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从教往事琐忆

妻子从教往事琐忆

  妻子离开我们快一百天了。今天写下妻子从教往事琐忆,权作对妻子的敬意和怀念。

我和妻子在同一个学校上班,这儿也是妻子上中学的母校,不少老教师都曾教过她。在上学时,妻子走的是音乐特长,因为学校是省首批重点,班级里座位周围全是大小学霸。那时妻子留给老师们的印象是个子不高、言语不多、听说听道。可回母校工作后,教过她的许多老师说,这小孩儿性格开朗、性格外向、多才多艺,跟上学时简直判若两人。妻子不好意思地解释:班里全是学霸,作为文化成绩一般的特长生,哪敢“显摆”呀?这一说,把老师们都给逗乐了。

妻子刚回母校工作,正赶上举办教师节庆祝大会,她演唱了一首女声独唱《长江之歌》,不仅让我产生崇拜之情,更震撼了许多教过她的老师。记得教过她的英语老师彭老师激动得为她点赞,逢人就说:这是我的学生!

妻子是师专首届音乐系学生,学的是手风琴专业,师从音乐系主任杨兆丰老师。跟着杨老师学习,不仅学习音乐技能,还学习做人做事。妻子在大学并没有局限于手风琴专业学习,而是努力为当“多面手”打基础。杨老师给她们讲过,有志当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在有最拿手的专业水准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精通更多的音乐器乐门类,特别是会弹钢琴、最好能自弹自唱。这是经验之谈,也是迷津指点。当时音乐系老师们对这届学生,即使不是自己负责辅导的学生,都倾其所有、尽己所能、毫无保留。妻子就是在这样的氛围和自己的刻苦训练下,钢琴水平进步很快。特别是能自弹自唱,是她们这届同学中的佼佼者。

妻子登台演唱是有基础的。因为父亲是音乐教师,妻子从小就爱混在那些跟父亲学音乐的哥哥姐姐堆里跑来跑去,有时站在队伍里有模有样地咪咪嘛嘛地喊上几嗓。到了大学,加上有高师指点,演唱水平进步很大,高音可轻松唱到“嗨C”。因为基本功扎实,所以回到母校,工作得心应手。在后来参加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全能比赛,获一等奖,后代表市参加全省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又以第一名成绩获得省一等奖。

作为专业辅导老师,妻子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大量心血。既关注学生们的专业提升、文化课学习,也关注他们的思想和心理。这些学生,心里若有什么小秘密都愿意跟妻子吐露。如今不少学生都已经成为音乐圈里的领军人物、骨干中坚。这是妻子最引以为自豪的。

从教多年,妻子不仅在特长生培养上成绩突出,而且在学校大型文体活动中担纲主力,活动策划,排练指导,登台独唱,钢琴伴奏,合唱指挥,无不有妻子奔忙的身影。妻子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组织的业务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中一篇获得省一等奖的论文,还收录于《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 10月第一版)一书。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妻子还受邀回师院给新入学音乐系学生作报告,我都跟着光荣。

我曾经分管音体美工作,一到评优评先,妻子为支持我工作,总是主动让出优秀名额。2007年,鉴于妻子多年辅导学生业绩突出,加上参赛获得省一等奖,我实在没有理由再让妻子让出优秀名额。这一年,学校将全市优秀艺术工作者称号给了妻子。这个称号,对于妻子来讲,是当之无愧的。妻子曾经跟我开玩笑,说我是他成长道路上的“挡路人”。

妻子去世后,我在她办公室整理遗物。她的物品,除了各类专业书籍外,还有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乐理考题,专门打印出来供学生练习。在整理过程中,一摞小记录本引起我的注意。我打开一看,记录内容密密麻麻,有专业辅导课表安排,有专业练习赋分,有专业测试评语,有毕业生去向信息。

看着这些小本本,我突发感慨:这么精细的工作,难怪学生跟她感情那么深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