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從教往事瑣憶

妻子從教往事瑣憶

  妻子離開我們快一百天了。今天寫下妻子從教往事瑣憶,權作對妻子的敬意和懷念。

我和妻子在同一個學校上班,這兒也是妻子上中學的母校,不少老教師都曾教過她。在上學時,妻子走的是音樂特長,因為學校是省首批重點,班級裡座位周圍全是大小學霸。那時妻子留給老師們的印象是個子不高、言語不多、聽說聽道。可回母校工作後,教過她的許多老師說,這小孩兒性格開朗、性格外向、多才多藝,跟上學時簡直判若兩人。妻子不好意思地解釋:班裡全是學霸,作為文化成績一般的特長生,哪敢“顯擺”呀?這一說,把老師們都給逗樂了。

妻子剛回母校工作,正趕上舉辦教師節慶祝大會,她演唱了一首女聲獨唱《長江之歌》,不僅讓我產生崇拜之情,更震撼了許多教過她的老師。記得教過她的英語老師彭老師激動得為她點贊,逢人就說:這是我的學生!

妻子是師專首屆音樂系學生,學的是手風琴專業,師從音樂系主任楊兆豐老師。跟著楊老師學習,不僅學習音樂技能,還學習做人做事。妻子在大學並沒有侷限於手風琴專業學習,而是努力為當“多面手”打基礎。楊老師給她們講過,有志當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在有最拿手的專業水準的基礎上,要儘可能多地瞭解、掌握、精通更多的音樂器樂門類,特別是會彈鋼琴、最好能自彈自唱。這是經驗之談,也是迷津指點。當時音樂系老師們對這屆學生,即使不是自己負責輔導的學生,都傾其所有、盡己所能、毫無保留。妻子就是在這樣的氛圍和自己的刻苦訓練下,鋼琴水平進步很快。特別是能自彈自唱,是她們這屆同學中的佼佼者。

妻子登臺演唱是有基礎的。因為父親是音樂教師,妻子從小就愛混在那些跟父親學音樂的哥哥姐姐堆裡跑來跑去,有時站在隊伍裡有模有樣地咪咪嘛嘛地喊上幾嗓。到了大學,加上有高師指點,演唱水平進步很大,高音可輕鬆唱到“嗨C”。因為基本功紮實,所以回到母校,工作得心應手。在後來參加全市中小學音樂教師全能比賽,獲一等獎,後代表市參加全省中小學音樂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又以第一名成績獲得省一等獎。

作為專業輔導老師,妻子對待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傾注大量心血。既關注學生們的專業提升、文化課學習,也關注他們的思想和心理。這些學生,心裡若有什麼小秘密都願意跟妻子吐露。如今不少學生都已經成為音樂圈裡的領軍人物、骨幹中堅。這是妻子最引以為自豪的。

從教多年,妻子不僅在特長生培養上成績突出,而且在學校大型文體活動中擔綱主力,活動策劃,排練指導,登臺獨唱,鋼琴伴奏,合唱指揮,無不有妻子奔忙的身影。妻子撰寫的論文、教學設計在省市組織的業務比賽中多次獲獎,其中一篇獲得省一等獎的論文,還收錄於《中小學藝術教育研究》(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 10月第一版)一書。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妻子還受邀回師院給新入學音樂系學生作報告,我都跟著光榮。

我曾經分管音體美工作,一到評優評先,妻子為支持我工作,總是主動讓出優秀名額。2007年,鑑於妻子多年輔導學生業績突出,加上參賽獲得省一等獎,我實在沒有理由再讓妻子讓出優秀名額。這一年,學校將全市優秀藝術工作者稱號給了妻子。這個稱號,對於妻子來講,是當之無愧的。妻子曾經跟我開玩笑,說我是他成長道路上的“擋路人”。

妻子去世後,我在她辦公室整理遺物。她的物品,除了各類專業書籍外,還有她通過各種途徑蒐集的樂理考題,專門打印出來供學生練習。在整理過程中,一摞小記錄本引起我的注意。我打開一看,記錄內容密密麻麻,有專業輔導課表安排,有專業練習賦分,有專業測試評語,有畢業生去向信息。

看著這些小本本,我突發感慨:這麼精細的工作,難怪學生跟她感情那麼深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