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經濟這麼發達,為什麼電視臺方面卻不如湖南臺,沒有那麼多精彩節目可看?

中山汽車資訊


廣東經濟那麼好,廣東電視臺為什麼做不起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值得研究探討的現象,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在2005年之前,廣東人包括深圳人受香港翡翠臺和本港臺影響比較大,可以這樣說,廣東本地人大多觀看香港翡翠臺和本港臺為主,廣東臺包括深圳臺直到2005年以後本地收視率才超越香港臺,香港臺現在廣州和深圳本地的收視份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應出香港經濟和意識形態對廣州以及深圳的影響忽略不計了。

二、廣東雖然經濟發達,但是,廣東本地傳媒領域的競爭也異常激烈,在本地傳媒領域市場,廣州日報集團,羊城晚報集團,南方日報集團,深圳報業集團的綜合實力從上世紀90年代一直到2010年前,紙媒無論是廣告收入還是綜合影響力都碾壓電視臺,廣東電視臺和廣州日報集團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而失去了廣告市場的支持,電視臺也就沒有錢購買內容或者製作內容,沒有好的內容也就沒有收視率,沒有收視率也就沒有廣告收入,形成惡性循環。

三、我認為最重要,就是廣東電視臺雖然實力不怎樣,但是他們卻搞出來很多個系統,比方說珠江電視臺,南方電視臺,深圳電視臺,這每個電視臺都有十來個如影視頻道、娛樂頻道、電影頻道、綜合頻道、法制頻道等頻道,再細分到區級,如番禺電視臺、龍崗電視臺、寶安電視臺等等每個電視臺下面又設立十來個頻道,而衛視就有廣東衛視,南方衛視,深圳衛視,這麼多頻道這麼多電視臺,你說他們都幹了些什麼?做了哪些有影響力的節目?製作播出哪些有影響力的電視劇?誰也回答不上來,因為大家都吃財政飯,反正政府有錢,一個蘿蔔一個坑,感覺大家都在忙,其實資源和資金都分散了,內耗驚人。

四、正是因為有上面三個原因,所以歷任廣東電視臺的分管領導也好,廣東電視臺的從業人員也好,大家反正小日子過得不錯,小日子過得滋潤,也就懶的折騰了,有能力的製片人也好導演也好領導也好,你只要進了這個體制,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你也發揮不出來啊。這裡說一個好笑的真事,說是廣東衛視播出的某個電視劇的收視率排名進了前十,包括廣東省委宣傳部和廣東電視臺都好高興,並專門搞了座談會並希望這個成績明年能夠再進一步,進入前八。你看看,領導是這要求,前十呢,哈哈哈,進了前十啦。所以,這麼多年下來,全國的觀眾壓根就不知道廣東衛視,更不知道廣東衛視是幹嘛的?有出名的主持人嗎?不認識。有出名的節目嗎?不知道。

五、所以有了前面四點,人家湖南衛視也就壓根不把廣東衛視放眼裡,你說你連想爭第一的心思都沒有你能夠做出排名第一的節目出來?想都別想。因為湖南臺的領導盯的都是全球最頂尖的節目模式,購買的都是最牛的電視劇,所以湖南臺的廣告收入也早早的破了百億,形成良性循環,而廣東臺,他的收入離十億都遠著呢。壓根就不是一個檔次一個層次。

六、其實我最想說的,我覺得廣東臺的機制太保守了,我跟你們說,廣東臺的人是上班的,準時上班,到點下班。這不能說不好,其實也是很多媒體人喜歡的生活方式,可是,這樣安逸的生活與工作節奏卻與激烈的媒體競爭業態不符合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廣東臺某個部門或者某個頻道想研發一檔新節目。我告訴你,門都沒有,因為部門沒有專門新節目的研發預算,頻道也沒有專門的研發預算,臺裡到是有一定的經費口子,可是你要想申請下來,那個流程之漫長,手續之繁瑣,領導簽字之多根本就讓創新者望而生畏。而你想投資製作一部電視劇或者電影,我告訴你,根本就不可能,因為領導怕虧錢承擔責任。

七、廣東臺正是由於有上述因素,所以他的分配薪酬體系就很國企,簡單的說法就是他們吃大鍋飯,更通俗的說法就是幹好幹壞大家都拿的差不多,反正最後就是熬資歷,混職稱,爭的是事業單位的上升通道,最起碼你的是臺聘編制,如是欄目聘的人,幾乎沒有啥收入空間或者轉為臺聘機會,因此外來人才根本就留不住,如早幾年被挖到深圳臺的周石星,李湘等人都是湖南臺的頂樑柱和臺長,但是硬是發揮不了空間,走了。



馬向文華


我是湖南人在廣東也生活工作過,我有一些中立的想法,既不說廣東臺差也不說湖南臺好。廣東臺播得東西社會時事比較多,體育類比較多,看重的是健康、積極向上、熱點的東西。製作的電視劇給我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外地媳婦本地郎》上,這部劇也是比較火。後來也被咱們湖南經視買了版權翻拍了一部描述關於長沙一家人的生活情景劇《一家老小向前衝》。而且由於廣東臺很多節目都是說粵語,沒在廣東生活的人估計一個字都聽不懂。而湖南臺靠打造綜藝節目,投資拍電視劇,語言也不受限,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和追捧,迎合了當下年輕人的喜好。其實現在很多湖南人自己都不怎麼看湖南臺的節目特別是上了年紀的湖南人,只看湖南臺的新聞,綜藝基本上都不看。熟悉長沙的朋友都知道現在是一座網紅城市,也是一座娛樂之都,媒體傳播這塊政府也大力扶持,所以吸引大量的媒體人才和優秀的主持人到湖南臺工作,湖南臺創新意識和緊跟時代步伐是別的臺沒法比的,而且也捨得花錢打造品牌和節目,可以說是年輕人撐起了湖南臺。


匿名的藝名


這個問題還是讓我,這個廣東第一才女,今日頭條正能量作者兼女主播《品讀人生喜相逢》來回答吧!

第一,廣東經濟發達,這個稅務局知道有納稅就行了,不需要電視臺和觀眾知道,因為廣東人低調不喜歡炫耀。

第二,廣東不講究場面,但是講究實力,只喜歡幹實事,不喜歡造作,因為廣東人永遠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發亮的,沒必要用宣傳的方式去展現自己。

第三,廣東人只在意自己的眼光,從不在乎別人的目光,所以廣東人文明厚道大度,從不喜歡跟別人盲目攀比。

第四,廣東人很少追星,因為廣東人的家庭觀念很濃,只要家庭幸福,其他一切都變得不重要,所以不會把心思放在電視劇本里。

第五,與明星的光環相比下,廣東人更喜歡自娛自樂,一家人大手牽小手營造溫馨畫面,贏得更多羨慕的眼光。

第六,廣東電視臺和廣東人一樣,講究簡單,直接,低調,只報道家常事,而不吹虛藝人亂七八糟的事。


品讀人生喜相逢


語言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是廣東電視臺的技術太落後了,大多數內地明星都不願意過來。

看廣東電視臺,你一看就知道是什麼人種,該黃的黃,該白的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真實美醜。

看外省的電視臺,所有人的面都是面無血色,真不知道是什麼鬼。

古天樂上湖南電視臺,你會以為他漂白了。[捂臉]


口天吳大叔


我沒覺得湖南衛視比廣東臺好只是你覺得而已,再一個我也覺得廣東臺確實比其它電視臺要差,最關鍵最直觀的就是一成不變的節目,還有就是主持人都是幾十年來都是那一批人,沒有新的主持人加入,給我的感覺就是廣東臺很排外,播出的電視劇和電影或者綜藝節目,要不就是五六年前的電視劇重新配音就播出來,要不就是抄襲別人的綜藝,抄就抄吧但是給人的感覺好惡心太做作太假,不信大家可以留意下,廣東臺沒有關係任你多大的才能根本進不去,廣東臺的所有主持人基本都是爸爸帶兒子,兒子帶親戚這種家族式的管理,所以就出現了同一個支持人會出現在幾個甚至十幾個節目裡,而且都是當支持人和嘉賓,觀眾都審美疲勞了。


再回首130391094


那有那麼多為什麼,說實話你們又不愛聽,所謂湖南臺的好看那是你們自以為是而已,首先廣東這邊娛樂節目就是看香港多,(包括電影電視),TⅤB,裴翠,本港,亞視,還有以前鳳凰衛視,那一個都讓廣東這邊的人有太多選擇。湖南臺以前就是模仿港臺綜藝啊,還有粵語很多梗也只會粵語的人懂,覺得湖南臺好看的不一定是廣東人,因為廣東是外來務工大省,我印象中不覺得很多廣東人喜歡看湖南臺節目。


寶島來客vlog


作為一個地道的廣東人,我對廣東電視臺的節目還真沒多少有興趣,如今幾乎是除了“天氣預報”之外,我真的不怎麼看廣東的電視臺播放的節目。

我喜歡看新聞類、破案類、稀奇類、或者紀錄片類(歷史、自然等等)的,那些社會事曝光類我也喜歡看。所以很久以前我也看看廣東電視臺的《社會縱橫》等節目,但後來這些節目越做越沒水平了,於是我就不再看了。

廣東電視臺也有拍攝過一些本土話氣息比較濃厚的電視劇,只不過那是在很久以前了。比如《公關小姐》、《沙煲兄弟》等等,都是一些講述廣東改革開放的故事。在娛樂和影視資源比較匱乏的改革開放之初的年代裡,這樣的電視劇確實算的上是經典的了。《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電視短劇播放了差不多二十年了,前半段我有追著看,可後來就覺得不怎麼好看了,直到現在只是偶爾的看一看的……

這些年來,廣東電視臺似乎沒有製作出多少能在全國範圍內熱播的電視劇。可以說廣東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幾乎都是買的,而且喜歡與國內的電視臺播放的不同。簡單的來說,國內熱播的電視劇,廣東電視臺經常不湊這股熱鬧。當然了,有些電視劇廣東電視臺率先購買播放權,在廣東臺播放的時候沒見有多火,卻在之後國內一些電視臺播放的時候火了。很多在廣東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題材沒新意。

我最不喜歡的是廣東電視臺的粵語配音。把原本是國語的電視劇配成粵語音,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但是配音的語調、說話方式、國語與粵語之間的翻譯等等問題非常怪異。原版的電視劇裡日本人說的是日語或者原版電視劇裡日本人說我們的普通話是帶有口腔的。或許這就是原版電視劇的問題了,但廣東電視臺翻譯成粵語的時候也帶著怪里怪氣的粵語發音。真的不知道怎麼形容好了,只能說太難看也太難聽了。

廣東的電視臺一打開,想看一看電視劇嘛,對不起,都是抗日神劇。尤其是某個以“影視”為主題的電視臺,自從我開始留意至今,至少兩年多,天天都是抗日神劇。播完一部接一部,一天少則三集,節假日不休。廣東的電視臺有好多個,千篇一律播放抗日神劇,這個臺播放後換個臺又播放,或者配粵語音重播,當然了,有時候會換個臺配粵語音播放。我不知道是不是抗日神劇“生產過剩”呢?還是因為抗日神劇播放權容易搞或者買的相對便宜呢?這些年在廣東的電視臺裡播放的抗日神劇中,那麼批量的殺日本鬼子,被殺的鬼子兵數量都可以繞地球十圈了吧?

廣東電視臺沒有一種主打的類目所以它只能在一個片區生存,而且廣東的電視臺名為廣東卻過多的注重珠江三角形的那些事,他們似乎忘記了廣東除了粵語生活圈還有客家話生活圈、潮汕話生活圈以及我們的學老話生活圈。這麼說吧,我們的學老話算是少數物種吧,但客家話和潮汕話人有很多,地方也很大哦,潮汕地區都有三個市(潮州、汕頭和揭陽)人口也不少,客家話地區更多啦,怎麼也不多關照關照?所以廣東的電視臺,我敢說在粵語圈以外的地區,沒有那麼受重視,這算得上是廣東電視臺的一個弊端吧。

最後,總結一下,廣東電視臺做不成湖南臺那麼有全國性市場是源於它本身的,沒有主打的類目,做不熱。錢倒是不缺的,廣東有錢,只是節目做的挺散的。


升級版大叔


香港的新聞是實時現場直播的、實話實說的,深圳敢嗎?香港新聞媒體不管是狂風暴雨,還是槍林彈雨,都是衝在一線現場直播的!這次疫情十二月份香港就出新聞了,深圳?慢的何止半拍?!平時的各種報道,媒體從業人員的水平,報道的高度、深度,速度,都太讓人失望了!


圓公公


主要是語言的問題,廣東的電視欄目都以粵語為主,所以造成了侷限性,外地人一打開電視機,一看講的是粵語馬上轉檯,所以廣東電視臺的收視率主要以珠三角地區為主。如果廣東電視臺都是以粵語為主的話永遠都搞不過別的臺,這跟經濟發達不發達關係不大。


手機用戶61179533029


東北的自媒體好嗨!人人都是趙本山,個個都是戲精,你有看到他們的電視臺有好節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