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輔導員在線奏響愛國主義教育“四部曲”

  疫情防控攻堅拔寨,立德樹人迎春而作。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有關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廣泛掀起愛國主義教育熱潮,3月3日上午,武漢理工大學首次以在線形式舉行輔導員工作沙龍,220餘名校內外輔導員參與學習交流,按照“學、導、研、評”的模式共同奏響愛國主義教育“四部曲”。

武漢理工大學輔導員在線奏響愛國主義教育“四部曲”

骨幹領學,學懂悟透明方向

  沙龍上,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國際化示範學院學生輔導員洪錦鋒老師首先帶領大家系統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教育部印發的《關於開展“共抗疫情、愛國力行”主題宣傳教育和網絡文化成果徵集展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洪老師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清晰展現文件組織架構、系統解讀內容邏輯關係,並結合自身實際分享學習感受和實踐思考,帶領與會人員全面開啟學習新篇章。

武漢理工大學輔導員在線奏響愛國主義教育“四部曲”

專家指導,內外聯動找章法

  在專家報告環節,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大連海事大學輔導員曲建武,湖北大學文學院黨委副書記崔露,武漢理工大學外籍博士後加力布應邀作專題報告。

武漢理工大學輔導員在線奏響愛國主義教育“四部曲”

武漢理工大學輔導員在線奏響愛國主義教育“四部曲”

  曲建武教授在報告中梳理了中國歷史的演進邏輯,回顧了中國大學的發展征程,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並指出“愛國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大學文化的傳統”,勉勵廣大輔導員堅定自身信念、加強理論學習、用好網絡載體。

  崔露老師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邏輯主線,闡釋了愛國主義的內涵,辨析了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需要高度警惕的錯誤思潮,從“抓住重大契機”“激發學生使命感、責任感”“發揮朋輩作用”等方面分享心得體會和經驗感受。

  加力布作為外籍博士後,緊密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實際分享了自己眼中的“愛國主義”,誠摯表達出“中國行,中國共產黨行,中國政府行!”,全面激發與會人員的愛國情、報國志和強國行。

同行研討,集思廣益共擔當

  在交流研討環節,來自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學工同仁緊密圍繞沙龍主題、結合專家報告積極發言、紛紛留言。

  與會人員先後提出了“愛國主義教育要緊緊抓住宏大歷史事件背後的重點人物和關鍵情節。”“愛國主義教育在推進過程中既要自上而下統一部署,也要自下而上廣泛調研。”“愛國主義教育既要是光源,也要是能源,落腳點要緊扣學生成長成才。”“愛國主義教育要注重課內課外協同聯動、理論實踐有機結合,建議課程化推進落地落實。”“充分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和題材”等建設性意見與建議。

  有限的時間裡凝聚著無限的智慧和力量,為進一步制定好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方案、開展好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提供了科學的指導與幫助。

武漢理工大學輔導員在線奏響愛國主義教育“四部曲”

領導講評,凝心聚力再啟航

  沙龍最後,武漢理工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熊兵作總結講話。熊部長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實際,從當前工作面臨的挑戰、潛在的機遇等方面介紹了活動的初衷和目的,從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感情真摯三個方面對活動予以肯定。他同時還指出,“學習永無止境,愛國主義教育任重道遠,今天只是一個良好的開局,希望我們的智囊團時刻凝聚在一起、奮鬥在一起,共同為人才培養工作貢獻智慧和力量。”

  武漢理工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吳先超主持沙龍,武漢理工大學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黨委副書記、輔導員代表,以及來自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兄弟高校的輔導員代表參與交流。沙龍正式開始前全體人員還共同參加了網上升旗儀式。

武漢理工大學輔導員在線奏響愛國主義教育“四部曲”

武漢理工大學輔導員在線奏響愛國主義教育“四部曲”


專家報告金句摘錄

曲建武:

愛國是中華民族源源流淌的血脈,我們一個泱泱大國五千年曆史文化能夠發展到今天就是靠著愛國主義的精神鼓舞著中華兒女前赴後繼。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愛國是大學文化的傳統。

要想讓別人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為這樣的人。

輔導員要加強理論學習,如果我們自己的扣眼都沒找準,怎麼幫助學生繫好人生的扣子呢?

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一定要在學生入學的時候就緊緊抓住不放。

輔導員選擇的是一項崇高的事業、一項偉大的事業,需勇往直前,此生無憾。


崔露:

如果能夠將學生樸素的愛國情感轉化為馬克思主義的愛國主義,那麼就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輔導員的主業是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而非管人。

愛國主義教育重在將愛國情轉化為愛國行。

愛國主義教育要注重顯性與隱性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老師引領與骨幹實施相結合。


加力布:

因為愛中國,所以選擇留在武漢,選擇為中國加油。我本身不是中國人,我愛這個國家,我也是武漢人,我對這個地方有愛,因為我住在這裡,這就是我的家,我就是因為這個愛,我選擇疫情來時不回去。

我17年前在中國經歷了SARS疫情,當時很害怕,這次遇上新冠肺炎也害怕,但沒有上次害怕,因為17年裡我見證了中國強大變化。國家富強是一個感受,我作為一個外國人,感受到了這個國家的很多變化,高科技的變化,醫療條件的變化,人工智能的變化,我相信這些都是很高質量的變化。17年過去了我更加相信中國行,中國共產黨行,中國政府行!

當前疫情已經發生變化,開始下降很多了,最後確診人數會變成零,可以感受到離勝利不遠了,那依靠什麼呢?我覺得是全國的力量,大家的力量,黨的力量,國家的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

學會愛自己的力量、學會愛自己的國家、學會相信自己的民族,這也是一種愛國主義。

只要大家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就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

我的本行是培養人才,培養中國的青年人才,包括留守兒童,他們長大後可以做可愛中國人,也是可以做很國際化的中國人。我的眼中愛國教育,就是做好中國人,做漂亮中國人,這樣就可以達到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小康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