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孩子的玩具被比她强大的孩子抢走了,作为大人该怎么很好地处理?

该用什么名儿


如果你孩子的玩具被比她强大的孩子抢走了,作为大人该怎么很好地处理?

开心爸爸写过一篇类似话题的文章《孩子的东西被抢走,你会怎么办?这位妈妈的做法大家纷纷点赞!》,里面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如果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开心爸爸移步文章看一看。

在这里开心爸爸也简单的说一说,作为爸爸,如果自己孩子的玩具被别的孩子抢走的话,开心爸爸会帮助他抢回来的。

有下面几个原因:

1、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所有权是最基本的界限。

作为育儿领域的创作者,开心爸爸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界限感。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需要明确界限感的。知道别人的界限在哪里,才能够更好的相处。

而所有权就是一个很基本的界限。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能够分清楚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之类的区别,对于自己玩具的所有权已经很清楚了。这时候,别的孩子抢走玩具的话,无疑是侵入了孩子的界限之内,是应该被批评的行为。

2、无限制的忍让会让孩子“习得性无能”

很多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应该大气一点,有的时候和别的小朋友分享一下也无伤大雅,但是这个还是应该在孩子同意的前提下。

分享是在自己愿意,我愿意给你玩并且给你玩,这个叫做分享;我不愿意给你玩,你还要过来玩这叫做抢夺!

再说了,孩子如果经常被爸爸妈妈教育着要大气,要和别人分享的话,容易“习得性无能”。以后有什么事情都下意识的先大气先分享了,而且被别人抢走也会无动于衷了,这其实是很可怕的。

所以开心爸爸会毫不犹豫的过去帮孩子抢回来的。


开心爸爸的日记


儿子2岁时,我上班回家,发现他拿了辆指甲盖大小的一辆塑料小汽车,就是那种买饮料送的那种。

婆婆说,白天带孩子下楼玩,小姨夫正好在,顺手带了儿子的一辆合金小汽车玩具,想哄着他玩。



结果到了小区,一个4岁左右的男孩,看上了我儿子的合金汽车,非要拿着玩,我儿子在广场拿着汽车跑,男孩就从我儿子手里把车抢走了。小姨夫他们看着儿子注意力没在车上,就顾着看小花小草小鸟了,也就让那孩子玩了。

结果他们要回家的时候,想拿回我们的小汽车,结果男孩拼死的哭,不给,他家家长就把那个指甲盖大的小汽车给我们,说让俩孩子换着玩玩,第二天再换回来。

我儿子没玩过那样的车子,正好感兴趣,也就这样了。

然后,那个家长和那个4岁的男孩再没出现在常去的小区活动场地。开始我们还带着小汽车,后来也就没再带了。



至于怎么做,关键看孩子的情况

1.当时我在场的话,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我也会允许他们两个换着玩一会儿,但是一般情况下,走的时候我会再要求按回来。就盯着他们大人要回来就好了。孩子可以哭的不给,大人你又跟她不熟,盯着要回来他能怎样。

不然容易出现我们这样的情况,孩子当时虽然感兴趣,但是到最后却拿了几百块钱的一辆车,换了一个白送的那种。

2.假如大还是抢走的,是我儿子正玩的感兴趣的玩具,我会带着孩子找大孩子要回来,不给就找他们家长。

3.那个大孩子要是跑了追不上了,我也会在他背后喊“你拿了我们的东西,这是不对的,别让我再遇到你”。

一是威慑,避免他下次出现抢孩子东西。

二是也为大孩子好,即使他抢了东西沾沾自喜,也需要给他一定的心理负担,让他意识到这样不对。

其他,我还能怎样?

我是晨光微晓,懂英语,爱绘本。两个孩子均自3个月开始亲子阅读,9岁儿子已在曹文轩主编的《十月少年》发表作品。

晨光微晓


她看我宝宝在吃果汁糊,他就一个劲的跟妈妈说,葡萄!然后我给他洗了几个,他吃完了继续说,葡萄!我又洗了两次!本以为他会对我宝宝好点,然而并没有!

后面他骑着他的小电驴在屋前的那个坪开,我崽非得跟着!我也没办法,所以我就也带着我崽崽跟着跑!后面到了邻居那里,宝宝看到邻居的摇摇车,就要爬上去!邻居特别和善,看着我宝宝在那里,还跟他爱人说,给孩子接上电摇一会!不过那个瑶瑶车坏了!没完成!

那熊孩子看到新玩意了,就过来了!让我孩子滚开!还推了我一下!我就特别不得劲了!然而又不好发作!好在他妈妈说,不要推阿姨呀!不要抢妹妹的东西!妹妹先来的!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没有礼貌!而我宝宝就没有,她虽然也不太懂事!连说话都不会。可她面对哥哥的霸道,她也根本不知道对方不愿意和她玩,还傻白甜的往上面贴!

后面哥哥坐回他的电驴了,她还给哥哥摆摆手再见呢!真是个可爱的宝宝~

不过那个小哥哥也回应了拜拜的手势,我记得他妈妈是那样说的,你看妹妹都招手拜拜了,你大一些,是不是应该回应一下啊!

我觉得可能是我想太多吧!孩子终究是孩子,但我还是不愿意看到我宝宝被人欺负,或者是要眼馋别人的东西。哈哈或许父母都是这样的吧!

秀才遇到兵,有礼也说不清。虽然我对我崽崽的教育是,让崽崽懂礼貌懂文明,最好不要动手打人,也不欺负别人!但万一遇到一个特别强大而凌霸的人怎么办?我很害怕我崽会被人欺负,比如校园的一些恶霸事件,这会给孩子留下阴影的。

所以我当时特别担心这个问题!所以事后我也尝试着去了解孩子的行为,读了育儿相关的帖子~

原来我把这件事儿放大了,毕竟当时我孩子也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也许小孩子在表达情绪的时候会和大人不一样。比如每次她遇到她的小伙伴们,都会大声尖叫,表示欢迎!而其他的孩子也是这么回应的。而且孩子之间不擅长表达情绪和社交,所以会以身体来表达!

其实,孩子被打了,我们不需要放大这个行为,或者指责孩子为什么没有还手!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窝囊不受欢迎!

所以家长不应该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但是出于保护孩子,你可以在家里练习自我保护:不准打我!我不同意!

但面对欺负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教孩子懦弱的对待,让对方觉得你特别好欺负!这样会让孩子越来越没自信!面对恶霸,可以选择不招惹,远离的态度!当然一定要让孩子良好的社交,不让孩子成为孤立的弱鸡!那样的孩子很容易成为恶霸的欺负的对象!总之个人觉得培养孩子的保护意识和人格魅力比较重要!

所以面对孩子被欺负,家长要正确引导。让他在外面足够的自信和人格魅力。这样会让她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具备人格魅力的孩子,捡来会有出息一些,也能具备良好的社交技巧!这样她朋友多,以后你就不需要担心孩子被欺负啦!


妈妈咪呀之有娃以后


题主请换位思考,如果是您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您会怎么做?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公义。在题主描述的情境下,不在乎是谁的孩子,我们都应该把玩具物归原主。

我十分对题主的做法十分赞同,带着宝宝过去,礼貌地从那个孩子手中把玩具要回来,这是给宝宝做示范,教会他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圣经上说:你们审判的时候,不可偏袒穷人,也不可偏帮有势力的人,只要按着公义审判你的邻居。

我们对孩子也该如此,不能因为要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就不好意思开口要回属于自己孩子的东西,使他的权益受到伤害。

今后,若是再次遇到这种情况,建议题主这么做:

继续保持这种维护孩子正当权益的做法,给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
在平常的生活中,可以把爱和公义的道理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维护公义是分享和爱的前提和基础。

希望我的回答对题主有帮助哦!

我是书念的妇人,致力于用圣经理念和基督信仰教导孩子。欢迎关注、留言,与我共同探讨育儿话题。

书念的妇人


玩具永远是孩子们玩耍时争抢的焦点。如果遇到陌生而又比自己孩子强大的孩子,未经同意擅自拿走了玩具,家长就要做好教育与引导的工作。


如果自己孩子还小,不会表达,父母就应该带着孩子一起过去,在对方父母与孩子面前讲清楚。你可以试试这样讲:“这个玩具真好玩,但是它是属于我家小宝宝的哦,他现在也想玩。如果你爱玩的话,你就要问一问他同不同意,或者等他玩好了,再给你玩怎么样?”说的时候,要同时微笑地看着对方孩子与家长。这样的话,基本能把玩具要回来,并且教育了自己的小宝宝,自己的东西自己有权要回来,同时教育了对方孩子与家长,要拿别人的东西,必须先经过对方同意。

如果自己孩子大一些,能够清楚地表达了,就要鼓励孩子主动去要回来。可以教他这样讲:“这个玩具是我的,你已经玩了很久了,请你把它还给我。”如果对方孩子不肯给的话,教孩子坚决地讲:“请你把它还给我。”


当然,如果两个小孩有一起玩的意愿,也可以引导他们两个一起玩、轮流玩,这样又可以多交一个朋友啦,对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一种促进。


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记得点赞,关注我还可以获取更多育儿资讯哦。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熙妈育儿


“我带宝宝去要过来了”,为您的这个动作点赞,这个动作很重要,这样做,给了对方威慑,更重要的是给在家宝宝“撑腰”了,让孩子明白不需要害怕,家人会支持他。这其实算是比较轻微的霸凌,本质就是别人家的家庭教育失败,由另一个家庭去承担。

但是仅仅是这样的动作是不够的,加入孩子没领略到其中的意思也就没有教育的意义。

15个月大,孩子还没到形成“物权”意识,也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这时候介入是非常好的时机。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作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告诉孩子,这玩具是他自己的(培养物权归属意识),不能随便给别人。这是在明确告诉孩子不能做的事情;

2. 告诉孩子,可以主动上去和对方说“这个玩具是我的,我要走了,请把玩具还给我。”这里是一个肯定句,而不是疑问句(“可以还给我吗?”是疑问句)。当然,很多1岁多的孩子语言表达还没那么流畅,但这不妨碍我们给孩子做教育,在明确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之后,我们可以尝试着引导孩子说得流畅些。同时也注意“请”字,不卑不亢又不失礼仪。

3. 此时别强调“不要害怕”,大多数孩子一开始并不知道“害怕”,初生牛犊不怕虎啊!被家长强调多了,孩子还真就会认为这种情况首先需要“害怕”。

4. 当孩子胆怯或者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的时候,我们可以陪着孩子一起上前,给孩子壮壮胆。同时,当孩子做到了以后,要记得给孩子一个赞许。孩子会更深刻的体会到,他这样做才是对的。

5. 最后,也得教育咱家孩子,别人家的东西,我们同样不能要,不能强占。


莫以为这是在小事化大,教育无小事。当孩子习惯了“无所谓”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当孩子习惯了“害怕”,那么以后有什么事情他也不敢去争取自己的权利。


淅爸育儿记


首先,你的处理方法没有问题,这种情况,如果孩子不想要,就不需要去干预,如果想要,因为孩子还很小,还不会交流,那么你就去帮助他,如果你的方式恰当,比如用简洁的、清晰的、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来要回玩具,也是在给孩子做积极的示范。如果孩子在2岁半以上,或者说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则应该鼓励孩子自己来表达。

其次,2岁以内的孩子,包括你提到的“抢”走玩具的孩子,他们还没有真正的“抢”的概念,他们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还没有办法很好、很稳定地发展出社交技能中的交换、等待。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把自己喜欢和看见的东西”据为己有,直接拿过去玩。所以,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抢”。了解了这个,你就更能淡定地看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之间的“争端”,他们不是有意而为之,只是一群还不会交流和社交技能单一的小宝宝在本能的交流。不需要把这看成是“欺负”,或者自己的孩子处于”弱势“,妈妈帮孩子要回来的做法很好,在我接触的其他家庭案例中,有的家长的一些语言、态度会让孩子感觉到那个小朋友在抢自己的玩具,我被欺负了。这就会势得其反。


朱芳宜育儿说


首先:家长要正确面对这件事,理解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伴随现象,不要评价别人家的孩子太霸道,或教养不好,也不要着急自己的孩子太老实了。


孩子2.3岁开始进入物权敏感期,但对所有权的概念还处于朦胧阶段,认为自己的喜欢的玩具就可以玩的。


其次:征求孩子的意见。


如果孩子同意让小哥哥玩,那就让小哥哥玩一会儿;不要以大人的视角计较亏了还是赚了。


你可以引导宝宝告诉那个男孩:“哥哥,我想玩小车子的时候,你再还给我。”这样,既能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意识,又能教会孩子通过交流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那个男孩分享,自己又不敢要回小车子,你就需要帮助宝宝了。


但是你不要自己代替宝宝把玩具要回来,这样,宝宝会依赖你,越来越依赖,自己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你可以鼓励宝宝对小男孩说:“哥哥,这是我的玩具,请你还给我!”如果宝宝不敢去,你不要给宝宝太大的压力,可以陪着宝宝一起去,你演示让宝宝模仿你的样子和那个男孩说。


记住不要批评宝宝,但宝宝的微小进步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


告诉你的宝宝:“小车子是你自己的,你愿意让小哥哥玩就让他玩,如果你不愿意,就对小哥哥说不!”帮助你的宝宝尊重自己的意愿,维护自我保护意识,很重要!


你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锻炼宝宝的胆量,游戏是宝宝最易于接受也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在家里,你可以和宝宝模拟相似的场景。比如,宝宝手里拿着皮球,你可以用夸张好笑的语气对宝宝说:“宝宝,这是我的皮球,我想玩的时候你得给我!”宝宝拿你的手机,你可以做着鬼脸和宝宝说:“这是我的手机,你得给我!”然后,在宝宝手里把手机轻轻地拿过来。


你好笑的语气,滑稽的鬼脸能逗得宝宝开怀大笑,笑声里,宝宝感到安全,自然而然就学会模仿你的话,敢于向小朋友要回自己的玩具了。


你也可以和宝宝做模拟场景的游戏,你和宝宝轮换着扮演角色,在欢乐的游戏中教会宝宝保护自己。


唐老师家庭教育


其实带孩子出去玩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爷爷奶奶看的孩子,我家楼下就有两个,一个是奶奶带大的,有一个是姥姥带大的,不管谁家有什么玩具这两个孩子都会变成“自己的”,如果我不找个理由回家他们从来不会主动还给我们。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我觉得有道理,因为老人就觉得应该这样,孩子哭着不愿意我就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有时我会帮着孩子说:这是妹妹的,你玩一会要还给妹妹,但到了下一次又会变成这样,时间长了我就会躲着他们了。



琪琪麻麻321


我会去找那个大孩子,告诉他这个玩具是我们的,然后把玩具拿回来给我的孩子。

自己的孩子才15个月,没有能力守护自己的玩具,当爸妈的有责任帮助他把玩具取回来,给孩子做好示范,让他了解他对于物品的所有权。

很多父母不好意思跟另外的孩子计较,因为对方也是孩子,肯定也是家长陪着一起玩,对方家长完全没有教育自己孩子的想法,你还干嘛顾及他们看法呢?

很多回答说告诉孩子哭没用,要求孩子把玩具要回来的。孩子才一岁多啊,父母都不保护自己,把自己推出去,孩子还多茫然无措啊。父母做孩子的后盾,孩子会知道没人敢欺负自己,自然就会变勇敢。

如果一遇到问题,父母只会指责他没用,孩子感觉自己孤独无依靠,肯定会害怕与他人起冲突,很可能变得唯唯诺诺。

我就是这样一个“护犊子”的妈妈。

女儿从前性格软,被比自己小的孩子推倒都不知所措,我思考之后,决定亲自上阵,我会严厉的对对方说:你不可以这样做,这样做是不对的。几次之后女儿就会反抗了。

带孩子去游乐园,如果孩子先拿到的玩具被别人抢了,我不会逼女儿抢回来或者说她没用,我会直接去把玩具拿回来,对对方孩子说:我们先拿到的,等我们玩够了你再玩。

我用行动来告诉女儿规则,现在女儿自信又活泼,因为她知道身后有妈妈坚定的支持,永远不会批判她,永远爱她保护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