,戰鬥初期豫州刺史郭貢曾率數萬兵馬來到鄄城外,欲與呂布合謀鄄城,卻直接被曹操的謀士荀彧通過同郭貢的一次會面就化解了,史書記載的是“貢見無懼意,謂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可見郭貢同呂布之間,並沒有“山盟海誓”,不破鄄城終不還的同盟約定,或者其他周密的作戰部署。郭貢軍團的這次行動,更像是一次臨時起意的趁火打劫,想在兗州的亂局中分一杯羹。面對荀彧的毫無懼色、鎮定自若,郭貢反而覺得鄄城是塊不好啃的硬骨頭,沒有必要在這上面耗費無謂的兵力,於是引兵而去。

外面的人靠不住,再看看自己團隊一起“造反”的“兄弟”。呂布在兗州之戰中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對鄄城的攻擊中,呂布的想法可能是一則鄄城是兗州的州治所在地,政治中心必須先拿到自己手中。同時,曹操的一干家眷人等也都在鄄城之中,如果能拿下鄄城,便拿住了曹操的命脈。

人勝治勝謀勝丨曹操在兗州直接將呂布三振出局

▲荀彧在兗州之戰中貢獻很大

但鄄城有大將夏侯惇把守,再說荀彧的配合輔助,呂布一時也能以攻下鄄城。而這時兗州之戰的“始作俑者”及盟友的陳宮和張邈在做些什麼呢?一個待在老家東武陽,一個待在陳留郡,沒有支援過呂布一兵一卒。

陳宮待的東武陽位於東郡,是曹操之前囤積戰略物資之處。原本陳宮打算和呂布合兵一處,拿下東阿。奈何這時候袁紹部隊前來攻擊東郡,使得陳宮分身乏術,難以按預定計劃支援呂布。

但從一開始陳宮也就只是將呂布的部隊當作謀取兗州的工具,當初他勸說張邈反叛曹操時也說,對於呂布“若權迎之”,一個“權”字,就可以看出呂布只不過一個臨時的替代品。在陳宮這樣士人的眼中,是瞧不起呂布這類關西武人的。在之後呂布將領郝萌叛變之時,陳宮也有參與謀劃,可見陳宮與呂布也並非一心。

人勝治勝謀勝丨曹操在兗州直接將呂布三振出局

▲呂布對於陳宮等人來說只是一枚棋子

如果說陳宮這邊還有一些袁紹的客觀情況可言,那張邈這邊就確實說不過去了,他在陳留一呆就沒挪個窩。

陳留既沒有外來襲擊也沒有內部不穩定因素,但張邈卻遲遲未動。一來可能是張邈對呂布是勝是負並不關心,趕走曹操的目的已經達到,他也樂於見得曹操與呂布打得兩敗俱傷。二來主要還是想要保存自身實力,不瞎參與,如果呂布戰敗自己還有一條退路。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

程昱在戰爭初期就有過一個準確的判斷:“陳宮叛迎呂布而百城皆應,似能有為,然以君觀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宮等以勢假合,不能相君也。兵雖眾,終必無成。”

呂布為人輕狡反覆,唯利是圖,這也導致他難以得到盟友甚至部下的信任,在戰爭的關鍵時期呂布的團隊都為求自保,各懷私心,只為個人利益而謀劃,而這也是兗州之戰失利的重要因素。反觀曹操的團隊則可靠很多,在兗州之戰中,夏侯惇、荀彧、程昱等人,皆是盡心竭力為曹操奔走,死死把守住這最後的三個城池,直到最終的勝利。

這就是因為領導者自己本身的品質和行為,也影響著整個團隊的戰鬥力,也就是曹操的“人勝”。

人勝治勝謀勝丨曹操在兗州直接將呂布三振出局

▲呂布反覆無常且唯利是圖,故難以取得他人信任

曹操的治勝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論語·季氏第十六篇》

東漢時期,地方政權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當地的大族大姓、士大夫豪紳所把控的。而通過兩漢時的察舉制,地方大族和名士就可以一代接一代的將權力牢牢掌握在手中。

起初曹操幫助兗州擊敗了黃巾軍,同樣也是陳宮等人保舉曹操入主兗州,兗州的士族豪紳對曹操也是心懷感激的。但隨著曹操一步步打算以兗州為根據地實現他的理想時,兩者之間的矛盾便開始逐漸顯現。

在政治層面,曹操推崇“唯才是舉”,提拔任用了大批寒門庶族,這對本地士族豪紳們的官僚察舉權和對地方政權的把控力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久而久之,地方大族對曹操的不滿怨恨就越來越深。

人勝治勝謀勝丨曹操在兗州直接將呂布三振出局

▲東漢時期地方政權常常被士族豪紳所把控

在經濟層面,東漢時期土地兼併的情況日益嚴重,大量財富與社會資源都聚攏掌控在少數地方大族手中。軍隊要打仗要生存,就需要錢糧和兵員,所以曹操只能把手伸向了地方豪族。

通過對地方豪強的兼併打壓及削弱,既能夠將地方的統治權重新收攏到自己手上,也得到了戰爭所需要的各類資源。劉備在入蜀後,也曾對益州的地方大族豪強進行打壓,沒收他們的田地、屋舍和金銀財產。但這樣也大大激化了曹操同兗州當地大族豪紳之間的矛盾,為了有效地對他們進行震懾,就如前文所言,曹操拿名士邊讓開刀,對不服從自己統治的大族豪紳進行警告。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最終使得以陳宮為首的兗州地方勢力,想要將曹操驅趕走。呂布來了後,各個郡縣都紛紛投誠,只剩三城還在曹軍掌控之中,便可見大族們當時對曹操的態度。但他們沒有軍隊可以跟曹操抗衡,故而引來了正流離落魄的呂布。一招“驅虎吞狼”,呂布只不過是打手和棋子,加上呂布勇而無謀,更好被地方大族所控制,相當於為兗州迎進了個保鏢。

只不過沒想到的是呂布沒能達到他們的期望,反而被曹操所打敗。

人勝治勝謀勝丨曹操在兗州直接將呂布三振出局

▲謀士程昱對戰爭的結果早有預測

究其原因,也正是因為曹操長期在兗州實行打壓豪族的政策,牢牢將權力與資源掌控在自己手中。比如陳宮所在的東武陽,便囤積了很多曹操從地方大族搜刮而來的物資,而這也可能是陳宮不願意輕易有所積極行動的原因,他只想先保住自身的利益。

地方勢力被大大削弱後,就難以在政治和經濟等多方面對呂布軍隊給予有效地支持。其中最為致命的就是在兗州之戰後期曹呂雙方遇到蝗災時,無糧可用的呂布只得敗退。假如這時候兗州地方大族能有資源和能力幫助呂布,那戰爭的結果便可能不是如此了,這也就是曹操的“治勝”。

曹操的謀勝

蝗蟲起,百姓大餓,(呂)布糧食亦盡,各引去。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曹操與呂布相持百日後,無奈遇到了蝗災,雙方只好各自先退去。但程昱通過多方努力幫助曹操籌得了三日的軍糧,而兗州的大族因為被曹操所打壓削弱,沒有能力幫助呂布,使得勝利的天平最終傾向了曹操。

人勝治勝謀勝丨曹操在兗州直接將呂布三振出局

▲蝗災也影響了戰爭的走向

曹操在軍糧耗盡之初,袁紹也曾向他拋出過橄欖枝,要曹操跟他“連和”,向他稱臣。沒糧沒地的曹操於困境之中幾乎要向袁紹妥協了,但在程昱的勸說下,果斷放棄了這一想法,憑藉程昱的三日之糧扭轉了戰局。

袁紹在曹呂雙方忙於交戰時,乘機將兗州東郡的大部納入自己的版圖,客觀上牽制住了陳宮的軍隊,但實際上也只是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對於這種趁火打劫的行為,曹操也知道自己這時候不得不忍,不過他在之後的官渡便全都討了回來。

人勝治勝謀勝丨曹操在兗州直接將呂布三振出局

▲袁紹的趁火打劫也側面幫助了曹操

另一邊的呂布,雖然得不到兗州當地大族的有力支持,但在一年的時間裡,他完全有時間設法聯繫徐州的陶謙或者南面的袁術,二人都跟曹操有仇怨且有可靠的戰力。如果能得到他們的助力,在兗州之戰中自己便大大增加了獲勝籌碼。

但是呂布一直作為“孤膽英雄”,孤軍奮戰到最後失利,可見呂布在外交上也未能有所建樹。曹操在戰時能冷靜判斷形勢,抓住機會奪取最後的勝利,而呂布卻始終沒能抓到勝利的關鍵要素,一味地蠻打蠻幹,最終錯失好局,這便是曹操的“謀勝”。

結語

兗州之戰看似是曹操與呂布之間的戰爭,而實際上是曹操與陳宮、張邈為代表的兗州大族豪紳之間的鬥爭,呂布作為被利用的工具而參與其中。而呂布在戰略戰術佈置及個人能力上都不如曹操,導致最終的失敗,也讓兗州大族藉由外部武裝力量自保的美夢破滅。這也預示著原有的中原大族對地方政權的把控力逐漸減弱,而類似曹操的新興寒門庶族正在逐漸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