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塗哥小知識

你的5分鐘知識充電站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非常強盛的一個朝代。但是,即便強如李唐也有難以征服的地方。山水秀麗的彩雲之南便是大唐王朝啃不動的一塊“硬骨頭”。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雲南洱海地區有蒙舍詔、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六族,史稱“六詔”。


蒙舍詔因地處最南,所以又叫做“南詔”。唐朝初期,青藏高原上的吐蕃鬼魅般地異軍突起,其強大的軍事實力讓長安城內的統治者如坐針氈。為了與吐蕃抗衡,李家人開始物色潛力股。南詔就這麼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皮邏閣雕像


南詔在唐朝強大的軍事及經濟扶持下,很快統一了六詔,成為洱海地區的老大。公元738年,首領皮邏閣建立了南詔國。洱海太小,終究容不下南詔這艘大船。建國後的南詔並沒有停下征伐的腳步,隨即又滅了雲南東部地區的族群,坐穩頭把交椅,最終成為雲南歷史上實力最雄厚的割據政權。唐朝這個“青年扶持計劃”卻為之後長達近160年的李唐VS南詔埋下了禍根。您說李家人冤不冤,這明顯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當然,最終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公元902年,唐人鄭買嗣滅南詔,上了天的大船最終墜落在了彩雲之南,享年164歲。南詔雖已不在,但卻留下了氣勢恢宏的崇聖寺三塔!今天,塗哥就和大家來聊聊這三座南詔遺蹟。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附近。大理古城乃南詔國的都城,在唐宋長達500年的時間裡,此處為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地位不可撼動。


佛教在當時的南詔是相當興盛的!熟悉佛教的朋友們都知道梁武帝,這位仁兄對於佛教的痴迷可謂千古一絕。但是在南詔國皇親國戚面前,蕭衍還是略“矜持”了些。據說,南詔的王孫貴族們都必須修行佛家法門。


但作為統治階級,總不能一天到晚青燈古佛吧。於是,他們就發明了一種“在家僧制”,做個不恰當的比喻,類似於現在疫情期間的在家辦公。朝堂之上唯我獨尊,佛堂之中三叩九拜。一手搞江山,一手修佛法,兩手都很硬。所以,南詔乃至後來的大理,統治者們基本都有著比較高的佛教素養,並且大理歷史上有9位皇帝在崇聖寺出家。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不僅如此,貴族子弟年滿七歲時,就要被送往崇聖寺進行佛經的學習,由僧人帶教。別以為這些官二代只是去混混日子的,在崇聖寺內的學經成績決定了日後會不會得到高層的賞識。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崇聖寺為何這般重要?皇帝出家要在這,貴族學經也要在這?南詔統治階級對佛教十分崇拜。建造了八座寺廟,崇聖寺便是規模最大的一座。這裡是南詔及大理時期國家佛教活動中心。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崇聖寺,所崇之“聖”便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看過金庸先生《天龍八部》的朋友們想必對於“天龍寺”這三個字不會陌生。小說裡被稱為“天龍寺”指的就是這座崇聖寺。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崇聖寺內本有五大重器,分別是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三聖金像、“佛都”匾三塔。可惜的是,除了三塔之外,其餘的四大重器以及崇聖寺都毀於戰火中。實在是可惜啊!!!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塔,是佛教經典建築。起初為供奉佛舍利而建的墓塔。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塔的作用被更廣泛地開發。風景點綴、航海引路、鎮妖驅邪等都逐漸成為了塔的新功能。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關於三塔為何要建造,民間就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眾所周知,雲南水資源相當豐富,不僅有滇池、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更是地跨太平洋、印度洋六大水系。正因為發達的水路系統,雲南歷來就飽受水災困擾。古有云:“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為此鎮之。

”修建三塔,便是為了鎮壓這條“龍”,以減輕洪澇對百姓的侵害。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三塔以“1+2”的形式呈品字排列。正中、最前、最高的是主塔,名曰:千尋塔,一座十六層的密簷式磚塔。塔通高69.13米,其中塔基3米,塔身59.4米,塔剎6.73米。和大多數密簷式磚塔一樣,千尋塔的外觀樸素無華,輪廓曲線優美,有點像玉米。塔基前方立著一塊長8.23米,厚1.1米,高4米的巨型照壁。照壁正面刻有“永鎮山川”四字。塔身剖面為方正四邊形,這是唐朝密簷式磚塔的特徵。塔身一層處,東南北三面各有一塊高3.6米的石碑,上面刻有坐佛以及梵文。塔剎因1925年雲南大地震,現僅存覆缽還有裹在外圍的鐵盤。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在千尋塔之後的南北兩座小塔,形式結構大致相同,均為十級八角形密簷式空心磚塔,外觀風格和千尋塔有明顯的差別。南北塔通高42.19米,其中塔基2.77米,塔身34.57米,塔剎4.85米。塔基因為常年風化,後世曾重修過。塔身共十層,第一層面朝東南西北都有嵌碑,二層的壁龕內供有石佛兩座,三層供奉則是一尊銅佛。塔剎由三層“葫蘆”一層傘蓋組成,並懸掛著8只簷鈴。有趣的是,這兩座小塔均略有傾斜,據文獻記載,雙塔如此情況已長達四百年。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一千多年前,建造崇聖寺三塔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成本是驚人的。古籍這樣記載:“役工匠七百七十萬,耗四萬餘金,歷時八年建成”。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三塔的壯觀自古就讓人神往,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旅遊達人

徐霞客來到大理目睹三塔真容後曾寫道:“三塔鼎立,諾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鐘樓與三塔相對,勢極雄壯”,樓後為正殿,正殿後為“雨珠觀音殿,乃立像,鑄銅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筆下的鐘是崇聖寺五大重器之一,全名南詔建極大鐘。鐘聲響起,方圓八十里皆可聞。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只可惜五大重器如今只剩下三塔。大家去崇聖寺旅遊景區所看到的崇聖寺以及其他建築都是後人重建的。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崇聖寺三塔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夏古塔|南詔遺蹟的雲南崇聖寺三塔

最近,雲南推出了面向全國醫務工作者的免費旅遊活動,符合免費政策的醫務工作人員可以攜帶家人免費遊大理6大著名景區,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便是其中之一。


最後,塗哥祝願每一位在抗疫第一線的白衣天使能平平平安安,等疫情過去後到雲南一觀三塔之雄偉氣勢。


往期閱讀


喜歡就關注“塗哥小知識”吧,全網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