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壟壟梯田,見證著客家農耕文明的厚重歷史


崇義縣位於江西省的西南部,是贛、粵、湘三省交界之地,山地和高丘佔到了崇義縣域土地的90%。梯田始建於元朝,完工於清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明代理學家王守仁撰寫的《立崇義縣治疏》介紹了從廣東返遷此地的客家先民胼手胝足開墾梯田的業績。客家梯田森林覆蓋率高,生物多樣性豐富,有著完善的自然生態系統。

千百年來,客家人採用原生態的耕作技術,變自然生態為農業生態,屬於原生態保護較好的農區。和很多地方的梯田耕作模式一樣,由於梯田獨特的地理特點,這裡傳統的耕作技術延續至今。圖為春耕和當地農民在拔秧。

當地農民在拔秧。

崇義客家梯田因主要分佈於上堡鄉,故常被稱為上堡梯田。梯田依山勢開建,連綿數百畝,又有零星村落點綴其間。在耕作期裡,泉水自山頂向山下逐層灌溉,氣象萬千;收穫期裡,五顏六色的農作物又給梯田增添了無限生機。圖為春季崇義客家梯田景觀。

夏季崇義客家梯田景觀。

秋季崇義客家梯田景觀。

一塊塊、一排排、一壟壟田猶如橫在天地間的一部厚重史詩,寫滿了一代代客家人的智慧和汗水,成為客家農耕文明的一道奇觀。

客家先民發展出了豐富多彩的與梯田開墾和勞作相關的民間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舞春牛”。在客家人的心目中,千百年來和他們一道辛勤耕耘這片土地的牛就是“神”。圖為當地人在表演“舞春牛”。

圖文摘自《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影像志》,中國攝影出版社2019 年8 月第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