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7人住30平米房子,想靠拆遷來換2套房,最終卻熬走了拆遷辦

一家7人住30平米房子,想靠拆遷來換2套房,最終卻熬走了拆遷辦

文|擔撲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停建,同時也不停的拆。拆遷致富也成為了許多人非常關注的問題。許多有舊房的人都在眼巴巴等著拆遷,特別是那些收入不高的人。這些人空有房子,卻收入非常低,只能等著拆遷來實現一夜暴富。為了獲得更高的賠償,許多人就當起了釘子戶,認為多拖一天就可以多賠償一些。

因為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無所謂,而開發商則拖不起,他們每多等一天,就要花費更多的成本,最終開發商一定會答應自己的條件。這一幕在電視劇《蝸居》裡面就深動被描述出來。

一家7人住30平米房子,想靠拆遷來換2套房,最終卻熬走了拆遷辦

不過事實上許多釘子戶最終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一直坐地起價,最終反而錯失了最好的機會,後來反而是一分錢都沒有獲得。比如說廣州著名的洪德圍釘子戶。

在廣州洲頭咀隧道,經過洪德路一帶,有一座8層的樓被洪德圍立交橋包圍了起來。這棟樓也不經意間成為了廣州的網紅樓,甚至是某種意義上的地標。其實當年為了建設這座立交橋,旁邊的樓都拆掉了,而這棟樓裡面的大部分住戶也都答應拆遷了。不過最終有兩戶人家一直不願意,其中住在一樓的郭志明一家就是如此。事實上現在也只有郭志明一戶人家還住在這裡。

一家7人住30平米房子,想靠拆遷來換2套房,最終卻熬走了拆遷辦

郭志明一家住在這棟有名的圈中樓的一樓。這套房子其實是由倉庫改造而來的,面積只有30平方米。不過區區30平方米的房子卻住了7個人。郭志明一家人,還有郭志明大哥的一家,還有他們年邁的母親。7個人住30平方米的房子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為了滿足全家人的居住條件,房子被隔成上下兩層,一樓是客廳還有廚房,二樓則是用簡易的擋板隔成3張床。郭志明夫妻一張床,郭志明大哥夫妻一張床,郭志明的母親跟小孩子睡一張床。外人根本無法想象他們的蝸居生活。

一家7人住30平米房子,想靠拆遷來換2套房,最終卻熬走了拆遷辦

這套房子其實是郭志明的父親當年分配的,郭志明一家從30多年之前就住在這裡了。不過因為一樓是用倉庫改造的,所以郭志明的這套房子是沒有產權的。這個問題多年來,郭志明父親的公司也一直沒有解決,而樓上的房子則都有產權。

郭志明一家都認為當年這個問題上,自己一家已經吃了虧。現在工廠已經被私人公司收購了,郭志明更是無法找工廠去解決這個問題。

一家7人住30平米房子,想靠拆遷來換2套房,最終卻熬走了拆遷辦

幾年之前,旁邊的立交橋開始計劃建設,郭志明這棟樓是被規劃在綠化用地裡面。最初是因為擔心立交橋的建設影響樓里居民的生活,所以就計劃把這棟樓給拆掉,規劃成綠地。當時大部分的居民都答應了。不過郭志明一家跟另外一戶人家卻一直沒有答應。郭志明一家的目的就是利用這次拆遷,換來2套大房子,以解決全家人居住的問題。

不過由於郭志明的房子沒有產權,所以只能按照相同的面積賠償,也就是賠償一套30平方米的房子給郭志明一家。在這個問題,郭志明一家始終無法接受,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當年已經吃了虧,現在沒理由又吃虧。結果郭志明一家就堅持了5年。

一家7人住30平米房子,想靠拆遷來換2套房,最終卻熬走了拆遷辦

最終拆遷辦的人也沒辦法,只能改了方案。最終郭志明這棟樓被保留下來,而立交橋就直接繞著這棟樓。為此大橋建設的成本增加了1個多億。為了不影響郭志明一家的居住,立交橋上面還增加了隔音板,減少車輛行駛的噪音對郭志明一家造成影響。

另外現在大樓的供電跟供水都依然正常,出門10分鐘就可以走到公交車站。郭志明一家人的生活依然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不過郭志明卻不知道,拆遷辦早就走了,自己已經錯失了機會,估計以後這棟樓都不會有人來拆了。其實像郭志明這樣的人,真的是可憐之人比有可恨之處。兄弟兩個人寧願擠在這裡,也不願好好努力,攢錢買多一套房子,一直指望著拆遷來換2套房子。

一家7人住30平米房子,想靠拆遷來換2套房,最終卻熬走了拆遷辦

其實稍微有骨氣的人就不會如此。30平方米的房子,就算是住一個老人家都不算寬敞。這對兄弟卻多年都不肯搬走去外面租房子住。其實這樣的人大部分都是害怕自己先搬了,以後房子就自己沒份了,所以就一直擠在這裡。

一家7人住30平米房子,想靠拆遷來換2套房,最終卻熬走了拆遷辦

現在他們也有孩子了,而小孩子從小在這樣的環境,對他們的身心其實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其實小孩子就算自己的一面鏡子,自己當了釘子戶,還想自己的子女以後多出色?其實做人格局真的是十分重要。比起郭志明來說,深圳有一個拆遷戶就十分霸氣,他們拆遷賠了1個億,結果他說了一句1個億也不多,自己做生意也賺了不止1個億。

一家7人住30平米房子,想靠拆遷來換2套房,最終卻熬走了拆遷辦,人有時候就是這樣,你越是斤斤計較,最後反而是一無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