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把“庚子賠款”的錢退還回來了?

ik20


清朝末年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簡直可以出本書了,至於賠款更是不計其數,而且這裡面賠款總金額不光是條約上賠的錢,還包括了驚人的利息,因為隨著賠款數額的越來越恐怖,清政府一次性拿不出拿不出來這麼多錢,所以清廷只能以海關關稅作抵押,然後向各國銀行借錢去支付戰爭賠款,而借款的利息是非常高昂的,甚至這些賠款所產生的利息要遠遠高於賠款原本的數額。

以《馬關條約》賠款為例,根據《馬關條約》規定,中國一共要向日本賠付2.315億兩白銀,其中包括:賠償軍費2億兩,贖遼費3000萬兩,威海衛守備費150萬兩,雙方約定分8次償還,附有利息,但鑑於日本利息是在是太噁心了,清廷實際上只用4次就還清。即便是如此,清廷仍舊是多支付了2500萬兩白銀給日本。

由於短時間內籌措不到這麼多錢,清政府只得向英、法、德、俄四國借款2億兩,年息四釐或五釐,分36年還清,且不許提前還款,這些利息加起來有3.7億之多,比賠款還要多,真是殺人不見血啊。

清朝覆亡之後,清政府留下的賠款主要就是《馬關條約》的借款和《辛丑條約》的庚子賠款。

雖然清帝國倒臺了,但中華民國作為清帝國的繼承者,同樣繼承了清朝與外國簽訂的所有條約,錢也得照樣賠。對於中華民國而言,相較於《馬關條約》的借款,庚子賠款的數額更為驚心動魄。(《辛丑條約》簽署現場)

庚子賠款的總數額為4.5億兩白銀,這其中各國獲得賠款的比例是不同的,分別是:

沙俄28.97%

德國20.02%

法國15.75%

英國11.25%

日本7.73%

美國7.32%

意大利5.91%

奧匈帝國1.89%

剩下的不到1%賠給了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六國,以賠償六國使館在戰爭中的損失。

這麼多錢清政府肯定是拿不出來,結果還是要向各國銀行去借錢,最後連本帶息要支付9.82億兩白銀,比原賠款數額多出了約5.3億兩白銀,相當於賠了兩次庚子賠款。

不過在1908年,清國駐美國參贊梁誠在與美國國務卿會面時,美方人員無意中說漏了嘴,承認庚子賠款美國政府要多了。對此梁誠抓住機會,不斷地遊說美國政府退還部分庚子賠款。(清國駐美國參贊梁誠)

迫於輿論壓力以及調整對華政策的考慮,從1909年起,美國政府將所部分庚子賠款本息退還用於教育事業。因此在中國民國成立之後,美國的這部分賠款就不用還了,到1924年6月退回餘款本利1250餘萬美元。並且隨著一戰的爆發,歐洲各國開始爭相拉攏中國,從1917年12月起,大部庚子賠款暫緩支付5年。

在一戰結束後,因為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戰敗,德奧兩國的錢中國一分都不用再還了。而由於沙俄也發生了革命,欠沙俄的錢也停止了支付。到1924年5月,蘇聯政府正式作出聲明,放棄剩餘賠款。到1925年,在美國的影響下,英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相繼宣佈退還部分庚子賠款金額。(西方列強退還賠款絕非大發慈悲,但這些退回的賠款確實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清華大學外,今天山西大學的前身山西大學堂也是利用這些退還的賠款建立的)

雖然西方各國退還賠款的動機各不相同,但還錢總之比不還強,唯獨只有日本一直堅持要求中國償還賠款。

其實在一戰後日本政府也同意退回部分庚子賠款,但由於日本人的退款條件太苛刻,中方沒有接受,所以對日本賠款一直在進行著。

國民政府對日本的賠款一直持續到1939年,即便是九一八事變和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也依然向日本支付著賠款!這真是奇葩了。

在二戰時中國和日本的奇葩事件遠不止於此。兩國在1937年7月7日爆發全面戰爭,但是直到1941年12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才對日宣戰,雙方打了四年仗,中國竟然都沒有向日本宣戰。

當然,國民政府選擇不宣戰是基於多方面原因的考慮,這其中包括撤僑和對外貿易等眾多問題。在權衡利弊之後,國民政府決定暫時不對日本宣戰,直到美國參戰後,國民政府才正式對日宣戰。

至於日本方面則更加奇葩,在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始終沒有對中國宣戰!至於其中原因,限於本文篇幅有限就不做贅述了。

到二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中國廢除了所有與西方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也收回了國內的所有租界,對外賠款也全部終結了。


千佛山車神


本來庚子賠款的事情我不想再講的,結果昨天我發了一條微頭條,說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是別有目的,結果很多人就說我是“白眼狼”“忘恩負義”。

我並不是說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是壞事,庚子退款對於近代中國的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世界上哪來的免費午餐,雖然這件事客觀上促進了我國教育的發展,但是主觀上,美國還是有著自己的目的的。

(庚子賠款內容)

還是那句話,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在此,我有必要詳細跟大家講講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前前後後,昨天那些抨擊我的人,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我不怕被噴,讓人們瞭解歷史的真相,是我的責任。

庚子賠款是怎麼來的呢?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差點都被滅了,慈禧帶著光緒跑到西安,當時這些列強差點就把中國瓜分了,這個時候美國是最堅決反對瓜分,提出了讓清政府賠款,各列強進行分配的建議。隨後簽訂《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各國共計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多兩。

(辛丑條約簽訂)

其中美國分得並不算多3293萬兩,在整個分配中,俄國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餘都不足1%。

這是近代中國賠款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次賠款,所有在賠款名單上的國家,都是曾經侵略過我們的,他們歸還了一部分,難道我們就要感謝他們?醒醒吧,兄弟,現在這個時代,誰也不會去故意報復誰,但是道理還是要有的。

1901年簽訂賠款協議後,到1904年清政府駐美國公使梁誠跟美國交涉,美國首次提出退還庚子賠款,1907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向國會提出退還部分庚子賠款,1908美國國會通過。

(西奧多·羅斯福)

這裡面很大一定程度上跟美國的制度有關,當時美國提出索賠的數額,遠遠大於美國實際的軍費,正因為如此才得以讓駐美公使找到機會向美國提出這一請求。美國認為自己不是強盜國家,所以決定退還多出的賠款。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直接原因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正是美國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然而美國的制度和當時的國際形勢並不允許美國有過多的海外原料市場和產品輸出市場。

中國雖然落魄,依然是美國當時重要的市場,然而對於中國,美國始終無法深度介入,究其原因就是美國崛起的太晚,中國被分的差不多了,為此,美國提出對華“門戶開放”政策,什麼意思,就是在承認他國在華權益的同時,要求利益均分,他也想喝一杯湯。

(美國排華法案)

實際上,美國一方面想要打開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卻在搞排華,1904年美國國會通過將所有排華法案無限期延長的議案,當時美國反華勢力不斷迫害華人,引發1905年中國抵制美貨運動,美國在國人眼裡很不友好。

美國在華企業家表示:“中國不用美貨之舉動堅持不懈,美國各廠家須閉歇六閱月。”

美國的那些相關利益集團和個人開始向政府施加影響,敦促政府改善中美關係,當時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就積極提倡退還庚子賠款。

為了讓清政府倒向美國,改善中美關係,擴大其在華影響力,維護美國在華的長遠利益,最終讓美國決定退還庚子賠款。

(中國在美勞工)

除此之外,美國也在試圖尋求與其國家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此次退還庚子賠款,極大的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更深層次的目的

為什麼庚子賠款一定要用於教育方面,這是美國深層次思考的結果。

美國國會宣佈將庚子賠款退贈一般,發展中國政府派遣學生來美國留學,

當時提出在華“門戶開放”政策的國務卿表示,想要徹底控制中國,首先應該從知識界下手,培養親美人士,實行文化滲透。

(庚子賠款 出國留學生)

1906年提倡退還庚子賠款的人士向羅斯福表示,“ 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成功地教育這一代的中國青年人, 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的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上、知識上和商業上的影響獲得最大可能的報償。”

“ 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是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的”。

“ 美國將最終贏得一批既熟悉美國又與美國相一致的朋友和夥伴”

“使我們能贏得整個帝國”。

所以,美國對華友誼在當時根本就是假象,美國如果真的是中國的朋友,不會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參與其中,不會獅子大開口,更不會有排華法案。

(庚子賠款建立的學校)

從退還庚子賠款後,大量中國人才到美國留學,回國的自然很多,留下的也不少,這都是中國的精英啊!

對於美國的法制民主,尤其是同意退款庚子賠款這種行為,從根本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更多的是為了他自己,只不過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發展,尤其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要因此而對美國感恩戴德,我看大可不必。


史論縱橫


庚子賠款,大清國一人領一兩,賠給列強4.5億兩,八國聯軍有2萬多人入北京城,其中美軍約2100人,最後獲得庚子賠款數額為3293多萬兩白銀,摺合美元2444萬,美國當年的GDP為205億美元。

也還不錯,小几千人馬,傷亡了40個人,掙回來2400萬美金,這錢簡直是撿來的,關鍵是,這筆錢裡,大部分是美國人問大清國騙來的。

為什麼,因為美國人把戰爭費用虛報了好幾倍,交給清政府的賬單就是扯淡的,大清國閉著眼睛裝孫子也就認了。

自然,這個情況被大清國駐美國公使梁誠在1904年給發現了,他大吃一驚,這美國人也搞“浮報冒報”?

梁誠不幹了,開始在美國到處討說法,四處遊說,這美國國內的氛圍確實也是很民主自由的,至少沒人會去阻止梁誠講這些美國政府的醜聞,各路媒體還看熱鬧不嫌事大,跟著一路添油加醋的報道,這讓美國政府非常沒有面子。

美國人“心黑”啊,作為一個帝國主義的後起之秀,面子是很重要的,要是那些歐洲鄰居因為這個看不起自己,那真是要命了。

於是,美國人開始尋求補救措施,美國伊裡諾大學校長詹姆士1906年給羅斯福發了一份備忘錄,他說:“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影響這一代中國青年人……獲取最大的收益”,“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更為可靠”。

越來越多的美國政商名流向政府獻言獻策,鼓勵政府在教育上採取措施吸引中國留學生,打造一批深受美國影響的未來中國精英,為未來美國的利益服務。

在這波思潮推動下,美國國會1908年就同意了這個事兒,把“庚子賠款”的一半退還給中國,作為教育基金資助留美學生。剩下的一半是“實應賠償”,就不還了,美國人說這是算作入侵中國的軍費開支。

沒辦法,叢林法則,弱者被強者揍了,還得付錢給強者,因為強者毆打弱者花費了力氣!

從1909年開始,美國開始陸續退還“庚子賠款”,作為中國學生留美學習基金,從1909年到1917年,總共退還616萬美元,平均每年退還77萬美元。

一直到1924年6月,美國人總共退還了1250萬美元。其中相當部分撥給了清華。

這其實就是另一種手段了,比簡單粗暴的軍事進攻更容易摧毀一個國家的內部防禦。

美國人打了你一頓,然後給你吃了塊骨頭,你難道就記得骨頭的美味,卻忘了一頓毆打的疼了?


雲中史記


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物理學家楊振寧,語言學家趙元任,氣象學家竺可楨,還有葉企孫、侯德榜、金嶽霖、吳宓、茅以升、吳有訓、周培源、吳大猷、趙九章、馬大猷、鄧稼先等等一大批中國現代史上的聲名顯赫的知識精英,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庚子賠款”美國留學生。

1900年慈禧頭腦發昏怒向十一國宣戰,結果引來了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不堪一擊,不得不與列強議和,在1901年九月清朝與十一國達成了《解決1900年動亂最後議定書》,即《辛丑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各國四億五千兩白銀,以關稅、鹽稅等作擔保,分三十九年還清,利息每年四釐,本息一共九億八千萬兩。這筆錢就是“庚子賠款”。

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羅斯福總統退還中國“庚子賠款”中超出美方實際損失的部分,用這筆錢幫助中國辦學,並資助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雙方協議,創辦清華學堂,並自1909年起,中國每年向美國派遣100名留學生。這就是後來庚款留美學生的由來。

從1909~1929年,清華學校派送留美預備部畢業學生967名,1929~1932年選送104名,庚款赴美留學生共計1000餘名。

庚款留學生對中國現代化的奠基起了很大的作用,打下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他們的領域不僅包括了科學、工業、工程這些方面,還包括工、農、醫、辦實業、金融、新聞包括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教育以及外交方面。

鑑於庚款留學生的巨大貢獻,出現了兩張截然不同的聲音。

一種認為應該感謝美國,美國是中國的恩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作家流沙河的觀點,“我的經歷告訴我,美國人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中國人在全世界唯一的好朋友就是美國人。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第二年的庚子賠款,列強中只有一個拿到這個錢沒有動,就是美國。後來以各種方式退給我們了,其中一種方式叫庚款留學生,還拿來補貼我們的大學……”

還有一種則是截然相反的觀點,庚款退還是培養留學生是美國的陰謀,是文化侵略,是培養代理人的手段。章太炎在1908年《民報》上發表《清美同盟之利病》說“美國之返歲幣也,以助中國興學為辭,實則是鼓鑄漢奸之長策”。

我們必須清楚美國也是侵華八國聯軍的一員,退還賠款其性質屬於“強盜退贓”,搶了我們的錢再還給我們,我們還要說謝謝嗎?“庚子賠款”是國恥,由“退款辦學”建立的清華學堂,曾被稱作“賠款學校”,1928年清華學生會的一份公開《宣言》中所說,“清華為美國退回庚子賠款所辦之學校,意義在於紀念國恥,使命在於為國儲才。”

首先應該感謝的是中國人民。1904年底,《中美會訂限制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條款》簽訂,美國歧視華人的消息傳回國內後。1905年,中國爆發了大規模反美運動,上海等許多通商城市各階層人民紛紛抵制美貨,使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銳減,美國在中國的市場受到沉重打擊。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請求羅斯福退還餘款以利於讓中國人覺得美國人對中國人是友善的。

還應該感謝一下當時駐美大使梁誠。1908年梁誠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討論庚子賠款的支付問題時,海約翰無意中透露出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梁誠捕捉到這一消息後就四處遊說美國國會及議員要讓美國退還不實賠款。梁誠的積極努力促成了美國的退還決定。

美國歸還退款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客觀上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要什麼大張旗鼓的說感謝美國,有點本末倒置了,國恥有什麼可炫耀的!另一種極端觀點也要不得,說美國退還是用心險惡,文化侵略,控制中國的手段,培養代理人,這是典型的陰謀論。

美國退還賠款培養留學生,與其說是文化侵略不如說是文化策略。美國對外是以文化“軟實力”作為一種特殊政策工具並在國際政治關係中施加其影響,成為美國穿越障礙的一種更重要的強大滲透工具。文化是國家利益的載體,是美國擴張主義外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國價值觀的體現。

1908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未超過300人,中國留日的學生數卻有近萬人。詹姆斯是伊力諾依大學的校長,他於年初提交了一份《關於派遣教育考察團去中國的備忘錄》給羅斯福,對當時大批中國學生赴日本留學的狀況感到不安,一旦這些學生從日本學成歸國後,將勸告中國仿效日本,其結果將與美國最終的戰略目標以及在華的利益互不相容。

他認為:“在中國若想要在商業、知識以及精神上獲得最大可能的利益,那麼這個國家就必然要成功地教育中國年輕一代。假如美國在年前能將中國學生成功地吸引進來,並且進一步發展,那麼美國這種從文化上控制中國的方式無疑是最巧妙的”。“我們可以不讓華工入境,但我們必須善待中國學生”。

“這種道德的影響的擴大,甚至從純物質的觀念來說,也能比用別的方法收穫更多”。“哪一個國家能夠成功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哪一個國家就將因此而在精神與商業兩方面收穫最大的回報。如果美國在35年前能成功吸引中國的留學流,並使其壯大,那麼我們此時就能以最圓滿和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國的發展,那就是以知識和精神操縱中國領袖的方式。”

“與軍旗相比,道義與精神將更有力地支配美國在商業上持久地獲利。”

1906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到白宮進謁羅斯福總統。他建議總統將中國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專門開辦和津貼在中國的學校。1907年明恩溥發表《今日的中國和美國》一書,他在書中指出,應該多讓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去美國留學。

一個大學校長,一個傳教士,都非常看重教育的作用,這就是美國人的價值觀。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為自己的國家利益服務的,美國也不例外。美國的高明之處在於,與其爭奪土地財富不如爭奪人心人才,教育是回報國家最好的方式。輸出文化,輸出教育,輸出價值觀,這才是美國強大的原因。胡適在為金陵大學建校四十週年紀念冊題寫的詩句中,寫道:“如果美國對華政策是‘文化侵略’,我要大聲喊道‘歡迎’”。

今天的清華大學依舊還是美國的預備學校,畢業的高材生爭先恐後往美國跑,不值得我們反思嗎?與其罵美國文化侵略不如多想想錢學森之問吧。


非常道畢延河


所謂的“庚子賠款”就是晚清時期,大清帝國和八國聯軍開戰後,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城後,晚清政府屈辱求和和是一個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白銀賠償各國,並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這筆錢史稱“庚子賠款”,西方人稱為“拳亂賠款”。

所謂美國人把“庚子賠款”的錢退還回來純屬無稽之談。歷史上美國人是退還了清朝戰爭賠償款。但那只是部分賠款而已。而退還的這部分賠款只佔了清朝給美國賠款的三分之一罷了。而且歷史上並不僅僅只有美國退還了部分賠款。蘇聯、法國、日本、英國、比利時、意大利、荷蘭等國都先後聲明退回賠款餘額。

雖然列強國家都有退還部分賠款,但你真的認為列強是無條件的嗎?要記住一個真理,“狗改不了吃屎”。西方列強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對你好。當時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都是以幫助清朝教育的名義進行了部分退款。但你真的認為列強大發慈悲了嗎?羅斯福曾經提出一個國情諮文,他表示“我國宜實力幫助中國厲行教育,使此巨數之國民能以漸融洽於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導學生來美,入我國大學及其它高等學社,使修業成器,偉然成才,諒我國教育界必能體此美意,同力合德,贊助國家成斯盛舉。”其核心意思就是要利用退款教育培養在中國內部親美知識分子。

美國伊裡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在1906年給羅斯福的一份備忘錄中聲稱:“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穫。”“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因此他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措施通過吸引中國留學生來造就一批為美國從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的新的領袖。由此可見美國的手段有多麼高明瞭吧。這就是典型的把你賣了你還得向對方千恩萬謝。

除美國之外,其他列強各國也都沒安好心。英國人和美國人一樣想要培養親英人才。蘇聯賠款的條件就是要求北洋政府承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並且在中國扶持親蘇的知識分子。法國除了扶持親法知識分子之外,還利用賠款開辦實業銀行。這就等於變相的從中國牟利。雖然西方列強的賠款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國的知識分子體量。但其核心手段都是依靠知識分子來實現親近自己本國的目的。最終想要實現的還是影響中國。話又說回來了,所謂的庚子賠款本質上就是中國人自己的錢,有必要千恩萬謝嗎?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1900年5月20日,慈禧的心腹榮祿向慈禧告密說西方列強正在策劃一場陰謀,要讓慈禧歸政給光緒。這可就觸碰到慈禧的底線了。畢竟她是對權利如此的迷戀和依賴,誰要是替光緒來奪權,慈禧肯定要跟他拼命的。
慈禧先是命令北京九門大開,讓打著“扶清滅洋”口號的義和團進京。慈禧縱容義和團在京師一切排外行為,這遭到了列強的極度不滿。1900年6月21日,慈禧對列強連發十二道絕交書,並下了《對萬國宣戰詔書》。列強早有瓜分大清的野心,慈禧這招正中他們的下懷。列強組成聯軍,在7月14日就攻陷天津,8月16日北京失守。

慈禧一看列強兵臨城下,就學她老公咸豐以前一樣,撒開腿子就跑,一直跑到西安才停下來。可憐京師的數十萬軍民慘遭屠戮,各類文物古玩典籍更是流失無數,中華文明再一次遭受列強鐵蹄踐踏。直到一年多後,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的《辛丑條約》簽訂以後慈禧才回到北京。辛丑條約中,清政府須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當時大清人口4.5億,這樣就代表全國每人一兩,意在羞辱中國),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1904年清廷發現美國要求的賠款數目竟然是戰爭實際損失的五倍之多。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庚子賠款過多向美國提出交涉,要求美國退還多要的賠款,美國對此置之不理。1905年,美國出臺排華法案,激起了中國國民對美國的極大不滿情緒,他們自發抵制美貨。在此之前美國的大規模排華事件已經讓國人對美國極度不滿。排華法案的出臺,更是讓國人對仇恨感拉昇到最高。

中國國內抵制美貨的運動,讓美國的對外貿易遭受巨大的影響。當時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羅斯福建議用退還庚子賠款的方式來平息中國人的憤怒,並建議用庚子賠款來為中國“興學育才”。美國伊裡諾大學校長詹姆士也在1906年向羅斯福建議退還庚子賠款用於培養赴美留學生,意在把中國的精英階層培養成親美派。這樣美國就能做到在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的下一代,達到他們在對中國人精神上和商業上的利益最大化。
1908年

,美國終於同意在當年的12月31號開始退還庚子賠款。要求是自退款的第一年起(1909)年起,中國政府在最初四年內,每年至少派留美學生一百人。並且清政府外務部還要在北京負責成立一所留美訓練學校。1906年,清政府在京師成立了遊美學務處(這也就清華的前身)。1908年時,中美雙方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務部負責建立一所留美訓練學校。於是,1909年6月,北京成立了遊美預備學校。這就是清華大學的雛形。1909年8月,內務府將皇室賜園---清華園,撥給學務處,作為遊美肆業館的館址。從此清華園向美國輸出了大批精英赴美留學。這些精英中很多後來都非常有名比如胡適還有語言學家趙元任、氣象學家竺可楨等。美國的退款行為,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各國為了維護和擴張其在華利益,都效仿美國,紛紛退款。1923年美國再次通過退還庚子賠款的議案。從此中國不必再像美國支付賠款,所有的賠款用於中國的文化教育以及實業中去。

其實美國人退還庚子賠款一直都是在打著自己的算盤。想在中國國民心中打出一張善心牌,並且要在思想文化上奴役中國的下一代。他們甚至承認日本在東北的地位,明確表明庚子賠款不適用於東北。這就可以看出美國人退還庚子賠款確實是別有用心的。

我是錢錢他爹,覺得寫的還行的點個贊留個關注。我是一名歷史愛好者,希望和同樣喜歡歷史的你們成為朋友。如果寫的不好的地方,請您也給出寶貴的建議,願意接受任何批評和指正,謝謝。

歷史也瘋狂


這就是美國人聰明之處,這是最科學的一種投資,也是對古老中國文化的極大諷刺。一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教育的國家,到了近代沒有大學,還是讓美國人拿錢辦的第一所大學。如果說中國人是一個有良心的民族,世世代代都應該感恩戴德美國。現在的淸華、北大就是美國人用自己的錢為中國人建立的大學,也是中國人的最高學府。可見,在當時世界人的眼中,中國是何等的愚昧和無知,就如同我們現在去深山老林,給貧困地區捐款建希望小學一樣。

美國既不是中國什麼恩人,它從來沒有為中國利益考慮過;它也算不得什麼陰謀,因為任何政客都願意首先從精神上征服別人。只能說:美國人比那些只會搶錢的東西更精明,美國由於內戰、美西戰爭等原因失去了掠奪東方的最佳時機,又不甘心接受英法俄日瓜分東方的現實,於是便以親善者、調停者面目出現,真實用意還是為了爭取時機、擴大勢力範圍、有更多的在華利益。這一點,類似甲午戰爭後俄國對待中國東北的手段。當然把“庚子賠款”的錢退還總比不退的好! 前蘇聯清朝也曾掠奪中國大量領土,即使別有用心的退還也行呀! 日本二戰侵略中國成滿目蒼痍,賠款嗎?別有用心也行呀! 還有八國聯軍掠奪中國大量白銀珠寶文物,別有用心的償還也行呀!


教育也好,商業也罷。把農業為主的市場培養成工業消費市場,無論是中美都有利。很多做這個事的人可能不報有功利性而是公益去推動,但是背後資助和捐贈的資本就不是這樣想了。資本逐利這在東西方都是絕對的真理,通過教育,科學,經濟援助等方式擴大市場,這是資本主義增強自己的不二法寶。馬歇爾計劃也是在這種觀點下推出的美國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不管出於什麼目的,但確實推動了中國教育發展,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建立了清華等一流的學校。國與國之間怎麼可能有高尚,更多是利益。在不利時,只能兩害取其輕。客觀的說美退款用於教育確實是推動了中國發展,包括二戰美國也是中國最大的外援,對打敗日本起到重要作用,當然這肯定也有美國自己的目的,但畢竟當時只有美國大舉援助我們,可能也有人會反駁說蘇聯也援助我們,這也是事實,但這只是戰爭初期,後來就再沒有了。其實建國初期的高技術人才也大部分是五十年代從美國回來的留學生,如錢學森、鄧稼先等。其實不管是美國出於什麼目的,但客觀結果有利於我們,這畢竟好於日、俄這些國家,日本從中國搶走那麼多財富,到戰敗也沒還過一分錢,當然在我們改革開放時,日本曾經支持過我們,提供過較多資金,這也是事實。國與國之間是利益,做事肯定有目的,這就需要趨利避害,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美國的排華法案,受到國內華人的強力反對,媒體記者大力宣傳美國對華人的消極態度,致使美國商品在華市場滯銷,嚴重影響了美國人在華的利益,聰明的總統想出了上等的方法,用庚子賠款(中國人自己的錢)在北京建了一座接納中國高智商的童子的大學,用中國所有最優良的資源為美國培養科技人才,也就中為外用,還買了中國人的情義,做了一個無本萬利的買賣。


歷史深度揭秘


這個在車上給老人讓座和馬路上服摔倒的老人一個道理,這些表面上看來是好人,其實都包含了陰暗的目的,任何一個聰明人都知道,你沒有好處為什麼要做所謂的好事啊?!你肯定是幻想老人家有多金帥氣的孫子或白富美的孫女,或許幻想得到媒體的表揚而讓自己出名。這點小心思能瞞的過我們聰明人麼?

你不要我們賠款,是想讓我們建立學校,學習美國的先進文化和政治制度,就是想在精神上殖民我們。我們憑什麼要學習你們?我們愚昧落後關你們美國什麼事?你們給我們建立學校,培養人才,灌輸美國威脅論腐朽論,讓中國精英仇恨美國才是正常邏輯,那些由賠款而受益的人,由此而產生的對美國的天然好感和對美國科學和社會制度的仰慕,都是極其不正常的!

由此我聯想到二戰期間美國給國民黨政府大量的軍事和物資援助,犧牲2000多飛行員幫助我們抗日,和我們一起建立反日同盟,極力拉中國進入聯合國五常,這目的包藏禍心,其心可誅!誰都知道這太不正常了!美國和我們一樣誰都不笨,知道我們被日本佔領了,美國利益一定受損,他們是為了自己的目的,說什麼建立國際新次序,騙誰呢!

總之,我們都是聰明人,美國表面上對中國的好,裡面夾藏了什麼私貨,別以為我們不知道!


用戶71139002407


美國退回庚子賠款,當然有他的考量。美國這個國家從一七七六年獨立以來,自認為它的獨立宣言而建立的美國是最科學,三權鼎立,相互制約,限制絕對權力的一家獨大,又有完善的糾錯機制,總統任期不能超過兩屆,總統在行使權力時受國會和參眾兩院監督,避免了專制和獨裁。所以,他認為全世界的國家都應實行美國的社會制度和接受他們的價值觀。這樣,說好聽點,他有長期的戰略考量,他需要人才,他需要推行它的普世價值關和西方的民主。二戰後,它同樣放棄戰敗德國的三百億美元的賠償,帶走了八十多名德國優秀頂尖的科學家,使它的科技實力,軍事實力及國力得到極大的提升。不難看出美國放棄庚子賠款是一脈相承的,他要的是中國的下一代到美國留學,並通過這些留學生邦他完成推行資本主義制度,價值觀,普世觀,而改變他們的思想成為美國的代言人和吹鼓手。所以我說的這是他有長遠和戰略考量的,有前瞻性,有細統性,有智慧但用心險惡的。


宗慧9


首先要明確的是,美國從沒有全額退還“庚子賠款”。

作為近代中國的一樁慘痛國恥,“庚子賠款”連本帶利高達九點八億兩白銀,“八國聯軍”之一的美國,分到了其中的七千九百多萬兩白銀,摺合美元五千三百萬之多。這筆從中國狠刮來的“橫財”,美國後來以各種方式退回的,只有其中的一千一百九十多萬美元,勉強五分之一。卻已惹得近代以來,多少“專家”連呼“感恩”,諸如“博愛”“正義”之類的光環,一頂頂扣在美國腦袋上。但問題是,這美國,真有這麼“善良”?

且不論那場“庚子國恥”裡,參與那場戰爭的美國,那一堆連燒殺帶宰割的爛賬。就看“庚子賠款”執行後的幾年裡,美國不但巧立名目,多次強迫清政府更改支付方式,以多宰割錢財,更又在國內掀起瘋狂排華運動,那些曾為建設美國灑下血汗的華工們,不停遭到抹黑甚至屠殺。如此對中國奉行強盜邏輯的國家,怎會突發“善心”?

那麼,長期強盜風格的美國,又怎麼突然“轉性”,從1909年1月1日起,開始對中國啟動“退款”呢?直接原因,就是當時晚清外交官們的艱難交涉。

美國參與侵華且摟走“庚子賠款”的理由,就是“賠償美國的財產損失費”。但他們分到的“庚子賠款”,卻是他們“出兵花費”和“財產損失”的五倍多。這個寶貴情報,也被當時的中國駐美大使梁誠獲知。這位留美幼童出身的傑出外交官,果斷在1904年與美方交涉,並發動輿論攻勢。終於以美國人的“遊戲規則”,迫使尷尬的美方,開始與中方進行“退款談判”。

即使落後捱打,即使弱國無外交,但20世紀初葉,晚清那一代外交官們,為了國家利益,也是真拼!

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美國為其國家利益,做的精明的打算。

當梁誠為“退款”問題展開交涉時,當時的中美關係,也正處在微妙關口:與瘋搶殖民地的英法德列強不同,美國更在乎“利益均沾”,別人搶地盤他要搭便車賺錢,尤其看重對華商業出口。但1904年前後,由於美國多年來“排華”太狠,早已拉夠仇恨,激得當時中國沿海,也掀起了大規模的“抵制美貨”運動,“抵”得美國商家叫苦連天。照一位美國資本家的話說:“中國不用美貨之舉動堅持不懈,美國各廠家須閉歇六閱月。”

所以說,此時的中美仇恨,已經關乎美國“錢包”,為了獲得中國方面的好感(更好的賺中國人的錢),美國也需要拿出實際行動,哪怕放點血。包括美國駐華大使柔克義在內的一批美國政要們,也疾呼美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只要能繼續在中國“割肉”,吐出幾塊嘴裡的肉又如何?

於是,1908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了退賠部分庚子賠款的決議,從1909年1月1日起,開始向中國退還庚子賠款“美國應得之餘額”11955286.12美元,直到1939年止。可美國人的原則也沒商量:這筆錢,就算退給你,也必須再用到我身上。怎麼用?辦教育!

為什麼要用來辦教育?一是被清末中國的“反美”運動嚇到了,特別是清末那場讓美國商業損失慘重的“抵制美貨”運動,更叫美國政要們驚呼“中國的下一代是否會變得更壞”!二是既然想長期賺中國的錢,當然要爭取中國年輕人的好感,最好把未來中國的精英階層,都培養成了美國的乖寶寶。辦教育,當然是最有效的辦法。

以美國伊裡諾大學校長詹姆士的話說:這是“使用那從知識上和精神上支配中國領袖的方式。”

所以,從1904年“退款談判”開始,雙方拉鋸的重點,就是中國怎麼用“退款”。直到清政府答應將退款用於“派遣留美學生”後,美國這才開始退錢。1909年6月,清政府成立“留美訓練學校”,1911年更名為“清華學堂”,1928年定名為“清華大學”。期間的近二十年裡,用著美國的這筆“退款”,1300多名學生從這裡來到美國,其中更包括了竺可楨茅以升趙元任等傑出人物。這筆“退款”,對於近代中國的自強發展,確實幫助頗大。

當然,至於“從知識上和精神上支配”?美國還是失算了。“庚子賠款”的辦學,為那落後捱打時代的中國,搭起了一座對外學習的橋樑。但事實證明,踏上這座橋樑的那一代中國年輕人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被“支配”,相反更多的人,踏上了另一條拋頭顱灑熱血的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目標,不曾忘!

也正是因為這段特殊的歷史,所以至今為止,依然有許多人,為美國此舉連呼“謝謝”。甚至認為美國對中國有“好感”。但更諷刺的事實是,就是在美國啟動“退款”的1908年,美國更是與日本簽訂《羅脫——高平》協定,承認日本對中國東三省的侵略擴張,且嚴禁中國將“退款”用於東三省建設。一邊“退款”,一邊侵犯著中國主權,前後對比,何來“好感”?

這種對美國的“感恩”,也好有一比,好比一群強盜打劫了受害者,其中一個強盜,為了能從受害者身上多撈錢,特意把自己的一部分分贓退了回來,且給受害者指定退款用途。在那個落後捱打的年代裡,各位強盜的吃相不同,但強盜行徑,根子上一樣。亂喊謝謝,卻是對那個恥辱年代,不負責任的誤讀。

參考資料:《庚子賠款》、《中外關係三百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