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細菌任由我們發展著,我們的文明程度與否它們根本不關心。如果發現我們威脅到了細菌的文明,那就幹掉我們好了,易如反掌。

而且,只是針對人類大舉入侵,別的生物還是存在。也許以後還會有貓文明或者蟑螂文明,對細菌來說無所謂,一切週而復始。”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頓在《血疫——埃博拉的故事》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文明與病毒之間,只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

來自赤道的危險病毒,可以在24小時內乘飛機抵達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城市。

這曾經聽起來像一個源於熱帶雨林的遙遠“噩夢”,而如今,它卻無比真實地呈現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眼前。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2020年1月,全球最大人口遷徙活動“春運”如期而至,而新型冠狀病毒也隨之成為所有中國人的夢魘。

它以“團圓”為傳播手段,在悄無聲息間打破所有和美,氣焰囂張,百般難纏。

據媒體報道,截至3月6日零時,韓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6284例;截至3月5日18時,意大利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3858例;日本、美國、伊朗、法國等國的確診總數較之前也有所增長。

這不是傳染病第一次與人類交鋒了。應該,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只是,沒有人知道下一次到來會是什麼時候,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會有怎樣的傳染性、殺傷性……

回顧千年以來所發生過的重大疫情,或許我們能得到更寶貴的教訓。如果說人類比地球上別的生靈有什麼高級之處,那應該是:人類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從過往的災難中吸取教訓,不再以地球的主人自居,不再貪婪無度地對大自然征伐掠奪、自掘墳墓。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這段時間,在網絡上一本名為《霍亂時期的愛情》的書籍被網友頻繁提起。

書中,作者馬爾克斯向世人展現了那個特殊時期裡各類纏綿悱惻的愛情。在病毒肆虐的當下,愛情成了某些走投無路的人的精神領袖,沉溺其中的他們甚至讓“霍亂本身也變成了一種愛情病”。

然而在人類歷史中,霍亂只與“摧毀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這樣的標籤劃過等號。時至今日,它和“黑色病”鼠疫仍是我國僅有的兩個甲類傳染病。

霍亂的威力到底有多大?這個問題可能要用許多人的生命去回答。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因霍亂死去的病人


恆河作為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長久以來一直被當地人視為“聖河”與“母親河”。

幾千年中,無數人在此朝拜,渴求神明庇佑。河水為他們帶來了信仰,同時也誕生了災難。

大概是18世紀中後期,恆河三角洲流域出現了一種怪病:

所有患有此病的人,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劇烈嘔吐與腹瀉的症狀,僅僅數小時後,他們便會因脫水而面臨死亡威脅。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最開始,怪病並沒有得到太多人的關注。當地居民將其視為一種詛咒,認為一切都只是“神的懲罰”。

為了避免更多災禍的發生,當地人增加了去恆河朝拜的次數。殊不知眼前面對的,正是後來的“霍亂之鄉”。

這是霍亂在人類文明中的首次露面。但因當時人們活動區域極其有限,病毒只在印度次大陸地區活動。

彼時霍亂只是這片土地上一場可怕的“意外”,沒有人會預料到,幾十年後,它便成了整個歐洲,乃至全球的“惡魔詛咒”。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如今的恆河附近環境依舊惡劣


19世紀初,受交通發展與國際貿易和殖民擴張的影響,印度次大陸半封閉狀態被打破。資本主義國家藉此收穫大量原始積累,而霍亂也因此,獲得了走向“外面世界”的機會。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變為毋庸置疑的“日不落帝國”。倫敦火速成了世界貿易中心,城市擴建、人口激增、交通發達……這裡的工業文明肉眼可見,而這裡的骯髒也同樣清晰無比。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歐洲工業革命達到巔峰,英國多個城市長期被煤炭燃燒過後的氣體籠罩,空氣中滿是刺鼻的味道,可人們對此並不在意,在他們的心中,這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彼時,城市裡的人習慣將廢水、汙水直接傾倒在街道、溝渠之中,等待它們自然蒸發或被土地吸收。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當時的歐洲城市街頭滿是廢水


極端粗暴的排汙方式讓城市糞水橫流,最嚴重時,就連居民樓中的地下室中都滿是汙水廢物。

嚴重的環境汙染讓城市陷入一片惡臭,也為諸多細菌、病毒提供了生長條件,霍亂弧菌就是在此時出現了。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


1831年前後,霍亂第一次襲擊倫敦,短時間內便造成6536人喪生。可這樣的警告並沒有引起大範圍的關注,很多人僅將其視為一場普通的傳染病。

後來抽水馬桶開始在全英國普及,這雖極大改善了每個家庭的環境,但卻給自然帶去了更沉重的負擔。

因為沒有完善的排汙系統,城市管理者選擇將所有廢水、汙水全部丟進泰晤士河。

在“保護公共衛生”的名義下,這條哺育了英格蘭的母親河,很快成了世界上最髒的河流之一。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當時諷刺泰晤士河汙染嚴重的漫畫


泰晤士河的嚴重汙染,成為了摧毀英國日不落美夢的“最後一根”稻草,霍亂終於由此,開始向人類發起“進攻”。

1848年,霍亂於倫敦捲土重來,僅用不到十個月時間,便造成了1.5萬人喪命。這之後幾年間,霍亂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在這裡出現一次,每次只需輕輕拂手,便能帶走上萬人的性命。

原本輝煌的“日不落”美夢被霍亂一夜擊倒,可噩夢卻不肯止步於此。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當時某地反映霍亂的圖畫


自19世紀40年代以來,霍亂先是因為鴉片戰爭進入亞洲,再是跟著克里米亞戰爭進入馬賽與黑海地區;

當西歐的殖民統治進入美洲,北美與拉丁美洲也未能倖免於難,而後加勒比海地區也開始被迫沉淪……

算上最早發現的霍亂的恆河三角洲流域,霍亂至此成為全人類的“死亡詛咒”。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瘟疫的到來讓眾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慌張,走投無路的衛生局甚至會從軍火庫借來火炮,試圖以此來震走疾病幽靈。

病毒如同漂浮在人間的死神,以收割人命來作為清理自然環境的代價。

沒有人知道對付霍亂的方法,因為病毒傳播的速度遠遠超過了醫療水平的發展,期間人們單是確定其為傳染病,便用了整整20年的時間。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面對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人類找不到任何逃避或反抗的機會,直到一位名叫約翰·斯諾的學者出現。

1854年,約翰·斯諾首次提出引起霍亂的主要原因是食用了不乾淨的水,他下令封鎖了一口受汙染的水井,果然發病人數開始下降。

此舉措火速引起了全球的關注,眾多國家在效仿的同時,也學會了舉一反三,開始大範圍清理城市垃圾與治理河流汙染,如此便進一步阻止了病毒的爆發。

而此時距離霍亂首次出現,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世紀。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約翰·斯諾(John Snow)


據不完全統計,在霍亂於人類社會7次大爆發期間,全球有超過1億人因此喪命,而這,也僅是有記載的死亡人數。

如今隨著醫療水平和環境治理技術的不斷髮展,霍亂似乎再次被打回了角落。只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每年仍有50萬人被霍亂影響,其中超過10萬人受到生命威脅。

而就在2020年2月15日,埃塞俄比亞境內多地再次爆發了霍亂,截至新聞發佈時,已造成了76人死亡。

霍亂,其實從未消失。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圖源:@環球網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在霍亂短暫退出人類社會的那些年,另一種傳染病的出現,又給了眾人致命一擊。

1955年冬,越南戰爭爆發。為躲避美軍的狂轟亂戰,越南軍隊利用長山地區密林的掩護,開通了溝通南北的胡志明小道秘密運送兵力和武器裝備,在南越建立了大片游擊區。

游擊隊在叢林中熟練穿行,時常給不熟悉地形的美軍沉痛打擊,處於膠著狀態的戰事終於尋得了突破口,可越南軍隊卻在此時,被一場傳染病打得猝不及防。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通過“胡志明小道”,大批人員和裝備源源不斷運向南方游擊隊


因為長時間在叢林中作戰、生活,越南軍隊中的部分人員受寄生蟲瘧原蟲襲擊入體,從而染上了一種古老的疾病——瘧疾。

患有瘧疾者通常會出現高燒、頭痛、嘔吐、打寒戰的症狀,因此這種疾病也被稱為“打擺子”。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顯微鏡下的瘧原蟲與人體細胞


作為人類歷史中最古老的疾病之一,瘧疾曾在人類文明中留下過諸多恐怖傳說。

若以受害人數和受害程度來評估瘧疾產生的影響,它堪稱人類有史以來最具毀滅性的疾病。

關於它的最早記錄,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

彼時羅馬帝國正處於鼎盛時期,隨著國家版圖的不斷擴大,瘧疾也隨著南征北戰的戰士的凱旋,來到了帝國。

災難如狂風般捲過,每天都會有上千人死去,最終造成當地一半居民死於非命,帝國強盛景象一夜坍塌。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瘧疾時常伴隨著戰爭出現,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軍隊大量減員,嚴重影響著部隊的戰鬥力,有時甚至可以左右戰局。

隨後的千百年時間裡,各國開始投入大量人力與物力對其進行研究,而先後研製出的奎寧、氯喹以及殺蟲劑DDT,也確實大大增加了疾病的治癒率與預防,只是瘧疾遠比人類想象的狡猾。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瘧疾再次露面,而此時的瘧原蟲已經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它再次成為了軍隊看不見的敵人。

以前面提到的越南戰爭為例:

當時,美國出兵50萬,投入上千億美元,動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一切現代化武器,大規模轟炸越南。只是戰爭還未結束,美軍便接到了超過12.3萬件的瘧疾患病報告,其中因此喪命的人高達5.2萬。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瘧疾是比戰爭更可怕的疾病。”

這並不是一種誇張的修辭,而是對於此類傳染病最精準的形容。所有經歷過的人,都不會忘記它帶來的恐懼——

發育成熟的瘧原蟲通過蚊子唾液進入人體,它們搭載著人體的血液首先襲擊肝臟,然後在這裡瘋狂地進行無性繁殖。

不斷增多的瘧原蟲僅需幾天便可衝破肝細胞,隨後侵蝕血液中的紅細胞導致患者嚴重貧血、肝脾腫大,而後危及生命。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被瘧原蟲破壞的人體紅細胞


噩夢重演,人們再次陷入不安,可更恐怖的事情卻在接連發生。

由於瘧疾的傳播主要依靠蚊蟲叮咬,所以最初這類可怕的傳染病,只在熱帶叢林中活動。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前進,農業技術的持續發展。人類在不斷獲取生存空間時,開始大量開發森林。

戰爭的炮火不斷破壞植被與植被的生長環境,“人造”水坑不斷增多,這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農地的生長,也為瘧疾的中間宿主——按蚊,提供了繁殖溫床。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按蚊


大量蚊蟲開始於農田中出現,如此瘧疾也從戰場進入了城市。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雲南思茅就曾遭遇過一次瘧疾流行。在瘟疫肆虐的三十年裡,當地人口銳減。虎狼出沒、荒煙蔓草,傳染病險些窒息了整座城鎮!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患有瘧疾的兒童


當致命瘟疫開始走向人群時,清除瘧疾已是刻不容緩。

越南戰爭期間,中國應越南政府的求助,動員全國力量開展抗瘧藥物研究。1969年前後,屠呦呦秘密加入“523辦公室”(全國瘧疾防治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並帶領團隊成功分離出有效抗瘧單體——青蒿素。

此後中國科學家們又在青蒿素的基礎開發出青蒿琥酯、蒿甲醚、雙氫青蒿素等系列抗瘧藥物,如此人類才在這場“抗瘧戰”中取得階段性勝利。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屠呦呦在實驗室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與青蒿素相關的藥品及植物標本


時至今日,人類與瘧疾的戰爭已持續了至少2000年,在這漫長的過程中,醫藥在不停進步,而瘧原蟲也在不斷進化。

2014年,美國熱帶醫學和衛生學會年會上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


目前馬來西亞大部分住院治療的瘧疾病例都是由一種危險的、具有潛在致命性的猴傳染寄生蟲——諾氏瘧原蟲(Plasmodium knowlesi)引起的猴瘧疾。

這種瘧原蟲之前很少在人類中發現,研究認為,森林砍伐是這類感染增加的潛在原因,可能會導致瘧原蟲的宿主從獼猴轉變成人。(@果殼)


沒有人知道瘧疾是否還會死灰復燃;

更沒有人知道,瘧疾何時會死灰復燃。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無論是霍亂還是瘧疾,它們雖曾帶給人類災難,但好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在如今已變得相對可防可控。

於是,隨著物質與精神世界的不斷髮展與豐盈,讓越來越多人開始相信“瘟疫”只不是一個遙遠的傳說,但現實卻總能給人當頭一棒。

就算你從未對病毒進行過了解,有一個名字你也一定會十分熟悉,那就是“埃博拉”(Ebola virus,也被譯成“伊波拉病毒”)。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顯微鏡下的埃博拉病毒


作為一種極其罕見的絲狀病毒,埃博拉因自身超強的隱匿能力和變異能力,以及最高90%的超高致死率,成為了地球上最厲害的病毒之一,也被稱為“人類橡皮擦”。

在生物安全等級中,埃博拉被劃分為“第四級病毒”。即,在實驗室中,它將“接受”P4實驗室最高級別的防護措施,而令眾人談之色變的艾滋HIV病毒,危險等級也只能在其下。

(國際上根據實驗室的密封程度,將實驗室分為BSL-1到BSL-4,p4實驗室為全球生物安全最高級別的實驗室)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正在P4實驗室中工作的工作人員


目前,由第四級病毒引起的疾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可救治,而這就意味著,所有沾染上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最終只有兩種結果——自愈,或死亡。

在一些文人的筆下,埃博拉被稱為“死神的鐮刀”。它恐怖到不像來自人間的病毒,反而更像是來自地獄的召喚。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埃博拉“惡魔”漫畫


1976年7月,中非熱帶雨林埃博拉河邊上的一個小鎮裡,有一位棉花工人在吃完烤蝙蝠後於家中悄然去世。

在此之前,他度過了生命中最痛苦的時光。那幾天,他先是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緊接著開始劇烈嘔吐與腹瀉,隨後是“七竅流血”,直到死去時,他全身都在淌血。

更離奇的是,工人死後不久,他周圍的人也開始以相同慘狀相繼死去。詭異的事情接二連三發生,一些靈異傳說開始在村莊流行。

這是有記載以來,埃博拉與人類打得第一個照面,不費吹灰之力,便帶走了253人的性命,整個村莊無一人倖免。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非洲人手中提著蝙蝠肉


因為村中再無活人可以感染,埃博拉消失了。

由於初次露面的地方太過偏遠,外面的人花了多年時間才知曉它的存在,而令人遺憾的是,在認識它的過程中,所有參與者都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埃博拉首次登陸美國,是在1989年。

那一年,一批由菲律賓運來的食蟹猴在進入雷斯頓某靈長類檢疫隔離中心後,因不明原因死亡。相關機構調查之後發現,猴子死亡的原因,正是因為感染了某種埃博拉病毒(後被命名為“雷斯頓埃博拉病毒”)。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顯微鏡下的雷斯頓埃博拉病毒


這之後,當地政府火速將發生疫情的大樓隔離、消毒,並出動軍隊對其中所有的猴子實施安樂死。

美國在那一年逃出了埃博拉的魔爪。從某種意義上看來,這是病毒給予人們的一次“警告”。

可令人痛心的是,絕大部分的人,都在有意無意間忽略了這次警告。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猴子


埃博拉的第二次爆發,是因為一隻死去的黑猩猩。

1996年,非洲某偏遠部落的兩名男孩在嬉鬧時,於深山中發現一隻死去的黑猩猩。他們像往常一樣將這難得的“野味”帶回村落,簡單烹調之後,便匆匆入肚。

差不多一個星期之後,那一天所有食用過猩猩肉的村民全部感染埃博拉。兇猛的病毒在他們的身體中瘋狂自我複製,從內部分解人體組織,村民開始瘋狂吐血。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圖源:美劇《血疫》


不明真相的家屬按照當地習俗為逝者舉行葬禮。過程中活著的人不斷觸碰、清洗、甚至親吻屍體,其中一家葬禮的親朋好友中有21名被病毒感染,18人死亡,埃博拉由此在當地大範圍流行。

瘟疫爆發後,醫務人員開始緊急救援活動,然而極度落後的教育和科學普及,卻讓當地人將醫院看做了“不祥之地”。

家屬開始強行將病患帶離醫院,隱瞞病情,埃博拉於非洲部分地區徹底失控。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醫務人員正在移動疑似埃博拉病患


這一次的病毒大流行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多國科研人員開始進入叢林深處探究埃博拉的起源與流行。

幾番周折後,人們將目光鎖定在了果蝠的身上——它們體型巨大,在非洲某些地區,是受人追捧的野味。

為了進一步證實這個猜想,科學家於非洲疫區大量抓捕果蝠,希望能從它們體內成功分離到埃博拉病毒,可最終卻一無所獲。

這一次,在瘋狂掠奪走近300人性命後,埃博拉再一次神秘消失了,而再出現,便是在2013年年末。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因為捕捉蝙蝠,一名幾內亞2歲男孩成為了這場埃博拉之戰中的“0號感染者”,之後悲劇便在西非地區不斷上演。

截至2014年12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數據顯示:

埃博拉出血熱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和幾內亞等西非三國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達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數達到7373人,死亡率高達38.7%。

說到這裡,有人或許還會暗自慶幸,認為受活動範圍的影響,埃博拉或許只是“非洲的傳染病”,可實際上,當人類可以乘坐飛機前往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時,病毒也可以藉此,實現自己的環球夢。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劇烈嘔吐是感染埃博拉病毒患者的初期症狀圖源:美劇《血疫》


2012年,科學家在中國一些地區抓了843只蝙蝠,有32只檢測到了雷斯頓病毒的蹤跡,這是首次在中國境內發現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案例。

或許我們應該慶幸,還好不是人類被感染,還好只是埃博拉病毒中最友善的雷斯頓型。

只是我們每一次,都會這樣幸運嗎?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2014年,利比里亞一位無國界醫生環抱一名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男孩圖源:《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雖然埃博拉的“前生今世”對於現代人類來講依然是一個可怕的謎,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埃博拉的天然宿主,極有可能是蝙蝠。

作為自然界中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已經居住在地球之上超過了5000萬年。它的身上藏著諸多秘密,關於歷史,關於進化,關於病毒。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實際上不只是蝙蝠,許多野生動物的身上都存在著大自然的秘密。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圖源:@yuanxi


對於這些隱藏在它們體內的奧秘,人們可以探索,只是如若用錯了方法,那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災禍接踵而來。

非典,便是一個極其殘忍與悲哀的例子。

時至今日,或許所有人都已知曉,某種生活在昆明的中華菊頭蝠身上所帶的“SARS病毒”,很有可能是非典疫情的重要“元兇”。

但在病毒肆虐的那個春天,這卻是一個始終無法解開的謎。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2002年12月,一位36歲的廣州廚師黃師傅忽然開始出現發熱、畏寒、全身無力的“感冒”症狀。

由於無法自主退燒,黃師傅來到醫院問診,最終得到回覆:沒什麼問題,先打幾針退燒藥。

之後幾天,黃師傅日日遵循醫囑前往醫院進行吊水治療,但收效甚微。自覺“不太好”的他撥通了老家的電話,家裡人建議:

“八成是在外面中了邪,快回來避一下吧!”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病急亂投醫,黃師傅聽了“老人言”。他自行回到了老家,可令人擔憂的是,他的病情依舊在加重。

連日來的呼吸困難、高燒不退近乎耗盡了這個年輕力壯男人的所有力氣,他只好再次走進醫院,而此時距離發病已經過去了近半個月時間。

在去到廣州軍區總醫院時,黃師傅已高燒七天,全身發紫,神志不清,經過醫務人員的緊急救治,他身上的這種奇怪病症得到了控制。

在搶救過程中,一個特殊的情況引起了醫生的注意:

“常規的抗細菌藥物治療效果都不好,用什麼藥都不能讓病人退燒,但是一個禮拜之後,他(黃師傅)居然自己退燒了。”

此時,這個奇怪的現象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黃師傅的病例很快被時間覆蓋,沒有人可以預料到,之後不久,他的名字之前會加上另一個標籤——“非典零號病人”。(後有資料顯示,黃師傅很可能不是第一個感染SARS病毒的人)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正在接受治療的非典病患(為保護人物,照片中人物非黃師傅)


一切似乎又都恢復了原來的樣子,沒有人會再刻意提起這名莫名發燒又自動退燒的病人,直到來自遠方的消息忽然傳來:

曾經參與救治黃師傅的11名醫護人員,全都前後出現了與病患同樣的症狀。察覺到異樣的專業人員選擇將情況上報,衛生部火速化驗樣本,最後給出回覆——

“無法分辨”、“沒有結果”、“尚未知曉”。

此時,專家組唯一能確定的就是,送來被檢驗的,是一種未知的病毒。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消息很快被傳到醫院之外,廣東民間開始流傳出“瘟疫”傳聞,百姓人心惶惶,可官方卻始終未能給出準確回覆。

始終滯後的信息在日後成了病毒肆虐的推力,2003年春節就這樣成了“非典”的漫遊之旅。

它先是在潛伏在醫護人員體內,“走遍”了廣州各大醫院;再是跟著“春運”,去到了全國各地。

距離廣州很遠的北京居民通過朋友聽說了“南方正在鬧病”,那邊人瘋了似的搶醋、搶鹽、搶醋,原本十塊錢一支的抗生素如今已經賣到了八十元……那時,北京人將其當做鬧劇聽個新鮮,渾然不知自己已在不知不覺中,處在了“風暴中心”。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非典時期搶醋的人


2003年2月23日,一位27歲的山西徐姓商人從廣州返回太原,隨後因高燒不退而被送入北京302醫院接受治療,成為了北京第一例輸入性非典患者。

半個月後,“非典”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命名為“SARS”。原本神秘的怪病徹底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人類似乎終於可以在團團迷霧中窺見病毒一角,只是這遠遠不夠,它的猖狂超過了所有人想象。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SARS病毒


在SARA肆虐北京的那段時間裡,整個急救中心的200多人,90臺救護車每天奔波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

他們負責轉運的非典病人越來越多,最高峰時期僅僅四個小時,醫護人員轉運病人的數字就會達到134例。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非典時期北京街頭醫務人員正在為疑似非典病人輸液


一日一報的非典新增確診病例令人痛心。所有人都知道,在這些冰冷數字代表的是什麼。它是疾病、是風險、是人命。

大批大批的人被感染、隔離,不斷增長的確診與疑似病例不斷挑戰著每一個人的極限,所有人都在等待著轉機,可眼下卻只有未知。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北京5月的天氣開始變得炎熱,這對於每天需要穿著3件防護服工作的醫護人員無疑是巨大挑戰與折磨。

正在院方盤算著是否要增加空調數量時,SARS病毒竟在此時無聲無息地離開了。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2003年6月20日,北京小湯山醫院的醫務人員為徹底消毒後的病房貼封條。

這座全國最大的非典收治定點醫院在51天的時間裡,共收治680名非典患者,672名痊癒出院,8人死亡,治癒率超過98.8%,1383名醫護人員無一感染。

4天后,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總部宣佈,北京從非典疫區名單中刪除。這場維持了整整半年的戰役終於告一段落,但人們對於SARS的討論卻從未停止。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就像紀錄片《非典十年祭》說的那樣:

多年之後,人們已經可以用相對平和的心態來觀察SARS——

它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源自動物的一種特殊病原,可能在一個極偶然的機會,傳到了人群中來,它來歷很詭異,消失也很突然,它或許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恐怖,但請不要忘記:

如今我們對它所有的已知,幾乎都是以生命代價換來的。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圖源:紀錄片《非典十年祭》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在戰勝非典疫情之後,疫情中首當其衝的廣州地區,最先將病毒來源鎖定在了果子狸身上。

原因是最早發現的11例病患,都與廣東野生動物市場產生過某種接觸,並且檢疫人員還在果子狸體內,檢測到了與人類SARS存在99%的基因同源性的病毒。

此結論一出,果子狸——這一曾經被廣東人視為“十全大補”的珍饈美饌一夜之間成為菜單上的“黑名單”。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果子狸


揹著“非典元兇”的罵名,果子狸從野味盛宴中徹底退場,雖然日後得以“平反”,可無法否認的是,作為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它確實難辭其咎。

可果子狸真的要為“非典”的肆虐負責嗎?

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新型冠狀病毒陰魂不散的今天,所有人的心中都擁有了答案:

造成疫情悲劇的從來都不是“野味”,而是“吃野味”。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牢籠中,即將被送上餐桌的“野味”


霍亂、瘧疾、埃博拉、SARS非典、新型冠狀病毒……它們看起來各有不同,可究其根本,引起疫情大爆發的主要推力都是一個,即人類自己。

縱觀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傳染病大爆發事件,每一個極其“偶然”的事件背後,其實都藏著一個人類社會的“必然”。自然界高深莫測的因果聯繫,遠非人類智力所能探知。人類能做的,或許只有心懷敬畏:


工業的過度發展必然帶來環境汙染,於是喜愛潮溼的霍亂病毒便在偶然間襲擊了人類;


戰爭的狂轟亂炸必然造成植被與土地的破壞,於是一向只在熱帶樹林中的按蚊,便帶著瘧原蟲偶然間進入人體造成瘧疾;


人口的激增必然帶來生存壓力,急於獲取蛋白質的窮人便開始將捕獵的目光投向叢林,於是埃博拉便通過猩猩、猴子等靈長類動物,走入了村莊;


嘴饞的食客必然不會放過任何一道“美味”,於是不幸感染了SARS病毒的果子狸在遭受了大範圍的圍剿與獵殺之後,被廚師偶然端上了餐桌,非典呼嘯而來。

……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某生鮮市場中的“野味菜單”


有人說每一次致命性病毒的爆發,都可以看作是大自然啟動免疫系統在殺"病毒"——大自然只是在保護自己。

而事實上,地球的“自愈手段”,除了瘟疫,還有許多。

一場山火可以燃燒5個月,一次暴雪、海嘯可以吞沒整座城市、就連一群蝗蟲聚集起來,都可以遮天蔽日……這就是自然,充滿了未知,也充滿了“殺手”。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肯尼亞當地的蝗群 (FAO)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澳大利亞山火


所以,我們本沒有資格對地球做出任何要求,因為我們永遠無法和它站同一水平面上與它溝通。

歷史上的物種大滅絕已經進行了很多輪,地球永遠都在,只是某些物種永遠消失了。

而人類,也只是地球上的一個物種。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圖源:紀錄片《非典十年祭》


千百年來,隨著醫療與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戴上了“地球上最高級動物”的標籤。於是對於自然,人們便由最初的依賴,變成了“征服”。

汙染、捕獵、過度開發森林土地……人類試圖用各種手段向外界證明自己的“高級”,殊不知在大自然眼中,我們只是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的物種之一。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幾千年來,工業文明飛速發展,醫藥科技不斷進步,然而,疫情卻從來沒有停下腳步。

或許仍有人會說:“最後我們不都戰勝了瘟疫嗎?”

疫情中並無贏家,畢竟,每一次疫情都將帶走生命。

人類的勝利,不是戰勝病毒,而是學會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雖然地球自己不會建立城市和發展科技,但它卻可以在任何一個物種滅絕之後,仍舊安然無恙。

我們永遠無法模仿它這樣的超強自愈能力,但卻應該明白:

人類之所以生活在這裡,不是因為自身的本事超過了大自然,而是因為大自然允許我們在這裡。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無知與弱小不是矛盾的關鍵,傲慢才是。

當有人說出社會的發展必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時,不知道他們是否有想過,對於大自然來說,“人”的出現才是一個不起眼的“偶然”。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如果新冠病毒結束,下一次疫情,會是什麼時候?

在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千百年中,我們一直試圖馴服所有物種,並將其關進籠子裡。

如今,2020年,被疫情“禁足”的人們,也同樣因野生動物被關在了家中,並有人為此付出生命。

這不是意外,這或許是因果。

距離新冠病毒徹底離去,不知還有多遠。但當地球上的人類談論房價與金錢的時候、當萬物生老病死的時候、當上班族戴口罩工作的時候,地球沒有停止自轉,陽光依然溫暖,太陽直射點,越來越靠近北迴歸線。

只是疫情之後,有些生命再也回不到從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