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著涼怕捂熱,秋天寶寶如何穿衣?

藍冰天雪


 經過這幾天“斷崖式”降溫,感覺天氣冷了好多。當媽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別讓孩子給著涼了,但又怕把孩子給捂熱了。

  

  秋天如何給寶寶穿衣?

  有些家長只要天氣稍微涼一些,就急著裡三層外三層地給寶寶穿衣,而有些家長則是以自己的冷暖為準繩,自己覺得冷了,就趕快給寶寶加衣。殊不知孩子不像大人,他是多動的,一旦活動,就會出汗,反而會把內衣弄溼弄潮,而冷風一吹,就可能受涼感冒。此外嬰幼兒有生理性出汗,許多家長卻忽視孩子正常出汗,一旦寶寶穿衣過多,就會溼透衣服。

  秋天降溫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寶寶穿衣也應遵循這樣的原則,循序漸進。秋季寶寶穿衣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嚴,以免過多出汗。適當地凍一凍,不僅可以讓孩子逐漸適應涼爽的天氣,增強耐寒的能力,也可以為冬季防寒做準備。

  

  1

  小兒穿衣要適量,宜少不宜多

  俗話說:“欲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小兒的汗腺分泌十分旺盛,而小兒又多喜歡活動。小兒衣服穿的少一些,適合於小兒好動及代謝旺盛的特點。這不僅不會凍著小孩,還可使他得到耐寒的鍛鍊,也會少患感冒。

  相反,如果穿的過多,平時稍一活動就感到熱的難受,因此,大大限制了小兒的活動。此外,衣服穿的過多,小兒出汗多,這不僅喪失體液,而且也會使“毛孔”經常處於“開放狀態”,易受風寒侵襲,極易受涼感冒。

  2

  增減衣服要及時和適量

  隨著氣候的變化,給小兒的増減衣服要及時適量。寶寶舒適的外在溫度是26℃,我們把衣服的類型和保暖溫度做個大致歸類,根據“穿衣溫度=26℃-室溫”的公式,媽媽就可以隨時掌握寶寶的穿衣法則了。

  較厚羽絨服相當於9℃,薄款羽絨服是6℃,稍厚彈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絨衣服、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如今天的溫度為22℃,則穿衣溫度=26-22=4=1+3=2+2,那麼給孩子穿一件薄棉毛衫(1℃)+一件抓絨衣服或薄外套(3℃)就可以即可。或者兩件厚棉毛衫即可。

  

  3

  “三暖一涼”穿秋衣

  秋季寶寶穿衣法則:給寶寶穿衣服,要保持頭部散熱,頭部過暖反而會令寶寶心煩頭暈;衣服不要穿太多,以不妨礙寶寶活動為前提。媽媽可以隨時摸寶寶的手,如果手上的溫度適中而頸背又沒有汗的,說明寶寶穿的衣服量適中。查看寶寶穿衣是否合適,只要保證“三暖一涼”就可以,一是手暖、二是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涼。

  手暖:撫摩寶寶手心,如果是溫熱而無汗,證明穿衣是得當的。

  肚暖: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當冷空氣直接刺激腹部,就會肚子痛,從而損傷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穩定地運轉,影響到正常的消化吸收,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環,睡覺時一定要蓋好肚皮。

  足暖:腳部皮膚神經末梢豐富,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頭涼: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如果頭部捂得嚴嚴實實,反而不利於體熱蒸發,特別是當孩子發燒時,更不可捂住頭部。

  

  4

  保護好小肚子

  特別是睡覺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小肚子,新生兒最好選擇連體衣,這樣可以護好小肚子,這樣無論穿多穿少,肚子都不會露出來而著涼。另外,還可以用大浴巾或者薄被按長形對摺幾層,蓋在寶寶的腹部,把他的手腳露在外面,當寶寶睡著或者翻身時,不容易把浴巾或者薄被踢掉。

  如果寶寶蓋的是小棉被,就不應該太厚,也不能捂得太緊,否則寶寶更會踢掉棉被而受涼。媽媽還可以拿件連體睡衣給寶寶穿,不管寶寶怎麼踢,睡衣都在腳上,而且衣服的部分還能蓋住小肚子。

  5

  出門要注意多帶一件,隨時調節寶寶穿著

  “一場秋雨一場寒”,入秋後的溫度總是難以預料,晝夜的溫差更是變化莫測。一會很冷一會很熱,有時候媽媽們還沒來得及感受寶寶溫度,還沒來得及給寶寶添衣,寶寶已經凍著了。特別是出門在外,尤其需要多帶一件衣服,以防天氣突然轉冷。此外媽媽們要注意的減衣服也門大學問。特別是出門回家後,不能看到寶寶出汗就立刻脫外套。秋天的天氣常常是外面悶熱而室內涼爽,而寶寶適應溫差能力還比較弱,還不能很快的適應室內的溫度,這樣就很容易著涼,導致感冒。

  此外還可以幫寶寶準備一定帽子。但記住帽子不能太厚,不能完全包住寶寶頭部。帽子的選擇只需滿足不讓頭頂著風就好。厚薄的選擇上,媽媽們自己根據氣溫和寶寶的體質選擇。

  

  6

  加雙小襪子,秋季足部夠暖和

  相信我們到了冬天都有這樣的體驗:身體上除了暴露在空氣中的手部和麵部,足部是最容易感到冷的也是體溫最低的部位。對於寶寶來說,從秋季就要注意足部保暖了。

  在夏天,不少寶寶都是光著腳走路。腿部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因此秋季別讓寶寶再光著腳了。嬰兒腳部幼小,可以穿腳套;年齡大一點的寶寶,可以根據腳長選擇襪子。

  初秋寶寶穿衣還要根據孩子的運動量來加減,若孩子處於奔跑、運動狀態,則要酌情較少衣物。寶寶秋冬季節最好穿鬆軟、透氣、肥大點的衣服,避免寶寶運動過多,產生疲勞。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通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吃熱狗早教育兒


給寶寶穿衣姿勢正確,就可以有效避免疾病侵襲。小編提醒大家,請牢記寶寶秋季穿衣六大原則。

秋季氣溫逐漸降低,可開始對寶寶進行耐寒鍛鍊。寶寶穿的衣服能保持頸背部及手心溫暖,手指微涼,是最合適的“衣量”。同時,隨著天氣變冷,可緩慢地增加衣物,即可鍛鍊寶寶的耐寒力,又可避免風寒感冒。

1、讓孩子和爸爸媽媽穿一樣多的衣服就可以

理論上甚至可以讓孩子略穿少一點,一來孩子好動,容易熱;二來可以培養孩子的禦寒能力。讓孩子在氣候多變的秋季適當感受一下涼意能增強孩子的體質。

因為孩子的體溫一般都比老年人和成年人高,而且陽火旺盛,活動量又特別大,穿太多一動就容易出大量的汗,若不及時給寶寶擦乾汗水,換上乾爽的衣服,孩子很容易生病。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氣溫不穩定,時冷時熱,但隨著月份的演進,整體上天氣在逐漸變冷,已經給孩子添加上的衣服不要隨便減少。

2、暖肚原則

秋天是腹瀉高發期,媽媽要做好寶寶腹部的保暖工作。寶寶白天玩耍的時候,上衣很可能被掀開,寶寶晚上有可能會蹬被子,因此建議各位媽媽,白天給他穿一件肚兜,晚上給他用睡袋睡覺,保護好小肚子。

3、暖背原則

到了秋天,媽媽最好讓寶寶在長袖T恤或長袖襯衣外再套上一件小背心,這樣可以讓寶寶的背部暖暖噠~小背心穿脫方便,不但不會讓寶寶感到悶熱,還能起到很好的暖背作用。

4、加雙小襪子,秋季足部夠暖和

相信我們到了冬天都有這樣的體驗:身體上除了暴露在空氣中的手部和麵部,足部是最容易感到冷的也是體溫最低的部位。對於寶寶來說,從秋季就要注意足部保暖了。

在夏天,不少寶寶都是光著腳走路。腿部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因此秋季別讓寶寶再光著腳了。嬰兒腳部幼小,可以穿腳套;年齡大一點的寶寶,可以根據腳長選擇襪子。

5、出汗時要防止吹風

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已經出汗,要告訴孩子不要馬上脫掉衣服,應該儘快讓孩子安靜下來,擦乾汗水,避免吹風,以防受涼。要想知道孩子的冷熱,只要摸一摸孩子的小手和後背,孩子的冷暖就心中有數了。其實只要把孩子身體的關鍵部位護理好,保證後背、肚肚和小腳Y不要受涼,就最最OK了,孩子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

6、回家後別馬上脫外套

寶寶皮下脂肪很薄,體溫控制功能不完善,再加上新陳代謝旺盛又好動,很容易出現滿身是汗的情況。而寶寶的溫度適應能力沒有大人強,進了家門馬上把外套脫了,很有可能會因為無法適應內外溫度差而受涼生病。因此,從室外回到家後,最好過一會兒等寶寶適應了室內外溫差,再脫衣也不遲。

特別提醒:在寶寶的衣著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帽子。帽子的功能很多,白天可以遮陽、天涼了可以保暖、保護頭皮。保護好寶寶的小腦袋瓜兒,寶寶受涼的幾率便會大大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