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千三百萬四川人中,超過七成的人認為祖籍是湖北麻城的一個鄉


在大別山中段南麓有個叫麻城的縣級市,這裡是我國看杜鵑花最好的地方,它地處湖北省東北部,離南邊的長江只有60公里遠。從湖北麻城到四川成都有1200多公里,然而在四川8300萬人口中,卻有超過七成的人認為自己的祖籍是湖北麻城的一個鄉,這個鄉叫“孝感鄉”。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嗎?(李剛)

麻城是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全境像馬蹄形,其三面環山,東、北、西三部分與大別山脈相連,群峰突起。地勢呈東北高、西南低形態,全市總面積40%為山地,30%為低山丘陵,30%為平原。

每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麻城杜鵑花開的時節,賞花的人們蜂擁而至。其實大部分人是來祭祖的,多數人來自四川省。 “回麻城去了”這句話好像是回這個地方,其實老一代四川人和麻城人,說的是“睡覺”的意思,睡覺代表的是安心,“回麻城去了”就是“回家睡覺了”的意思。

麻城孝感鄉文化園是專為回鄉祭祖的外地人所建。“麻城是我家,夢裡都要回老家”,一句口頭語包涵的是一段古代中國壯烈的移民史。追溯到南中國時代,“當明之際,張賊屠蜀,民殆盡;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後,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故當時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之謠”。

圖為總投資12億元的麻城孝感鄉文化園西門。在四川、湖北、重慶,“湖廣填四川,麻城過一半”,“問君祖籍在何方,湖廣麻城孝感鄉”,是遍佈各個角落的群體語言。四川省社科院2010年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今天的四川人,仍有六七成的受調查對象認為自己的祖籍在“麻城孝感鄉”。

近年建起的孝感樓,它是麻城孝感鄉文化公園內的標誌性建築。川鄂渝民眾口口相傳的“麻城孝感鄉”,正史不多記載。近年來,經麻城本地學者和國內有關專家多方考證,確認麻城孝感鄉位於今麻城市的西南部,面積1200平方公里。公元1472年,因外流人口過多,導致戶口消耗,於是併入麻城仙居鄉。


從空中看孝感樓,每層四個角形態都不同。麻城孝感鄉最初只是一個地理名稱,但它所承載的厚重的歷史,極大地豐富了它的內涵,以致它作為地理名稱消失後,作為歷史記憶和文化符號留存下來。

國內相關專家考證後認為,湖廣填四川是我國古代的一次西部大開發,麻城孝感鄉移民為巴蜀經濟重建和社會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麻城孝感鄉”是川鄂渝血脈連結的歷史座標和精神家園。可謂先人篳路藍縷的精神,感天動地。

從小就聽過父母給自己講祖籍是麻城的一名90後姑娘,當她第一次來到麻城後,站在盛開的杜鵑花叢中振臂高呼 :“老家!我回來啦!”。她的父母介紹說,明清兩朝的移民運動是中國移民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麻城是我國古代“八大移民發源地”之一,是“湖廣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


麻城龜峰山是遊人較多的地方。在此開飯店的一名熊姓婦女說,到此來的都是外地來的老鄉,雖說大家現在方言不同,但心是相通的,有時看著大家的長相也很像,可能是心理作用的原因吧。

幾名本地婦女認為自己家鄉麻城是全國最大移民集散地。其實我國還有另七大移民集散,它們分別是:河北小興州、山西大槐樹、山東棗林莊、蘇州閶門外、江西瓦屑壩、福建石壁村、廣東珠璣巷。具體哪個最大,這個不好評判。

為讓更多的人來鄉祭祖,麻城孝感鄉文化公園內仍有項目在建設中。其實麻城還是著名的“黃麻起義”策源地,這裡誕生了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走出了王樹聲、陳再道、愛喝酒的許將軍等47位共和國將軍,僅乘馬崗鎮就出了26位將軍,被譽為“全國將軍第一鄉”。把自己祖籍說成是麻城,看來還真是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