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公司裁員,都是裁那些看起來很勤快的員工?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去年的時候,在一個公司做主管,有個小夥子非常努力,每天加班加點的工作,

當時要求他在某個項目儘量的要達到銷售目標,預算推廣費用在5000-1萬之間,

過了一個月,開早會的時候他說銷售目標沒達到,問他原因:說錢不夠,

後來想想算了,人家不花推廣費都可以做出的成績,他竟然沒做好,過一星期就辭退了他.

每個企業在發展的階段都會有一定人員的的裁員,特別是對於那些不斷創新的企業。

企業的發展需要不斷的迭代思維,有些企業裁員也是為了優化企業內部員工的整體綜合能力,以促使企業更快速發展和擴大規模。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很多公司裁員,都是裁那些看起來很勤快的員工?

一.員工只是“看起來很勤快”,其實是低能低效的表現

“成功就是在公司非常努力地工作,沒有訣竅,也沒有簡單的方法。”

約翰·沃登是這樣定義工作上的成功的。勤快努力的工作不僅僅是出於敬業的職業道德,而且是為了讓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出色。非凡和平庸的員工間的差異在於更多的有效努力。

非凡和平庸並沒有那麼不同,要變得非凡他們願意勤快努力地投入普通人不願意做的“多餘”工作。沒有公司和領導會裁掉這樣的員工,但事實上很多時候員工只是“看起來很勤快”,只是低能低效的表現。

每天工作看起來很勤快都表現了員工的職業奉獻精神,即員工願意付出額外的努力,盡一切努力完成工作。其實這恰恰相反,因為每天工作看起來很勤快是不“正常”的,這可能意味著兩種可能,要麼員工效率低下,因為他們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他們的職能,或者 他們有過多的職責,而後者可需要更多的人力並僱用額外的資源,並不存在裁員的要求。公司大可以僱傭能力更強、工作效率更高的人才,這種低能低效的“勤快”工作狀態當然會招致裁員的名額出現那些員工的名字。

二.員工只是“看起來很勤快”,可能是“人前勤快人後懶”

員工只是“看起來很勤快”,也有可能是“人前勤快人後懶”的情況,在領導面前裝裝樣子“瞎忙活”,其實並沒有真正在努力工作,卻自認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因而不會被裁員。這種情況下,他們被裁員就很好理解了,一個公司都是要輸出產生價值的,沒有必要養著這些裝勤快甚至是為了賺加班費而刻意拖延進度的演員,在衡量利益的情況下,自然會被裁員辭退。

看起來很勤快的員工平白無故地被裁掉,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深入瞭解他們或許會發現他們只是些演技沒那麼拙劣的演員而已。在很多人看來,似乎他們看起來很努力,都有在起早貪黑地工作,在自己的團隊中貢獻出智慧與力量。

當然也會有領導被這種現狀所迷惑,更多地則是發現了他們虛偽的表現後面藏著怠惰無功的真實面目,常常也會好聚好散,裁員辭退看起來很努力的他們。

三.員工只是“看起來很勤快”,沒有產生預期的工作成果

除了以上的情況,還有可能員工只是“看起來很勤快”,卻沒有產生預期的工作成果。這些員工有在盡職盡責地工作,且有效率和能力勝任這一職務,有踏踏實實地發揮自己的價值,但遺憾的是他們沒有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缺少滿足考核的工作成果。

而每個公司考核的標準都有所不同,有的側重於工作進度,有的側重於工作質量。一個公司歸根結底還是要收益的,因為缺乏工作成果,這些員工就會被更優秀的人才替代更換。

其實,很多人雖然為公司做了很多事.但卻總是在裁員時首當其衝,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雖然你做了許多工作.但是在領導眼裡,你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勝任。

如果你不能獨當一面,自然就變得可有可無;反之.如果你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和資源,抓住機會,能夠讓自己在某個職位上變得不可替代.即使你的職位很低,也會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

四.員工是否真正勤快,可能並不影響領導層的裁員行為

正如前文所述,公司裁員的原因非常複雜且嚴肅,員工是否真正勤快,可能並不影響領導層的裁員行為。

對於大多數員工來說,儘管這並不意味著員工可以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隨時被裁員,但公司裁員確實並不需要過多理由。

我國大部分裁員通常是經濟條件的結果,而也可能是與戰略聯繫相關,當今形勢下可能不少員工都有被裁員的風險。

做到“裁員不裁心”真的很難,工作幾乎佔據現代人的生活,裁員噩耗造成公司內部人心惶惶、氣氛凝重,因此裁員通常不是突發事件,公司若非萬不得已一般並不會進行裁員。

而一旦公司決定進行一定名額的裁員,那麼一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員工是否真正勤快可能會是裁員時考察的因素,然而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