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最多在多深吃餌?我磯竿10米起過魚,10米以上沒怎麼上過魚?

夜貓子釣魚


你的提問反映出了很多釣魚人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那就是大魚藏在深水中。魚選擇多深的水域活動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釣魚人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規律,並且選擇合適的水深垂釣才能提高漁獲量。

魚更喜歡待在淺水區

氧氣是魚類生存不可或缺的最關鍵因素,水中的氧氣主要是依靠溶解空氣中的氧氣獲得的,所以與空氣直接接觸的水面附近含氧量是最高的,隨著水深的增加含氧量就越低。也就是說淺水區的含氧量比深水區更高,魚自然也就會更願意待在含氧量高的淺水區。

魚類的食物來源很大一部分來源於陸地,例如雨水把植物種子衝進河裡,或者是岸邊的樹上掉落到水中的果實和昆蟲等等。這些魚類的食物進入水中之後更多的會停留在淺水區,深水區的食物就非常匱乏,所以基於這一點原因,魚也更願意待在淺水區活動。

魚在特殊情況下才會進入深水區

雖然淺水區食物豐富並且含氧量高,但是淺水區的危險係數要更高,所以魚如果感覺到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就會迅速轉移到深水區。另外,當淺水區的水溫不合適的時候魚也會進入深水區。例如夏季陽光強烈,會上淺水區的水溫急劇升高,魚就會潛入深水區避暑。還有就是冬季由於淺水區的水溫過低,魚也會潛入深水區躲避嚴寒。

雖然魚在特殊情況下會進入深水區,但是這裡所說的深水區並不是指8米甚至10米以上的水深。水太深的時候壓強增大,並且含氧量非常低,魚會感覺到難受,通常情況下魚潛伏至5米至6米的水深區域就已經是極限了。

釣魚人對水深的選擇

釣魚最關鍵的步驟是選擇釣位,而水深又是選擇釣位時需要首先考慮的因素。在水溫合適的情況下應該優先選擇2米以內的淺水區垂釣,如果人類活動非常頻繁,例如經常有人捕魚,在這樣的水域垂釣就應該適當釣深,水深在3米至4米是比較合適的。


眼鏡哥說魚


你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只要是魚都必須進食,包括深水區的魚!因為還沒有發現不進食的魚。至於你的問題說10米以上的水深基本沒上過魚,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釣位選擇不正確。

釣界一直流傳一句話說:屁股坐對了,什麼魚都能釣到,屁股沒坐對,整天白忙活。沒怎麼上過魚,證明你肯定上過魚!而且深水區的魚都是大魚。釣位需選擇在向陽的回水灣或兩頭寬中間小的流水道,因為條通道也是魚的必經之路。

餌料選擇不正確

餌料對釣魚來說很重要,不同的季節,釣不一樣的目標魚,選擇的餌料完全不同。比如釣土鯪,你用草魚料,效果肯定差;春季垂釣你選擇濃腥味的餌料,冬天選擇淡香餌,不是不能釣到魚,而是效果奇差!

另外一個原因,10米以上的水深,絕對不能用拉餌,必須用搓餌,而且餌料拌勻開水後一定要調得很硬,不然魚鉤沉到水底時餌料完全霧化乾淨了,變成空鉤。估計你所開的餌料不夠硬,拉絲粉放少了,導致空鉤現象。

鉛墜選擇不正確

鉛墜的選擇也是很講究的,你選擇的鉛墜估計克數過大,導致魚咬鉤的信號弱,傳到磯竿尾幾乎沒有信號。並不是說越大的鉛墜效果越好,要根據垂釣環境作出選擇,比如有無走水,有無小魚鬧窩等。

水底根本沒有魚

很多水深10米以上的地方,經常會有有毒氣體的排放,如二氧化碳氣體,氮氣甚至是氦氣等有毒氣體,造成水底缺氧而變成毒水,魚兒不敢在那生存。沒魚怎麼釣都沒效果。

寄於後語

當然,以上的分析可能你都沒有問題,或許還有其他實際問題,只能在現場看環境作出改變。


釣魚鈴當


由於餌料的霧化作用,在垂釣中魚層發生變化是常有的事,往往出現底釣突然釣不到魚,如果魚層較亂,可以試試打穿程,主動找到魚的泳層,一句話就是用積極的態度,儘量使你的釣棚和魚層一致,魚訊自然也就有了。


可可戶外


買個探魚器……多看看自然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