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幣中的老“龍頭”,為何不是幣王?

1984年起,普通紀念幣的研製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第一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週年”紀念幣成功研製。

紀念幣中的老“龍頭”,為何不是幣王?

這套紀念幣一套三枚,面值1元,直徑30毫米,材質為銅鎳合金,紀念幣的正面同為國徽、禮花、天安門廣場;背面分別為開國大典、民族團結、祖國萬歲。

1984年10月1日發行,中國百姓欣喜地看到人民幣的另一個幣種——普通紀念幣,雖然人民銀行的發行公告寫的是與現行人民幣等額流通,但是一經發行便很快就被收藏沉澱。

這套紀念幣的發行使得中國百姓包括國外的收藏者對普通紀念幣的喜愛一發而不可收,“收藏”悄然成為社會上的流行語,紀念幣成了百姓收得起的藏品。

紀念幣中的老“龍頭”,為何不是幣王?

在以後的35年裡,中國人民銀行先後發行幾十套上百枚的普通紀念幣,共分為重大事件普通紀念幣,人物系列普通紀念幣,文、體活動系列普通紀念幣(體育活動系列普通紀念幣、文化活動系列普通紀念幣),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普通紀念幣,世界文化遺產普通紀念幣,中國寶島臺灣普通紀念幣,賀歲普通紀念幣等系列。

雖然是我國首枚發行的紀念幣,但遺憾的是,建國35週年紀念幣並沒有成為最具價值的“幣王”。究其原因,或許是由於作為我國初鑄的紀念幣,在很多地方都表現出對紀念幣鑄幣工藝的不成熟。雖然建國35週年在收藏者眼中的地位絲毫也不遜於4年後發行的建行,但其價格和影響力卻始終無法超越建行。不過,由於發行年代久遠,建國35週年紀念幣全品相的幣不太多,所以對於收藏者而言也是難能可貴的。

那麼,建國35週年究竟有沒有收藏價值?

下面,小編就帶您來看一組數據,您應該便能知曉。

建國35週年紀念幣發行量究竟有多少?

一般來講,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紀念幣,都有發行數據,並允以公開,但建國35週年紀念幣,發行了3枚,官方只公開總髮行量為2041萬枚,並沒有具體單枚紀念幣的發行量。據收藏家研究指出,三枚紀念幣當中,“開國大典”為 209.2萬枚,“民族大團結”為879.3萬枚,“祖國萬歲”為906.8萬枚,共計1995.3萬枚,剩餘45.7萬應為精製幣發行量,而這個說法被廣大收藏者所接受。按配套發行量來看,套幣應該為209.2萬套。但這套紀念幣具體多少發行量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

紀念幣中的老“龍頭”,為何不是幣王?

3枚幣中哪一枚最值錢?

據市場瞭解,單枚“民族大團結”和“祖國萬歲”比較多,但“開國大典”幣確實很少,與收藏家預測的發行量也比較吻合。所謂物以稀為貴,其價格自然也是3枚之中最貴的,估計約佔到了整套紀念幣價值的七成左右。

為什麼開國大典紀念幣發行量最少?

中國人民銀行在公佈發行數據時,並沒有表示3枚幣的發行量是均等的,因此證實了紀念幣發行量不均的釋疑。著名畫家董希文先生所創作的油畫《開國大典》,由於紀念幣的特性,在硬幣上以浮雕形式進行製作,但在普制幣的雲彩問題上,其與原作雲彩的細微差別,以及對精製幣上的差別,使得“開國大典”幣在鑄幣環節上顯得總是有那麼些缺陷的觀感。因此有收藏研究者認為該幣有可能後期停止鑄造發行,甚至被回收,也無不道理。

紀念幣中的老“龍頭”,為何不是幣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