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透過查理一家七口的互動淺析家庭成員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前言:最近幾年,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動畫片竟然不只是給小孩子看的,還是給大人看的。在電影院,每每都是小孩看的是熱鬧,大人卻是被感動得一塌糊塗,哭得稀里嘩啦。

疫情期間宅在家,我又看到了一部這樣的電影,那就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這部電影改編自1964年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蒂姆·伯頓執導,約翰尼·德普、弗雷迪·海默等聯袂出演主演。影片於2005年7月15日在美國上映,這部電影在知乎、豆瓣和視頻網站的評分都在8分以上,可見是一部值得去觀看的電影。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的查理是一個善良的小孩,他們一家三口同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個破敗的小房子裡。查理住的鎮裡有一個神神秘的巧克力工廠,他的爺爺曾經是工廠的一名員工,也常常會給查理講他在巧克力工廠的故事。爺爺的願望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再去一次巧克力工廠,幸運的是他們得到了一張可以去那裡參觀的金獎券,從而同其他四個家庭經歷了一次奇幻之旅,最終成為了人生贏家。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最大特點就是利用貧富對比來告訴人們教育中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物質上的貧窮與富有,更多的是精神和人格上的滋養與影響,教育當中每個家庭成員對孩子的影響都是深刻而又有意義的。查理之所以被巧克力工廠老闆威利.旺卡選中,和他的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關係。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01 無錢無權、沒有皇親國戚的家,卻抵得過世上所有的巧克力。因為查理擁有的是一個充滿愛、儀式感和溫馨的家

首先,來說說查理無錢無權、沒有皇親國戚的家,感受一下貧窮的味道。

查理的家,可謂是上雨旁風,遠遠看去就那麼破敗的、搖搖欲墜的戳在哪裡。家裡的四個長輩擠在一個大床上,他們腳對著腳休息,睡覺也只能半坐著。

因為寒冷吃飯也只是在床上解決,他和爸爸媽媽只能坐在床邊。一日三餐最常吃的菜就捲心菜,而且還經常吃不飽。

他們一家七口由在牙膏廠工作的爸爸來養活,查理連一件像樣的玩具都沒有,睡覺的閣樓抬頭就能看見天空,房頂還隱隱約約看到遮蓋的塑料布。冬天太冷,睡覺只能靠加被子、不脫衣服來保持溫暖。

在很多人眼裡,這樣的家庭,是讓人絕望的。食不果腹、三餐不濟,還有四個老人需要照顧。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然後,我們的劇情會在這裡有一個反轉,我們來看看家人們都為查理做了什麼。

如上所述,查理的家還真是窘迫到不能再窘迫。然而,家裡的大人們從來在小查理面前抱怨生活的窘迫,甚至還為他開闢出一個獨立空間,把最好的人格品質都傳承給了小查理。

媽媽從來都是溫柔平和的和大家說話、爸爸把變形的牙膏蓋偷偷拿回來給他做玩具、爺爺會給他講關於巧克力工廠的故事、奶奶會告訴查理“機會人人平等”、喜歡唱反調的外公會給他分析什麼樣的選擇最恰當、經常說錯話的外婆會告訴他“世間一切皆有可能”,他們會相互提醒不讓消極的語言流動在家裡。這種河流匯向大海般的愛會滋養小查理的一生,比世上最好的巧克力都甜美香醇。

每天晚上睡前他們會擁抱親吻小查理並互道晚安、每次小查理生日都會買一塊巧克力作為生日禮物,每天睡前他們會坐在一起看電視、一起討論電視中的事情。

為了讓查理有機會獲得金獎券,他們提前買來了生日禮物—巧克力。然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滿懷期待的看著查理拆開禮物。並告訴他“沒有獎券也沒關係,起碼還有巧克力還可以吃”。

在我看來這樣的家有別樣的溫暖,它給了查理最難能可貴的陪伴。勝過在暖氣房裡卻各幹各的互不相干的家更加難以割捨。在電子產品充斥的今天,大多數家庭都是一人抱著一臺電子設備,打遊戲的打遊戲、刷視頻的刷視頻、追劇的追劇,看似大家聚在一起,卻沒有任何的溝通。孩子的教育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影響中完成的,而不是丟給學校和教育機構,然後等孩子犯了錯再去譴責再去懊悔。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最後,來說說這樣的一個家庭到底給了查理什麼?最終讓神秘的巧克力工廠老闆威利.旺卡也投進了他衣衫襤褸的懷抱。

劇情的最終,查理的爸爸又找到了工作,查理還是去了巧克力工廠,同時也把威利.旺卡帶進了他的家裡。“一家人”過上了幸福溫馨的生活。

威利.旺卡的童年不算幸福,他跟著嚴肅的做牙醫的爸爸生活在一起,他的爸爸禁止他吃任何糖果,為此還給他帶上了奇怪的牙套、諷刺他帶回來的所有糖果,最終導致了威利.旺卡離家出走。威利.旺卡終其一生都在治癒自己的童年,而查理卻幫助他治癒了童年。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教育》一書裡寫到:幸福的人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查理就是那個幸福的孩子。他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他們每個人都給了查理獨特的愛。他們讓查理自己做決定,讓他感覺自己有價值;他們和查理討論周遭的事情,讓他認識一個真實的世界;他們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查理,讓他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他們給了查理一個可以支持一生的童年,為他的一生保駕護航。

我認為威利.旺卡會加入到這個家庭中,就是因為他能感受到這個家給他的溫暖與肯定,讓他重拾童年時第一次吃巧克力時的幸福與滿足。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02 淺析這一家七口人的互動中,各個家庭成員都怎樣影響著查理

① 查理的爸爸媽媽是怎樣的的神仙伴侶?他們起到了什麼樣的榜樣作用?

查理的媽媽算不上漂亮,乍一看還有點蓬頭垢面。可是她溫柔、賢惠,做什麼事情都會和爸爸有商有量。她會很自然的去親吻爸爸、在沒人的時候會擁抱爸爸以示安慰,這些事情在查理看來比任何物質上的給予都會讓他有安全感。

爸爸也是一個愛家的人。他勤勤懇懇工作,即使工作累了也不會抱怨。丟了工作他也不會在家裡人面前說出來,而是幽默地說公司想讓他放個假。查理從爸爸這裡學到的是大丈夫的擔當與忍耐。

他們尊重家裡的長輩,即使長輩說了什麼不恰當的話他們也不會去責怪,而是委婉的轉移話題或者捂住查理的耳朵。所以,查理在對待有點兒神經質的威利.旺卡的時候是毫不做作的尊重與真誠自然的關注。

我從來不認為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給他報最好的學習班、給他任何想要的東西就是正真的愛。觸龍說“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給他創造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當然是要有的,可是樹立孩子健全的人格、構建孩子健康的心理世界卻也是重中之重。在這一點上,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比讀課本要深刻得多。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② 爺爺奶奶帶孩子會有怎樣的火花?查理的爺爺奶奶是查理的故事書和造夢師

爺爺曾經是那個神秘巧克力工廠的工人,他以見過威利.旺卡本尊這件事為一生的驕傲,同時他也想在有生之年再次回到那裡看看。他說:我願不惜一起代價再進工廠一次,看看那間不可思議的工廠,現在變成什麼樣了。所以,他拿出畢生的積蓄讓查理又買了一塊巧克力,他深深的嚮往為查理造了一個去那裡的夢。

查理的奶奶是一個可愛的老太太,他會提醒爺爺給查理講那個印度王子荒誕的故事。會在別人向查理潑冷水時悄悄的告訴他機會人人平等,告訴他相信希望。

然而就是他們的不斷引導,促使查理在看到最後一張獎券也有主之後再次鼓起勇氣買了一次巧克力,幸運的成了那個最後拿到獎券的孩子。

在中國,“該不該爺爺和奶奶帶孩子”這個話題一直是家庭討論的焦點,我想說的是因為我們的關注點只在於要求爺爺奶奶孩子教實質性的東西,卻沒有看到爺爺奶奶在親情傳承中的重要意義。而怎樣去激發和發現爺爺奶奶在這方面的優勢,這是我們要去發掘和思考的。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③ 愛唱反調外祖父和總是不在調上的外婆,這樣一對活寶教會查理選擇和相信

查理的外公是一個愛唱反調的彆扭老頭,我以為他會一直懟天懟地的彆扭下去,直到他在查理猶豫著賣掉獎券來給家裡換取好點的生活時,他嚴肅地對查理說:外頭的錢多得是,每天都在有新鈔在印;但是這張獎券,全世界只有五張而已,以後不會再有了。只有傻瓜才放棄金獎券,要錢那種俗氣的東西。

外婆簡直是這部電影的搞笑擔當,因為她總是不再調上,總是會“胡言亂語”。可並不耽誤她是一個有智慧的老人,她在別人對查理說不可能時告訴查理: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你和任何人的機會一樣多。

他們只是說了幾句無關緊要的話嗎?不是的,語言是有力量的。外公的幾句話教會了查理在面對選擇時怎樣取捨;外婆則是告訴查理要相信,相信自己,相信希望。

如果真是要老人帶孩子,很多寶媽會選擇讓自己的孃家父母帶,主觀上她們覺得自己的爸媽更貼心更好溝通。

在我看來,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只要能給孩子正向深遠的影響都是我們應該慶幸和鼓勵的。就像是黑幼龍在《慢養》這本書中說的:“孩子傳承父母的不只是血濃於水的血脈關係,更重要的是一個家庭的價值觀,隨著歲月的流轉保留了下來”。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03 漫談《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一家人的互動對我們的現實思考與意義: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

電影中,我經常能看到的畫面就是查理坐在那張擠著四位老人的大床正中間,拆巧克力時是如此、看電視時是如此,哪怕就是聽故事、決定是不是要去工廠參觀時幾個大人的關注焦點也是在查理身上。這些畫面在我腦中徘徊,就是一個想法:“在一起,在一起”。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跳出電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學校和教育機構也是有這樣的期待與要求。甚至有的學校會在孩子入學前去做家訪,目的就是為孩子建立一個校內校外相統一的成長環境。

在這一點上,父母頭疼的就是沒法和老人、學校達成統一。那究竟要怎樣才能做到統一呢?

1. 定期開家庭會議,總結孩子這一階段的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並將結果反饋給老師。家庭會議要全員參加,並且給予孩子應有的關注,尊重他的想法和意見、給他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2 組織全家人的集體活動,如野餐、短途旅遊。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家庭成員在輕鬆的氛圍中加深交流和感情。很多誤會也可以在活動過程中得到解除。

3 和孩子談心。不論是和孩子一起到郊外爬山,還是釣魚、運動,最好能多安排一些時間,找機會和孩子坐下來聊聊天,不講道理、不分析,只有全心全意的傾聽,跟我們平時的人際互動溝通完全不同。

最後,再做個總結,教育孩子真不單單是父母的事,更不只是老師的事,而是需要全家都要參與進來的大事、要事。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教育就是傾全家之力影響一個孩子

有時候父母做夢都想不到自己一些細小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遠。

教育當中無小事,但願所有的父母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後都會欣慰的說上一句:我還算合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