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孩子的玩具被比她強大的孩子搶走了,作為大人該怎麼很好地處理?

該用什麼名兒


如果你孩子的玩具被比她強大的孩子搶走了,作為大人該怎麼很好地處理?

開心爸爸寫過一篇類似話題的文章《孩子的東西被搶走,你會怎麼辦?這位媽媽的做法大家紛紛點贊!》,裡面說的就是這個問題,如果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關注開心爸爸移步文章看一看。

在這裡開心爸爸也簡單的說一說,作為爸爸,如果自己孩子的玩具被別的孩子搶走的話,開心爸爸會幫助他搶回來的。

有下面幾個原因:

1、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所有權是最基本的界限。

作為育兒領域的創作者,開心爸爸反覆提到的一個詞就是界限感。不管是教育孩子,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是需要明確界限感的。知道別人的界限在哪裡,才能夠更好的相處。

而所有權就是一個很基本的界限。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有了自我意識,能夠分清楚這個是我的,那個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之類的區別,對於自己玩具的所有權已經很清楚了。這時候,別的孩子搶走玩具的話,無疑是侵入了孩子的界限之內,是應該被批評的行為。

2、無限制的忍讓會讓孩子“習得性無能”

很多爸爸媽媽覺得孩子應該大氣一點,有的時候和別的小朋友分享一下也無傷大雅,但是這個還是應該在孩子同意的前提下。

分享是在自己願意,我願意給你玩並且給你玩,這個叫做分享;我不願意給你玩,你還要過來玩這叫做搶奪!

再說了,孩子如果經常被爸爸媽媽教育著要大氣,要和別人分享的話,容易“習得性無能”。以後有什麼事情都下意識的先大氣先分享了,而且被別人搶走也會無動於衷了,這其實是很可怕的。

所以開心爸爸會毫不猶豫的過去幫孩子搶回來的。


開心爸爸的日記


兒子2歲時,我上班回家,發現他拿了輛指甲蓋大小的一輛塑料小汽車,就是那種買飲料送的那種。

婆婆說,白天帶孩子下樓玩,小姨夫正好在,順手帶了兒子的一輛合金小汽車玩具,想哄著他玩。



結果到了小區,一個4歲左右的男孩,看上了我兒子的合金汽車,非要拿著玩,我兒子在廣場拿著汽車跑,男孩就從我兒子手裡把車搶走了。小姨夫他們看著兒子注意力沒在車上,就顧著看小花小草小鳥了,也就讓那孩子玩了。

結果他們要回家的時候,想拿回我們的小汽車,結果男孩拼死的哭,不給,他家家長就把那個指甲蓋大的小汽車給我們,說讓倆孩子換著玩玩,第二天再換回來。

我兒子沒玩過那樣的車子,正好感興趣,也就這樣了。

然後,那個家長和那個4歲的男孩再沒出現在常去的小區活動場地。開始我們還帶著小汽車,後來也就沒再帶了。



至於怎麼做,關鍵看孩子的情況

1.當時我在場的話,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我也會允許他們兩個換著玩一會兒,但是一般情況下,走的時候我會再要求按回來。就盯著他們大人要回來就好了。孩子可以哭的不給,大人你又跟她不熟,盯著要回來他能怎樣。

不然容易出現我們這樣的情況,孩子當時雖然感興趣,但是到最後卻拿了幾百塊錢的一輛車,換了一個白送的那種。

2.假如大還是搶走的,是我兒子正玩的感興趣的玩具,我會帶著孩子找大孩子要回來,不給就找他們家長。

3.那個大孩子要是跑了追不上了,我也會在他背後喊“你拿了我們的東西,這是不對的,別讓我再遇到你”。

一是威懾,避免他下次出現搶孩子東西。

二是也為大孩子好,即使他搶了東西沾沾自喜,也需要給他一定的心理負擔,讓他意識到這樣不對。

其他,我還能怎樣?

我是晨光微曉,懂英語,愛繪本。兩個孩子均自3個月開始親子閱讀,9歲兒子已在曹文軒主編的《十月少年》發表作品。

晨光微曉


她看我寶寶在吃果汁糊,他就一個勁的跟媽媽說,葡萄!然後我給他洗了幾個,他吃完了繼續說,葡萄!我又洗了兩次!本以為他會對我寶寶好點,然而並沒有!

後面他騎著他的小電驢在屋前的那個坪開,我崽非得跟著!我也沒辦法,所以我就也帶著我崽崽跟著跑!後面到了鄰居那裡,寶寶看到鄰居的搖搖車,就要爬上去!鄰居特別和善,看著我寶寶在那裡,還跟他愛人說,給孩子接上電搖一會!不過那個瑤瑤車壞了!沒完成!

那熊孩子看到新玩意了,就過來了!讓我孩子滾開!還推了我一下!我就特別不得勁了!然而又不好發作!好在他媽媽說,不要推阿姨呀!不要搶妹妹的東西!妹妹先來的!

現在的孩子真的很沒有禮貌!而我寶寶就沒有,她雖然也不太懂事!連說話都不會。可她面對哥哥的霸道,她也根本不知道對方不願意和她玩,還傻白甜的往上面貼!

後面哥哥坐回他的電驢了,她還給哥哥擺擺手再見呢!真是個可愛的寶寶~

不過那個小哥哥也回應了拜拜的手勢,我記得他媽媽是那樣說的,你看妹妹都招手拜拜了,你大一些,是不是應該回應一下啊!

我覺得可能是我想太多吧!孩子終究是孩子,但我還是不願意看到我寶寶被人欺負,或者是要眼饞別人的東西。哈哈或許父母都是這樣的吧!

秀才遇到兵,有禮也說不清。雖然我對我崽崽的教育是,讓崽崽懂禮貌懂文明,最好不要動手打人,也不欺負別人!但萬一遇到一個特別強大而凌霸的人怎麼辦?我很害怕我崽會被人欺負,比如校園的一些惡霸事件,這會給孩子留下陰影的。

所以我當時特別擔心這個問題!所以事後我也嘗試著去了解孩子的行為,讀了育兒相關的帖子~

原來我把這件事兒放大了,畢竟當時我孩子也並沒有特別放在心上!也許小孩子在表達情緒的時候會和大人不一樣。比如每次她遇到她的小夥伴們,都會大聲尖叫,表示歡迎!而其他的孩子也是這麼回應的。而且孩子之間不擅長表達情緒和社交,所以會以身體來表達!

其實,孩子被打了,我們不需要放大這個行為,或者指責孩子為什麼沒有還手!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窩囊不受歡迎!

所以家長不應該隨意給孩子貼標籤,但是出於保護孩子,你可以在家裡練習自我保護:不準打我!我不同意!

但面對欺負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教孩子懦弱的對待,讓對方覺得你特別好欺負!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沒自信!面對惡霸,可以選擇不招惹,遠離的態度!當然一定要讓孩子良好的社交,不讓孩子成為孤立的弱雞!那樣的孩子很容易成為惡霸的欺負的對象!總之個人覺得培養孩子的保護意識和人格魅力比較重要!

所以面對孩子被欺負,家長要正確引導。讓他在外面足夠的自信和人格魅力。這樣會讓她具備一定的人格魅力。具備人格魅力的孩子,撿來會有出息一些,也能具備良好的社交技巧!這樣她朋友多,以後你就不需要擔心孩子被欺負啦!


媽媽咪呀之有娃以後


題主請換位思考,如果是您的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您會怎麼做?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公義。在題主描述的情境下,不在乎是誰的孩子,我們都應該把玩具物歸原主。

我十分對題主的做法十分贊同,帶著寶寶過去,禮貌地從那個孩子手中把玩具要回來,這是給寶寶做示範,教會他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聖經上說:你們審判的時候,不可偏袒窮人,也不可偏幫有勢力的人,只要按著公義審判你的鄰居。

我們對孩子也該如此,不能因為要顯示自己的寬容大度,就不好意思開口要回屬於自己孩子的東西,使他的權益受到傷害。

今後,若是再次遇到這種情況,建議題主這麼做:

繼續保持這種維護孩子正當權益的做法,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
在平常的生活中,可以把愛和公義的道理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維護公義是分享和愛的前提和基礎。

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有幫助哦!

我是書唸的婦人,致力於用聖經理念和基督信仰教導孩子。歡迎關注、留言,與我共同探討育兒話題。

書唸的婦人


玩具永遠是孩子們玩耍時爭搶的焦點。如果遇到陌生而又比自己孩子強大的孩子,未經同意擅自拿走了玩具,家長就要做好教育與引導的工作。


如果自己孩子還小,不會表達,父母就應該帶著孩子一起過去,在對方父母與孩子面前講清楚。你可以試試這樣講:“這個玩具真好玩,但是它是屬於我家小寶寶的哦,他現在也想玩。如果你愛玩的話,你就要問一問他同不同意,或者等他玩好了,再給你玩怎麼樣?”說的時候,要同時微笑地看著對方孩子與家長。這樣的話,基本能把玩具要回來,並且教育了自己的小寶寶,自己的東西自己有權要回來,同時教育了對方孩子與家長,要拿別人的東西,必須先經過對方同意。

如果自己孩子大一些,能夠清楚地表達了,就要鼓勵孩子主動去要回來。可以教他這樣講:“這個玩具是我的,你已經玩了很久了,請你把它還給我。”如果對方孩子不肯給的話,教孩子堅決地講:“請你把它還給我。”


當然,如果兩個小孩有一起玩的意願,也可以引導他們兩個一起玩、輪流玩,這樣又可以多交一個朋友啦,對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一種促進。


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記得點贊,關注我還可以獲取更多育兒資訊哦。如果你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熙媽育兒


“我帶寶寶去要過來了”,為您的這個動作點贊,這個動作很重要,這樣做,給了對方威懾,更重要的是給在家寶寶“撐腰”了,讓孩子明白不需要害怕,家人會支持他。這其實算是比較輕微的霸凌,本質就是別人家的家庭教育失敗,由另一個家庭去承擔。

但是僅僅是這樣的動作是不夠的,加入孩子沒領略到其中的意思也就沒有教育的意義。

15個月大,孩子還沒到形成“物權”意識,也沒有保護自己的意識。這時候介入是非常好的時機。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作出以下幾點建議:

1. 告訴孩子,這玩具是他自己的(培養物權歸屬意識),不能隨便給別人。這是在明確告訴孩子不能做的事情;

2. 告訴孩子,可以主動上去和對方說“這個玩具是我的,我要走了,請把玩具還給我。”這裡是一個肯定句,而不是疑問句(“可以還給我嗎?”是疑問句)。當然,很多1歲多的孩子語言表達還沒那麼流暢,但這不妨礙我們給孩子做教育,在明確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之後,我們可以嘗試著引導孩子說得流暢些。同時也注意“請”字,不卑不亢又不失禮儀。

3. 此時彆強調“不要害怕”,大多數孩子一開始並不知道“害怕”,初生牛犢不怕虎啊!被家長強調多了,孩子還真就會認為這種情況首先需要“害怕”。

4. 當孩子膽怯或者還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做的時候,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上前,給孩子壯壯膽。同時,當孩子做到了以後,要記得給孩子一個讚許。孩子會更深刻的體會到,他這樣做才是對的。

5. 最後,也得教育咱家孩子,別人家的東西,我們同樣不能要,不能強佔。


莫以為這是在小事化大,教育無小事。當孩子習慣了“無所謂”的時候,他們就不會有保護自己的意識,當孩子習慣了“害怕”,那麼以後有什麼事情他也不敢去爭取自己的權利。


淅爸育兒記


首先,你的處理方法沒有問題,這種情況,如果孩子不想要,就不需要去幹預,如果想要,因為孩子還很小,還不會交流,那麼你就去幫助他,如果你的方式恰當,比如用簡潔的、清晰的、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來要回玩具,也是在給孩子做積極的示範。如果孩子在2歲半以上,或者說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則應該鼓勵孩子自己來表達。

其次,2歲以內的孩子,包括你提到的“搶”走玩具的孩子,他們還沒有真正的“搶”的概念,他們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還沒有辦法很好、很穩定地發展出社交技能中的交換、等待。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經常把自己喜歡和看見的東西”據為己有,直接拿過去玩。所以,他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搶”。瞭解了這個,你就更能淡定地看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之間的“爭端”,他們不是有意而為之,只是一群還不會交流和社交技能單一的小寶寶在本能的交流。不需要把這看成是“欺負”,或者自己的孩子處於”弱勢“,媽媽幫孩子要回來的做法很好,在我接觸的其他家庭案例中,有的家長的一些語言、態度會讓孩子感覺到那個小朋友在搶自己的玩具,我被欺負了。這就會勢得其反。


朱芳宜育兒說


首先:家長要正確面對這件事,理解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伴隨現象,不要評價別人家的孩子太霸道,或教養不好,也不要著急自己的孩子太老實了。


孩子2.3歲開始進入物權敏感期,但對所有權的概念還處於朦朧階段,認為自己的喜歡的玩具就可以玩的。


其次:徵求孩子的意見。


如果孩子同意讓小哥哥玩,那就讓小哥哥玩一會兒;不要以大人的視角計較虧了還是賺了。


你可以引導寶寶告訴那個男孩:“哥哥,我想玩小車子的時候,你再還給我。”這樣,既能培養孩子樂於分享的意識,又能教會孩子通過交流維護自己權利的意識。


如果孩子不願意和那個男孩分享,自己又不敢要回小車子,你就需要幫助寶寶了。


但是你不要自己代替寶寶把玩具要回來,這樣,寶寶會依賴你,越來越依賴,自己的能力得不到鍛鍊。


你可以鼓勵寶寶對小男孩說:“哥哥,這是我的玩具,請你還給我!”如果寶寶不敢去,你不要給寶寶太大的壓力,可以陪著寶寶一起去,你演示讓寶寶模仿你的樣子和那個男孩說。


記住不要批評寶寶,但寶寶的微小進步一定要及時表揚、鼓勵!


告訴你的寶寶:“小車子是你自己的,你願意讓小哥哥玩就讓他玩,如果你不願意,就對小哥哥說不!”幫助你的寶寶尊重自己的意願,維護自我保護意識,很重要!


你也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鍛鍊寶寶的膽量,遊戲是寶寶最易於接受也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在家裡,你可以和寶寶模擬相似的場景。比如,寶寶手裡拿著皮球,你可以用誇張好笑的語氣對寶寶說:“寶寶,這是我的皮球,我想玩的時候你得給我!”寶寶拿你的手機,你可以做著鬼臉和寶寶說:“這是我的手機,你得給我!”然後,在寶寶手裡把手機輕輕地拿過來。


你好笑的語氣,滑稽的鬼臉能逗得寶寶開懷大笑,笑聲裡,寶寶感到安全,自然而然就學會模仿你的話,敢於向小朋友要回自己的玩具了。


你也可以和寶寶做模擬場景的遊戲,你和寶寶輪換著扮演角色,在歡樂的遊戲中教會寶寶保護自己。


唐老師家庭教育


其實帶孩子出去玩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尤其是爺爺奶奶看的孩子,我家樓下就有兩個,一個是奶奶帶大的,有一個是姥姥帶大的,不管誰家有什麼玩具這兩個孩子都會變成“自己的”,如果我不找個理由回家他們從來不會主動還給我們。

都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我覺得有道理,因為老人就覺得應該這樣,孩子哭著不願意我就教育孩子要學會分享,有時我會幫著孩子說:這是妹妹的,你玩一會要還給妹妹,但到了下一次又會變成這樣,時間長了我就會躲著他們了。



琪琪麻麻321


我會去找那個大孩子,告訴他這個玩具是我們的,然後把玩具拿回來給我的孩子。

自己的孩子才15個月,沒有能力守護自己的玩具,當爸媽的有責任幫助他把玩具取回來,給孩子做好示範,讓他了解他對於物品的所有權。

很多父母不好意思跟另外的孩子計較,因為對方也是孩子,肯定也是家長陪著一起玩,對方家長完全沒有教育自己孩子的想法,你還幹嘛顧及他們看法呢?

很多回答說告訴孩子哭沒用,要求孩子把玩具要回來的。孩子才一歲多啊,父母都不保護自己,把自己推出去,孩子還多茫然無措啊。父母做孩子的後盾,孩子會知道沒人敢欺負自己,自然就會變勇敢。

如果一遇到問題,父母只會指責他沒用,孩子感覺自己孤獨無依靠,肯定會害怕與他人起衝突,很可能變得唯唯諾諾。

我就是這樣一個“護犢子”的媽媽。

女兒從前性格軟,被比自己小的孩子推倒都不知所措,我思考之後,決定親自上陣,我會嚴厲的對對方說:你不可以這樣做,這樣做是不對的。幾次之後女兒就會反抗了。

帶孩子去遊樂園,如果孩子先拿到的玩具被別人搶了,我不會逼女兒搶回來或者說她沒用,我會直接去把玩具拿回來,對對方孩子說:我們先拿到的,等我們玩夠了你再玩。

我用行動來告訴女兒規則,現在女兒自信又活潑,因為她知道身後有媽媽堅定的支持,永遠不會批判她,永遠愛她保護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