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透过查理一家七口的互动浅析家庭成员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前言:最近几年,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动画片竟然不只是给小孩子看的,还是给大人看的。在电影院,每每都是小孩看的是热闹,大人却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哭得稀里哗啦。

疫情期间宅在家,我又看到了一部这样的电影,那就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这部电影改编自1964年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小说。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蒂姆·伯顿执导,约翰尼·德普、弗雷迪·海默等联袂出演主演。影片于2005年7月15日在美国上映,这部电影在知乎、豆瓣和视频网站的评分都在8分以上,可见是一部值得去观看的电影。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查理是一个善良的小孩,他们一家三口同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个破败的小房子里。查理住的镇里有一个神神秘的巧克力工厂,他的爷爷曾经是工厂的一名员工,也常常会给查理讲他在巧克力工厂的故事。爷爷的愿望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再去一次巧克力工厂,幸运的是他们得到了一张可以去那里参观的金奖券,从而同其他四个家庭经历了一次奇幻之旅,最终成为了人生赢家。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贫富对比来告诉人们教育中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贫穷与富有,更多的是精神和人格上的滋养与影响,教育当中每个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深刻而又有意义的。查理之所以被巧克力工厂老板威利.旺卡选中,和他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01 无钱无权、没有皇亲国戚的家,却抵得过世上所有的巧克力。因为查理拥有的是一个充满爱、仪式感和温馨的家

首先,来说说查理无钱无权、没有皇亲国戚的家,感受一下贫穷的味道。

查理的家,可谓是上雨旁风,远远看去就那么破败的、摇摇欲坠的戳在哪里。家里的四个长辈挤在一个大床上,他们脚对着脚休息,睡觉也只能半坐着。

因为寒冷吃饭也只是在床上解决,他和爸爸妈妈只能坐在床边。一日三餐最常吃的菜就卷心菜,而且还经常吃不饱。

他们一家七口由在牙膏厂工作的爸爸来养活,查理连一件像样的玩具都没有,睡觉的阁楼抬头就能看见天空,房顶还隐隐约约看到遮盖的塑料布。冬天太冷,睡觉只能靠加被子、不脱衣服来保持温暖。

在很多人眼里,这样的家庭,是让人绝望的。食不果腹、三餐不济,还有四个老人需要照顾。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然后,我们的剧情会在这里有一个反转,我们来看看家人们都为查理做了什么。

如上所述,查理的家还真是窘迫到不能再窘迫。然而,家里的大人们从来在小查理面前抱怨生活的窘迫,甚至还为他开辟出一个独立空间,把最好的人格品质都传承给了小查理。

妈妈从来都是温柔平和的和大家说话、爸爸把变形的牙膏盖偷偷拿回来给他做玩具、爷爷会给他讲关于巧克力工厂的故事、奶奶会告诉查理“机会人人平等”、喜欢唱反调的外公会给他分析什么样的选择最恰当、经常说错话的外婆会告诉他“世间一切皆有可能”,他们会相互提醒不让消极的语言流动在家里。这种河流汇向大海般的爱会滋养小查理的一生,比世上最好的巧克力都甜美香醇。

每天晚上睡前他们会拥抱亲吻小查理并互道晚安、每次小查理生日都会买一块巧克力作为生日礼物,每天睡前他们会坐在一起看电视、一起讨论电视中的事情。

为了让查理有机会获得金奖券,他们提前买来了生日礼物—巧克力。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满怀期待的看着查理拆开礼物。并告诉他“没有奖券也没关系,起码还有巧克力还可以吃”。

在我看来这样的家有别样的温暖,它给了查理最难能可贵的陪伴。胜过在暖气房里却各干各的互不相干的家更加难以割舍。在电子产品充斥的今天,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人抱着一台电子设备,打游戏的打游戏、刷视频的刷视频、追剧的追剧,看似大家聚在一起,却没有任何的沟通。孩子的教育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影响中完成的,而不是丢给学校和教育机构,然后等孩子犯了错再去谴责再去懊悔。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最后,来说说这样的一个家庭到底给了查理什么?最终让神秘的巧克力工厂老板威利.旺卡也投进了他衣衫褴褛的怀抱。

剧情的最终,查理的爸爸又找到了工作,查理还是去了巧克力工厂,同时也把威利.旺卡带进了他的家里。“一家人”过上了幸福温馨的生活。

威利.旺卡的童年不算幸福,他跟着严肃的做牙医的爸爸生活在一起,他的爸爸禁止他吃任何糖果,为此还给他带上了奇怪的牙套、讽刺他带回来的所有糖果,最终导致了威利.旺卡离家出走。威利.旺卡终其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而查理却帮助他治愈了童年。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里写到:幸福的人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查理就是那个幸福的孩子。他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他们每个人都给了查理独特的爱。他们让查理自己做决定,让他感觉自己有价值;他们和查理讨论周遭的事情,让他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他们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查理,让他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他们给了查理一个可以支持一生的童年,为他的一生保驾护航。

我认为威利.旺卡会加入到这个家庭中,就是因为他能感受到这个家给他的温暖与肯定,让他重拾童年时第一次吃巧克力时的幸福与满足。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02 浅析这一家七口人的互动中,各个家庭成员都怎样影响着查理

① 查理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的的神仙伴侣?他们起到了什么样的榜样作用?

查理的妈妈算不上漂亮,乍一看还有点蓬头垢面。可是她温柔、贤惠,做什么事情都会和爸爸有商有量。她会很自然的去亲吻爸爸、在没人的时候会拥抱爸爸以示安慰,这些事情在查理看来比任何物质上的给予都会让他有安全感。

爸爸也是一个爱家的人。他勤勤恳恳工作,即使工作累了也不会抱怨。丢了工作他也不会在家里人面前说出来,而是幽默地说公司想让他放个假。查理从爸爸这里学到的是大丈夫的担当与忍耐。

他们尊重家里的长辈,即使长辈说了什么不恰当的话他们也不会去责怪,而是委婉的转移话题或者捂住查理的耳朵。所以,查理在对待有点儿神经质的威利.旺卡的时候是毫不做作的尊重与真诚自然的关注。

我从来不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给他报最好的学习班、给他任何想要的东西就是正真的爱。触龙说“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给他创造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当然是要有的,可是树立孩子健全的人格、构建孩子健康的心理世界却也是重中之重。在这一点上,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比读课本要深刻得多。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② 爷爷奶奶带孩子会有怎样的火花?查理的爷爷奶奶是查理的故事书和造梦师

爷爷曾经是那个神秘巧克力工厂的工人,他以见过威利.旺卡本尊这件事为一生的骄傲,同时他也想在有生之年再次回到那里看看。他说:我愿不惜一起代价再进工厂一次,看看那间不可思议的工厂,现在变成什么样了。所以,他拿出毕生的积蓄让查理又买了一块巧克力,他深深的向往为查理造了一个去那里的梦。

查理的奶奶是一个可爱的老太太,他会提醒爷爷给查理讲那个印度王子荒诞的故事。会在别人向查理泼冷水时悄悄的告诉他机会人人平等,告诉他相信希望。

然而就是他们的不断引导,促使查理在看到最后一张奖券也有主之后再次鼓起勇气买了一次巧克力,幸运的成了那个最后拿到奖券的孩子。

在中国,“该不该爷爷和奶奶带孩子”这个话题一直是家庭讨论的焦点,我想说的是因为我们的关注点只在于要求爷爷奶奶孩子教实质性的东西,却没有看到爷爷奶奶在亲情传承中的重要意义。而怎样去激发和发现爷爷奶奶在这方面的优势,这是我们要去发掘和思考的。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③ 爱唱反调外祖父和总是不在调上的外婆,这样一对活宝教会查理选择和相信

查理的外公是一个爱唱反调的别扭老头,我以为他会一直怼天怼地的别扭下去,直到他在查理犹豫着卖掉奖券来给家里换取好点的生活时,他严肃地对查理说:外头的钱多得是,每天都在有新钞在印;但是这张奖券,全世界只有五张而已,以后不会再有了。只有傻瓜才放弃金奖券,要钱那种俗气的东西。

外婆简直是这部电影的搞笑担当,因为她总是不再调上,总是会“胡言乱语”。可并不耽误她是一个有智慧的老人,她在别人对查理说不可能时告诉查理: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你和任何人的机会一样多。

他们只是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吗?不是的,语言是有力量的。外公的几句话教会了查理在面对选择时怎样取舍;外婆则是告诉查理要相信,相信自己,相信希望。

如果真是要老人带孩子,很多宝妈会选择让自己的娘家父母带,主观上她们觉得自己的爸妈更贴心更好沟通。

在我看来,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只要能给孩子正向深远的影响都是我们应该庆幸和鼓励的。就像是黑幼龙在《慢养》这本书中说的:“孩子传承父母的不只是血浓于水的血脉关系,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价值观,随着岁月的流转保留了下来”。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03 漫谈《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一家人的互动对我们的现实思考与意义: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

电影中,我经常能看到的画面就是查理坐在那张挤着四位老人的大床正中间,拆巧克力时是如此、看电视时是如此,哪怕就是听故事、决定是不是要去工厂参观时几个大人的关注焦点也是在查理身上。这些画面在我脑中徘徊,就是一个想法:“在一起,在一起”。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跳出电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校和教育机构也是有这样的期待与要求。甚至有的学校会在孩子入学前去做家访,目的就是为孩子建立一个校内校外相统一的成长环境。

在这一点上,父母头疼的就是没法和老人、学校达成统一。那究竟要怎样才能做到统一呢?

1. 定期开家庭会议,总结孩子这一阶段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家庭会议要全员参加,并且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注,尊重他的想法和意见、给他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2 组织全家人的集体活动,如野餐、短途旅游。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家庭成员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交流和感情。很多误会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解除。

3 和孩子谈心。不论是和孩子一起到郊外爬山,还是钓鱼、运动,最好能多安排一些时间,找机会和孩子坐下来聊聊天,不讲道理、不分析,只有全心全意的倾听,跟我们平时的人际互动沟通完全不同。

最后,再做个总结,教育孩子真不单单是父母的事,更不只是老师的事,而是需要全家都要参与进来的大事、要事。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育就是倾全家之力影响一个孩子

有时候父母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一些细小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远。

教育当中无小事,但愿所有的父母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都会欣慰的说上一句:我还算合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