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脫貧攻堅,凝聚了不知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不知多少人,為了打贏這場硬仗,多少個日日夜夜奔走於村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與群眾結對幫扶成親戚。頂著壓力,多少個日日夜夜睡不好一個安穩覺,但是沒有一個人落下。在這場攻堅戰中,多少一線的幹部,照顧不了家人,幾個月不回一次家,看望年邁的父母,卻每個星期要走進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家,幫助他們樹立發展產業致富的信心,找準擺脫貧困的路子。

能讓結對幫扶的農戶過上幸福的生話,是每一個結對幫扶幹部的期望,也一直是自己不停奮鬥的目標。在脫貧攻堅戰中,兢兢業業堅守在脫貧攻堅各個崗位的人,各種資源不斷匯聚在一起,讓鄉村變美變靚,讓百姓過上幸福生活。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苦累和擔當,換來千千萬萬群眾的幸福,值得。沒有任何一件事,比得上做成讓千千萬萬人民群眾幸福的事開心。共產黨的幹部在和平年代,與群眾並肩作戰,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註定將載入史冊,讓參與這場脫貧攻堅戰的幹部和群眾引以為一輩子的自豪和光榮。

萬眾一心齊努力,沒有打不贏的硬仗。人心齊,泰山移。未來更美好的生活,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脫貧攻堅凝聚的一心一意攻堅克難,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可貴精神,在未來的道路中,一定會得到傳承,成為中華民族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領路明燈。本期關注普安縣五個鄉鎮(街道)全力以赴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典型做法。

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龍溪石硯小鎮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上了好房子

白沙鄉:迎難而上打贏易地扶貧搬遷硬仗

2019年,決戰決勝、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縣的頭等大事,普安縣白沙鄉經歷了2016、2017兩個年度搬遷動員工作的幹部都清楚白沙鄉的實際情況,誰都知道,要打贏易地扶貧搬遷這場硬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白沙鄉所有幹部秉承完不成任務不放鬆的精神,待群眾如親眷。一是拿出耐心。結合每戶搬遷戶特點,見縫插針上門共商服務,戶均共商超過30餘次;二是整合力量。整合鄉黨委政府、各幫扶單位、各級幹部、結對幫扶責任人、各界社會人士等一切力量,用心用情用力,不分週末、不分節慶、不分晝夜全力奮戰,直到完成任務。三是付出精力。該鄉根據幹部的實際和特點,組建40多個動員搬遷小組,把時間表和任務書下達到每一個幹部手裡,在農戶家裡、田間地頭開展工作,直到搬遷協議逐一簽訂,每把鑰匙全部分發。四是投入資源。全體包保幫扶幹部主動投入,為搬遷群眾購買生活用品,人均投入3千元以上。

時光不負有心人。白沙鄉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幫扶白沙的縣直部門大力支持下,累計實現1025戶5005人搬遷。

邁出了“搬得出”的關鍵一步,“穩得住、能致富”等後續保障工作,該鄉一刻也沒有放鬆,積極對接易地扶貧搬遷居住區服務中心和企業,努力為搬遷群眾就業創業搭平臺、拓渠道,助力“白沙白酒”“白沙豆腐”等本鄉企業到易地扶貧搬遷居住區開店設點,爭取各項資源向搬遷群眾傾斜。

回顧白沙鄉的搬遷歷程,交出圓滿答卷是最大的決心。白沙鄉將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牢記使命、敢於擔當、執著幹事、兌現承諾。

新店鎮:抓產業發展加快脫貧步伐

普安縣新店鎮是典型的農業鄉鎮,作為全州第二烤煙大鎮,歷年來烤煙產業都是新店鎮的傳統支柱產業,在縣大力發展“一紅一白”產業的背景下,該鄉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500畝以上壩區建設,以產業發展助農增收,助推脫貧攻堅取得實績實效。2019年完成產業結構調整5060畝,超任務完成760畝,完成窯上壩區516畝茶葉育苗基地建設;完成了248戶799人脫貧目標。

強化組織保障,凸顯縱橫結合。按照省州縣決策部署,縣委領導搭橋,多方籌措資源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各業務部門的全力指導,積極學習州內其他縣市和借鑑各兄弟鄉鎮的好做法,實行優劣比較。縣長掛牌督導500畝以上壩區建設工作,為壩區茶葉育苗基地的建設工作提點子、指路子,引進貴州省金虎農業有限公司負責基地建設,給新店的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注入了“強心劑”。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常駐鄉鎮督導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的開展,到村到組到戶與幹部群眾共商共識,為脫貧攻堅工作的疑難問題開方子、想法子,給新店鎮脫貧摘帽退出工作吃下“定心丸”。完成33087.3畝的秋冬種產業結構調整任務,圍繞茶葉、蔬菜、“烤煙+”,打造2000畝茶葉種植示範點和1000畝“烤煙+”種植示範點,2019年種植烤煙2.2萬畝,總產值達到7135萬元,201戶精準貧困戶實施烤煙種植,戶均增收7萬元以上。全鎮幹部在攻堅一線守初心、擔使命,搶抓機遇,以產業發展讓貧困戶真脫貧、脫真貧,切實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強化團結協作,凸顯村企結合。發展“土專家”、致富能人、村組寨老等參與群眾共商,在窯上500畝以上壩區茶葉育苗基地流轉236戶農戶(其中貧困戶41戶)土地,規劃培育大葉茶466畝、白葉一號營養袋苗50畝。採用“三建四享”運作模式,由貴州省金虎農業有限公司負責資金籌措、技術指導和整個育苗工作的實施,並享有利潤絕對支配權,由雨核村興雨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土地流轉、組織社員務工等工作,並享有每畝300元收益,按“6211”進行二次分配。合作社與會員、企業之間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基地建設按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安排的原則,讓建檔立卡貧困戶會員佔總會員的90%以上,為脫貧攻堅持續助力。

強化資源覆蓋,凸顯城鄉結合。積極利用省物資集團、縣委組織部、縣民宗局、縣民政局、縣稅務局、縣供電局幫扶資源,通過選派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幹部搭起幹部群眾的連心橋,鎮屬各部門幫扶幹部全身心投身脫貧攻堅工作中去,投入資金300萬元以上,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600多個,修建烤房20棟、便民橋6座,慰問困難群眾1200餘人(次),為貧困學子送溫暖20餘次,鄉村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群眾滿意度和認可度得到提升,幸福指數逐年充實。

新店鎮將緊緊圍繞鞏固脫貧成效,促進鄉村振興這條工作主線,牢牢守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生態底線,切實將各項工作抓細抓實,著力打造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新農村建設,為實現2020年全面同步小康不懈奮鬥。

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普安縣青山鎮雪浦村場壩組孔令貴,投資2萬多元,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走規模養殖致富的道路,目前養有綠殼蛋雞100多隻、豬2頭,預計收入3萬多元。

九峰街道:聚焦產業促發展

九峰街道聚焦“一紅一白”主導產業,借“村社合一”契機,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產業。種植方面,退耕還林9930.73畝,實現茶葉種植983畝、核桃6400畝、瑪瑙紅櫻桃、脆紅李1562.51畝(覆蓋339戶1463人)、烤煙610畝(覆蓋20戶73人)、食用菌60畝(覆蓋2戶8人)、蔬菜45.6畝(覆蓋36戶145人)、中藥材52畝(覆蓋3戶13人)、打造茶葉苗圃100畝。養殖方面,以長毛兔養殖為支柱產業,著力打造長毛兔產業園,健全養殖小區管理機制及產銷對接機制,以集中代養和散養的方式實現群眾增收致富,目前長毛兔存欄量1.46萬隻,並輔以生態畜禽(生豬1090頭、黃牛212頭、生態家禽2376羽,共覆蓋384戶1519人)等養殖業。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九峰街道始終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堅持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完成退耕還林9930.73畝,種植核桃6400畝、精品瑪瑙紅櫻桃、脆紅李3100畝,生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由於措施有力,九峰街道通過“扶貧車間”等平臺和勞務輸出等渠道,引導就業3649人;完成3村3社區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合(保)100%、家庭醫生簽約服務100%,逐漸形成了“問診在村、診療在鄉、診斷在縣”的大好醫療格局和“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醫療服務目標,群眾“看病難、看病遠”已成為歷史雲煙。完成西城區教育城投資2.4億元,西城區龍溪石硯小學部建成投用,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截至2019年底,全街道已實現脫貧729戶2749人,村積累經濟均達3萬元以上。

江西坡鎮:多措並舉促脫貧

一是聚焦戰時公約,堅持道德底線。江西坡鎮制定了包括“不支持、不擁護脫貧攻堅工作,發表不利於脫貧攻堅社會輿論,做出不利於脫貧攻堅的行為”在內的十條村規民約紅線,切實強化了村民管理,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完備的制度保障。二是聚焦紅榜黑榜,堅持身體力行。對遵規守法、勤勞脫貧、熱心公益、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帶頭移風易俗等的先進典型和好人好事,納入“紅榜”;對好逸惡勞、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不履行家庭責任等不良行為,納入“黑榜”,把“紅戶”亮出來、“黑戶”現出來,通過“紅戶”促“黑戶”、“黑戶”變“紅戶”,激發了貧困戶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應。三是聚焦精神文明,堅持正向激勵。以“文明超市”文明積分兌換為抓手,在脫貧攻堅中分別評選出“千戶”美麗庭院和“千戶”文明家庭。目前全鎮脫貧攻堅示範引領形成體系,黨建引領、機制引領形成常態,全鎮現有脫貧攻堅州級縣級示範點2個,鎮級示範點4個,村級示範戶440戶。接下來,全鎮將按照“鎮有示範村、村有示範組、組有示範戶、戶有明白人”的脫貧攻堅示範創建體系進一步進行深入打造。四是聚焦助農增收,堅持民生為本。開展各類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和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1393人(次)、新市民計劃培訓774人(次),探索出“家庭工廠”模式,實施“繡娘計劃”,創新“樓宇車間”推動扶貧車間建設,帶動搬遷群眾充分就業;開發護水員、護路員、護林員、保潔員、農保協管員、治安網格員等“十大員”公共服務崗位220個,充分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五是聚焦黨建引領,堅持智志雙扶。始終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切實築牢脫貧攻堅戰鬥堡壘。全鎮有200餘名中共黨員亮出身份,率先在全鎮實施黨員“掛牌亮戶先鋒行”活動,喚醒了黨員的黨性意識,密切了黨群關係,凝聚了群眾參與脫貧攻堅建設的強大合力。在幹事創業、誠實信用、遵規守紀、尊老愛幼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江西坡鎮黨委將進一步把脫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等深度融合,促進幹部作風大轉變、群眾思想有提高,把初心和使命永遠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全面完成農業產業革命和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

興中鎮:抓實產業促脫貧

興中鎮始終堅持把“產業發展脫貧一批”作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根本之策,牢記產業發展“八要素”,縱深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抓實“一紅一白”主導產業,引進長毛兔兔種8467只,佔全年計劃數的109.96%,兔存欄達12330只,覆蓋貧困戶205戶722人;新植茶園面積1000畝;種植烤煙4100畝,覆蓋農戶92戶377人,帶動貧困戶36戶175人增收;發展養殖業,覆蓋貧困戶2231戶9691人。在公安部一局的幫助下,引進普安縣海寨城食用菌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在海寨壩區實施食用菌產業扶貧項目和100畝茭白種植項目,建設大棚200個,佔地面積150畝,食用菌生產後畝產值可達6萬元,項目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食用菌管護、採摘期,每天可吸收勞動力230個。爭取到公安部七局幫扶資金100萬元,實施海寨壩區茭白種植、白姜種植產業扶貧項目,發展茭白種植170畝,發展白姜種植110畝,兩個項目均採取“公司+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由紅巖村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負責組織實施,由龍頭企業負責提供技術指導、農民培訓和產品回購,實現產銷對接,茭白和白姜管護、豐收期每天可吸收勞動力60個,覆蓋貧困戶343戶1508人,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爭取到公安部鐵道警察學院幫扶資金200萬元,建設普安縣興中鎮禽類屠宰場建設項目,可帶動本地烏金雞等禽類產業高效快速發展;由金盾影視文化中心引進的貴州姜小黃生物有限責任公司,投資400萬元建設的高山生態姜種植加工基地正在建設。著力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確保項目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龍頭企業走、龍頭企業跟著市場走的產業化扶貧之路。

新的一年中,該鎮將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監管“四個不摘”要求,把摘帽退出作為新的起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州、縣相關決策部署,持續抓好脫貧成效鞏固提升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