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青島即墨的有趣村名:黃豆屯、綠豆圈、皋虞、巉山

青島市即墨區位於膠東半島南部,陸域面積達到1780平方公里,轄內有超過1000個村莊。這些村莊的名字各有特點,有的屬於普通類型,就是某家莊、某家疃這種常見名稱;也有不少村莊的名字比較有趣,看一眼就讓人印象深刻,本文就選取若干有趣的村名,簡要盤點一下。

首先要介紹的這一組村莊名稱,都與豆類有關,它們都位於即墨的東部。其中,在金口鎮境內,有個黃豆屯村,在田橫鎮境內,有個綠豆圈村。看字面意思,很多朋友或許認為這裡以種植黃豆和綠豆出名,但根據即墨地名資料的記載,它們實際上指的都是村莊附近的山,黃豆屯附近有座黃豆山,綠豆圈附近有個綠豆埠,村莊名稱後綴的屯和圈,一個指的是明代的軍屯,一個指的是沿海的地形。至於村莊附近兩座山是否因豆而得名,就不得而知了。

盤點青島即墨的有趣村名:黃豆屯、綠豆圈、皋虞、巉山

接下來介紹的這一組村莊名稱,與其說是有趣,不如說是有文化底蘊,一個是溫泉街道的皋虞村,一個是田橫的巉山。

皋虞這兩個字,雖然不太常用,但大多數人還算認識。而巉山的“巉”(chan)就更為生僻了,相信外地的朋友要讀對這個地名,並非易事。

盤點青島即墨的有趣村名:黃豆屯、綠豆圈、皋虞、巉山

根據即墨地名資料記載,皋虞這個名稱歷史相當悠久,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分封的皋虞侯(與膠東王屬一脈),也就是說,現在的皋虞村,是古代皋虞侯封地(皋虞縣)的舊址,如此推算,皋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之前,可謂底蘊深厚。

而巉山的歷史雖然似乎不如皋虞悠久,但在明清時期,也已經是即墨海邊的名勝要地。巉的意思,是形容山勢高險。巉山雖然絕對海拔不高,但就在海邊,為鰲山灣東南側的一大制高點,堪稱險要。

上面介紹這兩組村莊,都位於即墨的東部。實際上,在即墨西部也有不少有特點的村莊名稱,比如移風店鎮的女兒村。

看到“女兒村”這個名字,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到《西遊記》當中的女兒國。女兒國是因為國中皆女子而得名,那麼移風店鎮這個女兒村是怎麼來的呢?

根據即墨地名資料記載,女兒村原屬平度,古代因位於大沽河邊,屢有水患,村裡的男丁經常要全體出動,到河邊修河堤。一天有位上官來到村裡,恰好男丁都出動,剩下在村裡勞作的都是婦女,上官感嘆有到“女兒村”之感,“女兒”也就成為村莊的名稱,後來村莊由平度劃給即墨。

有趣的是,即墨還有一個村的名字,與“女兒村”對比很明顯,那就是北安街道的“和尚莊”。根據《即墨縣地名志》記載,明朝末年,張姓、王姓、于姓自文登大水泊先後來此,佃種僧寺莊田,村莊因此得名。

盤點青島即墨的有趣村名:黃豆屯、綠豆圈、皋虞、巉山

以上這組村名,算是“男女分別”,而下面介紹這兩個村莊,名稱都多少與弓箭有關。龍泉街道有個滿貢村,鰲山衛街道有個射箭口村。射箭口這個名字好說,字面就能看出與弓箭的聯繫,而滿貢村相傳是因為村邊的河流有彎曲,形狀像拉滿的弓箭,故名滿弓,後來演變為滿貢,但在民間也有不同的說法。射箭口村,名字看上去是古人拉弓射箭的山口,但根據即墨地名資料記載,射箭很有可能是從山澗演變而來。

盤點青島即墨的有趣村名:黃豆屯、綠豆圈、皋虞、巉山

還有一組與物品有關的村名也頗有特點,就是溫泉街道的掖杖村和龍泉街道的笏笠頭村。掖杖從字面上看是拄著手杖的意思,根據即墨地名資料記載,“村東北處煙臺山與村北處挺挺石山嶺相接,煙臺山好似一位老者,挺挺山嶺像一柺杖,在老者的掖下,為此取名為掖杖。 ”以此來看,古人的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

而笏笠頭村,不仔細看,容易讀作“無厘頭”,但實際上“笏”指的是古代大臣手持的板子,笠是斗笠,兩者聯繫在一起,是什麼意思呢?相信外地的朋友不太容易猜到。因為,笏笠頭是後來經過諧音更改的名稱,原來的名字叫做“狐狸頭”,根據記載,明永樂年間,藍姓來狐狸山(蓮花山之俗名)東北麓立村,得名狐狸頭。到了後來,因為狐狸頭這個名字不太文雅,就改作笏笠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