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网络上课,苦了老师,坑了孩子,累了家长



最近因为疫情,全国各地学校都延迟开学。

为了不影响学习进度,不少学校采取网络教学的方式,纷纷在各个平台直播上课。


其中钉钉、企业微信、腾讯会议三巨头使用最广泛,当然也最惨,各大应用市场打分评论花式翻车:


疫情期间网络上课,苦了老师,坑了孩子,累了家长

疫情期间网络上课,苦了老师,坑了孩子,累了家长

疫情期间网络上课,苦了老师,坑了孩子,累了家长

疫情期间网络上课,苦了老师,坑了孩子,累了家长

疫情期间网络上课,苦了老师,坑了孩子,累了家长

疫情期间网络上课,苦了老师,坑了孩子,累了家长

程序员面对小学生,只能说一句:是在下输了。

疫情期间网络上课,苦了老师,坑了孩子,累了家长

抛开牢骚,网上教育对学生们起到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或者说,网上教育与课堂教育的距离还远得很。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可以,直接挑大梁可能还有害。


01.自律


大学自习室从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考过研的人一定少不了自习室争夺经历,甚至有的公共图书馆阅览室也有很多考研党常驻。

但这是为什么?宿舍家里随时可以吃东西随时干别的事它不香吗?

因为这是在学习啊,不是闲暇时刻读小说。

学习需要高度专注,需要将思维超强调动,这个过程非常难。要知道人的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人只不过有思维的潜力,需要后天不断磨练才能形成;

这就像一颗种子具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潜力,但种子不是参天大树。

而人容易被利于生存、变化、直观的东西吸引,比如容易被食物、娱乐吸引,这是百万年演化的结果,比思维调用稳定性高太多了。

所以如果要学习,必须把自己安置在不容易被干扰的环境下(自习室)尽可能屏蔽感官信息、营造学习氛围,甚至建立学习仪式感。

这还是自我目标明确、有强烈自主意识的考研党,他们都是成年人。

对于大脑前额叶皮层尚未发育完全的中小学生,把他们放在教室学习已经颇为不易;让他们在家里学习,环顾四周都是各种干扰,这怎么可能学好?


02.劝退


就算非常自律,抵抗各种干扰,还有更大的Boss在后面等着。

其实网络课程早已有之。网易公开课上面有很多世界名校的课程,包括牛津、哈佛、斯坦福、耶鲁、MIT……等等。

我第一次看到这些课程的时候简直兴奋,觉得可以在家上世界名校的课简直太好了,兴冲冲点开来学...... 学了几课之后再也学不下去了。

那些下载的课程一直存在某个文件夹里,每次看到觉得应该沉下心来好好学完,好不容易鼓足勇气点进去学了一会又关掉了。为什么?

因为课程中涉及太多未知的概念、术语、表达和背景知识。讲课老师只能根据现场和经验,按照Ta认为最恰当方法来讲,作为网络学习者你又不能提问,那种感觉是:


众所周知, ***是***的,它具有***的性质,这些性质在**作用下会有以下表现:1.***;2.***;3.***,而***就是**的重要意义。

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劝退,这是汹涌而来的负反馈。

这不叫学习,这叫懵逼地浪费时间。

有个段子说,自己数学不好是因为捡橡皮:

老师开始在黑板上写了个1+1=2,这位同学觉得这有什么稀奇,就开始玩橡皮。橡皮掉了去捡,抬起头一看黑板上已经写满各种玄幻的公式,从此再与数学无缘。

其实这个段子背后有两个深刻的道理:

  1. 学习,尤其是逻辑性强的学习,一定要保持逻辑前后相继,逻辑链条通畅不断环,否则补齐逻辑断环需要重新梳理,十分艰难且耗时;
  2. 重头补齐是一种强烈的负反馈,有一种“自己不行”或“浪费时间”的罪恶感,这就带来极大的内心阻抗。


既然已经错过,那干脆就不学了。

而网络教学,老师不可能看得清每个学生的状态,学生也不会像课堂上那样专注和提问,一旦哪个环节掉链子就难以坚持下去了。


03.侵占


网课最糟糕的地方在于侵占了生活,模糊了「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的界线。

这会让中小学生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习仪式感和习惯快速崩塌;

学生在家里,他们有一种“在家就应该比课堂轻松”的意识。而现在在家要求上课,当然会有学习「入侵」生活的厌恶感,当然会加剧厌学情绪。

疫情期间网络上课,苦了老师,坑了孩子,累了家长

前面说的主要站在学生角度,站在老师角度也很痛苦。

直播也好录播也罢,需要老师有比较好的镜头感。对着屏幕或摄像头说话跟对着真人说话完全是两回事,不适应的老师讲课质量必然大幅下降,而且准备网课也劳心劳力。

还有老师不小心,把私生活跟上课衔接太紧密了:


疫情期间网络上课,苦了老师,坑了孩子,累了家长

更要命的是网络平台无处不在的举报机制。

互联网平台出于自保,对内容“干净”的要求程度可以说达到变态程度,宁可错删一万不能放过一个,很多时候比官方要求还严苛。


这当然容易理解,毕竟互联网传播快、证据不可消灭,而且有些责任企业承担不起。

但是这对于上课就麻烦了,有些在课堂上非常正常的内容,在网上就变成敏感词,提到就删,多提几次就封号,包括但不限于国家领导人、政策方针、某些历史事件名词、生物学或医学相关内容……


疫情期间网络上课,苦了老师,坑了孩子,累了家长

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讨厌上课,把老师讲课内容寻章摘句、断章取义截图作为举报材料,老师心很累。

更有调皮的学生把老师做成表情包、编辑成搞笑短视频,脆弱一点的老师心态就崩了。

能通过网络学得好的人在哪都学得好。看起来方便的网课,实际上对个人素质要求极高(自律、专注、查找相关知识的能力),不适合广泛人群学习。

在疫情之下不耽误学习是不可能的,只能说用什么方式比较少地减少这种耽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网课我认为是最差的选择。

而相对不那么差的选择有:

  • 父母做榜样,和孩子一起学习。这对父母要求高,父母闲在家也多半是刷视频看电视玩游戏,能坚持学习的少;

  • 父母划定一个时间,营造学习氛围,根据老师安排陪着孩子学习。这种难度低一点,但是孩子学不了多少,只能巩固过去学的,或者学简单的内容;

如果这些都做不到,至少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Ta能在一段时间调用抽象思维,专注在逻辑层面。

不能在课堂,老师的作用就难以发挥,这时候父母当然得在一定程度上充当老师的角色。

而且这是拉开学生成绩的关键时期——别人学不好,自己学好了,一进一出差距就大了。这种差距在恢复正常教学后会充分体现。

父母教不好没关系,但

至少不要破坏曾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习惯和仪式感,毕竟将来还是要回到那种环境中学习、应考。

请注意,本文并不是在否定网络课程,而是指出其缺陷和适用条件,技术越高级,对人本身的要求也越高。


同时明确在学习过程中(也包括成人学习、自学)什么最重要,那就是——

习惯,习惯,还是特么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