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老師最好的溝通方式是什麼?

風兒清


我認為要把握如下原則:一對老師敬畏,二對老師信任,三能做實質性探討。

我女兒的前後三個班主任都非常負責,就單說一下初中班主任吧,我們是一個學校的老師,同時那一屆有好幾個老師家孩子在一個班同一個班主任,班主任的姑娘也在這班。班主任是女老師,我是男老師也是男家長。

當時有一個孩子的母親(稱為A吧)也是我們同事,而且還是這個班的副班任,和班主任關係挺好。但是我記得有一次是想給孩子找個老師補某一科,班主任問我,我說:A的孩子呢,三個一起吧!班主任說:好像A已經找好人了,沒告訴咱們。我說:這我就不操心了,反正你姑娘找誰補我姑娘就跟著,我省心了!!

這就是對班主任的信任,既省心又能讓班主任高興而且更盡心。。

還有一次事情,當時我在外地,正在賓館呢。班主任來電話給我(我們是同事),想給孩子找老師補英語,當然兩個孩子是一起的了。我說:你找老師吧,反正我找不到!關鍵是我說:其實我最相中一班的班主任(也是女老師教英語的),口語相當好,孩子英語語感肯定能練出來。班主任說:那倒是,但是一個學校老師,不咋好。我說:我知道,還是你找吧!你是孩子老師你做主!!那次打電話有半個多小時!!主要是不僅要信任老師而且要能進行實質性探討。很多時候班主任都找我商量,也信任我!!

當然了,同是一個學校老師,交流肯給你方便不少。但是我要說的是,交流的選擇:敬畏,信任,真誠,實質。有了這些即使是陌生人也能交流!!!


劍膽香魂


首先你沒有尊重孩子,其次就算孩子真的做得很不對也要和孩子商量,你不按老師要求的做,我會告訴你老師,而不是孩子遇到問題就跟老師說,你這樣孩子會很反感,你沒有尊重他,沒有在乎他的感受和麵子。更沒有維護他的尊嚴和心理。我家孩子四年級更過分,做家庭作業的時候玩手機,前天做家庭作業看課外雜誌,是哪些兒童作文類雜誌。不光看雜誌,撒謊欺騙把課堂作業老師批改過的給我檢查,騙我說是家庭作業,老師要求自批自訂。我看出來老師批改過的痕跡,我就告訴他,我把你作業發給老師看看,讓老師看看是不是這個作業,他就慌了,他一開始很堅定的說他沒有欺騙,既然你沒有欺騙就發給老師,還要發到班級群讓老師和家長還有同學看看。你敢不敢?後來他哭著承認了自己欺騙,我很憤怒,他把我當傻子,文盲,然後撒謊,欺騙我,我無條件的信任他,他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我的底線,不尊重我,不把我放眼裡,我告訴他,做人要真實,誠實,男孩要有責任心,有擔當,可是你呢?不尊重人,把別人對你的信任當成兒戲,把老師當成什麼?把媽媽當成什麼?讓他二選一,一、不允許做作業,明天老師檢查家庭作業沒完成自己承擔後果,二、把你的作業發到班級群讓老師家長還有同學看看他們喜歡的認可的學生,班級裡的班長是什麼樣的品行?他非常害怕,不選擇,一邊哭一邊跪下來求我,說他錯了,讓我給他機會,我說第四次了,已經給過三次機會,有一次,允許你早上起來補作業,可是你呢?你能耐大了,竟然不知悔改,又來一次,我佩服你的勇氣,你牛,讓他二選一堅決不選,後來我又給了他一次機會,不發可以,做也可以,但是你要受到懲罰,以後做家庭作業之前先去小區跑五圈,如果再犯,不是五圈,十圈,是一百圈,你記住,一百圈,能承受就繼續犯。不能承受就給我認認真真做作業,不要再給我犯這些挑戰我原則和底線的錯誤。我告訴他,我已經知道,說你也聽不進多少,打吧?沒意義。所以從現在開始軍事化管理,用你的身體來表明你的態度和決心,以後不管犯什麼錯,用體育項目來懲罰。讓你消耗體力,沒有太多精力做一些在做作業時,不應該做的事。實行了二天,效果不錯,做作業很快,還有時間練琴。第二天,外面下雨也出去跑了,說這是他應該受的的懲罰。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一定要尊重孩子,給孩子留點餘地,不要讓孩子既丟面子又覺得無路可退。


惠空95386321


作為一個老師我是這麼認為的:如今這個時代還有教師敢罰站學生的,我佩服ta的膽識,如今體罰是紅線,舉報查實飯碗就得丟,所以事實上大多數公辦學校的老師基本不敢這種事,委婉說你一兩次不行就不管了,自生自滅!從家長的角度講,誰的孩子誰心疼啊,覺得身體會吃不消啊,感覺受到心靈創傷之類的,我覺得這事要不要跟老師說取決於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果孩子回來什麼時沒有就抱怨抱怨罵罵老師之類的那就不用找老師而且還得批評孩子為什麼沒默好,如果孩子有嚴重的心理反應,那就得好好疏導讓孩子認清是因為自己沒做好而被罰的老師也是為他好,然後再私下跟老師說孩子表現不好讓老師操心了但是這孩子臉皮薄太嚴厲的話怕孩子受不了做出些意外的事之類的,但凡有點腦子的老師都會放過你的孩子,當然了,也得向老師承諾自己會加強督促孩子。從你說的情況來看,第一:直接就給老師提意見目前看來效果不好,中國人向來不喜歡被提意見,你這是在否定她的教學方式。(第二天被罰站教室外就可以看出來),第二,這老師看來也不是什麼善茬,(你不是提意見嗎,老子就是想罰你,咋滴?)大多數家長來我這都是先劈頭蓋臉把孩子罵一頓先,我一看家長都這樣了也不好再對孩子怎麼樣。第三,很多家長總是想當然你一破教師能咋滴看你不順眼投訴你讓你吃不了兜著走。其實是很無知狂妄的,老師只要做好教學常規不碰底線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但是你的孩子呢,不用說針對你,至少會冷處理,你愛咋滴咋滴,想想孩子在學習方面是不是廢了?而且老師都是口口相傳的,這孩子除非碰到特別好的老師否則也就這樣了!其實老師罰還是源於自己 孩子沒表現好,再者孩子受點皮肉之苦受點挫折沒什麼不好,第三,你即便再不爽老師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不要讓她覺得自己做錯事了還有靠山。第四,看這老師的尿性你要不想轉班的話還是要去溝通一下(你懂的),最後,犧牲一下自己的時間,把孩子的作業落實好,這樣無論什麼老師都不用擔心。僅供參考。


kiss秘密花園oYeah


我本人是老師,而且是班主任,對這個問題深有感觸。在老師眼中,最開始對學生是一視同仁的。但是因為家長或者學生的表現,慢慢地,老師們就會差別對待。

最重要的就是家長的表現。學生年齡小,有時候任性,也有認知的錯誤,還可以諒解。但如果家長很不講理,那就害自己孩子了。

其實老師們要求比較簡單,就是家長務必要配合老師的工作。一般情況下,老師們也不願意跟家長經常聯繫,除非是學生在學校打架惹事了。

1.孩子犯錯時先問清楚,然後承認孩子在衝突中犯的錯誤

好多家長是護短的。但是護短也是有技巧的。孩子在學校犯錯後,老師會通知家長過去。去了之後先問老師,然後問自家孩子,幫孩子分析他的錯誤,就孩子犯的錯誤然後道歉,再問一下老師還需要做什麼。即使不是自家孩子的錯,也要等到回家後幫孩子繼續分析。

有些不明事理的家長,以為老師故意跟自家孩子找事,聽信孩子的片面之詞,然後不依不饒,跟對方家長衝突,跟老師不講道理。這樣的家長,不會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孩子也會因為家長的行為被老師不喜歡。

我知道的一名家長,本人是很不講道理的。學生也是極不懂事。他曾經放言:“我的孩子,我自己教育,別人碰一下試試!” 這個學生表現不好了,老師說要通知家長,學生也是滿不在乎的樣子,他說沒關係。

這樣的學生,是沒辦法教的。

2.孩子沒有犯錯時,偶爾給老師打電話溝通

老師們平常有很多事情要忙。一點都不清閒,所以沒有事情不用跟老師聯繫。

偶爾可以給老師打個電話,問問老師,自家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然後問老師自己需要做什麼,積極配合,需要給孩子配備的東西都配備好。

其他的,家長不用多做什麼。沒有多少老師是師德敗壞,非要家長送禮的。


青櫻老師育兒


家校配合和諧會使孩子教育事半功倍,處理好家校關係特別是家長與老師的交流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那麼家長應該怎樣跟老師交流呢?有以下建議:



01.注意方式、方法

家長要適時、適度、主動聯繫老師。因為老師面對這麼多學生,不可能去聯繫每個學生的家長。老師工作繁重,儘量避開老師工作繁忙和休息的時間,一般提前發個短信或微信約一下,然後通過電話、微信或面談的形式進行。時間不宜過長,簡明扼要。注意把握度,聯繫頻繁沒有必要,間隔太久就沒有效果。



02.要理智和冷靜

當老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態度一定要冷靜。孩子犯錯老師通報給家長時,家長一定不能當場責罵孩子,否則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對老師的反饋的孩子的情況,家長也需要做細緻分析,首先感謝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當然,老師有時候也會有看錯的地方,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如果老師誤會,則委婉向老師做好解釋,設法讓老師自己意識到錯誤。



孩子有時為了逃避處罰而謊報信息,家長就更應該及時與老師交流溝通,才會及時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孩子的小聰明也不會耍了。

對老師的期望要求建立在老師理所能及和不違紀、違規的前提下,不要對老師提出過分或令老師為難的要求。



當然除了以上建議,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與老師建立朋友般的關係,這樣可以更加暢通地交流。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點評、轉發、點贊及關注。謝謝!


釦子教育


因此,對於青春期孩子只要他跟得上學習節奏,無違反原則性錯誤的問題,就適當放手給孩子一些選擇權吧,一定牢記物極必反。願對你有所幫助!


歲月晴好m


在跟老師溝通問題之前,首先要肯定老師對孩子的付出,讚賞老師做得好的地方。畢竟任何人都樂意接受別人的溢美之詞。這樣可以融洽交流的氛圍,減少老師的防備心理,舒緩雙方的情緒,為後面的溝通做好鋪墊。

其次,需要注意溝通的技巧,以免產生更大的誤會。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言辭,帶來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可以採用比較委婉的方式跟老師溝通,很多問題點到為止即可,老師都是聰明人,很容易明白家長的想法。如果遇到一些棘手問題,希望老師提供一些建設性的辦法,一定要用請教的口吻跟老師交流,一般情況下老師都不會拒絕幫助你。

再次,因地制宜地選擇溝通的方式和渠道。如今,家長跟老師的溝通渠道應該是很多的,比如電子郵件、QQ、短信、電話、微信、當面溝通等,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不同的溝通方式,可能帶來的結果也會不同。

最後,還需要注意選取合適的溝通時間。一般來說,老師白天的工作時間都比較忙,沒有太多空餘時間跟家長細聊。如果事情並不緊急的話,建議家長選在晚上8點以後或者週末給老師打電話或發短信等。當老師時間充裕時,也會更願意與家長深入交流。

如果正面溝通後發現老師問題還是很大,可能影響孩子的身心成長,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處理:第一,找到學校領導反映情況,希望得到領導的關注;

第二,提出調換班級的要求,給孩子換一個新環境;

第三,為孩子重新選擇一個幼兒園。但是,無論我們採取什麼措施,都要做到把對孩子的傷害儘量降到最低。





檸檬讀書育兒


我覺得在這件事上,家長有點小矯情,雖然這樣說家長可能不愛聽,但是一個孩子不可能因為一節課被罰站,就會出現各種身體機能的不適應,也許會有稍許的不適應,但是絕對沒有孩子說的那麼誇張,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被老師各種懲罰之後,第一時間想要的是:找個藉口把自己委屈和受到的傷害放大,要不然回家可能會受到父母的“二次迫害”。

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候,在學校被老師懲罰時,家長想到的是通過孩子的班主任反饋問題,而不是先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在通過孩子的具體任課老師瞭解詳細的情況,或者說通過孩子的同學瞭解第三方的聲音,直接不分青紅皂白的衝上去就去“問責”,這種的所謂的“護犢子”的心態其實不是在幫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就算你去投訴、找班主任、找校長、找教委,相關機構也一定會組織相關人員對事實的真相進行了解,試問你真的瞭解真相了嗎?最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

1.從孩子嘴裡得到最真實的聲音。

2.和孩子的歷史老師溝通,但是態度要真誠,而不是去問責,老師才不會傻到無緣無故的去懲罰你的孩子,一定是他們有錯在先。

3.如果是孩子錯了,要求孩子道歉,孩子不願意家長帶著孩子去道歉。

4.和老師溝通,和班主任溝通,把孩子的心態變化和班主任溝通,希望獲得班主任更多的理解和幫助。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莽撞,教育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認識錯誤(雖然他們會編造各種藉口來放大自己受到的委屈),但是這才是真的幫助孩子。


九鬥學生心理


作為家長,如何跟老師溝通,也是育兒領域很重要的一部分課程。

首先,不要害怕跟老師溝通是給老師添麻煩,因為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是老師的分內工作。

像題主這種情況,大大方方去學習裡當面瞭解一下,因為首先你得和老師建立聯繫,其次才能溝通吧,你總不能指望僅通過微信溝通就能瞭解清楚,還是要坐下來,面對面的談一談。事實證明隔著屏幕用文字交流在處理情感問題上看似省事了,其實並沒有,因為情感很多時候是下意識的,表現在眼裡的,僅僅通過電話、發信息方式是無法體會的,硬要相信就是自欺欺人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現代通訊這麼發達,很多重要的事情還需要當面談,開誠佈公的當面談一下,有效還省時間。

另外,哪怕當面和老師交流,也不必過於羞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擔心會讓老師難做,把你的真實想法說出來,老師有時候才能針對性的將改進措施施加到孩子身上。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再老師手裡,所以任何事情都非常配合,只不過這樣的一種配合實際上是對老師的不尊重。而老師也因為這樣無法獲得來自父母真實的評價和建議,也就無法提高水平。

另外,作為老師,其實也非常理解父母的想法。如果父母和老師的溝通很少,或者沒有實質性溝通,僅僅是程式化的“託付”——“老師您看著辦,他不聽話就揍他”式的溝通,老師除了沒有辦法,也會覺得父母不重視。

順便說一下,同樣對老師,很多父母對社會教育機構的態度就會有很大差異,父母覺得校外機構都是自己花錢,自己主動選的,所以就會不斷的給老師提要求,並且插手到教學中,讓人頗為尷尬。


爸爸的選擇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老師對家長的印象好,感覺家長願意參與孩子的學習,那麼無形中會對這個孩子傾注更多關注、付出更多心力。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老師對父母參與度的評價,可以準確預測孩子的學業和社會成就。

密蘇里大學教育學院Keith Herman教授說,這些發現顯示了家長與老師建立關係的重要性,而通過一些方法提升老師與所有家長建立好的關係是非常必要的。

Keith Herman教授說,“多年來的研究已經表明,老師的看法,甚至是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潛在看法會極大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

如果老師與家長有良好的關係,或者認為這些家長是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的,老師就可能對這些孩子傾注更多關注,或者為這些學生付出更多努力。

如果老師認為父母忽視孩子的教育,這個觀點可能會影響到自己跟孩子和家長的互動。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想通過自己的教育幫助到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和老師的目標是一致的。

家長很想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大多老師也是願意跟家長了解更多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因為越多瞭解孩子在課堂外的表現,老師就越能有針對性地在課堂上給予有效的引導和幫助。

但是很多家長朋友在跟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時,會帶有很多成年人的判斷,容易把孩子的表現當作自己的成績單,當老師說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是很優秀,甚至出現一些行為習慣不當時,很多家長不是積極的和老師溝通解決辦法,而是覺得不好意思,有的家長還會幫助孩子找藉口……

在班主任工作調研時,大多班主任老師反映班級問題學生的家長都不是很容易溝通,其實這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家長如果能夠和老師積極的溝通,不僅有利於拉近彼此的距離,增強對彼此的信任,孩子遇到生活學習等問題也可以及時得到有效的幫助和引導。

跟家長朋友們分享: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學會發現孩子班級、老師、學校的優點;千萬不要否定孩子的老師和班級,攻擊孩子的也喜環境只會幫助孩子找到不優秀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