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千牛的強大推力,殲-20為何現在不能登上國產航母?

管海玲


上不上國產航母和殲20有多大推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一架戰鬥機的推力不足以上航母,他完全可以通過更換髮動機來實現上艦,但是殲20迄今為止沒有上艦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國產航母還沒有具備搭載殲20戰鬥機的條件;再者,殲20自身也有一些地方需要作出改進。

圖為殲20艦載戰鬥機設想圖。

殲20戰鬥機用WS10B太行發動機作為自己的主動力,單臺推力達到14噸級,雙發總推力達到了28噸,使得殲20的總推重比達到0.8左右(作戰重量)。再加上殲20的鴨翼設計,使得殲20的總升力大於一般的常規佈局戰鬥機,可以極大的縮小起飛的滑跑距離。殲20採用兩側進氣設計,機翼載荷較小,使用一體化3D打印機框,機體強度有保證,是一種非常適合作為艦載機的戰鬥機。

上圖為兩架殲20戰鬥機掛彈展示,下圖為殲20和殲16並排停靠,可見殲20的機長和機寬都沒有超過殲16,殲16和殲15尺寸一致,所以殲20的尺寸並不是特別大。

然而,殲20要成為艦載機,必須要國產航母作出相應的改進。首先,國產航母需要在002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尺寸。殲20的尺寸較大,需要更大的航母來搭載,擴大搭載的數量;其次,航母需要更長的起飛跑道,畢竟殲20的總重超過了殲15,如果殲15只能剛好做到滿載起飛,那麼殲20就有些困難了,需要更大的航母提供更長的起飛跑道。當然,如果新一代國產航母能夠裝備彈射器就更好了。

圖為量產型殲20戰鬥機,殲20如今已經批量服役,海軍航空兵不久也會裝備。

再者,國產航母還需要針對殲20重新設置自己的充電、維修、保障、充氣、彈藥、運輸等設備,以適應新戰機的搭載,否則殲15的保障設施並不能滿足殲20的要求,不能充分發揮殲20的戰鬥力。而且,目前的國產航母002並不具備以上各項條件,所以在003型建成之前,殲20上艦都只能是一個猜想。

圖為未來國產航母,只有換成這樣的彈射航母,才有可能搭載殲20艦載機。

最後,殲20戰鬥機自己也需要作出相應的改進,比如進一步加強機身,使殲20有可能在載彈的情況下安全、平穩降落在航母上,同時如果是使用彈射器,那麼殲20還需要對起落架進行重新設計,否則在彈射器的拉力下,現在殲20的起落架很可能要被拉斷,所以有必須繼續加強起落架的強度,最後殲20戰鬥機還需要更換一些易被腐蝕的部件,以適應海上的高腐蝕度環境。

圖為殲20艦載戰鬥機設想圖。

海事先鋒相信,等到新型彈射國產航母服役後,新的彈射型殲20戰鬥機一定會早早的面世的,我們拭目以待。


海事先鋒


280千牛很大嗎?身為雙發戰機,280千牛的話,一臺也就140KN的推力,也就是約14.3噸。這個推力,跟蘇35的117S發動機差不多(最大加力推力14噸,緊急狀態14.5噸),屬於“三代半”發動機(如果WS-15算第四代的話)。如果是F-22的F119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達到了156KN,改進型達到了171KN左右;而俄羅斯的蘇57戰機,目前裝備的是最大加力推力15噸的117發動機,目前正在測試號稱最大加力推力達到了17.5噸左右的“項目30”發動機。

所以,280KN的推力,還算不上強大,只能說——堪用。

至於能夠登上國產航母,跟目前的推力大小倒沒有直接關係了,因為殲15尺寸比殲20更大,空重不比殲20小(18.4噸左右),發動機推力卻更小(AL-31F的艦載改型,12.8噸),照樣在國產航母上起飛的很歡。

殲20不僅具有很強的超音速性能,而且也具有優秀的低空低速性能;作為新一代升力體鴨式戰機,其在升力係數方面比殲15更大。因此,殲20本身是具有上艦的潛力的,之所以現在還沒上艦,是因為:

1、艦載機要進行結構加強。艦載起降對起落架、機身機體強度等方面要求更高,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2、艦載機要進行耐腐蝕改進。海洋環境高溫高溼高鹽分,對戰機腐蝕程度比較厲害,需要專門的處理。

3、殲20最大起飛重量比殲15大,現在上滑躍航母的話,性能受限制更大。

4、殲20畢竟是一款更強調高空高速性能的空軍型,如果上艦,最好能改進下,比如增大翼展,從而提升低速起降性能;主翼進行可摺疊設計,增大搭載量等。

下一代隱身艦載機牽涉到的是後面30-40年的事,因為,我們在考慮艦載機選擇時,不能只看現在的2艘6萬噸級的滑躍型航母,更應該考慮的是數量更多,噸位更大的8萬噸級的彈射航母,和9-10萬噸級的核動力彈射航母。而對於後兩者,顯然殲20改型能夠發揮更強大的實力。

當然,具體抉擇還是要看海軍自己,這並不由601沈飛所或者112沈飛廠決定,目前的各種消息比較胡亂,我們繼續觀察就可以了。


晨曦談兵


其實殲20戰鬥機兩臺AL-31FM1發動機的推力並沒有280千牛,而是265千牛。因為AL-31FM1發動機的推力為13.5噸,也就是132.2千牛。

理論上來說,殲20完全可以上艦的!由於殲20安裝有EODAS系統,飛行員可以通過該系統看到飛機下邊的景物,對在航母上降落極為有利。為何殲20沒有登上國產航母,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國空軍急需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肯定要緊著空軍裝備。第二:我國四代隱身艦載機的選型還未確定,重型與中型之爭。



第一個原因:殲20本來就是為空軍研發的戰鬥機,與海航的艦載機沒多大關係。

目前來說,我國空軍先進戰機的數量並不多,三代半以及以上(殲20,殲16,蘇35,殲10B/C)機型的數量都不會超過400架。要知道美國F22和F35的數量已經接近500架了,美軍四代機得數量比我國三代半以及以上機型得數量都要多,這差距就太大了。雖說現階段的殲20採用的是AL-31F99M1發動機,但是已經在換裝渦扇-10改發動機試飛了。


殲20就是為我國空軍研發的,與海航的關係不大。在面對美軍F22和F35先進戰機的壓力下,我國空軍急需一種可以與這兩者相抗衡的機型,這也就是我國第四代戰鬥機上馬的重要原因。當初成飛的就是殲20,而沈飛則拿出了三翼面的“殲-14”。在競爭中最終獲勝的是殲20,所以說,殲20得研製目的就是為空軍準備的。也可以這麼說,在設計當初殲20就沒有考慮過上艦,雖說其性能足以支撐作為一款四代艦載機。

第二個原因:我國四代艦載機的選型還未清晰。

關於四代艦載機究竟是重型還是中型的問題依舊難以確定,航空母艦同樣得甲板面積在搭載殲20時,肯定是要比殲31少的。但是殲20在航程,載彈量,作戰能力上是要比殲31強的,這也就關乎到我國海軍的定位問題了,究竟是專守防衛,還是功放兼備,亦或是進攻。如果說,專守防衛的話,選擇中型的殲31就可以了。以殲31的性能來說,作為一款防禦為主的隱身艦載機還是不錯的。如果是攻防兼備或者專屬進攻的話,還是選擇重型的殲20更為合適,畢竟載彈量和航程比殲31要好。殲20的彈艙也可以掛載尺寸更大,數量更多的對地攻擊彈藥,這是殲31所不能相比的。


只不過,根據多次的宣傳來看,我國未來的四代艦載機很有可能是殲31,畢竟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四代艦載機也是中型的F35。等到核動力+彈射起飛的10萬噸級航空母艦服役後,我國的艦載機組成模式很有可能類似美國“F35+F18”那樣,而我國的則是“殲31+殲15B/D”的中重搭配,殲31負責制空,而殲15負責對地攻擊。

由此可知,目前狀態的殲20還是緊著空軍裝備,畢竟對手的四代機數量太多了。(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在全球現役所有戰機中,殲-20戰機的尺寸絕對是最大的,雖然有關殲-20的起飛重量準確數據並沒有公佈,但根據各種報道來看,其最大起飛重量已經超過了35噸(36-38噸之間),理論上也是全球中最大的,如此重量的戰機想要在航母上起飛確實不容易!

目前,部分殲-20戰機使用的是2臺渦扇-10B增推版發動機,單臺發動機的推力在14噸左右,總推力約為28噸,略高於殲-15艦載機的所用的兩臺渦扇-10B發動機,依然不錯!不過還是有很多網友都覺得殲-20太重難以登上航母,但其實,如今的殲-20想要在國產航母上滑躍起飛並不是不可以!

要知道國產航母有3個起飛點,1、2號起飛點的跑道長度為105米,而3號起飛點的跑道長度卻有195米。要知道,對於滑躍起飛的潛力蘇聯早就做出過測試,在25節甲板風的情況下,蘇-37K(現在稱蘇-33)在110米的跑道上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32.8噸(殲-15滿載為32.5噸)!而要在195米跑道上起飛時,在25節甲板風的情況下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38噸(雖然筆者也感到驚訝,但數據如此)!

而如今,殲-20雖然大,但其最大起飛重量也並未超過38噸,況且裝備的是2臺推力更大的渦扇-10B發動機,早已超過近30年前的蘇-33所用發動機的推力,而且殲-20還有一對可動鴨翼,對短距起飛大有幫助,所以如此看來殲-20想要在國產航母上起飛並不難,甚至可以滿載起飛!

不過,殲-20雖然能在國產航母滑躍起飛但不一定能實現降落,現在的殲-20只是空軍版,並沒有針對在航母上降落進行改進,沒有艦載機尾鉤無法勾住阻攔索,200米的降落跑道根本沒辦法停下來;而且,基本給殲-20裝上了尾鉤,其起落架的強度也難以支撐。

當然,如果殲-20真的想要上艦,上面說的那些經過改進後就不存在什麼問題了!但是,殲-20戰機最終會不會上艦這是要看海軍的需求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0噸左右的艦載在起飛效率、搭載數量、起飛難度上都十分合適,所以未來還是中型機上艦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不是殲-20太大無法在航母上起飛降落!


天下布武


未來殲20的發動機肯定不是渦扇10B的280千牛,而是渦扇15A的360千牛。未來的FC31的發動機是渦扇19A,推力達到240幹牛,可能叫殲31或者殲35。

未來上艦的應該是FC31的航母版戰鬥機,重量達到30噸,叫中重型戰鬥機。因為發動機RD93的原因,FC31只能是中型戰鬥機。當FC31配備了渦扇19A發動機才是完整版的戰鬥機。

殲20有些重,而戰鬥機都是越來越加重的。如果是海軍艦載版一般在空軍版的基礎上增加兩噸,那殲20最大起飛重量是39噸,加上兩噸是41噸,去掉4個副油箱5噸,已達到36噸。

人們都說尺寸殲20比殲15小,但重量比殲15重,因為殲20看起來特別厚實,而殲15看著輕薄的多。戰鬥機加重了,彈射起飛重量大,不能延長起飛距離,只能加強彈射,而是對飛行員有影響。起飛滑跑的距離是相同的,彈射力太大,使飛行員受損害太大,武器要以人為本。

所以下一代隱身戰鬥機應該是以FC31為驗證機的生產型戰鬥機,FC31的生產型已經接近重型戰鬥機,已經夠用了。FC31和殲15是一個編隊,隱身戰鬥機制空,殲15也是彈射型,執行攻擊,就像空軍的殲20和殲16。據說現在艦載機正在試驗,應該是FC31吧一。



大志遠思想空間


首先,殲-20戰機和殲-15艦載機裝備的發動機處在同類水平,都是裝備著AL-31發動機,雖然國產WS-10渦扇發動機已經在殲-10B戰機獲得成功,但是也只是AL-31發動機的國產化。因此,殲-20戰機裝備的發動機依然只是三代機的發動機,這跟美國F-22戰機裝備F-119的15.6噸和最大推力17噸存在著差別,更別說F-35戰機裝備F-135的18噸,甚至不如俄羅斯蘇-57戰機目前裝備的AL-41的發動機16噸。如果我國WS-15渦扇發動機測試成功,將超過美國F-119,接近俄羅斯正在測試的產品30發動機的18.5噸。因此,殲-20戰機就算上艦,其發動機不足也是限制其作戰能力的最大障礙。

由於,殲-15戰機已經在山東艦和遼寧艦得到應用,其實力也是在全世界所有艦載機排名中實力不俗,已經超過俄羅斯蘇-33艦載機和法國陣風艦載機。因此,殲-15戰機已經堪當大任。美國F-22戰機依然作為空優戰機,在世界上飛來飛去,隱身能力依然被各國防空部隊所頭疼。殲-20戰機重任跟F-22戰機地位相同,充當我國空軍王牌戰機。作為我國新晉王牌戰機,殲-20戰機有限作為空優戰機來使用。

然而,根據中航工業宣傳片中,殲-20戰機已經出現在我國平直甲板上,而且採用彈射起飛方式,這就說明殲-20戰機未來不採用滑躍起飛。所以,殲-20戰機等待著時機。至於殲-20戰機為何不上艦,其中原因也是眾說紛紜。

首先,殲-20戰機研製之處就是空優戰機,主要依靠隱身能力奪取制空權,保障我國空軍獲得戰場的優勢。如果殲-20戰機上艦,需要重新測試和機體結構調整,這不是短時間能完成。

其次,殲-20戰機採用彈射起飛,就需要在重量上獲得取捨,不能在採用如此重量,不然按照目前發動機提供的推力很難獲得足夠動力,這也是重要原因。至於耐腐蝕改進很容易,難點就是如何在海洋中高溫高溼高鹽分的情況,保證隱身塗層的不掉落。

最後,殲-20戰機需要保證各個方面都做到為,特別是翼展和發動機,地面測試,起落架等做到萬無一失。

既然,中航工業宣傳片出現,殲-20戰機上艦場景,相比這點並不是假的,未來將上艦我國003型航母和004型核動力航母必定無疑。


沐風談兵論道


前兩天我看到一個圖片,它長這樣。

這是某個關於中國航母的模型。上面的艦載機看上去很像殲-20哈。

這裡可能大夥就要問了:殲-20到底能不能上航母?

今天,就來說一說這一個問題。

航母對於艦載機的要求有兩個,一個是起降距離,一個是結構強度。

我們來分別說一說。

殲-20能否從航母上起飛?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列出數據。

殲-20的起飛距離是700米,殲-20的降落距離則是900米到1500米。

乍樣一看肯定不能上航母,但我們要考慮另一個事情。

一個是航母的彈射器,航母的阻攔索。

沒有任何一款艦載機能在不依靠助飛和阻攔索的情況下從航母上起降,像鷂式這類垂直起降的飛機不算。

那麼我們改一下問題:殲-20在助飛手段和阻攔索的情況下能從航母起降嗎?

原理上講,只要飛機達到了最小起飛速度它就能起飛。

殲-20和殲-15相比要重2-3噸。而殲-20的發動機要比殲-15好,加速肯定要更快。

殲-20和殲-15都採用鴨翼提高自身升力的設計。

從這點來看如果只是從航母起飛的話殲-20應該沒問題。

能起飛就要能降落,那麼殲-20能否從航母降落呢?

殲-20能否從航母降落?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引入一個概念:結構強度。

F-35結構圖

大夥看到左邊是一個F-35C,是艦載機版F-35

二右邊的是F-35A,是陸基版本。

咱們可以很很直觀的看到一個區別,F-35C機翼更大,龍骨大梁也更大,而F-35的龍骨和大梁更為短小。

這是由於空軍對戰機的需求是性能至上,海軍艦載機的需求就不太一樣,他們需求更多是結構堅固的飛機。

F-35

原因就在於航母的阻攔索。

飛機在勾住阻攔索之後,會從最小起飛速度直接降到0,這個速度的變化是好幾百,這時飛機會承受4-5個G的力,這對飛機結構強度是一個考驗。

如果飛機結構不夠強,那麼就會當場解體。

所以說,如果空軍飛機直接上一個索鉤就要從航母上起降的話就會直接解體,殲-20當然也不例外。

如果重新設計殲-20的結構那還不如再設計一款艦載機來的方便。

網傳中國新戰機

所以殲-20上艦是不太現實了。

不過001航母服役不會太久,而殲-15從遼寧艦至今只生產了42架,現在又暫時停產。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新艦載機即將出世。


高富帥超級大帥哥


殲20是一架好飛機,但是並不意味著它是一架好艦載機。殲20如果要上艦,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使得它本來的優點大打折扣。

我國下一代艦載機(俗稱海四)的選型一直是軍迷圈裡討論的熱點,廣大軍迷基本上分為兩派:一派力挺以殲20為基礎研製下一代艦載機,而另一派則支持以鶻鷹改進型作為下一代艦載機。這種觀點上的分歧又夾雜著輕重之爭、廠所之爭甚至是地域之爭,每每在軍迷圈掀起血雨腥風。

力挺殲20上艦的軍迷不少,主要理由有兩點:一是殲20作為重型戰機戰鬥力更加強悍,尤其是超音速機動性能和優異的載荷航程性能,使得殲20可以有效壓制對手的F35C;二是殲20已經定型量產,軍迷朋友認為以殲20為基礎發展艦載型更加快速高效。

而力挺鶻鷹改進型(殲31或者殲35)上艦的軍迷則認為鶻鷹作為中型機具有更好的艦機適配性能,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攜帶更多的戰機數量。而且鶻鷹採用常規佈局,著艦性能更好。

雖然下一代艦載機尚未正式公佈,但是綜合各方面的消息,我國下一代艦載機十有八九是由鶻鷹發展而來。當然,筆者估計海四會與大家現在熟知的鶻鷹改進較大,會更大、更重一些。

殲20這邊,自誕生以來不斷髮展、完善,近期換裝太行C的殲20正在進行工廠試飛,今年將正式交付部隊。雖然太行版殲20還不是殲20的完全體,但是換裝最大推力14噸的太行C後,殲20不但在性能上進一步提升(推力和供電能力),而且避免了因發動機“卡脖子”的隱患,產能也會大幅提升。

無論是使用俄製99M1還是國產太行C,都不耽誤殲20在航母上起飛,不但滑躍起飛沒問題,未來在003型電磁彈射航母上彈射起飛更是小菜一碟。阻礙殲20上艦的,其實與發動機推力沒什麼關係。

連殲教9這樣的2代教練機都能滑躍起飛,推重比更高的殲20更不再話下。正如本山大叔所說:人生好比一架飛機,不在於飛多高、多塊,關鍵是能否平穩著陸。著艦性能是阻礙殲20上艦的最大攔路虎。

首先,殲20在整體佈局上偏重於高速性能,以此獲得更強的超視距空戰能力。雖然殲20的低速性能也不俗,但是以大仰角性能換來的,而艦載機更注重低仰角下的低速操縱能力。

殲20在氣動設計上偏重於高速性能路人皆知,雖然憑藉“邊條翼升力體鴨式佈局”獲得不俗的大仰角性能,使得低速飛行性能也不錯,但是這對於攔阻著艦不利。

鴨式佈局不是不可以上艦,但是較大的仰角確實是個問題,即便採用近距耦合鴨式佈局的陣風也存在這個問題,較大的仰角不但存在機尾擦地的風險(殲20還有腹鰭),而且也影響飛行員的著艦視野。

其次,殲20龐大的機身、較重的機體也為上艦帶來了一些問題。

無論以哪種標準衡量,殲20都是目前最大的隱身戰鬥機,機體空重在20噸上下,最大起飛重量估計在38噸左右。而為了上艦必須還得增強機體結構和起落架,空重進一步提高,對於攔阻系統是個巨大的考驗。

雖然很多力挺殲20上艦的軍迷經常用上圖來證明殲20的寸尺並不比殲15大,殲15能上艦那殲20自然也可以。殲15上艦,不代表殲15就是一款理想的艦載機,殲15很大程度上是我國在航母發展道路上無奈的“湊合”,這種“湊合”很大程度上是蘇聯當年在艦載機選擇上的“湊合”。

殲20較大、較重的機體不但對航母的攔阻系統是巨大的考驗、降低了安全裕度,而且較大的機體也降低了載機量,而且為艦載機在航母上的運轉提高了難度。

總之,殲20不是一定不能上艦,但是為了上艦必須得做出重大改進,比如加大翼展、提高機翼面積以提升低速飛行性能、縮短機身以提高艦機適配性能,但是這樣改出來的艦載版殲20將與我們熟知的超音速機動性能優異、內置彈倉較大、載荷航程性能強的殲20大相徑庭。如果是這樣,為何不從頭研製一款更適合艦載要求的海四呢?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有網絡消息披露,國產新一代隱形艦載機項目進展順利,正處於實際測試階段,但到底是殲-20艦載版還是FC-31,目前並沒有比較可靠的官方消息,很多消息都是根據官方一些網站八股文披露的丁點信息推斷而來,並沒有切實可靠的證據,因此殲-20是否上艦還有待觀察。

網絡上軍迷對於殲-20和FC-31上艦的問題爭鋒相對,期待程度不分伯仲,各自有各自特點。FC-31上艦順應國際艦載機中型發展趨勢,主打艦載機攜帶數量優勢;殲-20上艦則更多的看中其優異的作戰性能,期望能碾壓美國F-35B/C艦載機,從而在技術上實現領先。

其實,有關殲-20上艦尺寸過大這個說法有點不妥當。外界普遍認為殲-20機長21.3米,是現役四代隱形機中最大的機型,但是參照點僅是現役四代隱形機,也就是參照F-35來作對比的;而我國現役殲-15艦載機機長23米多,比殲-20大了整整一圈,既然殲-15可以上艦,殲-20只要實現機翼摺疊自然也不存在上艦的問題。這是個理解誤區。

有關殲-20上艦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機翼摺疊技術。殲-20採用的較大的機身長寬比設計,機身整體修長,最大的難點在於實現機翼摺疊,而機翼摺疊優勢現代艦載機不可或缺的氣動技術之一。最主要的問題是實現機翼摺疊後如何保證全機隱身性能,通常機翼摺疊部位需要相應的機械遮蔽設計,殲-20由成飛研製,在這個方面技術儲備遠不及沈飛。

其次,外掛載能力。殲-20主要設計為空優作戰,其多用途性能相對差一些,國際艦載機主流有明顯的多用途發展趨勢;迄今為止,殲-20在試驗中僅披露過外掛四個大型副油箱的圖片,並沒有實際披露過其他外掛能力,這也導致殲-20的載彈量或許達不到一個較高的水準,尤其是內置彈艙實際導致其喪失了腹部重載掛載能力。

最後,推重比並不是很大。題主提到殲-20兩臺發動機推力總和280KN,但忽略了殲-20是現役四代隱形機中起飛重量是最大的;以美國F-35為例,其使用的F-135型發動機單臺推力達到18噸,而其空重僅13噸,推重比達到空前;殲-20作為重型殲擊機,其空重比能達到17噸就已經是很高的水平了,280KN的推力著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就算是後邊上了電磁彈射器,發動機推力還是略顯得不足,有待加強。

上述三個技術性問題並非不可解決,只是解決起來相對複雜一些,FC-31上艦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這不過在多用途設計上有一定的後發優勢。美國F-35在嘗試攜帶無人機作戰新模式,殲-20在機載設備領域要遠優於當前的FC-31,很難保證軍方不會有類似的作戰考量,因此殲-20是否會上艦,最終還需等待官方的實錘。


鷹鴿分析


網絡披露的消息,殲-20的研發時間不會早於1997年,那時間我們還沒有心思來折騰航母,現在說它飛起來輕鬆如雀,能否上航母,告訴你,晚了。機體結構要達到彈射要求,或說起降距離達到航母要求,除非對殲-20動大手術,無疑於顛覆性設計,其難度不啻重新設計一架新型飛機。更何況第五代艦載機的選擇,不只有一個殲-20,也許研製殲-15的沈飛人早就想好了,其自籌資金髮展一款殲-31,在研製完“飛鯊”,即做好了準備。現在經過多年試飛測試,名聲在外也有年,不但隱身符合五代機理想,其多項設計也是瞄準了艦載要求而去的,雙發,雙前輪,所以魂舞大漠個人是堅定的殲-31艦載機支持者,說起來就有講不完的話。

威龍營空

海是海,空是空,沒有任何輕視殲-20的意思。要講其中的道理,殲-20優秀,做為制空的隱身戰鬥機,我們毫不遜色於任何人,如果必須殲-20不可,大改以後也可以,如網友所說,280千牛之強大推力,有了動力,有何不可呢?話是不錯,當前航空面臨的關鍵就是要完成動力的突破,然而只有動力是遠遠不夠的,只是動力發展相對滯後一些罷了。相對殲-20,也請看看殲-31的卓而不凡,巨大的機頭空間相當富裕,為加裝大功率雷達,已經做好了精心準備,腹部空間寬敞,有利於設計出一個大彈艙,比之F-35,有更加優秀的空間,你不覺得嗎?

鶻鷹制海

網議渦扇-19,其總師獲得四川五一勞動者獎章,它的每一刻的動向,不只在國內,就是在國外,也更能吸引世人的目光。正因為它有絕佳的設計,所以才會召人注意。國內那一年的“粽子機”,亮相珠海,都知道我國有了兩款五代機,今年更有瘋傳土耳其採購F-35不成考慮購買FC-31的說法。個人倒不覺得是什麼傳言,以為完全有這樣的可能性。對我們航空業所取得的巨大技術進步,可以公開地講,沒有人視而不見。前中航工業的CEO林左鳴先生公開講,僅就氣動設計可以比較,上天就能把它給幹掉,此言非虛,鹹有認知。說句公正話,它就是為制海而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