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編程基礎,辭職每天自學四小時編程,做git項目,刷leetcode。會比大廠在職的程序員成長慢嗎?

ww13142010


當你有了一定的經驗之後,並且短期的目標是明確的時候不會,反而會比在大廠快一些

90%的程序猿的工作,都是增刪改查,在大廠也同等,只不過大廠因為要面對海量用戶和數據,這種場景下,通常會超越一般的開源軟件的系統設計和性能瓶頸,因為開源軟件是一個普適的設計,大廠沒有辦法,只能從開源裡面脫離出來,你自己學習是不太可能會去研究這方面的,所以這點,你不如大廠

但前面的問題,其實也一樣,如果你沒有深厚的基本功,你想也別想,肯定沒你的機會

對上面的問題,如果你找到一個專家級別的人指導你,你然後去自學,你就擁有了大廠的背景,而且是一個負責整體設計的人給你帶來的經驗,這會更加深刻,這樣你自學半年,絕對會趕超一批大廠程序猿

基本功其實不只是leetcode,還有計算機基礎,併發、操作系統、分佈式理論這些,比如併發情況下,我怎麼優化鏈表,提高併發?比如操作系統方面,如何利用磁盤的順序寫,提高性能?


編碼大棚


毋庸置疑的:會。

我自己在it行業已經混了十年,給你講個真實的例子:我公司以前有個哈工大的研究生,在做行政工作的。覺得編程工資高,有前途,就自己自學java編程,據說自學了有2,3年。然後來公司的時候,技術總監面試摸了一下底:能幹活,就是初級工程師的水平,在公司java開發水平屬於墊底的。如果不是老闆介紹來的,估計都沒有面試機會。如果在公司上班的程序員,3年如果項目成長夠快的話,都可以成為高級程序員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區別?編程是一門實踐科學,需要不斷的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才能不斷獲得成長。自學練手的項目做出來就好了,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用戶去使用,給你提各種奇葩的需求。實際項目給客戶用之後會出現各種各樣你想不到的問題,產品,客戶,測試,項目經理,運維,甚至客服都會對你的項目產生各種影響。大廠的程序員的項目都是影響千萬用戶,甚至上億用戶體量,一點點細節沒注意到,就是成千上萬用戶被影響。就像玩遊戲一樣,你一直在新手村砍些什麼花花草草怪物升級,輕鬆經驗少,別人已經在下大副本,過一次副本經驗值夠你刷新手村怪物好幾個月。時間久了,差距自然就天壤之別了。

所以,要進步快就是準備個差不多,就趕緊去面家公司上班,去實際的項目中去鍛鍊成長,會比自己閉門造車效率高多了。


子安之路


刷 leetcode 我知道,你在 leetcode 上做算法題,刷算法,可能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自己的算法能力,畢竟程序員面試的時候,算法是比較重要的一環。

但是做 git 項目是什麼鬼?git 是什麼?是代碼管理工具, 是一個開源的分佈式版本控制系統,可以有效、高速地處理從很小到非常大的項目版本管理。題主貌似沒明白什麼是 git 吧?這樣的話,在家自己學習容易誤入歧途啊!

你應該想說的是在 GitHub 上學習一些開源項目吧?GitHub 是一個開源項目的社區,是可以進行代碼管理,裡面有很多開源項目值得學習。


建議你在自學編程期間一定要搞清楚各種工具和技術之間的概念,概念都搞不清楚的話,容易學著學著就走錯路了,就跟古代武俠上的人一樣,閉關練功,容易走火入魔。


一個人的成長和學習,無非這兩條道路,一個是自我主動學習,一個是在工作實踐中提升自己。

但是一個人真正的提升,是堅持兩條道走路,而不是隻堅持其中一個。


自己在家學習,自學當然不錯,但是自己學的時候,其實成長和提升的都比較慢,並不是自己在家學習的時候,很難控制自己的時間,無法控制懶惰,也無法合理管理時間,拋出去這些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學習,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自己學習很容易誤入歧途,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經常走彎路,所以會緩慢,有時候,會跟實踐脫節。一旦這樣的,你學習的成本會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會大大降低。


而在工作和項目實踐中學習提升的話,是結合實踐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矯正你學習路線的一種方式。在項目實踐中,會經常遇到一些現實性的問題,實踐性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會讓你攻堅克難,你一旦把他們克服了,提升有可能是質的改變。這是自主學習不能相比的。


自學,往往都是一直在學,而不是在克服困難,學的時候,看別人講,看書都覺得對,但是隻有實踐的時候,才知道你自己有沒有掌握。而實踐真正的項目,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解決問題才會讓自己有質的飛躍。不僅讓你學習了,而是也提高了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尤其是編程這個行業,我感覺編程重要實踐,所以在項目中歷練比自己學提升的更快,更好。


非著名程序員


我自己在一線互聯網行業也從業3年了,也是從小白一路走過來的,這個問題還得的從自己的現有實力出發來分析。

如果是新手:

推薦去大廠工作。新手什麼概念呢,就是知道一些編程語法和熟悉一些編程框架,比如Java常用的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等,沒有太多的實際開發經驗。對於新手來說,編程知識可能給不是他們最缺的,而是實戰經驗。因為很多實戰經驗是光靠學習基礎知識、刷題是體驗的不到的。雖然刷leetcode對程序員鍛鍊思維和算法能力有很大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開發中用到的還是相對較少。另外就是做git項目,github上頂級項目基本都是根據實際業務場景研發的,脫離了業務場景這個頂級項目就沒有靈魂了,對於一個新手來說,連業務場景都不清楚怎麼能參與github頂級項目呢。參與github上的普通項目其實對自己成長和經驗來說提升真不如去大廠工作來的快。而且在大廠可以多請教一些公司的大佬,會得到不錯的成長。

如果有3-5年工作經驗:

推薦先刷leetcode等然後再去大廠實踐。這裡3-5年的工作經驗並不是僅僅指具體的3-5年工作經驗的同學,實際上指的是有工作經驗接觸過不少業務場景,但是對一些技術原理、算法等並不是很瞭解,又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人群。這部分人群如果在公司繼續做項目有成長但是不大,大部分工作都是基本的CRUD。所以想提升自己就要從底層、原理入手。這時候刷leetcode可以提升算法能力。同時可以參與一些在工作中實際應用過的github開源項目,如zookeeper等,這樣不僅可以提升自己對技術原理的掌握,還增加了自己參與頂級開源項目的經歷(這個對找工作來說很重要)。從底層原理提升自己後就可以去大廠實踐下,看看大廠是如何將這些底層技術用到實際業務中去的。

總結:不能盲目的去說哪種方式提升更快,而是從自身具體情況出發。新手建議去大廠工作提升自己。有開發經驗但是想提升自己對底層知識認知的同學,可以先刷leetcode算法、瞭解相關技術原理、參與一些gittub開源項目提升自己,然後在去大廠實踐。


Java讀書筆記


本人是一個前端工程師。我的觀點:自學比大廠在職成長更慢。


分析一下,github項目應該是指參與到開源項目的開發。這個我有一點發言權:我參與了harbor的一個較為獨立功能的前端開發。

我學到了什麼呢?PR的分支管理?前端代碼的整體架構?還是說變量函數的命名規範?emmm....其實都有學到一點東西。學到最多的估計是熟悉了Angular的代碼並進行開發,畢竟在此之前,我都是Vue陣營的。整體來說,開源項目和實際項目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開源項目的邏輯複雜度並不一定不會比實際項目高。就算harbor有多語言配置、各種組件高度抽象。

再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如何參與到開源項目?我的經歷估計沒啥可複製性:我司後端在工作項目中用到了harbor,然後根據業務需求提出了新的特性反饋給社區,然後我參與到了其中。emm...開源項目經驗也是來自於實際工作,就很現實。據我個人瞭解,開源經驗一般是解決issue、完成feature、或者是在某個生態圈自己產出項目。這裡面對開發者的要求也是一步步往上升。


leetcode我不是很熟悉,不過在類似的學習平臺上也做過些算法題。工作中作用蠻大的,建議去刷,過程中要著重看下別人的思路,漲見識!


最後說下,我為什麼認為大廠的在職員工成長更快。

1.同事間互相補充,溝通更方便。項目有需要用到的新框架,新組件。可以直接在群裡發個消息,基本上會有人知道,然後可以很快上手,解決問題。比如我之前調研了xterm,實現了瀏覽器的shell功能。同事在其他項目裡或新需求有用到,就不需要再去從頭開始瞭解。比如我想把ts引到項目中來,有個同事之前在另外的項目實踐過了。那我就可以少踩很多坑。


而一個人的話,碰到坑,基本只能去論壇、社區裡求助;新知識需要一個人找資料、再去消化。當然,這樣的獲益會大一些,只是時間成本會大更多。


2.項目督促學習。每個deadline,需要我們有完成需求,或者有文檔產出。舉個例子:我接手的項目需要我去調研openShift的UI項目。迭代出調研報告。那我就得去好好看,我還得思考怎麼和實際項目結合起來。

自己學習的話,說實話,這裡是非常大的坑。很容易沒有重點;或者說學到了東西,沒有實踐的機會,知識學到了也很容易遺忘。


ps: 工作的成長快,其實也有個大前提:不能只做一些重複的業務工作。


Humiliter


慢!而且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學習方式!
自己學習編程和企業實際開發完全是兩回事,自己學習永遠固定在自己的思維當中,你並不瞭解企業開發中的技術是什麼。

最近幾年我在面試Java程序員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剛畢業的學生和培訓班出來的程序員嚴重與企業開發所要求的的人才脫節。這些人技術可能真的不錯,Git開源項目也學習了很多,leetcod的題也刷了很多,但是唯一缺乏的就是對某一實際業務場景的思維理解能力,無法將學習到的技術融會貫通,在被問到某一個實際的業務場景中,面試者並不知道該使用什麼技術去解決問題。就像我們學習了很多英語單詞,但是當與老外對話的時候,我們常常忘記改使用什麼單詞與他溝通。

所以,長期自學編程並不是一件明智的策略,我的建議:

不管學習什麼語言,只要掌握基礎內容,就應該找一個公司去實習,從初級程序員做起。當你參與公司的項目中,你會發現你的技術會快速成長。在企業項目開發中,你才會學習到企業真正需要的技術,通過接觸不同的項目,你才會有實際開發的經驗,才能鍛鍊你的思維能力,才能鍛鍊你的團隊協作能力。而自學編程這種封閉式學習模式,是最不可取的。


阿邁達聊技術


先說答案,會比大廠在職程序員成長慢。至於為什麼,且聽我慢慢道來。

引子

我曾經是個武俠迷,也老是夢想成為一個武林高手,所以在大學的時候經常看傳統武術相關的秘籍和武林故事。對的,這裡的秘籍就是網上流傳的各種什麼鐵砂掌、鐵掃帚功,而武林故事都是什麼某某人某某師爺發力打死幾頭牛的故事。

有一次,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民國時期,武林中各門各派都覺得要強國強種,於是決定舉辦武術大賽。有一對從深山老林中出來的師徒,在深山埋頭苦練多練,武藝高深莫測,也來到此處參賽。比賽中師父讓徒弟出戰,徒弟覺得苦練多年,不說天下無敵,至少少有人匹敵。誰知上臺,一個回合就被一個經常打野架的小混混打下擂臺。師徒兩人於是黯然離去。

原因分析

為什麼苦練多年的武林高手卻慘敗於打野架的小混混?是因為實戰!實戰!實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編程同樣如此。雖然leetcode刷題,做github項目也可以算是實踐,但是它和在大廠做實際的項目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有哪些區別:

  • 大廠的項目多是直接需要盈利的產品,是實際場景下的產物。無論是leetcode刷題,還是自己做github項目,多是學習性質的或者說是玩票性質的。出發點可以簡單認為是為了技術而技術,就是像上面故事中那對師徒一樣,為了武術而練武術,缺少真實對戰下的實踐,即使練一輩子,也難在實際的工程環境下有非常好的表現。而在大廠則不一樣。做每個項目、每個產品的時候,都會考慮到最終用戶的體驗,用戶會不會認可,所以更能驅動技術上的成長。

  • 大廠做項目講究的團隊作戰,除了碼代碼,還有溝通、組織能力等多方面的成長。天天刷leetcode能讓你在算法上,編程熟練度上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僅僅在一個小的功能,或者是一個具體的算法本身。而在大廠,一個項目可能需要幾十上百的人參與。在這個過程中涉及上同事之間的溝通協作,相互融合,這些方面的成長是無法用簡單的刷題來解決的。

  • 三人行必有我師,大廠高手如雲,培訓更是豐富,更利於成長。一個人再能學習,再努力,其精力也是有限的。而在大廠中,高手如雲,同時大廠一般都是比較鼓勵分享的。在大廠中,只要你願意學習,願意聽別人的分享,是能夠很大程度上擴寬自己的知識面的,這一點也是刷題和github項目無法辦到的。

總結

和大廠的實際環境項目,leetcode刷題和github項目不能更好的提供真實的工程場景,也無法鍛鍊到團隊協作開發方面的能力,更無法更多的享有和其它同事交流的機會。因此,一般來說是會比大廠程序員成長慢的。


令狐一衝a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因為對比的對象是大廠在職的程序員。而大廠在職的程序員其實是分很多種類,並不能夠一概而論,所以這個問題讓我稍稍的有點點為難了。

在大廠的程序員可以粗略的分為兩類吧,一種是領導者,一種是幹活兒的。作為大廠的技術領導,其平臺、眼界都不是中小型的互聯網公司可以媲美的,遑論你這自己自學的人呢?正常情況下,除非你是絕頂天才,否則和這樣的人幾乎沒有什麼比較價值,因為差距實在是太遠了。

那麼比一般幹活的程序員呢?說實話,也看具體情況。如果這個程序員在一個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幹了十年CURD的工作,那麼很可能你稍微努力一下,就比他厲害了。但是如果這個程序員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還不斷的利用平臺資源進行學習,那麼你不太可能超過人家的。

簡單來說,對於一個開發工程師而言,自己的努力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絕對不可以忽略了平臺的重要性。因為不一樣的平臺,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

舉個例子,一個小公司的運維人員,可能就是管理著三兩臺的服務器,面對的也就是每天幾萬流量的負載。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自然不可能接觸到那種千萬甚至億萬流量的壓力。對於服務器集群均衡負載等這些領域,自然是接觸不到,只能通過自己的臆想來進行揣測,和大廠的運維所面臨過的真實情況,差距就是雲泥之別了。

所以,我給你的個人建議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趕緊為自己找一個相關的工作。無論公司大小,有平臺就是好的。在能夠勝任小型的互聯網公司的開發任務的情況下,不斷的往優秀的公司跳槽,提升自己到一定的級別,才能看到更加精彩的世界。

同樣是賣東西,小賣鋪是賣,大型連鎖超市也是賣。原理無非是進貨賣貨結算而已,但是世界解決的問題,是完全不一樣的。

戰鬥吧小夥兒!你的前途很光明哦!

感覺我說得有點道理,就給我點個贊,留個言,順手關注一下人家唄!~謝謝!


FungLeo


如何能夠更快的成長,掌握更多的知識?

這裡就涉及到學習方式的討論了。

本人也是IT這行,因此說下我的個人看法總結:

成長的速度依次遞增。

1.看書籍、博客等(通過閱讀相關的專業書籍)。

2.看視頻(買一些老師的課程來學習)。

3.寫總結,寫文章,記錄到個人公眾號中。

4.寫項目。


可能大家在看書和看視頻有分歧,因為看視頻可能花的時間要比看書的時間話的長。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老師講解相關知識可以讓自己少走許多彎路,很多老師很好的思想觀念可能你沒想到,但是老師備課的時候肯定都有了解過,會在講解的時候介紹到。

大家可視自身情況定。


寫項目是最快的成長方式


題主也說了做git項目,但是自己做始終有限,比如並沒有應用到實際的場景當中,沒有讓用戶真正的使用。而企業的項目就不同了,都是經歷過最真實的用戶場景考驗。實際中出現的問題要比自己做的項目出現的問題多的多。當你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就是你成長的過程。


因此自學肯定沒有在大廠參與過實際場景解決的程序員成長的快!


Coder編程


如果你的做git項目是指參與到大型項目的開發中的話,那完全不會,在國內有莫名其妙的大公司情懷,其實國外很多大神都不是在所謂的大公司,都是出名後被大公司挖去的。

你可以給自己制定好規劃,找一個現在流行的框架,比如kubernetes或flink,加入社區,前期先從contributor做起,後面努力下成為PMC,有志者事竟成,只要目標堅定,一定能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