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有償沉默是媒體最大的悲哀

曾被稱為“最危險的女人”的胡舒立,財新傳媒創始人,直言不諱地指出媒體最大的悲哀莫過於被收買和沒有脫離宣傳傳統。

胡舒立:有償沉默是媒體最大的悲哀


胡舒立說:“ 這個社會要有喜鵲,也必須有啄木鳥。啄木鳥敲打一棵樹,不是為了把樹擊倒,而是為了讓它長得更直 。”她和財新就是四處啄蟲的啄木鳥,很像站在航行在一望無際大海上的船頭上的瞭望者。

啄木鳥通常沒有喜鵲討喜,但社會和國家這棵大樹離不開它。喜鵲的聲音的確美妙動聽歡欣鼓舞,但要看你心情怎麼樣,如果你重病纏身走投無路,美妙的聲音反而最煩人。


胡舒立:有償沉默是媒體最大的悲哀

在南方週末金子般的時代裡有著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話,“當你看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和新聞在路上;當你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和新聞在紙上。” 是的,新聞是腳寫出來的,閉門造“文”不是新聞;新聞是有講究的,儘管新聞專業主義存在爭議,但新聞不是宣傳,不能是宣傳應該是沒有爭議的。

胡舒立:有償沉默是媒體最大的悲哀


胡舒立認為,媒體起碼應有5個特質:

第一個就是媒體服從公共利益,再一個媒體必須報道事實。第三個就是媒體作為信息流通的渠道,它要採納一定的價值標準,這個價值標準在中國社會分化比較嚴重,我覺得可以採用就是社會的核心價值,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四點就是必須服從事實這個最高權威。第五、必須受制於專業規範,我想這個就是我們這個行業,我們這樣的職業人能夠盡你的社會責任,應該堅持的基本的操守和基本的價值。

專業規範

如何能做到這幾點,胡舒立也給出了她自己的一些答案。

其一,不迎合。人對信息又天然的需求,而且人的需求也是天然多樣的。“我不是提供你慾望當中最低的層次所需要的東西,而是提供你應該知道的東西,這就是不迎合。”

不迎合,當然也就是以事實為最高權威,不是先入為主的意圖和目的,更不要管新聞主體和對象是什麼人,有什麼樣的背景,有什麼樣的喜好。

其二,現場原則。“在每一次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的記者必須在現場,就是隻有用記者代表公眾的眼睛看這個事件的發生。”

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曾說過“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不在武漢,你不知道武漢人民的疼。要想出好新聞,有用的新聞,就得身臨其境,用眼睛去看,用心去體悟,用身體去感知。

胡舒立:有償沉默是媒體最大的悲哀


其三,防火牆原則。“媒體不能被收買,必須有一個對新聞內部的防火牆,就是編輯部和經營部必須是完全隔離的,它這個是不可逾越的,就是經營不能變成任何干預。”

我覺得我們當前中國的媒體,可能遇到的最大問題恰恰是還沒有真正的脫離宣傳的傳統,在沒有脫離宣傳的傳統和宣傳的習慣的同時,就不幸的陷入被收買的境地。

我們遇到的壓力可能不僅僅是管制方面的壓力,還有經濟方面的壓力,我們不但看到了有償新聞,還看到了有償沉默,我想這是我們這個行業最大的悲哀。

胡舒立:有償沉默是媒體最大的悲哀


“記者只看得見他想看到的”有人曾這樣批判記者的取捨。記者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和成長背景,一個優秀的記者一生都在和自己的偏見在鬥爭。即使如此,他們還是很難做到絕對的客觀。

一直在和自己作鬥爭的記者本身就很艱難,如果還有外力的干涉,走偏的概率和風險就為被無限地放大。胡舒立清醒地意識到宣傳和收買之間的聯繫,尤其是在媒體面臨的管制和經濟壓力的推波助瀾下,會造成有償新聞和有償沉默的行業悲哀。

有償沉默

有償新聞大家很熟悉,就是給媒體或媒體人好處,讓他們說好話。

有償沉默很少聽說,其實也很好理解,同樣是給好處讓媒體或媒體人閉嘴。

個人覺得,有償沉默比有償新聞更可怕,也更為悲哀。有償新聞,莫過於說些好話,是喜鵲叫罷了。明眼人自然不會上當,一眼就能看出來。甚至,有人把新聞反著看。因此,不會造成太壞的影響。


胡舒立:有償沉默是媒體最大的悲哀

相反,有償沉默就可怕得多。因為你不知道發什麼了什麼,你對周遭一無所知,你無法做出選擇和判斷。

對於個人來說,沉默是金,少說話不會有壞處。但對於天生要說話的媒體,如果保持沉默,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不僅是媒體行業的悲哀,更是所有人的悲哀。

有償沉默固然可怕,但是要和無償沉默相比又要遜色幾分。因為無償的,會是集體失語。


胡舒立:有償沉默是媒體最大的悲哀

胡舒立認為,中國現在其實比較關鍵的,要助推新聞專業主義的成長,由新聞記者這些經過專業訓練的人用專業、客觀、公正的手法報道事實,讓公眾去判斷,然後維護公眾的知情權。她指出,中國需要通過整體的努力,利用新媒體的機會,構建起適應現代國家民主轉型和社會治理所需要的以新聞媒體為主體的一批穩定的、開放的、包容的、理性的平臺。

總之,不該說的,說了,討厭;該說的,不說,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