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在一場消耗戰中,真正的獲勝者,往往並不是有壓倒性的實力的一方,而是最能承受打擊的一方。”

這就是對於當前原油市場的價格戰,筆者想要說的。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上週五,歐佩克+會議談判破裂,沙特阿拉伯大幅下調原油價格,並宣佈增加產量。

布倫特原油價格在幾秒鐘內下跌了31%,創下了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紀錄。

而就在幾天前,沙特阿拉伯還在試圖哄騙俄羅斯每天減產150萬桶。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之前,為了保持在石油市場中的地位和收入,沙特曾寄希望於通過合作來實現多贏的局面。

現在,沙特卻在相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意味著,沙特正在與俄羅斯和美國的石油工業,展開一場正面作戰。

沙特希望自己再次被神所眷顧,在三十多年後的另一場賭局中勝出。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上一次沙特這樣做是在1985年。

當時,沙特指責蘇聯、墨西哥等產油國無限制開採,決定迅速提高產量,追回市場份額。

沙特的石油出口從不足200萬桶/日猛增到900萬桶/日。

為了應對,其它石油出口國紛紛效仿。

國際油價從每桶32美元下跌至不到10美元。

當時,蘇聯三分之二的外匯收入依賴石油出口。

這次油價摧毀了苟延殘喘的蘇聯經濟,為蘇聯解體按下了加速按鈕。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為什麼沙特這麼有底氣?

世界上沒有國家能像沙特一樣,那樣便宜就可以生產出石油。

沙特阿美的油田,開採一桶石油不到10美元。

而Ucube數據庫的數據顯示,殼牌、英國石油和埃克森美孚開採一桶石油的成本超過了15美元。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但是,有一點卻被大家忽略了。

阿美石油不僅是一家石油公司。

它是沙特這個國家大部分財政資金的來源。

這意味著,阿美石油的利潤需要支持沙特皇室奢靡的生活、沙特全球第三的軍費,以及沙特公民生老病死的福利支出。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如果我們考慮到沙特經濟對原油生產的巨大依賴,那麼,油價在什麼水平才能維持沙特政府的預算平衡?

彭博社之前曾給出過一個估計。

答案是83.60美元。

這個價格已經五年多沒出現過了。

而反過來,在油價為42美元,俄羅斯就足以維持財政預算平衡。

經過多年來頁岩油開採技術的發展,那些美國的德克薩斯州二疊紀盆地中大大小小的頁岩油生產商,要維持正常的經營水平,也只需要40美元的油價。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顯然,在目前30多美元的價格下,所有原油生產商都面臨著困境。

如果石油的價格戰仍舊持續,價格還將繼續走低。

接下來的戰爭,正如我們在本文開始時所說的,考驗的不是沙特、俄羅斯和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真正的實力,而是它們承受低油價壓力的水平。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低油價給沙特和俄羅斯帶來了赤字。

為了維持預算平衡,沙特和俄羅斯只需要發行政府債券就可以。

目前,20年期的沙特主權債券收益率為2.38%。

俄羅斯10年期債券收益率上週創下了歷史新低,2.56%。

經過期權調整後,美國的投資級能源公司債券的隱含收益率約為2.95%。

而二疊紀盆地中大大小小的頁岩油生產商,他們所發行的垃圾債成本為10%以上。

由於每個原油廠商的收入都低於其盈虧平衡的成本,因此這場價格戰的贏家和輸家最終決定權不是在原油市場手裡,而是在資本市場手中。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這次價格戰中最容易受到傷害的顯然是美國的生產商。

儘管有著對沖工具,但這次油價的閃崩式下跌無疑會對投資者信心帶來沉重的打擊。一旦資金提供方對原油失去興趣,那麼那些中小型頁岩油開採商的生存將會十分困難。

而對於沙特阿拉伯而言,全球的石油需求增長已經十分緩慢,拐點在未來幾年就會到來。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1985年,沙特阿拉伯的增產降價為這個國家帶來了三十年的輝煌。

但是,這三十年中,沙特不斷膨脹的政府預算又讓它變成了這個戰場中成本最高、最不穩定的玩家。

2018年,沙特原油出口達到1820億美元。

即便這樣,沙特每年的財政赤字已經接近500億美元的歷史高峰。

近期,也門戰爭又讓沙特陷入了昂貴的軍事泥潭。

上週五,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逮捕了幾名王室成員,給出的理由是:他們正在策劃一場政變。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四年前,這位沙特王儲啟動了經濟多樣化的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讓沙特擺脫當前財政過分依賴於原油出口的局面。

而隨著油價下滑,這個前景可能越來越遙遠。

連阿美石油的股價也跌破了發行價。


每次戰爭開始時,打響戰爭第一槍的國家,總認為戰爭會在幾個月內結束。

二戰的德國就是這樣想的,日本也是。

但是,當戰爭到了白熱化階段,它們才發現,對手實際要比想象中的強大得多。

如果石油的價格戰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俄羅斯不可能成為很快認輸的對手。

美國的資本也是。

如果喜歡本文,請轉發讓更多人看到。原創不易,感謝您的支持!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爭,而是一場債務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