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鯉魚,聚在一起還是四處分散?水溫、水底環境影響具體位置

冬季水溫低,魚的習性也隨之改變,像常見的鯰魚、黑魚等肉食性魚,已進入冬眠狀態,幾無魚口,北方山東等地依然有攝食慾望的仍是以鯉魚、鯽魚為主。而鯉魚體型大且生性謹慎,垂釣有一定的難度,關鍵的是水域的大部分面積很少有鯉魚活動的痕跡,那麼鯉魚都藏在哪裡了呢?

確定鯉魚的位置,是垂釣的前提、基礎,本文的重點便是探究冬季鯉魚的分佈規律,為冬釣鯉魚提供一個理論依據,整個過程主要分為兩步

冬季的鯉魚,聚在一起還是四處分散?水溫、水底環境影響具體位置

第一步:水溫及溶氧量對鯉魚分佈的作用

首先,溶氧量與水溫是影響鯉魚分佈的兩個重要因素。先說溶氧量,決定水體溶氧量含量的是氣壓,夏季氣壓低溶氧量少,所用夏季陰雨天氣水體的中下層缺氧,以至鯉魚呼吸困難,常有浮頭的現象發生;冬季則不然,氣壓高水體的溶氧量多,另外鯉魚受低溫的影響,活性低、呼吸頻率明顯下降,對氧氣的需求量減少所以在冬季不結冰的水域,少有鯉魚缺氧情況的發生,因此冬季大水面不結冰的水域,與夏季不同溶氧量對鯉魚分佈的影響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計。

再說水溫,水溫對鯉魚分佈的影響是多方面,有直接的、有間接的。20℃—30℃是鯉魚最適宜的水溫範圍,鯉魚通過身體的側線感知水溫的變化,一點水溫過高或過低,鯉魚的活性和攝食慾望均會受到影響。

當水溫與最適溫度溫差超過5℃時,鯉魚趨溫性的驅使,會向最接近適宜水溫的水層遊動,具體冬季遊向那個水層,下文介紹

冬季的鯉魚,聚在一起還是四處分散?水溫、水底環境影響具體位置

水溫除去影響鯉魚的活躍水層外,還對鯉魚在水域整體的分散、聚攏狀態有不小的作用。美國內布拉斯大學與明尼蘇達大學聯合研究發現,當冬季水溫低於10℃時,鯉魚有先前的四處分散的狀態逐漸聚集、靠攏,並且這種靠攏的位置在大的水域,會存在多個,但並非均勻分佈或居中分佈。

第二步:水底環境及水層對鯉魚分佈的作用

上文是水溫溶氧量對鯉魚分佈的影響,當水溫高於10℃時,分佈相對分散;水溫低於10℃時,鯉魚的分佈相對集中。而北方深冬大部分水域是低於10℃的,那麼分佈相對集中的鯉魚,具體的位置又在哪裡呢?

鯉魚喜歡棲息、逗留在水底凹凸不平、溝壑叢生環境複雜的水底,討厭光滑、平整的水底,這與鯉魚嘴唇厚大、善於拱食的習性有一定的關係。冬季水溫急劇降低,夏秋季節活躍的浮游生物無法適宜低溫環境,大部分消亡殆盡,因此水質變清澈了許多,但鯉魚的食物也大量減少,

而溝壑眾多的水底常有殘存的食物積累,進一步延長了鯉魚棲息的時間

冬季的鯉魚,聚在一起還是四處分散?水溫、水底環境影響具體位置

溝壑叢生的水底並不少見,那麼是否都有鯉魚的棲息呢?顯然不是,這涉及到了水深、水溫的變化關係。冬季水溫受陽光輻射、風向、風力、周圍樹蔭等多方面的影響,而水下3米處的位置水溫相對穩定,當陽光輻射強弱轉換時,3米以上的水層水溫不斷隨輻射能力升高或降低,

而3米水下的水溫相對穩定,並且隨深度增大而提高。正如前文所講,鯉魚對水溫變化極其敏感,當冬季短時間水體溫差變化超過5℃或水溫低於10℃時,鯉魚常棲息到3米以下的水域,基本以貼近水底為主

冬季的鯉魚,聚在一起還是四處分散?水溫、水底環境影響具體位置

寫在後面

本文從水溫、溶氧量對鯉魚習性、生活環境的影響,同時結合鯉魚棲息場所的要求,層層推進,不斷深入,描述了鯉魚在大水面的分佈特點:當水溫高於10℃時,鯉魚較為分散,本文不再詳述;當水溫低於10℃時,鯉魚會向3米以下、水底凹凸不平的水域靠攏,分佈相對集中。既然如此,冷冬野釣時,釣魚人可用海竿或閥杆向滿足上述條件的水域拋竿,而釣魚人又無法目視水底的環境,所以只能通過不斷的拋竿、長時間的摸索,一旦在某個水域接連上了幾條鯉魚,基本可以確定這是鯉魚的聚集、棲息地,可向這個釣點投擲窩料,聚集更多的鯉魚,同時起到了養窩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