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從一個孩子見到陌生人時看人的眼神和臉上的表情以及動作就知道家庭教育怎樣”,是嗎?

農在天涯


如果真的能這樣一概而論,一個家庭兩個孩子完全不一樣的性格,那怎麼解釋呢。

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也能正確孩子的正直觀,但是在外面孩子一樣會有“遇強則強,越弱則弱的特性”,見到警察叔叔,他會起敬畏之心;見到壞人,他會無比憎惡;如果剛開始見面,你沒有讓他產生好感,他肯定是和你有距離感的。你認為孩子沒有招呼你就是沒有禮貌的話,出於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應該是你主動先引導他打招呼,你想要得他的尊重,你首先就應該禮貌的對待他。

小孩子做不到像大人一樣,明明心裡很不高興了還要“出於禮貌的……”,這隻能說是大人世界裡的人情世故,要用這來定義一個孩子的教養是不取的。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比如有的孩子比較害羞,第一次見你,不但不跟你打招呼,還要躲著你,你給他東西他不要他也不拒絕你,有時候還會憤怒的哭,你這時候不能定義說他媽媽把他教的不好,完全沒有禮貌嗎。一回生二回熟,下次他就能和你打招呼,也能歡天喜地的和你說他的小故事了。

我們常常說不能以貌取人,蓮花還能出淤泥而不染呢;學霸教出來的不一定是學霸,學渣堆裡也有可能出學霸。所以是跟孩子自身的性格、修養和當時他所處的環境是有很大關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