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寺院大門稱之為“山門”或“三門”?

書中有路


寺院並不是全部建在山上,也並非都有三重門,可為什麼寺院的大門稱之為“山門”或“三門”呢?

最早的寺院還確實都建在深山老林裡,這裡遠離塵世間的喧囂,便於修身養性。所以最早稱寺院的大門為“山門”,僧侶稱自己為“山人”,稱寺院為“山號”。



到後來,寺院有的建在平地或者人群居住的地方,一般這種寺廟有三道門。所以稱寺廟的大門又叫“三門”。

寺院的三門說的是僧侶修行時不應該跨出寺院的“三門”,“三門”是指“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

“空門”的意思是說出家人要“四大皆空”,即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虛的,修行者不和塵世有任何牽連,瞭然一身,一心向佛。

“無相門”是指世間有八相: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出家人不能有其中的任何一相。也就是要做到“常境無相,常智無緣。”

“無作門”是說世間萬物皆是空的,出家人不要刻意為之,要隨其自然。



值得一提是,對於“三門”還有許多解釋,比如有人說“三門”是指“智慧門、慈悲門和方便門。”我覺得“三門”是一種泛指,不是說的某種門,而是指修行的三種境界。不是說出家人不邁出寺院三道門,而是不做超出心中“三件事”。

寺廟有三道門,一般情況下,上香的客人一般走左邊那道門。中間的那道門叫空門,客人不要走,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

寺院的門檻兒都高,進門時,男性客人先邁左腿,女性客人先邁右腿。一般都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注意一定不能踩門檻。




秉燭讀春秋


佛教裡,山門內涵豐富,有多重含義

含義一 :在古時候,寺院大多建於山林之中,所以寺院最外面的第一層門樓,被稱為山門

含義二:人們把建於市井中的寺院,也稱為山門,如“宴坐山門”,“永坐山門”,這裡的山門都是指寺廟

含義三:又叫三門,即三解脫門:空門,無相門,無作門。造型是中間一大門,兩邊各一各小門現代寺廟會把三門蓋成殿堂式,叫三門殿或者山門殿,裡面供奉有兩大金剛塑像,也就是佛教裡的哼哈二將,他們手持金剛杵,威風凜凜,是佛國的衛士


看小明


山門意為寺院正面的樓門,有時也代指寺院。過去的寺院多居深山密林大谷中,取意深山遠離塵世好修行之意。故名“山門”。後世造於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稱山門。一般有三個門,所以又稱"三門"。象徵“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今之寺院或僅有一門,也可稱之為三門。總之不管山門還是三門都是佛寺的代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