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变身,让天下没有难办的服务?


支付宝变身,让天下没有难办的服务?

蚂蚁金服CEO 胡晓明

支付宝改版了。

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在今天的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外测阶段,杭州用户将第一批体验到新版。从目前网络上流出的新版截图看,最大的变化是首页增加了理财、外卖、果蔬商超等便民生活版块,生活服务的心智更强了。


支付宝变身,让天下没有难办的服务?

改版后的支付宝首页第二屏


伴随着版本的变化,是支付宝全新的定位,蚂蚁金服CEO胡晓明表示,支付宝从原来的金融支付服务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的开放平台。

支付宝选择在这一时间升级改版,让人想起2003年非典后的淘宝上线。同样是特殊时期的举措,这次支付宝的重大改版,在产品层面,意味着哪些机会和挑战?

疫情来袭,生活服务短板暴露

今年春节至今,由于疫情影响,全国人民大都选择减少外出,而手机上各种生活服务则史无前例得到重视。

越是依赖线上,大家越发现,即使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中国,生活服务的互联网化,实际上仍是远远不足的。

以我自己的体会而言,春节后恰逢汽车需要年检,而年检之前需要做检查保养。交管部门的预约平台完全挂掉,而维保只能一次次打电话询问4S何时返工上班。至于理发之类服务更是不用想,今年正月,大家的舅舅们应该会很开心了。

这里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很多产品和服务仍然是需要线下交付和履约的,手机无法直接给你理发、保养汽车;二是涉及到必须线下交付的产品和服务,其履约前的预约和购买流程,在外卖和酒旅行业之外,线上化的程度和品质也令人难以满意。

线下经济加速线上化,是这次疫情带来的最大机遇之一。

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

线下服务线上化过程的瓶颈,通常受制于服务提供方的技术实力,以及服务发布渠道。前者比较容易理解,毕竟绝大多数传统企业和政府机构,并不具备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

而服务发布渠道这件事,可以认为服务线上化之后,用户还需要下大力气去发现和寻找服务入口,或者服务提供方需要以较大的代价和时间周期去宣传服务入口。

服务线上化,本意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服务提供方为宣传线上入口,却又浪费了大量资源,以及,在宣传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需要同时维护传统接待渠道和线上渠道,成本不降反升。

所以,使用个性化智能推荐来做服务呈现,首先解决的,是服务的发现和获取,是服务分发的渠道问题

通过搜索和订阅来获取服务,与传统的广告发布-电话预约-短信通知,本质流程上并无区别。这也是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接入服务的模式。

从接入前到接入后,用户仍需要主动做很多查找、甄别、订阅、获取的动作,仍然是“人找服务”的模式。并且,微信是一个通讯产品,用户侧的消息干扰过多,将日常的通讯行为和服务方的触达行为混为一体,实际上是增加了服务提供方的通知成本,和用户的信息获取成本。

支付宝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找人”的尝试。可以根据用户地理位置、行为偏好、时间等维度来推荐相应的生活服务,或在特殊情况下如当下的防疫时期,主动将政府的相关服务入口精准推荐给目标用户,可以大幅提升服务的分发效率。

服务的可信度和可用性同样重要

在分发服务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任成本

还是以“人找服务”模式为例。在这个模式下,用户需要自行承担鉴别服务提供方的责任,以及相应风险。涉及医疗、金融类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涉及政务等个人敏感数据交换,在仅提供搜索、连接和有限认证的平台下,用户的信任成本较高。

而个性化智能推荐,本质上是一种中心化分发。平台承担接入、审核、推荐的责任,然后将可信可控的服务分发出去,用户无需考虑安全风险,仅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入口,这些服务一旦被使用,即可按照其周期和数据规律(如水电煤缴费、车辆和驾驶证审验、保险续保、信用卡还款),自动定期呈现给用户。用户的记忆和决策成本降低,意味着服务体验的提升。

以支付、金融、信用服务起家的支付宝,事实上早已涉足生活服务领域。从大众用户最容易感知到的打车外卖、生活缴费、医院挂号,到部分用户常用的出入境证件预约、社保公积金查询、违章提醒,用户心智早已建立。

疫情期间,杭州市民在支付宝上获取城市通行必备的“健康码”,而支付宝2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 1 月 27 日起,全国用户使用支付宝疫情直通车关注疫情动态、使用相关业务,访问量超过六亿人次。

在供给端,目前支付宝生态内第三方服务的小程序超过170万,月活用户超过六亿,起点也是比较高的。

机遇背后,一些可见的挑战

当然,“服务找人”模式有优越性,不等于说支付宝做这件事,就没有局限性和挑战。

支付宝目前最大的每日应用场景,莫过于 “收能量”。作为已经在蚂蚁森林公益林种了五棵树的用户,我身边有一群疯狂的好友,连假期期间都要每天早上七点多爬起来偷我能量,每次我都恨不得删掉他们。但收能量的用户数量和频率再高,还是比不上微信的日活用户数。

因此,支付宝希望主动分发生活服务,也要考虑到用户的打开率和打开频率,能否满足到这类服务的使用频率。当然,分发服务本身,也是能提升用户的使用频率的,这个教育用户的过程,需要时间。

此外,支付宝首屏目前已有大量高频生活服务的固定入口。个性化智能推荐如何设计和呈现,如何处理和目前功能入口的关系,是非常考验产品设计与运营功力的。在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又不会显著降低用户体验,如何达到这个平衡是需要支付宝谨慎考虑的。

第三点问题,是支付宝本身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现在,支付宝要从金融平台到服务平台,拓展商业场景、推广小程序方面的诉求是显而易见的。

2019年中国GDP达到99万亿,其中服务业产值53万亿。支付宝表示,目前服务业线上化的规模,在53万亿中占比尚不足20%,并期待在五年后,这一比例达到50%。

但,成为服务平台,意味着需要接入大量非商业性质的服务,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声誉背书。一切支持和背书皆有成本,付出这些成本,能否换回用户的口碑和对应的社会价值,这不是简单的财务计算问题,而是上升到了企业的价值观高度。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能否孵化出“让天下没有难办的服务”,对支付宝和背后的阿里,既是考验又是机遇。

疫情终究会过去,但疫情时期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各个企业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企业的眼光和实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支付宝改版的效果和长期影响,假以时日,需要用户、平台和服务接入方共同见证。


判官:资深产品经理,虎嗅2017、2019年度作者。著有《产品觉醒》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