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個村,村民全是中國人,如今依然使用漢姓,希望回到祖國

眾所周知,日本和中國在歷史上頗有淵源。古代封建社會早期,日本便一直以我國為榜樣,經常派出各種使者前往中國學習文化技術,而我國也曾派出使者幫助日本實現文化政治繁榮。

日本有一個村,村民全是中國人,如今依然使用漢姓,希望回到祖國

當年漢獻帝的子嗣阿知王便是中國赴日使者的代表,他不但融入當地社會並定居,還更換了劉姓。不難看出,早年日本和中國關係可謂相當甜蜜。

而這種“甜蜜”又是何時被打破的呢?大概是在明朝後期,日本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360度轉變。經過千年的發展,他們開始變得膨脹,原本對我國抱著學習的態度,結果卻開始對我國虎視眈眈。

日本有一個村,村民全是中國人,如今依然使用漢姓,希望回到祖國

明朝年間,日本便有海盜集團一直在我國沿海地區侵擾,其被我國稱之為倭寇,後來戚繼光的抗倭戰爭打的正是這群人。尤其在豐臣秀吉發動萬曆朝鮮戰爭後,中日關係惡化到了極點,這場戰爭也是中日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交手。

儘管明朝時中日關係嚴峻,但依然有國人跑到了日本。如今日本一處島嶼上,存在一個全是中國人後裔的“中國村”,其祖先便是這一時期抵達的日本。那麼,為何這群人在中日關係如此嚴峻的時候前往日本呢?還請諸位接著往下看。

日本有一個村,村民全是中國人,如今依然使用漢姓,希望回到祖國

眾所周知,琉球群島在明朝時還是中國的領土,雖然其自稱琉球王國,但他們的國王必須要明朝皇帝點了頭才能登基。而其正是介於日本和我國之間,乃是中日兩國重要的貿易週轉通道。

也是由於地理位置特殊,琉球群島沒少受倭寇的侵擾。作為依附於明朝的屬國,自然要向宗主國求援。為了幫助琉球人對抗倭寇,明朝皇帝便將福建沿海地區的36家船戶遷到了琉球。畢竟這些船戶航海經驗豐富,同時也有多年和倭寇作戰的經驗。

日本有一個村,村民全是中國人,如今依然使用漢姓,希望回到祖國

這36家船戶抵達琉球后,幫助其擊退了多次前來進犯的倭寇,無疑是琉球王國的大功臣。為了報答他們,琉球國王特意劃分了一塊福地供他們安置家業,於是,這36家船戶便在琉球島上建立了一個叫“久米村”的村子。

該村便是筆者提到的“中國村”,為何說其在日本呢?原因在於晚清時期國力衰弱,逐漸失去了對琉球王國的掌控。而一旁的日本乘機行動,在1879年佔領了琉球群島,並將其改名為沖繩。

日本有一個村,村民全是中國人,如今依然使用漢姓,希望回到祖國

也是在這一時期,當時久米村的村民大部分都回到了中國。不過,仍有一部分待在了琉球,並一直保留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習俗,甚至還依然沿用漢姓,足見他們不變的中國心。

而在二戰後,日本戰敗,當年他們侵佔的琉球群島便轉交給盟國統一管理。當時二戰貢獻最大的中美蘇英四國在開羅會議上仔細商討了琉球群島的歸屬,會後一致決定讓中美兩國一起管理琉球。然而,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忙著內戰,根本無暇估計琉球,實際上是美國一直在管。

日本有一個村,村民全是中國人,如今依然使用漢姓,希望回到祖國

後來國民政府敗逃臺灣,想管便更加不可能了。最終,美國不顧我國反對,在1970年和日本簽下《美日舊金山和約》,將琉球群島的施政權轉給了日本。如今,琉球群島實際被日本控制,久米村自然也逃脫不了相同命運。

雖然被日本人控制,但不管是久米村村民還是土生土長的琉球人,都不待見日本。久米村村民無不想回到中國,而琉球人則想要獨立成國。看來,日本政府在當地並不得人心。

日本有一個村,村民全是中國人,如今依然使用漢姓,希望回到祖國

不過,短時間內他們依然還是得受日本政府的管轄。或許在有朝一日,琉球群島的歸屬問題將會迎來新的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