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三滨州试题谈文学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指导

高三期末滨州语文试题继承了联考试题命题思路,突出体现“稳”字。特别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继续使用现代诗歌作为素材,体现了“爆冷门”的命题思路。

回顾高考,在现代文阅读板块,近十几年来几乎没有涉及现代诗歌。它几乎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联考及滨州试题虽两次考到现代诗歌,但考生很不适应。

事实再次提醒我们,如果2020高考文学类文本板块考查现代诗歌,我们会输得很惨。从人们忽视现代诗歌的事实及高考侧重考查综合能力来看,2020高考很有可能就这一知识板块,“杀”考生个措手不及。所以,我们应该足够重视,从平时考题中学习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积极备考。

从高三滨州试题谈文学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指导

文段展示

复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啊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 沪杭路上)


从高三滨州试题谈文学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指导

诗文赏析

1、一读标题,把握主题

“复活土地”是诗人歌咏的对象,赞美“复活”是是诗文主题和中心。

2、二读注脚,了解背景

1937年7月6日,艾青在沪杭路车厢里写下这首《复 一 活的土地》,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他的预言得到了证实,第二天在古老的芦沟桥响起了划破历史长空的枪声。

3、三读诗句,理解内容,掌握特色

  • (1)结构及特色分析

本文虽不足三十行,却是一首具有象征意义的大诗。从字面上看,诗歌前三节,是诗人在车厢中眺望青葱的原野时的见闻及感触,诗人看见繁花和茂草,听见丛林中鸟的歌唱,他祝愿播种获得金色的颗粒,情境是十分的恬静。描写抒情的语言平静而庄重,简洁而自然,没有细致的描写,但让人感觉到深沉宽阔,感受到异常的沉稳浑厚。

诗的最后的两节,主要表达方式是抒情。也正是这种抒情,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深化和加强。同时,诗人这种诚挚的自白和决心,也让我们感受到土地复活和民族奋起的喜悦,明白迎接战斗的严峻的意义。

  • (2)感情及主旨分析

诗人以如椽大笔,宏伟的构思,表达了一个受尽凌辱的伟大民族正在觉醒奋起的姿态和精神,以及诗人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与苏醒的大地一起迎接战争的欢欣和誓言。这是作者真切的预感,这种预感源于他心中民族的“忠心”和激情。

  • (3)内容及细节分析

1)“播种者”“你”“战斗者”三种人物内涵交叠包容,又各自独立。其中,“你”是作者用第二人称自指,增强呼唤的力量,激励自己,借此委婉自白,表达决心。在作者看来,“你”应该是播种者,播种希望,播种生命;“你”也应该是“战斗者”,为洗刷民族屈辱而战斗,为解救民族苦难而战斗。

2)“忠心”是移情手法的运用,也是拟人修辞。同时,本节视听结合描写的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见到大地复活的激动兴奋的心情。

3)“复活”在文中的含义,在最后一节中,是让“腐朽”“死”“苦难”成为历史,勇敢地成长为“战斗者”。

4)第四节复指手法运用,表示强调,增强呼唤效果,加强抒情力度。

从高三滨州试题谈文学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指导

试题分析及复习提示

1、对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面奋起抗争。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

试题解析:“献出自己的生命”错,言过其实。实际,表现的是“战斗者”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情感激荡、热血沸腾的高昂情绪。所以,答案选D。

复习提示:诗歌语言含蓄,手法巧妙,所以理解诗歌内容是难点。理解诗歌内容需要抓住诗歌常见的手法,如,象征、移情(或融情于景)、拟人、比喻、通感等。

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但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

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

C、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D、“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

试题分析:“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错,本诗虽不像其他诗歌那样大量运用形容词以描述景物、抒发情感,但也运用到“高亢”“辛勤”明朗”温热”等少量形容词。所以,选A。

复习提示: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涉及知识广泛。主要涉及语言、手法、修辞、标点等方面。其中,标点符号用法是最容易忽视的知识点。我们备考时,要注意加强常见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如:破折号、冒号、引号、书名号、逗号、顿号等。其次,要注意常见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等。

从高三滨州试题谈文学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指导

3、如何理解“你一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4分)

试题分析及点拨: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思考问题时,要做到一“联”一“抓”。具体说,一“联”就是要联系是上下文,由本句向上下文发散辐射,把“播种者”“你”“我们”“战斗者”等内容联系起来思考,理解他们之间的语义联系。一“抓”就是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如“悲哀”“往日的忧郁”,理解作者感情及句子寓意。

答案展示:(1)水深火热的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勉励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2)“悲哀的诗人”就是指作自己,作者让希望在自己久久负伤的心里苏醒,也就是暗示光明即将到来;(3)诗人也是民众的一部分,诗人所体现的情感,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借勉励自己来勉励人民大众。

9、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试题分析及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标题作用。诗歌标题类型繁多,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等诸多信息,它往往暗示给我们诗歌的基本内容,帮助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感情。解答本试题首先要围绕“复活的土地”中“复活”的含义思考作答;其次,要围绕蒙田和艾青的关于预言的名言,紧扣作者思想变化及情感经历思考作答。

答案展示:(1)“土地”贯穿全诗,从眼前所见的大地想到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使诗歌浑然一体;(2)复活的”指看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之时,诗人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联想到苦难即将过去,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3)多年郁积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待,使诗人全身心体验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4)“复活的土地”采用了象征手法,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战争即将来临,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觉醒充满信心;(5)“复活的土地”中的“地”与整首诗的韵脚更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燕舞春来说]自2017年山东高考启用全国卷以来,加强了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而从近几年全国卷来看,特别侧重读写能力。而对标点符号、词语正确书写及运用似乎没有着力涉及。但教育部组织的四省联考,无疑在释放一个信号,2020高考命题没有“禁区”,将会进一步提高考查的全面性、综合性,考出学生的真正水平,真正做到“为国抡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