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日劇在國內的熱度比不上韓劇,是這樣嗎?為什麼?

遠方和你luck


自從韓國電視劇開始湧入國內後,韓劇的熱度一直都是高於日劇。

首先是日、韓劇的劇情風格不同。所以人們的接受程度自然也是不同。韓劇審美與國內主流審美更為相近。相比日劇,韓劇有更多的帥哥和美女,但是大部分的日劇裡的演員及髮型、服飾還在被部分國人噴“醜、土、非主流”。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很多日本演員的顏值不符合我們國人的“審美”。

早幾年韓流盛行的時候,韓劇引進數量龐大。打開電視,好多頻道都在播熱門韓劇或重播經典韓劇。就這樣接觸到的韓劇的人遠多於日劇,現在也是一樣的。看個日劇還得網上找資源,比較麻煩。所以自然是韓劇更加受國內人的喜歡。由於韓劇更多見,所以擁有一定的觀眾基礎。

日本的社會發展其實要比中、韓兩國快一個時代,而日劇是緊跟社會潮流的,因此日劇很難贏得中國老百姓的喜愛。總的來說,年輕人嫌棄日劇不夠時尚精緻,年紀大一些的人對日劇接觸的少,日劇傳播途徑較為狹窄,導致日劇在中國受眾一定程度上受限。

韓劇大多數都是講述的“愛情”,在大部分中國女性心目中,對愛情都是有美好的幻想和憧憬,由於現實中的愛情和電視劇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導致國內女性對電視劇中的愛情所渴望,當然,我個人也是韓劇的小粉絲。

最後一點應該是對日本的偏見,由於種種原因,部分人受種種因素影響,對日本有一些不理智的仇視心理,進而從心底牴觸日劇,當然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咱們國產武俠片。


影視剪輯黃小妞


我們也可以換一個問法,韓國肯定也有自己的動畫產業,那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韓漫呢?

其實還是各有各的原因,而且也包括韓國給我們的文化輸出有關係。而且也和日本自己的文化輸出有關係。

我分為三點分析(我感覺我的回答好嚴肅哦,不過我說的還是挺認真的,大家往下看吧)

1.韓潮的流行

不知道大家想到韓國娛樂圈,先想到的是什麼,反正我這個看電影看的感覺還挺多的人首先想到的是韓國的男團女團。

我不是太瞭解,但是我身邊的人很多人都喜歡韓團,舉幾個例子

BLACKPINK

防彈少年團

那這些跟電視劇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就是一個文化輸出的過程。

男團女團的輸出,無疑是大大的撈了一波粉,無論他們是從顏值還是實力,各方面中國肯定都有人喜歡。

這些人經常會參加綜藝,大家都知道我們很多綜藝都是抄襲韓國的吧

像《奔跑吧兄弟》等等。

韓國綜藝質量也很不錯,所以有鞏固了粉絲,而且撈了一波新粉。

有些成員回去演電影電視劇。

那麼作為粉絲,電視劇也要看吧,然後突然發現。

“誒,韓國電視劇挺好看的呢。”

有這樣想法的人越來越多,所以韓國電視劇也在韓潮之中盛行了起來。

2.韓劇的質量

剛才其實提到了一點,但是這個還是值得專門拿出來說一下的哈。

韓劇質量真的高,我這個人看電影比較多,韓劇相比很多人真的是沒看過多少,但是我就會隔幾天聽到什麼韓國又出爆款了啥啥的。

有時候出爆款速度真的趕得上英劇和美劇。

像最近的什麼《梨泰院class》

《棒球大聯盟》

還有很經典的《隱秘而偉大》

《請回答1988》

這些質量真的很高。

但是我們也不能單純的和美劇相比,因為我個人感覺文化不一樣,而且韓國其實電視劇主打的還是情感,而美劇則在劇情創意上很下功夫。

其實韓劇有時候的情感套路是真的很甜,甜到我這個直男都認為很甜,我身邊很多女生就直接淪陷了。

而且吧,這裡其實還跟拍法有很大關係。

拿美劇舉例子,其實現在美劇的拍法跟電影快沒什麼區別了,而中國不一樣,中國的電影其實還是以一個符號輸出為主,是為了表達導演個人觀念而存在的藝術。而美劇現在的導演個人觀念已經滲透進了電視劇裡

比如《超感獵殺》《西部世界》等等

但是韓劇其實和我們一樣,我們可以發現韓劇的電視劇和電影區別還是很大的,因為韓劇其實在某些方面,和我們的電視劇稍微更像一點,所以,也更容易被我們國內的觀眾所接受一些。

我看到過不少人看美劇看到一半棄劇的。

這也是韓劇很火的原因

3.日本原因(中日關係緊張,動漫業發達,日劇傳播方式等)

說了那麼多韓國,來說一下日本哈。

其實日本在影視劇的輸出也是一個很優秀的國家,比如動漫(我真心認為日本的很多動漫其他國家很難學來,尤其是《夏目友人帳》這樣的治癒動漫,這跟日本的文化有很大的關係)。

還有日本的電影,日本的電影也是很優秀的,甚至不亞於韓國很多優秀的導演的電影

但是首先前幾年,其實中日關係有點緊張,所以很多日本影視劇包括動漫在中國被禁。

比如《東京食屍鬼》《進擊的巨人》

而且以前其實還是引進日本電視劇的,像《勝者即是正義》

(這個我當年還是看過的)

但是中日關係緊張起來,文化輸出就沒用了,所以日劇就很少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還有原因就是日本動漫的大火。

其實現在二次元圈已經有很多國漫的身影(好事好事),但不得不說,日漫在二次元圈還是頭把交椅的位置。

這就導致了一個閉環,那就是二次元圈基本上關於日本的只看動漫或者動漫電影還有漫改電影。日本電視劇不碰。

而不混二次元甚至討厭二次元的,乾脆很多日本的影視劇都不碰了。

大家看到沒有,日劇好可憐,日本動漫這個大佬把它壓的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其實日劇本身也有原因,日劇的傳播方式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傳播形式,和韓劇不一樣,韓劇基本上是和明星捆綁傳播,所以看的人很多。

而日本的明星知名度較低,想讓日劇傳播出去,其實質量是關鍵。

當然啦,有些日本明星還是很火的,比如石原里美,長澤雅美,橋本環奈。還有新垣結衣。

但是其實很多這些藝人的精力都沒有放在日劇上,比如長澤雅美,木村拓哉,其實更多的去演了電影。

畢竟在日本,電影的發展好像也比電視劇重一些。

所以日本電視劇要出圈,其實很大程度上還要看質量,質量特別高的出圈也就更容易。

當然啦,哪個國家的電視劇不是質量越高越好呢哈哈哈哈

其實總的來說,日劇韓劇美劇英劇國產劇或是其他任何地方的電視劇也好,最重要的還是質量,質量高了,無論地區,都還是有人看的。

謝謝大家觀看,看到這裡就點個讚唄,謝謝大家。


YoungCat揚凱


是的,在國內日劇比韓劇的受眾面窄一點。

我想這和兩國的電視劇風格有關,原因我想分成2部分來說。

我國與日本的文化差異。

日本的文化太有自身特色了,使得一般人很難去理解接受,喜好很分明,喜歡的很喜歡,不喜歡的就完全不會看。而韓國相對和我們的審美比較一致,很容易接受。

日劇的兩大氣質:

1. 沙雕氣質:整個國家審美文化就很二次元啊,動漫立國,電視劇裡的人物表演也十分誇張,在看劇的時候很難相信角色。之前的大熱劇《我是大哥大》,算是一個喜好分明的典型。

2. 現實黑暗:日劇多聚焦於現實生活,對生活的反應犀利又深入,就是這個深入,讓很多人不舒服了,看著很累,很喪。這和人們看劇的要求息息相關的,很多人忙到跟沒有時間看劇,而工作了一天下班看劇的人,就是想在下班後放鬆一下,那他必然不想看很“現實”的日劇。

就像最近話題度很高的日劇,他是個甜劇《將戀愛進行到底》。

韓劇的兩大氣質:

1. 浪漫唯美:韓國的偶像劇毋庸置疑全世界最強。但是在偶像劇之外的家庭劇,懸疑劇等類型中也加入了這種唯美的抒情性。比如《浪漫的體質》很喪很現實,但它有著抒情式的浪漫。《他人即地獄》,密閉考試院的氛圍塑造,殺人狂魔居然有一種美感。

2. 親切自然:比起日劇的壓抑,即使是現實題材,韓劇會以較輕鬆自然的方式去展現,且韓國社會與我國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容易引起國內觀眾的共鳴。韓劇演員真的演技自然,演什麼像什麼。


韓劇類型化發展。

韓劇的招牌是浪漫愛情劇,但是他並沒有故步自封,而是吸收了很多國家的戲劇優勢,並內化為自己的風格,推陳出新,很會“揚棄”。

1.早年飽受詬病的失憶癌症,已經很少出現了,或者說是進化了。變成臉盲症,時間控制等。

以前是以衝突矛盾極大的情節來吸睛,現在是以奇特新穎的創意與題材來吸睛了。

比如《偶然出現的一天》的設定就是“漫畫中的人物覺醒”,還有一些表現宗教鬼怪的題材《救救我》、《鬼客》等,國產劇在這方面是空白。

2.韓劇的類型化越來越明顯:

吸收了很多其他國家的優勢,如美劇特質的職業劇和懸疑劇,日劇特質的現實劇和喜劇,並且在吸收的同時融入了自己的優勢,內化成了自己的風格類型。如《機智的監獄生活》。

韓劇的兩大勢力是懸疑劇和浪漫愛情劇,但近幾年的職業劇和現實劇做的也很不錯,各個類型都有爆款出現。

我認為韓劇比日劇熱度高,在於韓劇更加“娛樂化”,這裡的娛樂化並不是指韓劇沒有意義,或者主題比日劇淺,而是指韓劇比日劇更注重可看性,看點要素多,戲劇化,比日劇更能抓住觀眾趣味。

本人一直認為影視作品應該娛樂與意義同在的。


追劇胖藍鯊


其實從各種平臺的綜合討論度來說,日劇熱度綜合討論量相對於韓劇確實要少很多。日劇的狂熱愛好者會在自己群體的討論,所以也有很多人沒看到的熱度,也就很難被算進熱度。客觀來說,韓劇更熱的事實,涉及到國內大部分電視劇觀眾的偏好問題。

日劇的大多數題材偏現實暗黑化

雖然也有一些浪漫清新的純愛劇,但是大部分日劇的主題都是比較現實的。關於人性的善惡,貧富的對立,職場的殘酷……劇情中時不時會有一些關於人生深度的思考,對社會的鞭撻,甚至是大段大段的說教,這對於很多看電視就是為了追求放鬆的國內觀眾來說,看著會覺得心裡“添堵”。這種引領人們對生活、對人生的意義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和挖掘,需要很有觀看耐心,而對於國內觀眾來說,工作生活就已經很忙累繁瑣了,再看這種題材的電視劇會覺得更壓抑。

韓劇的大多數題材偏輕鬆理想化

這裡不談忠武路電影的深度與成就,就之前在國內市場引起收視狂潮的一些劇目來看,韓劇中聲量最大的還是深諳男色經濟的偶像劇。劇情多是高顏值搭配,霸道總裁和醜小鴨戀愛故事,眾星捧月的灰姑娘女主,精緻奢靡的場景設置,雷同但是管用的浪漫橋段,底層人士的熱血逆襲……很多理想化的情節設置,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樂於代入沉浸,輕鬆無腦的劇情讓觀眾看起來無壓力,更容易產生愉悅感。

日劇也有很多輕鬆搞笑的劇集,韓劇也有不少有深度值得反覆回味的好劇,但是終歸有綜合體量的比例在那裡,所以在受眾量和受眾層次上也就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差距。


一起趣看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分析

1.韓劇審美與國人主流審美更為相近。較之日劇,韓劇似乎有更多亮眼的俊男靚女,而有相當數量的日劇裡的演員及髮型、服飾還在被部分國人噴“醜、土、非主流”。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很多日本演員的顏值可能就先讓人“勸退”了。(該處所謂“顏值”僅指審美不同)

2.渠道問題。早幾年韓流盛行的時候,韓劇引進數量實為龐大。打開電視,好多頻道都在播熱門韓劇或重播經典韓劇。普通民眾接觸到的韓劇遠多於日劇。如今亦然,看個日劇還得網上找汁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受眾範圍。相較於電視上隨處可見的韓劇,自然是韓劇受眾更廣。需要提及的是,由於韓劇更多見,所以擁有一定的觀眾基礎。

3.偶像效應。追韓星的人不少吧……日星影響力整體上在中國總歸弱一點,看看國產劇和國內綜藝請韓國人的情況就知道了……

4.偏見。由於種種原因,部分人受種種因素影響,對日本有一些不甚理智的仇視心理,進而從心底牴觸日劇。當然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與前三點似並不構成嚴謹的並列關係。雖然我也搞不懂有些人為什麼對韓國泡沫劇津津樂道而對日劇冠以各種奇奇怪怪的“罪名”。可能有一種東西叫做“根深蒂固”或者“習以為常”吧。經常在電視上出現的東西,已經習慣了,要其去接受一個依託互聯網傳播的東西(某種意義上等同於新事物),是有相當難度的。

5.總的來說,年輕人嫌棄日劇不夠時尚精緻,年紀大一些的人對日劇接觸的少,日劇傳播途徑較為狹窄,導致日劇在中國受眾一定程度上受限


原色影視


高分日劇沒有感情線的,一抓一大把。演的啥?自我實現。在社會浪潮中堅持貫徹自我核心價值觀,最終實現自我進化,甚至可以推進一步帶動身邊的人改變那麼一點點,這樣的高分日劇很多。

高分韓劇,題材或新穎,或黑官場,或家庭治癒,或甜蜜蜜,不過劇情中有一個我認為相通的細節,是人與人之間經常越線。

韓劇通過越線推進劇情,人和人離得越近,衝突越精彩。日劇算一直保持禮貌距離,講每個人的故事,屬於帶著溫度的疏離感。

熱度比不上,是因為更多的人想要一次性刺激,並不需要品味出什麼,看劇就是看劇,看就完事。為什麼爆米花電影票房那麼高?因為需求的人多。

但慢慢的,有一部分人開始覺得想看更深度的,想在互相尊重人與人的距離這個基礎上繼續探索世界,這樣的人是在生活中隨著成長覺醒了“自我”,這時日劇有很多高分劇就能提供相應需求。但這樣的人不多,誰都覺得生活這麼累了,爆米花足夠,看劇還想那麼多,太累。

綜上所述,對於我自己,韓劇更抓眼球,但重看概率不高,日劇第一遍也許寡淡,但在成長過程中,很大概率看了又看。

日劇韓劇低分的也有,也沒必要糾結誰高誰低,比起分高下,按照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不是最好嘛,只有大家一起繁榮發展,才能保證所有人都不斷糧。


撩了個電影


我是創快,很感興趣回答這個問題。

日劇在國內的熱度比不上韓劇,這種現象毋庸置疑。日劇很少人看,我覺得上一次追日劇還是二十多年前的《東京愛情故事》。韓劇在國內有很大的市場,前幾年更盛,形成一股“韓流”。

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是韓劇瞄準了現在年輕人的追求。韓劇的標準版式是:帥哥、美女,青春偶像,感人的情節等,這些都是年輕人喜歡的。這些已經成為韓劇的“標誌性”特色,並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形成韓文化在全球廣泛推廣。

二是日劇沒有特色。縱觀日劇各種,都是泛泛,沒有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特色,對外推廣也沒有韓劇的力度大。

欣喜的看到,國內的電視劇目前上升的勢頭很猛,基本上已經蓋過了韓劇的風頭。


創快


很高興,就這個問題談一談我的看法。

不得不承認,韓劇自從進入中國以來,熱度就比日劇高不少。究其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日本的發展遠超過中國,當下社會潮流和問題與國內大不相同,比如,同性戀,社畜,不婚主義,無緣社會(逃避可恥)等。這些在國內很少出現,或收到絕大多數人的排斥。

2, 我們不難發現,絕大多數的日劇是恰恰是反應當下本國社會問題,緊跟社會潮流,所以就國內觀眾來說,很難接受這樣的題材。由於兩國當下主流文化的差異,使得日劇在中國的發展存在壁壘。

3, 韓劇類型多元化,比如非社會派、純粹的愛情片等,從這一點兩國的文化認同一致,在中國的發展不存在壁壘。

所以,韓劇在國內要比日劇火,但就從整體質量上來看,兩者並不存在差異,只是主攻方向的不同而已。


另一視角


你好,我是星懿,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日劇與韓劇的區別

①日劇在國內的熱度比不上韓劇,這種現象毋庸置疑,日本的社會發展其實要比中、韓兩國快一個時代,而日劇是緊跟社會潮流的,因此日劇很難贏得中國老百姓的喜愛。總的來說,年輕人嫌棄日劇不夠時尚精緻,年紀大一些的人對日劇接觸的少,日劇傳播途徑較為狹窄,導致日劇在中國受眾一定程度上受限

②韓劇大多數都是講述的“愛情”,在大部分中國女性心目中,對愛情都是有美好的幻想和憧憬,由於現實中的愛情和電視劇存在一定的差距,韓劇瞄準了現在年輕人的追求。韓劇的標準版式是:帥哥、美女,青春偶像,感人的情節等,這些都是年輕人喜歡的。這些已經成為韓劇的“標誌性”特色,並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形成韓文化在全球廣泛推廣,所以導致國內女性對電視劇中的愛情所渴望。

③早幾年韓流盛行的時候,韓劇引進數量龐大。打開電視,好多頻道都在播熱門韓劇或重播經典韓劇。就這樣接觸到的韓劇的人遠多於日劇,現在也是一樣的。看個日劇還得網上找資源,比較麻煩。所以自然是韓劇更加受國內人的喜歡。由於韓劇更多見,所以擁有一定的觀眾基礎

④質量的原因其實很重要,韓劇的質量真的很高,很符合市場的需求,和人群的心理,而且拍法也很特別,韓劇的情感套路是真的很甜直接讓很多女生淪陷。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星懿說電影


其實自打韓國電視劇開始湧入國內後(2000年上下開始),韓劇的熱度一直高於日劇。

我覺得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的社會發展其實要比中韓兩國快一個時代,而日劇是緊跟本國社會潮流的,因此日劇很難在廣義層面上贏得中國老百姓的喜愛。

比如東京愛情故事,其實本質上是一個東漂的故事,一個鄉下年輕人來到東京,在迷茫期談了一次戀愛,這個戀愛失敗了。

90年代的中國人看東京愛情故事,更多是看日本的帥哥美女,發達城市。我們把丸子和莉香愛情的失敗歸結於丸子的懦弱。其實忽視了背後日本鄉村與城市兩種價值觀的碰撞,以及年輕人遠離家鄉,在高度發達的都會里產生的不安全感,因此丸子才會選擇老鄉里美,里美讓他感到更安心,他跟不上莉香的節奏。

這種感受,是當今中國90後才能深刻體會的東西,當時的中國人並不能很好的理解。90年代中國不是沒有北漂,但不佔據主流文化。

換句話說,90年代的日本拍的電視劇,反應的是2010以後的中國。

差了20年。

而現如今,日劇探討的社會問題是無緣社會(典型的就是逃避可恥),同性戀,社畜,不婚主義等等等等。

這些問題現象,要不是在我國還不嚴重(無緣社會),要不就是被主流價值觀排斥(不婚主義),要不就是避談(前陣子996的熱度很快就壓下去了)

因此,日劇肯定是火不起來 ,因為他有較高的文化壁壘。

韓劇不講究這些,早期韓劇在中國火的劇多是非社會派,是較為純粹愛情故事。現如今的韓劇也不是沒有社會派,但更喜歡加入懸疑,燒腦等商業元素,節奏很快,更適合大眾口味,也沒有文化壁壘。日劇這種類型的電視劇也有,比如前一陣子大火的輪到你了 畢竟日本是推理小說之國嘛。但整體上日劇的重心不在這個領域。

多說一句,其實我不覺得現如今日劇和韓劇整體質量有太大差距,只是二者主攻方向不太一樣。高水平的韓劇更商業化一些,比較像電影方向看齊,而日劇一直是按著自己的人文節奏在走。

韓劇日劇看多了的人都知道,其實好劇每年也就那些個,大部分的劇也很平庸,充滿了套路。大家別誤解,我沒有踩一捧一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