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榆林:地域偏遠,文化厚重,民俗豐富,在這裡過年將大飽眼福


1、春節七天“鼠”你樂:過了中原的年,我們再看看陝北的年是怎麼過的。陝北以北,那就是榆林,這裡才是中國古詩詞裡的真正的“邊陲”。這裡的年也別具一格。黃土高坡上的年從打掃村廟開始。村村都有廟,大小不一而已。圖為大年三十村民祭掃村廟。2009年1月24日,陝西榆林市橫山縣張存有地村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這個村子是橫山老腰鼓的發源地,更是安塞腰鼓的前世鼻祖。年前,趁著好天,掌管老腰鼓的會首要先把統一管理的腰鼓等一應玩意拿出來晾曬一下,否者一年的時間會返潮,表演的時候鼓聲就變了味。2009年1月24日,陝西榆林市橫山縣張存有地村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3、在陝北,窗花算是地地道道的“土特產”。逢年過節都要剪來往窗戶上貼,喜慶而美觀。 2009年1月24日,陝西榆林市橫山縣張存有地村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4、過年時陝北農家窯洞上祭祀的招貼。這在中原是要放到屋裡的。 2009年1月25日,陝西榆林市橫山縣張存有地村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5、上墳前,主人要將燒紙這樣打印出來。奇怪的是,其他地方都會用錢,而他們則是打上一種鐵印。2009年1月25日,陝西榆林市橫山縣張存有地村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6、大年三十,到自家祖墳祭祀的李老漢。 2009年1月25日,陝西榆林市橫山縣張存有地村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7、李老漢祭祀完畢,回到家,年三十的中午飯也做好了。2009年1月25日,陝西榆林市橫山縣張存有地村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8、這裡的春節吃的大都是本地產的糧食經過加工或者油炸的黃饃饃、圈圈或者餅之類的。另外就是土豆粉食品了。不過花樣倒是很豐富。2009年1月25日,陝西榆林市橫山縣張存有地村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9、村子裡的老腰鼓隊從初一上午就開始沿門子,就是挨家挨戶的表演,以示祝福。當然,沿門子開始之前還是要先祭拜村廟和龍王廟的。2009年1月27日,陝西榆林市橫山縣張存有地村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0、沿門子表演完,家家戶戶都會拿出來最好的菸酒和食品,敬請大家享用。2009年1月27日,陝西榆林市橫山縣張存有地村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1、陝北對火有一種特殊的崇拜。每家在除夕之夜,都會家門口或者院子裡,攏上一堆炭火,稱為“烤旺火”,以此降魔祛災,護佑好運,有吉祥如意之意。2009年1月25日,陝西榆林市橫山縣張存有地村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2、元宵節乃至之前,村子會有組織地集中文娛活動,有著名的陝北說書、清澗說唱、民歌等。自然也會在現場攏起這樣大一堆旺火,聽書看錶演的人既烤了旺火,又不冷了。2012年2月5日,陝西榆林市米脂縣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3、榆林地區位於延安、安塞以北,鄂爾多斯大草原以南,是遊牧業向農耕轉換和銜接的地區。這裡有著更多的年節民俗,尤其是大型的民俗表演活動,規模大、持續時間長,儀式複雜繁多,隆重一時。這是綏德定仙焉鎮的花會場景。2009年1月28日,陝西榆林市綏德定仙焉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4、黃河流經榆林很多縣區,當年延安丟失後,延安軍民就是在榆林地界上的黃河兩岸來回穿梭,才得以最後取得勝利。佳縣南河底村就曾住過延安軍民,毛主席等人在這裡得以脫身。這個村子就在白雲山下,當年毛主席上山占卦,即是在這裡。《東方紅》的曲調即是來自於這裡的“小白馬”民歌小調。南河底和譚家營村是佳縣黃河邊放赦最有名的兩個村子。圖為傳統民俗放赦。2012年1月31日,陝西榆林佳縣南河底村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5、橫山縣馬坊村的牛王會遠近聞名。這是牛王會上的轉九曲。2009年1月28日,陝西榆林市橫山縣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6、在佳縣的一個深山村子裡,晚上有轉九曲活動。這是一個孩子跟著大人在天黑時點燈。2013年2月18日,陝西榆林市佳縣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7、佳縣山村轉九曲。2013年2月18日,陝西榆林市佳縣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8、榆林市有“小北京”之稱,邊塞之城,聞名內外。古城裡,有一條明清老街,僅跨界牌樓就有六座,號稱“六樓騎街”。從初一到十五,這條老街最熱鬧,說書的,唱唱的,清澗道情,陝北民歌,等等應有盡有。2011年2月17日,陝西榆林市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19、說書藝人正在一座過街牌樓上演唱。2011年2月17日,陝西榆林市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20、牌樓下的古街裡,密密麻麻擠滿了聽書的人。2011年2月17日,陝西榆林市 博圖角攝影師 週一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