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如何識字的?

小獸媽媽


孩子是如何識字的呢!簡單來講,孩子自然發展的記錄力在引導下自然理解並記住,這是他的學習能力的天性。比如孩子看電視,廣告上的文字在生活場景裡出現,孩子能夠認出來,就是依賴孩子的自然記憶和廣告不斷播出的訓練記憶力,這些字雖然認識,卻也難以有深度的聯繫和理解。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讓孩子自由閱讀或學前就能完成自由閱讀,首先從教育觀念入手,幼兒教育不要執著“懂不懂”的理論,正視兒童學習能力的特徵,給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人類有兩大學習能力,即記憶力和理解力。記憶猶如電腦資料的輸入和保存,理解猶如程序的設計和應用。記憶力和理解力在人生長過程中的發展曲線是不同的。依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一個人的記憶發展是自0歲開始,1至3歲即有顯著發展,3至6歲進展迅速,6至13歲則為一生中發展的黃金時代,13歲為一生記憶力之最高峰,以後最多隻能保持此高點,往往20歲以後,心境一不平衡,記憶便有減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發展與記憶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0歲開始醞釀,1至3歲緩慢上升,13歲以後方有長足進展,18歲以後漸漸成熟,並且因為經驗及思考的磨練而直有所進步。

其次是如何系統學習漢字達到自由閱讀,方法和工具缺一不可。碎片化的識字,短期內孩子在記憶力方便確有顯著表現,入學讀書以後發現閱讀問題依然存在。其原因是碎片化識字不足以支撐孩子閱讀的需求。閱讀書籍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有價值的閱讀可以打開心智鏈接智慧。當然,5000年文化傳承,老祖宗早已告訴我們如何幼兒啟蒙。




葵小汪閱讀



有的家長片面得理解快樂教育,覺得快樂教育就是什麼也不教。啥,學漢字?那娃得壓力多大?簡直是給孩子造成負擔。

對於這樣的家長,我想說,知識≠枯燥,知識≠壓力。學前的孩子,對這個世界懷有最大的好奇心,獲取知識也是幼兒獲取滿足感的一部分。家長朋友們不要因為自己的懶惰,就剝奪孩子享受知識的過程。也不要因為自己高考的悲慘經歷,就將學習知識定義為苦行僧般的悲慘過程。其實,獲取知識是一種享受,知識的複習也可以是一種遊戲。切莫因為自己的片面,錯失孩子成長最快,汲取知識最快的黃金時期。

1.指讀,讓孩子自然而然識字。

每晚的親子共讀時間,是孩子最喜歡的時間,也是自然而然識字的黃金時間。在閱讀時,建議家長朋友們採用指讀的方法。因為孩子很快便會意識到這些奇怪的方塊字和故事之間的奇妙關係。孩子喜歡的故事總會纏著家長反覆讀很多遍,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幾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記住故事。於是,他們便將故事與漢字一一對應起來。並在閱讀其他繪本時,認出這些字來。長久堅持指讀和親子閱讀的家長,最終都會收穫滿滿。識字,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順其自然,而且卓有成效。


2. 讓識字成為遊戲。

姐家孩子小倩然現在還有一年上小學,也遇到了識字問題。因為從小快樂教育,所以孩子並沒有專門識字,也沒有指讀。姥姥和姥爺想到孩子快要升小學,日益感到壓力滿滿,從此開啟了帶娃看圖識字的艱辛過程。每天識字、寫字成為娃娃的家庭作業。雖然能學到新字,孩子還是挺開心的,但是一學習多,她便覺得煩透了。

我後來給他們出了個招,改變了作業的形態,將識字從作業變成遊戲。

(1)遊戲1:給傢俱貼名字

我:小倩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姥姥有名字,爺爺也有名字,媽媽有名字,你也有名字。可傢俱們把名字搞丟了。讓我們把他們的名字找出來吧。

小倩然:好呀,我們快點給他們找回名字來吧。

於是,我把單個的字做成字卡,和小倩然一起,在有限的時間裡,給傢俱貼上它們的名字。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很快記住了很多字。

(2)遊戲2:漢字撲克

小倩然有一套字卡,但之前一般用作看圖識字來用,比較無趣。後來我設計了一個新遊戲,讓字卡變為撲克遊戲。和小倩然各取一定量的牌,我出一張“火”時,小倩然需要出一張牌和“火”組成詞,比如“山”。在這個遊戲裡,三個字卡能組成一個詞時,像撲克一樣可以帶一張卡。字卡能組成成語時,則相當於撲克裡的炸彈。遊戲可以逐步升級,而小倩然玩得樂不可支,當然,小傢伙總會耍賴,哈哈。

(3)遊戲3:漢字過家家

小倩然這樣的小傢伙,對過家家有一種變態的迷戀,一過可以過一整天。於是,我在過家家裡建議增添三個部分的內容。1.通過賣東西的過家家,植入了簡單的算數。2.偶爾家長會扮演外國客人光臨小倩然便利店,這時候會進行英語對話,於是植入了簡單英語。3.小倩然餐廳開業後,讓小倩然自己製作一份漂亮的菜單,菜單上有圖片、漢字。於是,小倩然為了做好菜單,又學會了一些字。

這樣的遊戲還有很多,而且無處不在。我也相信大家能找到越來越多的識字遊戲方式,也歡迎大家一起來交流。


潘達tree


首先要掌握孩子的發展規律,順應這樣的規律教孩子識字才是科學有效的。過早教孩子識字,家長們可能覺得是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殊不知這樣會加重孩子大腦的負擔哦~

為什麼孩子不宜過早學識字?

3歲以前的兒童思維特點是以直觀行動思維為主,思維離不開具體事物和動作,不可能通過抽象概括認識事物的本質。即使能認一些字,也是機械記憶,就是把文字當成一種圖形強行記憶,很快就會遺忘,這樣會增加大腦的負擔。

幼兒語詞發展規律

一般說來,兒童在3~4歲時詞彙量迅速增長,詞彙量可達近2000個;

4~5歲時言語交往異常活躍,發音明顯準確,詞彙量大約為2500個;

5~6歲時詞彙、句子質量已有顯著提高,詞彙量可超過3500個。

生活中如何教孩子識字?

1、在家裡佈置一個漢字環境。可以把傢俱、電器、房間、牆壁上貼上相應的字卡。讓孩子把漢字與實物聯繫起來。  

2、路上指認各種招牌。

3、中文報紙、雜誌。

4、無圖詞卡。字卡不好,沒有辦法讓孩子聯繫到實際。有圖也不好,分散注意力。  

5、標籤商標。比如在給孩子洗澡時,就可以教他認潘亭、舒服佳、強生等,還有很多包裝袋上的文字。  

6、電視。廣告裡會有很多字,欄目的片頭、天氣預報裡的城市預報,都是教孩子的機會。

7、兒童讀物。可以買一些字體比較大的圖書,用手指指著文字給孩子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