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前兩天在朋友圈

看到姑姑又上山了

每逢春天她總要和朋友們

出門尋找一種艾葉

一種用來做艾粿的鼠麴草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為什麼必須是艾葉呢?

姑姑說現在市場上很多的艾粿

其實是用芥菜汁染綠的

沒有那個味


其實除了尤溪

在三明的寧化、建寧、泰寧等地

也有和艾粿類似的美味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在建寧,它叫做暖菇餈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在寧化,它叫茸菇粿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在泰寧,它叫暖菇包


好啦,準備開始製作艾粿吧

先採來鮮嫩的艾葉洗淨

加上鹼水把艾葉煮爛去苦味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其實現在越來越少人會親自動手

往往都是幾個人一起買了米摘了艾葉

找一家會做的主人代勞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很多家裡的女主人早早的就在

田間、地頭、漫山遍野的尋找採集黃花白艾。

然後把白艾選好、洗淨、搗爛、曬乾備用。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一大早米就得放到水裡泡,

泡到差不多就放在鍋裡煮下,

撈起來瀝乾後放在大木桶裡蒸熟,

米蒸熟後放在石臼裡用木椿舂,

一開始是慢慢的壓,壓實後就要掄起來捶打,

直到融成一團。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做艾粿把前準備好的黃花白艾先放鍋裡炒香下,

然後跟做好的白粿一起放在石臼裡用木椿舂,

直到與白艾完全均勻的融合在一起。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接下來就到了最重要的步驟

敞開肚皮盡情吃、吃、吃

散發著艾草清香的艾粿

剛做好的時候軟糯彈牙還帶著餘溫

青青一下就能吃好多個


我們和三明的春天,只差一口艾粿了


隔夜之後在鍋裡蒸一蒸就好

還有一種升級吃法

就是下熱鍋裡煎一煎

外邊煎得焦脆,內裡咬起來有嚼勁

一不小心又是好幾個下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