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瓊斯:新聞自由不應成為美霸權外交政策的籌碼


威廉·瓊斯:新聞自由不應成為美霸權外交政策的籌碼

威廉·瓊斯 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誌社華盛頓分社社長

3月2日,美國國務院再次對中國媒體駐美機構施加限制。目前,已經有5家中國媒體機構被歸為“外國使團”,包括新華社(Xinhua)、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中國日報(China Daily),以及《人民日報》海外版美國總代理美國海天發展公司(Haitian)。此次,美方要求上述媒體在美的中方工作人員總數從160人削減到100人,且中方記者獲得簽證的時長也將受到限制。

威廉·瓊斯:新聞自由不應成為美霸權外交政策的籌碼

▲ 美媒報道中國媒體在美受到限制。

此舉表面是因為所謂的中方收緊了對在華外國記者的限制,而事件發酵的真實原因是中方吊銷了美國《華爾街日報》3名駐京記者的記者證。此前,《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由沃爾特·羅素·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撰寫的極具侮辱性的文章,文中使用了19世紀大國沙文和殖民主義氣息的“亞洲病夫”這個詞彙來形容中國。儘管《華爾街日報》內部都認為這個詞是對中國的嚴重侮辱,但是該報卻拒絕為此公開道歉。試想,如果一家著名的美國期刊發表一些極端、駭人的種族主義言論,那麼無論事後是否道歉,這家媒體都將受到輿論的強烈譴責。這與此次辱華言論在中國造成的影響是相同的。但是,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領導下的美國國務院卻對《華爾街日報》因辱華報道而被驅逐三名記者耿耿於懷、伺機報復,他們一貫擅長抹黑中國,希望以此打擊中國的影響力。

威廉·瓊斯:新聞自由不應成為美霸權外交政策的籌碼

▲ 引發中國抗議的華爾街日報辱華報道截圖。

這些新的限制無疑是對新聞報道的管控。目前,在美國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對中國友善的言辭常會招來猜疑。而以我的經驗來看,大多數中國記者在報道中都是客觀尋求真相,他們也像大多數美國記者一樣非常愛國。他們覺得有必要呈現給讀者一個比《紐約時報》報道更客觀的中國和世界。與此同時,許多美國公眾已經厭倦了美國的主流媒體,希望對世界有更全面的瞭解。這就是為什麼像新華社和CGTN這樣的媒體正在美國乃至更廣大的國際社會獲得認可的原因。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打壓中國媒體就意味著,可以在報道中國的聲音中,清除與美國國務院和美方“主流媒體”不同的“雜音”。

威廉·瓊斯:新聞自由不應成為美霸權外交政策的籌碼

▲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推表示對中國媒體進行限制,以“敦促北京尊重新聞自由”。

該措施也給美國社會帶來了負作用。因為這些中國媒體也在向中國人民報道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關注這些中國媒體的人可以發現,他們的報道工作做得相當不錯,方方面面都有涉及。比如,普通的中國觀眾可能比美國觀眾更瞭解美國太空計劃的發展情況、歷史和成就。但是在我們自己的國家,對中國登陸月球的報道少之又少,卻對香港一群憤怒的年輕人揮舞著英國國旗踐踏自己的城市大肆報道。不幸的是,我們的媒體變得愈發沙文主義和霸道,而中國媒體卻保持相對理性和平衡。那麼,為什麼不賦予他們新聞自由,去塑造一個有更全面認知的美國,而不是成為試圖打壓中國的又一個殖民主義國家呢?


- END -

翻譯:周 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