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不讓打,不讓罵,嬌慣成性,任其自由生長,能學好嗎?家長該如何教育?

平凡家務事


如果任由孩子自由成長,那麼還談什麼教育。孩子的未來跟父母的教育有直接關係,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為孩子的未來提供了保證。現在寒門是越來越難出貴子了,就算出那也是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的結果。那麼我就談談父母該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第一、放孩子在1到3歲時。孩子正在學說話和走路。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孩子的說話能力,要和孩子多說話。就算孩子不會說,我們也要說給孩子聽,讓他們也試著說。儘量讓他們多說。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在玩玩具時,我們不要去打擾他們,而且最好不給他們太多玩具,讓他們把一個玩具玩夠了在去玩其他的,這樣他們的注意力會得到。更好的鍛鍊。這裡強調一下,最好不要拿手機給孩子玩,不然他們會越玩越上癮,而且對眼睛不好。

第二、讀書以後。重點是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好的習慣養成,將給孩子帶來一輩子的福分。1、堅持閱讀。孩子一上學,我們就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了,一般在晚上要睡覺的一小時之前,和孩子一起閱讀,可以父母讀給孩子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讀,小的時候可以買一些繪畫讀本,圖片多。只有父母陪孩子一起學習,那麼這個習慣。更好養成的。2、堅持鍛鍊身體。並不是說非要早上起來跑步,只需要培養孩子的愛上一種體育運動,有時間就多去運動一下,沒有時間可以選擇性的鍛鍊,其目的就是鍛鍊身體的同時可以釋放壓力。這樣對他青春期衝動和工作後的壓力都能起到很好的釋放作用。3、堅持讓孩子說說一天的學習情況。可以說一下在學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也可以說在學校學到了什麼新知識。也許剛開始的時候孩子說不清楚,但不要緊,只要孩子說就是好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回憶一天做過那些事,同時達到了負責的作用,其次還知道了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最後還培養了孩子和父母的感情,那麼青春期的時候孩子有什麼煩心事,孩子會和最親密的那個人說,那麼孩子青春期就不會太叛逆。

教育孩子的方法還很多,但不是每條都符合我們,我們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也選擇教育方法,最主要的是我們不能放棄教育孩子的機會。孩子只有在他小的時候教育才有結果,當他初中或者高中時我們能教育的東西很少了,他們有他們的觀點和習慣了,想改變過來很費力了。所以不能放任他們自由生長。



孤獨中成長ty


我是園丁小妹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咱們現在有許多孩子,罵不得、說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接受不了,動不動離家出走,尋死覓活!

從小父母對我就要求很嚴,在原則問題上從未退步,所以我沒少捱揍。當然,也有懲戒過我的老師,但至今我都非常感激他。在我看來,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他們訓斥我,指正我,是本著對我負責的態度。

而現在我們崇尚國外的快樂教育!對孩子一味表揚,一味退讓!我們所提倡的的素質教育、快樂學習完全是被誤導的口號。難道我們不應該告訴孩子,這個社會是殘酷的、不公平的,要準備受到很多委屈的!早受到委屈,就可以早得到鍛鍊。

對於一個孩子的教育,必須有懲戒,甚至是嚴厲的懲戒,尤其是面對獨生子女的一代。不打不罵不罰的教育那就是不負責。我認為真正的教育:

1.要從善意出發;

2.是要讓孩子明白犯錯就要付出代價;

3.懲前毖後,不再犯類似錯誤,達到目的。

這才是老師和家長應該所為。

以上回答僅是我個人看法,不當之處望海涵。期待您的關注,謝謝!


園丁小妹


這樣問題,得說什麼樣的家庭,有一少步分家庭孩子不讓打,不讓罵,孩子自由生長,我們家的孩子就是這種情況,我一兒一女倆個孩子,我們成天出去放牛不管孩子!孩子隨便想怎樣怎樣!現在孩子大了!都知道過日子,因為我家條件不好兒子唸書唸到初中就退學了!女兒大學畢業!孩子學好學壞就是家庭的問題!俗話說的好,樹大自直,我兒子嫁出去了現在有倆個兒子!我女兒現在再張家口滑雪!這是我家孩子從小長到大就是自由長大。我自已覺得也挺好的!


我愛我家9412817982996


我是珊姐,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首先,不打,不罵,嬌慣成性,我個人認為這不是“自由生長”,而是“野蠻生長”。孩子如同和世界的一個“絕緣體”,對他們來說,善與惡,對與錯,甚者最基本的禮貌和尊重都不明白,如果沒有我們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如何去分辨呢?當我們把本身錯誤的事情肆無忌憚的讓他們做下去的話,這件本該錯誤的行為在他們的眼裡就變成了“正確的行為“,這樣孩子如何健康的成長下去呢?我個人認為適度的懲罰是有必要的,當然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觸及道德底線,我認為打又未嘗不可呢?循序漸進的引導,以理為先,以罰為輔。


另外,這裡所提到的“嬌慣成性”,我個人認為是非常不好的行為。但我們反思一下,孩子的嬌慣基本來自於家長本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言不合就打滾,家長一味的滿足,一味的容忍,試問,這樣的孩子最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太多的真實故事已經給我們敲醒了教育的警鐘。成長需要時間,定性需要過程。在家被嬌慣,請問社會會嬌慣我們的孩子嗎?在家沒有學到的,沒有做的到,沒有教到的,社會一定會教會他。這就是現實。嬌慣需適度,但不可無度。


至於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我想每個家長心裡都有一個標尺,沒有完全正確的教育,也沒有完全錯誤的教育,只有適合的教育。孩子的性格,孩子的特質,包括原生態家庭的情況等等,各有千秋,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為孩子量身定製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我們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在不斷的學習優秀教育方法時,不盲從,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本該有不一樣的成長軌跡。

我是珊姐,一個為了孩子上學絞盡腦汁不斷研究升學政策的兩個孩子媽媽,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到你一點幫助。


珊姐愛孩子


家長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並不只是有打罵或任由其自由生長。

見過太多的家長在孩子做出錯誤行為的時候使用暴力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也見過一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鬧彆扭、圖清淨而對孩子有求必應,這兩者都是典型的錯誤行為。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能夠積極、正面地引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

1、正確關心孩子,瞭解到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給予孩子陪伴、關心、關注,不要讓孩子沉迷在電子設備的世界裡。

2、當孩子犯錯時,家長需要給予耐心正面引導,跟孩子解釋這件事哪裡做得不對、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以後該怎麼做,為孩子樹立良好的三觀。

3、家長應當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行為品德。孩子善於觀察、學習、模仿,細心觀察會發現,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從身邊長輩、父母那裡學來的。

4、如果孩子做了值得讚揚的事,請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告訴孩子做得好,並且要告訴他具體是哪裡做得到,這樣他就會意識到這樣做是對的,是一個良好的品行,從而堅持下去。



小美姐姐尋找你


不讓打、不讓罵、嬌慣成性、自由生長,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問題多多。下面舉兩個例子。

嬌慣成性“自由”生長的典型事例

  1. 一個女孩的故事

一個女孩,長相蠻可愛,出生在農村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由於她是大家庭中唯一的女孩,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到叔叔嬸嬸、舅舅舅媽,全都寵溺著她,爸媽當然也不例外。好吃的、好玩的、漂亮衣服,所有長輩一起無條件滿足。大家庭聚會時,從這個懷裡跳到那個身上,即使長輩身上被弄髒了、碰痛了,仍然笑呵呵地開心著。如果哪個哥哥弟弟不小心惹到她,不僅受到她的反擊,還會受到一眾長輩的責罵。爸媽有時實在是受不了看不慣,準備實施管教時,立馬先會受到爺爺奶奶的“管教”,小女孩也會很“聰明”地跑到爺爺奶奶面前尋求保護。

到初中時,“後遺症”集中爆發了。容不得批評建議是致命的軟肋。與同學有矛盾衝突了,從不認為自己有錯。老師批評指正時,咬著嘴唇,拉長著臉,淚水直流,委屈而憤懣。把家長找來三方談心時,家長笑呵呵的,孩子突然有種“被保護”的感覺,變得不以為然。更為麻煩的是,女孩經常偷拿別人的東西和錢,然後買吃的。有一次偷拿200元,一天就花光了。多次教育無果,甚至以出走相威脅。思想性格的問題難以解決,成績也一落千丈,最後沒能升入高中

2. 一個男孩的故事

第二例子是一個男孩。爺爺去世得早,奶奶獨自把爸爸撫養長大,後來爸爸做工程發了財,娶了一個家庭富有的媳婦。這小夫妻倆第三胎終於生出了個男孩。集兩個家庭的希望和寵愛於一身啊,就是一個字:慣。經常對著長輩發號施令,訓起人來有板有眼,大人們樂壞了,直誇有才。想玩誰的手機,直接從口袋拿,脾氣上來了,衝奶奶或者外婆吐唾沫。“哎呀,你不知道他好機靈,好聰明哦!”奶奶誇讚中帶著幾絲炫耀。


孩子上學了,可是貪念遊戲。上課好動,聽不進去。作業寫得橫七豎八,就像天書。有一次偷拿了一千多元錢,誰喊一聲“老大”就發一百元。串聯一撥問題孩子,把學校監控用東西糊起來,攝像頭扭轉方向。有天老師生氣發火,偷偷地用手機錄像,發到網上整蠱老師。老師將跟家長說明情況反映問題後,父母批評教育,奶奶要拼命。結果是,初中畢業即完成學業。

嬌慣任性、放任自由生長,結局往往很糟糕。一個個反面教材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家長如何教育才能防止糟糕結局呢?

家長該如何做?

要注意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原則上堅持,細節上寬容”。涉及到思想、品德不良問題,一定要嚴肅、不遷就,要教育孩子分清是非,知道對錯。

要讓孩子有所“畏”。要畏懼規則,要尊敬長輩,要聽從老師教導。家長要明白:嚴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愛,是深愛!

要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注意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比如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學習習慣、安全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

要跟孩子建立良好情感。情感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事實經驗告訴我們,親子間有良好健康的情感,孩子更樂於傾聽父母建議、接受家長批評。


致思遠達


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課程,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千千萬萬的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疑惑,以前家裡孩子多,父母家庭重擔很艱鉅,掙錢養家餬口是主要的任務,很少有時間管理孩子,因此,打罵孩子是家常便飯,不打不成才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現在的孩子少,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疼愛都來不及,怎麼捨得打罵,也不提倡打罵教育。但是不打不罵不代表就放任自由,任其發展。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長大後面對社會的殘酷會經受不住打擊而變得很脆弱。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指引非常的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

一、孩子從小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要以身作則。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有一個公益廣告,母親給奶奶洗腳,兒子看在眼裡,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這不是最好的教育嗎?同樣的,“上樑不正下樑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二、創造良好的氛圍,夫妻關係和睦,有什麼問題共同協商,心平氣和的溝通,在孩子面前千萬不要起衝突,或者吵架打架,這些都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能陪伴一起閱讀或者是一起學習,那麼孩子會更喜歡學習。

三、獎罰分明。當孩子做的好的方面要及時的語言上鼓勵或者經濟上面獎勵,這樣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當然做錯事了一定要及時更正,給予一定的批評或者懲罰。批評力度要掌握好,不要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對,希望孩子能認識到錯誤。

四、注重生活小細節,作息規律,父母在家不要整天拿著手機跟孩子說你要努力讀書,你趕緊去做作業,這樣會適得其反。父母想要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不是自己把房間收拾的很乾淨,而是從小培養他的動手能力。孩子的能力是父母培養起來的,別人家的孩子是別人付出了很多努力才變得如此優秀。

五、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家長更多的考慮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成長特徵,要學會換位思考。不斷地改進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與孩子相處。

願在教育的這個舞臺上您能出色演出!


好好學吧


教育是門大學問,它不是固定的一種教導模式,而是應該因人、因環境、因條件不同而分門別類的去引導教育。

只有合適的教育,沒有固定一個模式的千篇一律的教育。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打不罵,不揭瓦上房,能夠自學成才,一鳴驚人,都是人中龍鳳,可這現實嗎?這是不現實的。

每一條前行的路上,都該有指路明燈和航行方向,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那麼自覺的,家長都不行,更別說孩子了。

家庭背景的不同、父母對孩子學習態度的端正、學習氛圍環境的不同,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甚至是影響一生。

特別是孩子的性格如果培養不好,不打不罵不管教,那就真是無法無天了。

每個孩子都是頑皮的,從小開始,包括習慣和性格的培養、興趣愛好等,是需要耐心的,也是需要引導的。

但是,遇到油鹽不進、撒潑、皮得沒邊的熊孩子怎麼辦,不打不罵?我覺得我做不到,我絕對會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讓長點記性,孩子大了養成不良習慣怎麼辦。

其實說了那麼多廢話,都沒說到點子上,實際上最主要的是家長先把自己教育好。

所謂的教育,自己都沒耐心和把控好,自己都不能夠言傳身教,怎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可以說,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從模仿家長開始的,父母自身行為,就是最好的一面鏡子。父母自身積極、陽光、上進、正能量,加上有個好的氛圍,接觸的都是正能量圈子,孩子沒理由不優秀。

當然,教育的道路上沒有放任不管這一說,否則會出來一批我爸是誰、我老公是誰這類的人了。

總之,不主張棍棒教育,但是適當的時候,還是可以用一用的;同時,教育孩子,先從教育自己開始。


逆流家長


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任他自由生長下去,孩子不能學好。

孩子的成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的增長,二是“三觀”的養成。

大家都知道,知識的學習是枯燥無味的,沒有外在的壓力,90%的孩子都學不好。與學習知識相比,“三觀”的養成更重要。當孩子思想上犯錯時,我們不能縱容,要及時教育。否則,一到養成惡習,再改就難了。


那我們家長該怎麼辦呢?

一、制定一套獎懲措施。

完成任務,要及時的表揚;落後就要懲罰。口頭說教為主,輔以輕微的體罰。

二、家長之間要分工配合。男家長可以扮黑臉,女家長可以唱紅臉。

三、參加體力勞動。

拖地、洗衣等家務活動,讓孩子動手鍛鍊,體會父母的不易;外出撿垃圾、小區門口站崗等社會勞動,體會體力老勞動的辛苦。這些活動不僅有利於孩子增長體力,還能鍛鍊心智。

四、親子活動,瞭解孩子。

家長要放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呼聲,接納孩子合理的想法。


安徽高考那些事兒


感謝提問。現在時代在變,孩子教育的環境在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因人而已。現在父母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做到以下三點:

1、教育原則不讓步。經常會碰到很多原則的問題,會對孩子的長遠成長身心發育有重要的影響,作為家長要堅持原則,不可隨意改變自己的立場,比如鍛鍊身體,堅持讀書,合理飲食等等。

2、教育細節不糾纏。我們不能抓住細節不放,家長的嘮叨,家長的包辦代替往往都是細節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注意,我們把握好孩子成長的方向就行,至於成長過程中的節奏需要孩子自己來把握,家長無需干預太多。

3、平時注意跟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多陪伴,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溫暖,及時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給予正確引導和鼓勵,讓孩子多嘗試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得到更多的鍛鍊。

總之,教育孩子要寬嚴相濟,剛柔並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注意言傳身教,做好孩子成長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