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留下“天心地膽在河南”之說?

和風麗日717


其實天心地膽的說法最早是由周公旦提出的,我想它也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周朝前,禹將天下分為九州,而豫州便是九州中心,今天的登封地區便是當時豫州的核心區域。西周建都鎬京,東周建都洛陽,而黃河中下游流域一直都是古代政權統治的核心,所以依據傳統就將這裡作為天下的中心。

第二,從西周的疆域圖中可以看到,當時的黃河金三角是城池非常集中的地方,周朝的控制區域便是一個泛中原的範圍,後來西周滅亡,建立東周也是在洛陽建都。所以周朝人們的認知有限,便將統治區域的核心作為天地之中。

第三,古人都是通過觀察太陽的影子來確定時間和曆法等,而在告成這個地方恰好存在某種巧合,便以此為標準,後來的唐朝、元朝也將這裡作為一箇中心標準,久而久之,天下之中便落戶在登封地區。

最後關於天心地膽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代周公旦在告成發現了一個形似膽的石頭,便將這裡作為天心地膽,但真實性已經不可考證。

總之,天心地膽在河南不僅說明了古人的認知有限,更體現了古人對於天空的探索精神和河南悠久的歷史文化,從古至今,便作為一個共識和傳統將天心地膽落戶到了河南,現在嵩山風景區還有歷代留下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喜歡請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另類君解題

“天心地膽”在河南?這個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標識為何一直被忽略?

首先科普。天心地膽就是指天的心和地的膽。確切來說,“天心”其實就是觀星臺,又叫做“周公測景臺”。據說到了夏至這一天正午,石頭上面立的錶針沒有影子,下面的石頭坐也沒有影子,所以這個觀星臺也叫做“無影臺”。

觀星臺不只是具有天文意義,還具有政治涵義。古代的周天子就以此告訴臣民,此處就是天地的正中心,而他就是正宗的天子,而這裡就是天人合一的實體化建築符號。

和天心的高大上不同,“地膽”的存在很樸素,事實上,它的就是一塊古拙的石頭,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和天心配對,因為古人認為僅僅天有心太孤單了,所以地也應該有個膽與之匹配吧。

王朔有句名言在這裡很適用:咱天朝這幾千年不就是講究個對稱嘛……

現在說正經的,所謂“天心地膽”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要告知天下:這裡是天地的中心,大中至正,是受命於天的第一地標,獨一份。

當然遇到這種高大上的文化符號,國人自會有許多“異議”。例如郭沫若就曾說“天心”是天上的一顆星星,“地膽”那個圓石頭是大禹而不是周公埋下去的,儘管天心地膽仍然完整,但卻又有了另一種解釋。

就像陝西曾與河南爭奪“中原”所在地的歸屬一樣,天心地膽也曾引起過爭論,但僅只是隔空喊了幾句話就煙消雲散,因為這次,天心地膽所在地確屬河南。

目前有“天心地膽”在河南,“天心地膽”在登封,“天心地膽”在嵩山,“天心地膽”在告縣等多種說法。但“天心地膽”在河南卻已經是板上釘釘的共識。

目前河南官方的說法是:河南登封有周時遺留下的觀星臺,這裡就是天心地膽的所在地。

天有心,地有膽,天心地膽在告縣。這是流傳在登封告成鎮一帶的民間俗語。

天心指觀星臺景區的周公測景臺。夏至這一天中午,石座下部四周都看不到影子,表影最短,故俗稱此臺為“無影臺”。

古人因此認為這裡就是天地的正中心。

地膽是一塊大石頭,在觀星臺景區西南角,與天心配合,有心就有膽。天心地膽的意思是天之中、地之腑,也即天地正中之意。

3000多年前,西周時周公姬旦,在登封創建了觀星臺,並用圭、表測日影、定四時、確認地中。

位於登封的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遺址。西周時周公旦在此測日影、定曆法。

現在的觀星臺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觀星臺選址在嵩山腳下,和少林寺並稱“中原雙壁”,為河南增光添彩。

據說,當年周公在觀星臺“正地中”,稱此地為天地之中心,同時又是周代國之中心,更是今天中國南北長度之中心。故,國稱“中國”,民族稱“中華”,地方稱“中原”,又是中原腹地,稱“中州”。

此種天文地理的古籍記載影響有限,對河南人來說,他們熟悉的是一句話:天有心,地有膽,天心地膽在告縣。

告縣其實就是登封的古稱,在今天的告成鎮。

據說當初周公的觀星臺就是天心,坐落於登封,恰好在觀星臺附近有一塊巨石,形如膽狀,與天心配合,名地膽石。

地膽石是登封的地理名片,與面壁石、啟母石、玉女搗帛石、三公石齊名,合成“中華五大名石”,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被周總理譽為“古文化的五角星”。

天心地膽常用來形容中心、正中。如清朝陳心傳贊美洛陽為“天心地膽之中、陰陽風雨之會、四通八達之所、聲名文物之區”。

天心地膽如此高大上、存在感爆表的“雅號”,自然也不會被國人無視。與河南有過爭議的有兩家:

山西風陵渡位於晉秦豫三省交界之處,四通八達,在中國版圖的正中央,號稱中國版圖的“天心地膽”;

而寧夏中部的吳忠市因九曲黃河穿境而過,水草豐美、地饒五穀,是寧夏黃灌區的中心地帶,也號稱是寧夏的天心地膽。

然而,這兩個地方因為沒有周公留存的觀星臺和地膽石,所以自稱“天心地膽”的時候底氣不足,通常也只是在自己家門口嚷嚷兩句而已。

河南南陽市曾因和湖北襄陽爭奪“諸葛亮隱居地”而聞名,後來河南駐馬店某地申報其為“玉皇大帝故里”更是讓人大跌眼鏡,喧譁過後,其實河南人根本就不必去爭奪“南陽”在哪兒,更不必申報玉皇大帝的戶籍所在地,僅只是天心地膽的存在,就足以讓河南大放異彩了!

言盡於此,告辭!


另類文史


所謂“天心地膽”不過是中國古代帝王自認為自己是“天下”之中心的反映,以“中”為貴,自己認為的“中心”。

目前有“天心地膽”在河南,“天心地膽”在登封,“天心地膽”在嵩山,“天心地膽”在告縣等多種說法。但“天心地膽”在河南這話沒人懷疑吧?



較為官方的說法是:河南登封有周時遺留下的觀星臺,“天心”其實就是觀星臺,又叫做“周公測景臺”。據說到了夏至這一天正午,石頭上面立的錶針沒有影子,下面的石頭坐也沒有影子,所以被叫做“無影臺”。古代的周天子就告訴人們,這地方就是天地的正中心,他就是正宗的天子。



“地膽”,實際上的就是一塊很普通的石頭,放在那裡就是為了和天心配成對,可能古人認為天有心也就應該有膽吧。所謂“天心地膽”的意思是說這裡就是天地的中心,中正不偏,受命於天之意。



還有說“天心”是天上的一顆星星,“地膽”那個圓石頭是周公埋下去的,對應為“天心地膽”。


祥河詩語


天有心,地有膽,天心地膽在告縣。查度娘知,告縣是河南登封告成鎮。

古人把天心地膽放在河南,據載,當年周公以"壘土圭,正地中"稱之為天地中心,又是周代國家的中心,更是今天中國南北長度的中心,故,國稱"中國"民族稱"中華"地方稱"中原"又是中原腹地稱"中州"

其實說天心地膽是其地方也有,有洛陽說,有西安風陵渡說,有寧夏吳忠說(寧夏的天心地膽),由此推,看來各省,各市應都有天心地膽!

正應題目,河南登封告成縣應是中國天心地膽。是不是,得由地理學專家來定論。


秋風秋雨聽秋聲


天心🌹地膽🌸都在;鄭州市登封嵩山少林寺裡邊🌸👍✌🐮[呲牙][呲牙][呲牙][耶][可愛]



那就是以前我註冊的


河南歷史悠久,有七朝古都之美譽,又有清明上河圖上的鼎盛時期。自古就有兵家必爭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我個人認為天心指的是天子的霸權野心,地膽是天子的膽量和氣度。沒有霸權野心,沒有膽魄氣度,在中原地帶很難立足。


木子李家


古人說:俺沒說過欺天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