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說,除了父母親之外,再來就是同學親了,你認同這種說法嗎?

用戶8894994427093楊


我不認同這個觀點。

我求學時期也認為好的同學情是除父母外最親的一種感情。那時我和幾個特別要好的同學幾乎是無話不談,到放長假告知家長後相互串門,家長們也熱情招待,畢竟我們都是懂事的孩子,有時假期誰家有事忙不過來,我們只要有時間,都會趕過去幫忙。而自家姐妹因為年齡、學段不同,反而不會這麼掏心掏肺,有時還會有小小的爭執。偶爾會冒出同學情勝過有血緣關係的姐妹情的想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同學情再親,隨著各自家庭的建立,這種情只能停留在生命的一個階段,而血緣親情不會因時空的阻隔而消失,可能平時不怎麼聯繫,一到重要事情出現或逢年過節,相互還是惦念著。

同學情再深,同學的另一半不一定能理解,如果是自家的兄弟姐妹,再怎麼說是割不斷的血緣親情,是陪伴一輩子的感情。


桂花香露


說法有些片面,其實一個人的親情包括很多方面,也跟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我認為親情應該包括血親、恩親、情親。

1. 血親指的就是父母、父母的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旁系親屬。這些親人之間不僅有血脈相連,還有平日的往來人情,生日了、升學了、蓋新房了等等都會相互送上祝福、盡些人力財力物力等,這些也都是親人們之間的天倫之樂。我平日裡都是在外漂泊尋生計,但每每回到家中,我都要跟父母暢談一番,聊一聊他們在家裡的點滴,談一下我在外面的瑣事;另外我還特別喜歡到外婆、姨娘、叔伯等家去走一趟,見一見面,問候一聲。他們都是我的至親,是伴著我、護著我長大的親人。

2. 恩親我覺得應該是感恩之心,從感恩中體味親情。一個人生活於宇宙之中,如扁舟駛入大海,是非常微乎其微的,我們離不開跟他人之間的幫襯互助,避不了與他人之間的交流來往。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有時候鄰里間的搭把手如同雪中送炭,很實在,很暖心。我們能夠獲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善人的幫助,就要能夠心懷感恩,懂得感恩我們才能夠跟善人拉進距離,培育親情,也就能夠適時的反哺。很幸運,在我的生活裡有這麼些恩人,有一位是我家的鄰居,她是位樸實而又普通的農村婦人,我稱她為嬸嬸。由於打小家裡貧窮,父母親在我還小的時候就外出務工,於是把我託付給了鄰家嬸嬸。嬸嬸照顧我一些生活起居食宿三餐的事理,但就是這些尋常再尋常的事情,她的細緻、關愛、體貼,讓我感受到了媽媽般的溫暖,一生難以忘懷。這難道不是我的親人!

3. 情親的情應該包括愛情和友情,愛情只給心愛之人,這是親密無間的親,朝夕相伴的親,一生一世的親,這種情,這種親,是一輩子的!友情之親,包括同學、同事、戰友、朋友等一起讀書、一起共事、一起報效祖國或是志趣相投的友人之間的惺惺相惜之親。百年修得同船渡,誰說不是呢?能夠坐在同個屋簷下朗朗讀書,能夠處於同一間屋內齊力奮爭,能夠並肩作戰保家衛國,能夠從四面八方相識於志趣相投,這都是綿綿之中的相親相近。

我們的一生有很長的路,也許會碰到些許不善之人,但我始終堅信:我們會一直有親人在身邊!





潤物澤雨


我不大讚同這種說法。因為我的親身體會是。畢業以後參加工作。我們整個車間年齡相仿。從年輕單身到成家每天都是一直工作在一起幾十年。幾十個人感覺就像一個大家庭。有事大家一起上。有困難大家一起幫。已經到了無話不談的友情。即使趕上下崗分開也沒有斷了這種活友情。每年大家都要在一起聚上幾次。後來成立了一個老活友群。每天都會時不時聊聊天。現在三十多年了。我們還是經常聚在一起回憶年輕時在一起時的爭吵打鬧和歡笑。本來今年春節還是要聚的,卻因為疫情頭次沒有相聚。我的感覺是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來越親了。


曉潔101


不認同。

其一、戰友情,生命的交情。

有過當兵的歷史,便也懂得了:什麼是生命的交情?那是由寶貴的生命,詮釋的友情。排雷英雄杜富國,在排除一枚少部分露於地表的加重手榴彈時,一句“你退後,讓我來”,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把危險和死亡留給了自己,最後雙眼失眠、雙臂截肢。

其二、戰友情,真誠的情感。

不論從天涯海角,還是五湖四湖,自從穿上草綠色的軍裝,頭頂國微,站在八一軍旗下宣誓,便投身於革命熔爐中錘鍊,他們之間沒有利用、沒有陰謀、沒有攀比、沒有炫耀,有的只是為了人民的信仰,有的只是獻身國防的錚錚誓言,這便是情投意合的兵。

其三、戰友情,人間的真愛。

八十年代裡,居住在一個偏僻的山村張大娘家裡來了三位年青的軍人,他們見到張大娘,齊刷刷的跪在張大娘跟前,淚流滿面:娘,兒子們來看你了。在場的人無不動容,張大娘的兒子在南疆為國捐軀了,一個班僅剩的三個戰友,便義無反顧的承擔了這個班全體烈士父母的贍養義務。

有了當兵的歷史,便也凝結了人間最真摯的情感,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不是親情勝過親情,用生命和熾情凝聚的情感,永遠不會因為任何因素的存在而疏遠……。

個人觀點,如有偏頗,權當杜撰。


走在路上亦是風景


首先,從我個人的角度上是非常認可這種說法的,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對於感情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我們先來分析下這個問題,父母之情,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養育之恩,舔犢之情是我們從出生就最先感受的到的,這個是割捨不掉的,那麼我們分析下除了父母,還有哪些親情是在我們整個人生當中至關重要的呢!

兄弟姐妹之情,一母同胞,這也是伴我們成長不可或缺的親情之一,血緣親情,同樣重要!

愛人子女,同樣也是親密無間,血脈相連,是陪伴在我們身邊不可缺少重要感情之一。

發小情誼,介於親情關係之一,從小到大的夥伴,這種感情就像親兄弟,這種感情是從未上學開始就培養的,所以,一般情況下這種友誼也是相當的深厚!

那麼以上幾種感情,如果給你個選擇放棄一種感情來換回同學的感情也是非常難以抉擇的!

那麼,同學之情,是一種非常單純的感情,能在紛擾的社會中有這種感情也是難得可貴,從小學到大學,這期間我們會有很多同學,但是同學的感情不一定都同樣的深厚,因為步入社會以後,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所接觸的圈子不同,難免這感情就會淡了許多,但是當初的那份純真依舊還在,只是或多或少有的不聯繫了!

我是孤身一人,因為父母離去,愛人未現,所以,我個人是非常看重同學之間的感情的,只有在他們之間我才能放下一切重負,迴歸於純真的友誼年代,可以說同學之情是我心靈的淨土!

但是,如果說一個有著正常親情的人,說除了父母之情就是同學之情,這種說法我是不認可的,因為你還有其它血緣關係或親密無間的感情組成,而同學之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不否認你對同學友情的重視,但是除了父母之外,你同樣擁有其它僅次於父母養育之恩的親情。

所以說,這個說法是非常片面的,人生是有很多重要感情組成的,同學之情只是這些重要感情組成部分之一!

我們要做的是維護好這些親情感情,這樣才會使我們的人生更加的豐富多彩!





行走的評論


話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對於”親與不親”的種種說法、觀點,無奈是人神不一、各抒己見。

首先說親情:所謂親情所指,皆為

”血親”不出”五服”。又寓指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特殊家族關係。這是一層”揭開瓦便見蓆”的客觀描述。

親情,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內涵,有著一定的歷史侷限性。

再說友情。如果說親情是”固定資產”,那麼友情則是”流動資產”。

親情與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移位”與”錯位”。這種現象在社會、家庭的現實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

為什麼?一言以蔽之是由於”利害衝突”所造成的。此處容我”勿須贅述”。其實這一方面大家都是”啞巴吃餃子——心中有數”的。

唯物辯證法不認為”任何事物都是一層不變的”。變與不變互為條件,互為表裡;不變是相對的,變則是絕對的。

我們所說的變的例子可以很多。例如這次疫情的發生,是壞事也是好事。我們曾經耳聞目睹的親情、友情,因為最可愛的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果敢、無私奉獻,再一次迸發出”大愛無疆、大象無形”的深刻內涵,呈現出五彩斑爛、耀眼奪目”的光輝!

一大批”逆行者”,用”捨我其誰”的豪邁氣慨書寫出享譽乾坤、馳名中外的英雄華章。他們在拯救世界、保衛人民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皆用”出生入死、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實際行動,將親情、友情甚至愛情重新詮釋、重定註腳!

那樣的”高度”與”境界”,令我們仰視,讓我們崇拜!

感謝有你!感恩最可愛的人!祝你們平安!


臺城煙雨


因人因異,不可一概而論。當然,父母肯定是你最親的人,下來兄弟姊妹們也是親人。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除此以外還有姑姑姨姨舅舅叔伯也屬至親。正常情況下朋友同學情是在這個圈以外的,最多和堂兄妹表兄妹差不多。不過什麼事都有個例,同學朋友勝過親兄弟的也有,但絕少。





Renhu


此說法有點片面。人生活在這個世界裡,不但有父母的養育之恩,還有一奶同胞的手足情深。也要看到直系和旁系的血濃於水的親情。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裡,朋友,同學,戰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同學情是不能忘記的,數載同學習,同進步,同窗情終生難忘;戰友情一生情。同吃一鍋飯,同在沙場撕殺,在戰場上同生死,共患難,那種真正的情誼,沒當兵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親情、友情、同學情、戰友情和愛情都是不可或缺的。個人觀點。


海納百川79年兵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絕對不是真理。有些同學很有可能成為知心朋友,有些同學很有可能成為陌路人。一切的一切都要看緣分。黃埔軍校的前六期許多同學都成為了國共兩黨的軍事骨幹,但到了戰場上,除了在抗戰期間有過貌合神離的短暫合作,但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打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敵,我不是喜歡抬槓,而是隻想說明一點,除了父親之外,大多數同學並不是你的親人。僅此而已。


梁山好漢大人


不見得,可能當前題主處於學生時代,才有會這樣的感慨。

當長大出社會工作後,你會有同事,你會遇見你人生的另一半,你還可能會有一些與你志同道合,興趣相投的人,這些人也會讓你感覺到親近。

隨著自身環境的變化,你會認識到越來越多與你親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